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修念佛法門 (八) ‧ 圓瑛法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念佛速了生死 :
一剎那間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
— 圓瑛法師
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勸修念佛法門
~ 福建鼓山湧泉禪寺 沙門圓瑛宏悟 述
 1) 念佛發起因緣 ~ 2) 念佛即是修行 ~ 3) 念佛最為穩當
 4) 念佛有勝方便 ~ 5) 念佛能消業障 ~ 6) 念佛莫求福報
 7) 念佛能斷煩惱 ~ 8) 念佛速了生死 ~ 9) 念佛具足三學
10) 念佛普攝群機 ~ 11) 念佛可度眾生 ~ 12) 念佛得成佛道

***

【念佛速了生死 第八】

世間大苦。莫甚於生死。有生則有身。有身則眾苦所集。老子曰 :「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吾若無身。夫復何患。」佛云 :「身為眾苦之本。」以此身即是生死苦果。無量劫來。捨身受身。不知經了多少生死。輪迴六道。易報改形。頭出頭沒。無由了脫。今得人身。須當猛省。切莫因循錯過。辜負此生。古德云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欲度此身。須假修行。

六道之中。餘道難修

  • 一天道、天中著樂。色、聲、香、味、觸。五塵欲境殊勝。被境所迷。不思修行。如世間富貴之人。修行二字。竟不喜聞。
  • 二阿修羅道。修羅瞋心方熾。多好鬥諍。不肯修行。
  • 三地獄道、地獄依業受罪。神識昏迷。不能修行。
  • 四餓鬼道、餓鬼饑火交然。呼號求食。不得修行。
  • 五畜生道、畜生愚癡成性。但知食睡。不識修行。

裴相國云 :「整心慮。趣菩提。惟人道為能耳。」我等既得人身。若不修行。未免辜負所生。生死何時得了。

生死有二種

  • 一分段生死。約外身說。指身形有長短大小。分劑段落。而受生死。
  • 二變易生死。約內心說。指心念有生住異滅。遷變移易。亦屬生死。

三界之內。六道眾生。具足二種生死。界外三乘聖人。無有分段生死。但受變易生死。若二種生死都不受者。唯佛一人。當知生死。是由煩惱所造成的。佛則轉煩惱為菩提。了生死證涅槃。故不受生死。

三界內之眾生。欲求了脫生死。豎出三界則難。橫超三界則易。何謂豎出三界則難。世人若修九次第定。由一定而入一定。次第而升。先修色界。初禪離生喜樂定。二禪定生喜樂定。三禪離喜妙樂定。四禪捨念清淨定。再修無色界。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此八是世間有漏禪定。若不得第九滅受想定。則不能了脫三界生死。後一是無漏禪定、此九定順序而入。不得超越。故名九次第定。中間經歷無量時劫。九定完成。方能豎出三界。得阿羅漢果。若但得前八種定。未進第九定。終不能了脫生死。如鬱頭藍弗仙人。修到非想非非想定。天報享盡。還墮飛狸之身。故謂豎出三界則難也。

何謂橫超生死則易。即是念佛法門。往生極樂。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同在一個剎種。此剎種共有二十層。娑婆極樂同居第十三層。彌陀經云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是平橫而過。娑婆眾生。念佛功成。往生極樂。即是橫超三界。疾出生死。便得圓證三不退。壽命同佛。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譯無數劫)。蓮花化生。即是最後之身。不必再受生死輪迴。除乘願再來。入世利生。則各隨本願。非隨業而受生也。而念佛之人。乃是一念功成。一生事辦。故謂橫超生死則易也。

豎出三界。如蟻子上於高山。橫超三界。如風帆行於順水。又譬如毛笚內生一蟲。笚長成竹。蟲在竹中。欲求出離。若向上咬竹節。咬穿一節。復有一節。努力咬去。未到竹梢。命已先死。此喻眾生。豎修九次第定。求出生死也。若從竹邊咬一洞。洞穿即能得出。此喻眾生。精修念佛法門。橫超生死也。其難其易。不啻天淵。

念佛法門。雖可橫超三界。速了生死。而於臨命終時。是一最大關頭。果然平日信願深切。淨行成就。或得理一心不亂。或得事一心不亂。自可預知時至。正念昭彰。一切境緣。不能為礙。則其往生也。如入禪定。一彈指頃。託質寶蓮。業卸塵勞。神棲安養。圓證三不退也。

倘若信願行三資糧。雖然具足。未得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則臨終時。還須道友助念。幫同念佛。助成正念。方得往生。最怕臨終之時。以種種事緣。擾亂其心。打失正念。有礙往生。凡為道友徒眷家屬。當明此理。助念為要。

如在家居士。一生念佛。志願往生。最好將家務以及身後各項。預早安排。交付清楚。或立遺囑。以免臨命終時。有所罣礙。併須嚴囑家庭眷屬。臨終之時。一齊助念。不得提起家務。種種情緣。牽絆之事。切忌啼哭。擾亂其心。臨命終時。一念若差。則不能往生。關係重大。請勿忽視。深望為眷屬者。當以助道為孝。勿以情愛。而誤往生大事也。

凡我等念佛求生淨土之人。當知一生辛勤。收功就在末後一著。當臨欲命終。正是聖凡立判之時節。此時應當萬緣放下。寸絲不掛。一心專念彌陀聖號。求見我佛接引。求生上品蓮臺。正念昭彰。往生可必。一剎那間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故曰念佛速了生死。

>> 續下一頁 : 念佛具足三學第九

raw-image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二河白道 —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阿彌陀經要解》— 蕅益大師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圓瑛法師

.《西方發願文》 — 蓮池大師
.《西方發願文注》 — 省庵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7會員
41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4/06/15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2024/06/15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2024/06/14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2024/06/14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2024/06/13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2024/06/13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念佛得成佛道: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圓瑛法師. 又唯心淨土。並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佛土。乃是指真心體遍十方。量周沙界。即西方極樂淨土。亦不出自心之外。故曰唯心淨土。慎勿錯解唯心之義。念佛必定成佛。散心之人一稱佛名。尚能成佛。何況終身。專心持念。精進不懈。豈有不成佛之理耶。
Thumbnail
「念佛得成佛道: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圓瑛法師. 又唯心淨土。並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佛土。乃是指真心體遍十方。量周沙界。即西方極樂淨土。亦不出自心之外。故曰唯心淨土。慎勿錯解唯心之義。念佛必定成佛。散心之人一稱佛名。尚能成佛。何況終身。專心持念。精進不懈。豈有不成佛之理耶。
Thumbnail
「念佛可度眾生 : 廣度十方 一切眾生。則真報眾生恩。」—圓瑛法師 若不念佛求生淨土。雖發心廣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度眾生。惟有念佛修行。專心勵志。畢命為期。內仗自心之念力。外仗彌陀之願力。會二力於一時。收成功於一念。往生淨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已。然後乘大願輪。回入娑婆世界。廣度有情。同生極樂。
Thumbnail
「念佛可度眾生 : 廣度十方 一切眾生。則真報眾生恩。」—圓瑛法師 若不念佛求生淨土。雖發心廣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度眾生。惟有念佛修行。專心勵志。畢命為期。內仗自心之念力。外仗彌陀之願力。會二力於一時。收成功於一念。往生淨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已。然後乘大願輪。回入娑婆世界。廣度有情。同生極樂。
Thumbnail
「念佛普攝群機: 舉世之人。無一人不可念佛。」—圓瑛法師。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有知覺。但發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善導大師云 :「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
Thumbnail
「念佛普攝群機: 舉世之人。無一人不可念佛。」—圓瑛法師。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有知覺。但發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善導大師云 :「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
Thumbnail
「念佛速了生死 : 一剎那間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 圓瑛法師 凡我等念佛求生淨土之人。當知一生辛勤。收功就在末後一著。當臨欲命終。正是聖凡立判之時節。此時應當萬緣放下。寸絲不掛。一心專念彌陀聖號。求見我佛接引。求生上品蓮臺。正念昭彰。往生可必。一剎那間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故曰念佛速了生死。
Thumbnail
「念佛速了生死 : 一剎那間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 圓瑛法師 凡我等念佛求生淨土之人。當知一生辛勤。收功就在末後一著。當臨欲命終。正是聖凡立判之時節。此時應當萬緣放下。寸絲不掛。一心專念彌陀聖號。求見我佛接引。求生上品蓮臺。正念昭彰。往生可必。一剎那間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故曰念佛速了生死。
Thumbnail
「念佛能斷煩惱 : 以一念。而除眾念。念佛能斷妄念既除。煩惱自斷。」 — 圓瑛法師 煩惱是苦因。生死為苦果。苦因不斷。苦果決不能離。一切眾生。皆依煩惱惑。而造種種業。由此惑業為因。定招生死果報。所以發心修行。就是要斷煩惱。而了生死。煩惱是眾生內心之病。祇有我佛醫王。所說念佛法藥。能治煩惱心病也。
Thumbnail
「念佛能斷煩惱 : 以一念。而除眾念。念佛能斷妄念既除。煩惱自斷。」 — 圓瑛法師 煩惱是苦因。生死為苦果。苦因不斷。苦果決不能離。一切眾生。皆依煩惱惑。而造種種業。由此惑業為因。定招生死果報。所以發心修行。就是要斷煩惱。而了生死。煩惱是眾生內心之病。祇有我佛醫王。所說念佛法藥。能治煩惱心病也。
Thumbnail
「念佛莫求福報 : 盡貪世樂。不知樂是苦因。一定要求生淨土。方能離苦得樂。」 — 圓瑛法師 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淨土。方能離苦得樂。彌陀淨土。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超過諸佛國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願來生。再來人間享福。並不可願身後。生天受樂。以天福亦有終盡。「八萬劫總是空亡。三千界悉從淪沒。」
Thumbnail
「念佛莫求福報 : 盡貪世樂。不知樂是苦因。一定要求生淨土。方能離苦得樂。」 — 圓瑛法師 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淨土。方能離苦得樂。彌陀淨土。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超過諸佛國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願來生。再來人間享福。並不可願身後。生天受樂。以天福亦有終盡。「八萬劫總是空亡。三千界悉從淪沒。」
Thumbnail
「念佛有勝方便 : 夢中常常能夠念佛。死時自能念佛往生。」— 圓瑛法師 勸修念佛法門 古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皆退墮因緣。不勝枚舉。 縱有一生精進用功到底。世緣已盡。功業未成。一經轉世。乃有隔胎之迷。竟昧前修。不能繼續。一墮紅塵。貪欲便生。仍舊沉淪苦海。不能超拔。
Thumbnail
「念佛有勝方便 : 夢中常常能夠念佛。死時自能念佛往生。」— 圓瑛法師 勸修念佛法門 古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皆退墮因緣。不勝枚舉。 縱有一生精進用功到底。世緣已盡。功業未成。一經轉世。乃有隔胎之迷。竟昧前修。不能繼續。一墮紅塵。貪欲便生。仍舊沉淪苦海。不能超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