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修念佛法門 (七) ‧ 圓瑛法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念佛能斷煩惱 : 
以一念。而除眾念。
念佛能斷妄念既除。煩惱自斷。
— 圓瑛法師
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勸修念佛法門
~ 福建鼓山湧泉禪寺 沙門圓瑛宏悟 述
1) 念佛發起因緣 ~ 2) 念佛即是修行 ~ 3) 念佛最為穩當
4) 念佛有勝方便 ~ 5) 念佛能消業障 ~ 6) 念佛莫求福報
7) 念佛能斷煩惱 ~ 8) 念佛速了生死 ~ 9) 念佛具足三學
10) 念佛普攝群機 ~ 11) 念佛可度眾生 ~ 12) 念佛得成佛道

***

【念佛能斷煩惱 第七】

煩惱之為害甚大。自有根本煩惱。發生枝末煩惱。本末重重。頭數無量。世人多將煩惱二字錯解了。以遇逆境。心不愉快。叫做煩惱。不知煩惱二字。乃麤細迷惑心之總名。如貪心、瞋心、癡心、疑心、慢心、邪見心。是六種根本煩惱。能生一切枝葉煩惱。如懈怠心、放逸心、昏沉心、散亂心、無慚心、無愧心、諂曲心、嫉妒心等。皆是枝末煩惱。共有八萬四千之多。以是昏煩之法。而能惱亂眾生真性。故名為煩惱。

煩惱是苦因。生死為苦果。苦因不斷。苦果決不能離。一切眾生。皆依煩惱惑。而造種種業。由此惑業為因。定招生死果報。所以發心修行。就是要斷煩惱。而了生死。煩惱是眾生內心之病。或外身有病。可請中西醫士。用各種藥品療治。而得痊愈。惟此煩惱心病。中西醫士。皆束手無策。一切藥品。皆不生效力。祇有我佛醫王。所說念佛法藥。能治煩惱心病也

煩惱雖多。總分不出二種。一為我執煩惱。二為法執煩惱。三界之內。六道眾生。二執煩惱全具。

何謂我執煩惱

即一切眾生。都執此身。以為實我。不知諸法本來無我。這個身心。乃是五陰積聚所成。安有實我可得耶。

先就外身研究無我。外身屬色陰。是地水火風。四大色法和合而有。皮肉筋骨。歸地大。痰淚精血。歸水大。周身煖熱。歸火大。鼻息出入。一切動轉。歸風大。四大歷歷可指。外身除卻四大。何者是我。

次就內心研究無我。內心屬受想行識四陰。四陰、不出八個識。前五識。領受五塵外境。是受陰。第六識。想像法塵內境。是想陰。第七識。念念遷流。是行陰。第八識。執持壽命。是識陰。八識界限分明。內心捨此八識。何者是我。

此中四陰之解。乃指八識。而與諸家不同。諸家以受想行三陰。指遍行五心所中。受想思三心所。識陰總指八個識。余意心法。共有八識心王。五十一心所。何以獨取三心所。而配三陰。故不循舊解。今乃以受陰指前五識。因其受力偏強故。想陰指第六識。因其想力最勝故。行陰指第七識。因其恆審思量故。識陰獨指第八識。因其執持壽命故。四陰分指八個識。可包心王心所。一切心法在內。受想思三心所。亦復不遺。

今於現在身心之中。仔細推求。皆無有我。又復推求過去。而當父母未生以前。若是有我。我在何處。又復推求未來。眼光落地。命終之後。若是有我。我作何相。過現未來。三際求我。無我可得。

眾生不了無我之理。迷執身心。以為實我。是為我執煩惱。能障我空真理。此屬內心第一種大病。

何謂法執煩惱

即一切眾生。都執世間所有諸法以為實法。不知諸法本來不實。如空中華。如夢中境。無體可得。須知空本無華。病眼妄見。夢中之境。睡者妄現。何嘗是真實。世間所有諸法。亦復如是。金剛經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眾生迷執諸相。以為實法。是為法執煩惱。能障法空真理。此屬內心第二種大病。

眾生所執我法。二種煩惱。都由虛妄想念。分別而生。若無方便對治之法。則二執畢竟無由斷除。故我釋迦如來。觀機施教。說此念佛法門。教人稱念彌陀名號。以一念、而除眾念。妄念既除。煩惱自斷。一句佛號。如金剛王寶劍。煩惱妄念。喻如劫賊。賊若來時。寶劍即舉。賊當自退。念佛之法。亦復如是。貪心煩惱起時。即一心念佛。而貪心自息。瞋心癡心等起時。悉皆如是。專念彌陀。一心不亂。則一切煩惱。自可斷除盡淨矣

世人多有不信念佛法門。都說稱念一句佛名。有何用處。不知一句彌陀名號。具有不可思議神力。能治一切煩惱心病。如阿伽陀藥。能醫眾病。世間之藥。尚有殊勝功用。以一藥能愈眾病。何況萬德佛名。念之豈不成益。余每當逆境之來。心生煩惱。遂即經行念佛。四步一聲佛號。四步一聲佛號。循環往復。念之數匝。漸覺心地清涼。熱惱自息。

又有時事多心擾。更深不能成寐。亦專稱佛號。歷時少頃。即心神安定。便能睡著。無諸夢想。

又當寫經之時。一筆一句佛號。一筆一句佛號。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寫久亦不覺辛苦。故每教弟子寫經念佛。依教而行者。頗不乏人。

因此而念佛進步。能得真實受用。少起煩惱。由是均信念佛。是有莫大之功效。人人果能信此念佛一法。專心稱念。無有間斷。念到心空境寂。煩惱自然無自而生。

或曰、念佛求生西方。貪求極樂世界之樂。此是貪心用事。貪是根本煩惱中。第一種煩惱。貪心不除。何得謂為念佛。能斷煩惱耶。答曰、貪之名雖同。而貪之實不同。世人貪著世間塵勞之樂。樂必招苦。此貪即是生死本。今念佛貪求淨土極樂之樂。樂能離苦。此貪乃為解脫法。我佛教人念佛。正是透機之教。觀見眾生。貪戀世間。色、聲、香、味、觸、五塵之境。念念不捨。以苦為樂。故教人、念念念佛。求出娑婆。求生淨土。而得享受極樂之樂。乃為真樂。

佛以念佛求生淨土。離苦得樂。投合眾生厭苦貪樂之心理。乃是以貪止貪之方法。以貪求極樂之一貪。而除貪求塵勞之諸貪。若無此貪。則諸貪無由頓除。譬如止靜之聲。若無此聲。不能遏止諸聲。例如眾人之中。喧譁混雜。一人高聲喊云。大家不要說話。其聲一出。眾聲自止。今貪求極樂之貪。亦復如是。不獨無損。而且大益。

余平日、或見清淨園林樓閣。心生愛慕。即轉念西方。行樹羅網。七寶樓閣。勝妙多矣。不必貪此。趕快一心念佛。求生彼國。或聞可愛之聲。即念西方。寶樹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或嗅諸香。即念西方。寶蓮行樹。香風時來。六時無間。或見美食好衣。即念西方。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自然美妙。故對色、聲、香、味、觸、五塵諸境。因羨慕西方極樂勝境。而貪心漸息。

今細將娑婆世界。研究一番。具足眾苦。實屬可厭。無一可貪。即以修行論之。娑婆難修。極樂易進。以兩土苦樂對比。乃略舉十種

  • 一者、此土有不常值佛苦。彼土則花開見佛。常得親近之樂。
  • 二者、此土有難聞佛法苦。彼土有水鳥樹林。皆宣妙法之樂。
  • 三者、此土有惡友牽纏苦。彼土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樂。
  • 四者、此土有群魔惱亂苦。彼土有諸佛護念。遠離魔事之樂。
  • 五者、此土有輪迴不息苦。彼土有橫截生死。永脫輪迴之樂。
  • 六者、此土有難免三途苦。彼土有永離惡道。名且不聞之樂。
  • 七者、此土有世緣障道苦。彼土有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
  • 八者、此土有壽命短促苦。彼土有壽與佛同。更無限量之樂。
  • 九者、此土有修行退失苦。彼土有入正定聚。永無退轉之樂。
  • 十者、此土有佛道難成苦。彼土有一生補處。速證菩提之樂。

以此而觀。貪求念佛往生。此貪為大貪。即此一貪。可斷貪瞋癡等。一切煩惱之心病。但望人人。都能貪求往生極樂。則對娑婆五塵欲境。自然不貪。雖同是貪心。實未可以一概論也。

余曾有勸修淨土一偈云 :「百歲光陰能幾何。勸君及早念彌陀。莫貪五濁娑婆界。極樂蓮邦勝得多。」

>> 續下一頁 : 念佛速了生死第八

***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raw-image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二河白道 —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阿彌陀經要解》— 蕅益大師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圓瑛法師

.《西方發願文》 — 蓮池大師
.《西方發願文注》 — 省庵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念佛莫求福報 : 盡貪世樂。不知樂是苦因。一定要求生淨土。方能離苦得樂。」 — 圓瑛法師 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淨土。方能離苦得樂。彌陀淨土。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超過諸佛國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願來生。再來人間享福。並不可願身後。生天受樂。以天福亦有終盡。「八萬劫總是空亡。三千界悉從淪沒。」
「念佛能消業障 : 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圓瑛法師 : 縱使業重障深。雖然念佛。依舊業識翻騰。妄想雜亂。此皆發心不切。念力不充。所以難敵業障。正未可因此。反不念佛。經云 :「多障眾生念佛觀。果能一心稱念。是人當為諸佛之所護念。彌陀之所光照。自得冥熏加被。業障可以漸消。善根日益增長。」
「念佛有勝方便 : 夢中常常能夠念佛。死時自能念佛往生。」— 圓瑛法師 勸修念佛法門 古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皆退墮因緣。不勝枚舉。 縱有一生精進用功到底。世緣已盡。功業未成。一經轉世。乃有隔胎之迷。竟昧前修。不能繼續。一墮紅塵。貪欲便生。仍舊沉淪苦海。不能超拔。
「念佛最為穩當 : 但肯老實念佛。無不往生淨土。一心求生淨土。自不至錯入歧路。亦不會中途成魔。」— 圓瑛法師 而念佛之人。但得信願行三資糧具足。臨終自然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永卸輪迴。而得解脫。極樂國中。蓮華化生。是為最後之生。壽命無量。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任運進修。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
(二) 念佛即是修行 佛號納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口念佛號。不說閒言。古人云 :「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眾生身業。都為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
(一) 念佛發起因緣 : 不住有念。不落無念。一心體究。 勸修念佛法門 1 念佛發起因緣 2 念佛即是修行 3 念佛最為穩當 4 念佛有勝方便 5 念佛能消業障 6 念佛莫求福報 7 念佛能斷煩惱 8 念佛速了生死 9 念佛具足三學 10 念佛普攝群機 11 念佛可度眾生 12 念佛得成佛道
「念佛莫求福報 : 盡貪世樂。不知樂是苦因。一定要求生淨土。方能離苦得樂。」 — 圓瑛法師 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淨土。方能離苦得樂。彌陀淨土。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超過諸佛國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願來生。再來人間享福。並不可願身後。生天受樂。以天福亦有終盡。「八萬劫總是空亡。三千界悉從淪沒。」
「念佛能消業障 : 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圓瑛法師 : 縱使業重障深。雖然念佛。依舊業識翻騰。妄想雜亂。此皆發心不切。念力不充。所以難敵業障。正未可因此。反不念佛。經云 :「多障眾生念佛觀。果能一心稱念。是人當為諸佛之所護念。彌陀之所光照。自得冥熏加被。業障可以漸消。善根日益增長。」
「念佛有勝方便 : 夢中常常能夠念佛。死時自能念佛往生。」— 圓瑛法師 勸修念佛法門 古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皆退墮因緣。不勝枚舉。 縱有一生精進用功到底。世緣已盡。功業未成。一經轉世。乃有隔胎之迷。竟昧前修。不能繼續。一墮紅塵。貪欲便生。仍舊沉淪苦海。不能超拔。
「念佛最為穩當 : 但肯老實念佛。無不往生淨土。一心求生淨土。自不至錯入歧路。亦不會中途成魔。」— 圓瑛法師 而念佛之人。但得信願行三資糧具足。臨終自然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永卸輪迴。而得解脫。極樂國中。蓮華化生。是為最後之生。壽命無量。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任運進修。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
(二) 念佛即是修行 佛號納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口念佛號。不說閒言。古人云 :「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眾生身業。都為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
(一) 念佛發起因緣 : 不住有念。不落無念。一心體究。 勸修念佛法門 1 念佛發起因緣 2 念佛即是修行 3 念佛最為穩當 4 念佛有勝方便 5 念佛能消業障 6 念佛莫求福報 7 念佛能斷煩惱 8 念佛速了生死 9 念佛具足三學 10 念佛普攝群機 11 念佛可度眾生 12 念佛得成佛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佛法是一連串聞、思、修的過程,缺一不可。」聽聞佛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做學問、求知識,而是為了解脫六道輪迴。因此在了解佛法後,必須要思惟佛法,然後再去實踐,這是一連串的實修過程。只有這樣做,才可以快速地消除業障、累積資糧。
Thumbnail
鹿野苑是佛初轉法輪的地方,轉四諦法輪有三個階段。第一轉叫「示轉」,佛陀做示範跟你開示,這個人世間有人生八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盛,生老病死,還有所謂的苦苦、壞苦 、行苦三種苦。這些苦一直逼惱著你,不是說:「我不要去惹它就好了。」沒有辦法!它會逼著你。
Thumbnail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佛法與醫學非常相似,都是要去除煩惱,解決苦的根源。」吳院長又說,凡夫俗子煩惱深重,是因為感染貪瞋癡慢疑五毒,就像一個人罹患胃炎,只要把幽門螺旋桿菌消除就好了。所以佛法跟醫學都是在拔除病根,一個是針對心靈的病根、一個是針對肉體的病根。 吳院長建議煩惱深重的人讀《心經》和《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百病叢生的原因 我們的病是從什麼地方來呢?如《維摩經》所說:「從癡有愛,則我病生。」此即從心理上引起貪、瞋、癡三毒之病,佛為治療三毒之病,所以施設戒、定、慧三學之法。心病康復了,從煩惱心而起的老、病、死的身病,自然也就解脫了。這也是我們之所以稱佛為大藥師、大醫王的原因。 藥師佛以廣大無邊的願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佛法是一連串聞、思、修的過程,缺一不可。」聽聞佛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做學問、求知識,而是為了解脫六道輪迴。因此在了解佛法後,必須要思惟佛法,然後再去實踐,這是一連串的實修過程。只有這樣做,才可以快速地消除業障、累積資糧。
Thumbnail
鹿野苑是佛初轉法輪的地方,轉四諦法輪有三個階段。第一轉叫「示轉」,佛陀做示範跟你開示,這個人世間有人生八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盛,生老病死,還有所謂的苦苦、壞苦 、行苦三種苦。這些苦一直逼惱著你,不是說:「我不要去惹它就好了。」沒有辦法!它會逼著你。
Thumbnail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佛法與醫學非常相似,都是要去除煩惱,解決苦的根源。」吳院長又說,凡夫俗子煩惱深重,是因為感染貪瞋癡慢疑五毒,就像一個人罹患胃炎,只要把幽門螺旋桿菌消除就好了。所以佛法跟醫學都是在拔除病根,一個是針對心靈的病根、一個是針對肉體的病根。 吳院長建議煩惱深重的人讀《心經》和《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百病叢生的原因 我們的病是從什麼地方來呢?如《維摩經》所說:「從癡有愛,則我病生。」此即從心理上引起貪、瞋、癡三毒之病,佛為治療三毒之病,所以施設戒、定、慧三學之法。心病康復了,從煩惱心而起的老、病、死的身病,自然也就解脫了。這也是我們之所以稱佛為大藥師、大醫王的原因。 藥師佛以廣大無邊的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