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印後的那群人— 業界、產界、學界的對談 ⟩,採線下對談講座形式舉行,由主持人 Adam 邀請印刷業界、學界、產界的三位資深活水,以前輩的角度現身說法,暢談台灣印刷環境變遷的今昔之比,分享如何看待與因應行業所面臨的挑戰,也給予有志踏入印刷業的新朋友們衷心地建言。但由於對談活動的時間限制,因此我們將QA以文字的方式梳理並精選問題,讓大家能細細閱讀。
Q: 一個好的印務,如何與設計師培養關係,可能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A: 給予建議(設計上或工法上)、教學相長、分享資源、關心閒聊是我會做的,但目的不是為了維持關係,而是發自內心希望對方好,自然就會做出這些行為,也自然就會維持住關係了。
Q:有遇過奧客的經驗嗎?怎麼解決跟處理呢?
A: 設計師在發印前,並沒有向業主說明合版印刷的色差風險,而業主收到貨之後反應色差嚴重,設計師沒有看過印刷品(印刷品直送客戶),只憑藉業主的照片就打電話給我,語氣非常不客氣地表示要退貨,電話中我先是與對方爭執一番,不過最後還是自己貼錢重印給客戶。
這件事上我學到很多,也許是設計師專業度不夠才會有這樣的烏龍,但也因為設計師專業度不夠,而交給他覺得信任的我們來承接這個案子,所以事情發生他當然會覺得不高興?覺得我們很不靠譜?這時候與客戶爭執絕對不是解決的方法,只會兩敗俱傷。應該拿出我們專業,先解釋為何有此現象(合版印刷為什麼會有色差),再表示出負責任的態度(自己貼錢重印),不過也不能因此就讓客戶拿翹。
Q:自己過去看印的經驗,認為最難的部分或許在於「溝通」,太多東西都是一種「感覺」,非常抽象,或許讓這段過程更加明確透明會是一種更好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更容易入門。不曉得各位有沒有什麼見解呢?感謝
A: 「顏色」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主觀的,色彩心理學也有這部分的探討,同樣的印件對於客戶、印務、師傅卻是不同的感覺;亦或是上次印過的印件,這一次再追加,卻因為印樣放久泛黃而有了不同變化,失去了色值的準則,這時候又只能仰賴我們的「感覺」。
因此我認為「數據化」正是解決這些「感覺」最直接的方式,讓數據來說話。當然數據也要讀得懂才能作為有效的溝通,退而求其次,直接告訴師傅你想要什麼「感覺」:「我希望再飽和一點」「我覺得這裡對比有點重」「我想要畫面更清晰一些」師傅會針對這些回饋加上他的經驗做調整。或者直接請像星又這樣專業的印務陪看印也是可以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