2023-06-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無常災禍難料,人生如何能輕安自在?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煩惱的心,帶動我們身、口、意三種惡業的行為,除煩惱就要用智慧,來幫助我們、指導我們,那是用佛的智慧、菩薩的智慧來幫助我們,也就是用佛所說的法和菩薩修行的法門;然後呢,自己開智慧之後,又用智慧來破除自己的煩惱,從此以後,煩惱再也不起,這就是修學佛法的目的了。所以智慧,對於佛法來講是非常重要。」
    生活中瑣碎的大小事,容易因為自己的我執和我相,產生種種的妄想,讓自己劃地自限,變成井底之蛙。
    我是一個很沒有方向感的人,看地圖要看很久才能意會。有一次要參加一個研習會,因對路況不熟,所以我很焦慮,原本想請主辦單位直接寄證書到我家,但後來想想,到現場也許另有收穫,所以決定自己騎車去。
    我對自己較沒自信,遇到不熟悉的人事物就很容易退縮且沒安全感,事情還沒做就開始煩惱和焦慮,常常讓自己壓力很大。但修行就是不斷地找出自己的盲點、缺點去突破和修正,所以現在遇到任何狀況,我都會盡量讓自己去面對、去挑戰,希望能從這些訓練中不斷地提升,增長智慧與意志力。
    研習會當天,我提早一個多小時騎車出門,從我熟悉的路為一個基準,然後再騎去目的地,一路上也算順利,感恩佛菩薩幫忙。這場研習會有好幾位老師分享教學經驗與智慧,真的讓我獲益良多。最後在縣長致詞時,聽到一段話,讓我有深刻的反思。
    縣長說:「通常家長和老師們時常產生一種對立的狀態,因為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長大之後希望他們可以獲得榮華富貴;而老師們教小孩大部分也只是希望他們能夠獲得知識,功成名就是其次。
    其實,人的一生在最後一口氣時,最重要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在我們一生當中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情,然後能毫無遺憾的離開人世間。」
    聽完之後,我有深刻的感觸。人總是如此,那些煩惱和妄想,其實都是自己的妄心變化出來的,但是,如果執心過重,就會產生業識感,業力自此而生。
    如果我今天依然逃避我害怕的事情,到最後我會失去的更多,無法去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以及這樣豐富的人生歷練。
    《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學佛修行,如果無法克服自己的恐懼,以菩提心化解煩惱,誦經千萬遍也是被經轉,永遠都在原地打轉。
    唯有熄滅自己的妄心,去尋找人生的光明正道,不論路有多遠、多坎坷、多崎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有心改變,願意跨出自己那一步,就能漸漸地走到目的地。與大家共勉。
    (分享完畢)
    您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會做什麼樣的選擇呢?是勇敢面對,還是逃避退縮呢?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面臨許多困難,當我們選擇面對,就會開始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當人開始想辦法的時候,就會發現,困難已不再是困難,問題也不再是問題,這些就變成等待我們去解決、去突破的人生歷練,讓我們從中獲得經驗、智慧,在待人接物上越來越圓融,在面對困難時有堅定的意志力,能一次又一次地面對人生各種挑戰,一次又一次地提升成長,這就是歷事練心。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人生處處是道場,不管是家庭、職場、學校、各種團體……等等,只要用心,都是很好的修行處。古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在哪裡?佛其實就在我們的心中。眾生皆具真如佛性,只要以經為師,用心修行,向內觀照,就可以漸漸地明心見性,修得圓滿智慧。
    修行最大的益處,就是心性的提升,智慧的增長,能判斷是非對錯,正邪分別,不會人云亦云,墮落修偏。科技越發達,智慧越缺乏,倫理道德越淪喪,人心就越墮落。越是這樣,就越需要佛法來洗滌人心,降伏內心的貪嗔痴,提升倫理道德,撥亂反正,維持世間秩序與祥和。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正法佛經,係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是行事作為的準繩。好好修行誦經,可以把過去不好的習性和心性導正回來,才能翻轉黑白的人生,迎向彩色的未來,更可勸化眾生為善,回歸自心本性。」
    「經者,『徑』也,為釋迦牟尼佛所指引的一條能讓人生走向光明、明心見性的道路;修行是要自性自渡,佛菩薩是給地圖指引,而路要自己去走。」
    修行是自性自度,如同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業障也是各人了。人的壽命不長,只有短短數十寒暑,若有無常意外,那真的是生死迅速,福禍難料。人生的長度我們無法確切掌握,但是人生的價值,卻是我們可以去努力提升的。修行是在修清淨心與不動心,人生是否自在,在於自己的心是否清淨,是否能遇事如如不動,不在境上生心,這樣就不會被外境束縛、影響,就能用清明的眼光看待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就能用智慧圓滿每一個問題,人生就能越來越清淨自在。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