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害者 使我走到這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起初包持著感同身受的心態看,每位死者卻各個不同的社會議題。

無法再止住的憤怒和淚水,像被點燃一樣,一直燃燒著。

我和身邊的朋友說這部影集很好看,卻被反駁這是他看過最難看的劇,不懂在演什麼。

當下的我是錯愕的,因為這裡面的社會議題的確是真實發生在生活周遭,媒體的渲染讓大眾對於社會不再抱持著希望,自然也不會關注到這些我們自認為不重要的議題。


其實我一直覺得人像蠟燭,不斷的燃燒,不斷的與這個世界摩擦產生碰撞,才算活著,但蠟燭有天會燒完,假使某日燒完了,自殺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嗎?

不曉得,我只知道每個人的選擇都是要付出代價的,要自己去承受。


珍惜生命撥打1925,這句想必大家不陌生,但於劇中的各個角色繼續活著,是珍惜生命的一種嗎?

我想知道,假以時日自殺不再是一個令人羞愧的世界,是長什麼樣子的,我們並非自願來到這個世界,那我們應該可以選擇要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界吧!


該說無奈嗎?或是惋惜?像李玟,她沒有求救嗎?她沒有尋求幫助嗎?

她都做了,而她終是選擇離開。

坦白說,自殺是人權的一部分吧,我們選擇的權利,只是攸關生死,大家覺得沈重,絕口不提。

這會對自殺這個議題有向前進步的空間嗎?我想絕非如此。


今年誰是被害者的第二季要開播了,希望還沒有看的人,可以深入了解各個故事所提到的議題。

本人很期待第二季的故事走向,要如何延續劇名,我覺得很重要,很少有台劇可以拍到第二季。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臺劇,以及劇集故事的寓意,每部作品都是演員和劇組導演們的合作創造出的精彩作品。

avatar-img
6會員
21內容數
因為享受著它的燦爛 因為忍受著它的腐爛 _福祿壽·我用什麼把你留住·歌詞 抽離了生活,我們還剩下什麼? 金錢?權利?地位?這是人類發明的遊戲嗎? 或是說我們是放在地球上被研究的物種? 活著,就很好了 活著的感覺迷幻又美好 同時傷害著我們 所以活著像是毒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芝麻小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來最愛的不會結婚 後來的我們  2021.6.5 1:57a.m. 今天看了周冬雨和井柏然主演後來的我們,我看著他們的故事竟然哭成一團。 我不知道為甚麼好多次都被裡面的台詞對話打中
只是短暫的 永遠不會是永遠
在角落 在巷口 在窗旁 在眼前 他就像是一個伴隨我多年的朋友 靜靜的
這是你們愛的笑容 好看嗎? 問向鏡子裡的自己到底為何要如此
原來最愛的不會結婚 後來的我們  2021.6.5 1:57a.m. 今天看了周冬雨和井柏然主演後來的我們,我看著他們的故事竟然哭成一團。 我不知道為甚麼好多次都被裡面的台詞對話打中
只是短暫的 永遠不會是永遠
在角落 在巷口 在窗旁 在眼前 他就像是一個伴隨我多年的朋友 靜靜的
這是你們愛的笑容 好看嗎? 問向鏡子裡的自己到底為何要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死期將至》是一部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韓劇,講述主角崔怡在一系列死亡後的重生經歷。這部劇不僅揭示了自殺的自私,也讓觀眾反思生存的價值和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不同角色的痛苦與掙扎,崔怡逐漸瞭解生命的可貴,最終決定珍惜生命,鼓勵觀眾在面對困難時勇敢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希望。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第一季以「遺願命案」為主要故事,表現死者透過自殺將死亡視為一種展演,控訴生前的荒謬感。角色透過不被理解、不理解世界產生自殺行為,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透過卡繆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對自殺的論述,來探討第一季中死者們關於「理解」的主題,以及他們展示的兩種回應荒謬的方式:自殺和希望。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相隔4年正式回歸,首季的主題是藉連環自殺探究尋死背後的理由,繼而帶出人文關懷為想死的人帶來一點希望,第二季的主題是藉連環殺人案的公式套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議題探討,藉陳年舊案的重啟調查與相關人的接連死去,揭開埋藏多年的真相。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已經淡忘了《誰是受害者》第一季的內容,當時應該覺得不難看吧,所以看到第二季將要上檔,還留意了一下上檔日期。 週五很適合追劇,八集也不長,精彩的話,會收不住就熬夜把它追完,但這套劇,我大概看了一半再多,在劇情交代了
Thumbnail
「但是水太冷了,我們等到春天再死,好嗎?」兩個承受極大痛苦的人,一個被霸凌的女孩、一個因車禍失去丈夫的女人,她們一樣想死,卻也一樣想活。 這是整齣劇我最喜歡的一幕,兩個準備自殺的人,其中一位看到另一個人緩慢走向江中,忘了自己本來想死,奮不顧身將另一位絕望到谷底的天涯淪落人往岸上拉。
Thumbnail
  2017年,台灣10大死因之首癌症,計4萬8,037人,自殺則排在第11位,計3,871人,而最懸疑、最恐怖、最佔媒體版面的他殺不過175人,僅佔該年死亡人數(17萬1,857人)的0.1%。世界衛生組織(2000)表示,每1起自殺死亡事件代表有10至20起自殺企圖發生,據統計(2008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死期將至》是一部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韓劇,講述主角崔怡在一系列死亡後的重生經歷。這部劇不僅揭示了自殺的自私,也讓觀眾反思生存的價值和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不同角色的痛苦與掙扎,崔怡逐漸瞭解生命的可貴,最終決定珍惜生命,鼓勵觀眾在面對困難時勇敢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希望。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第一季以「遺願命案」為主要故事,表現死者透過自殺將死亡視為一種展演,控訴生前的荒謬感。角色透過不被理解、不理解世界產生自殺行為,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透過卡繆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對自殺的論述,來探討第一季中死者們關於「理解」的主題,以及他們展示的兩種回應荒謬的方式:自殺和希望。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相隔4年正式回歸,首季的主題是藉連環自殺探究尋死背後的理由,繼而帶出人文關懷為想死的人帶來一點希望,第二季的主題是藉連環殺人案的公式套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議題探討,藉陳年舊案的重啟調查與相關人的接連死去,揭開埋藏多年的真相。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已經淡忘了《誰是受害者》第一季的內容,當時應該覺得不難看吧,所以看到第二季將要上檔,還留意了一下上檔日期。 週五很適合追劇,八集也不長,精彩的話,會收不住就熬夜把它追完,但這套劇,我大概看了一半再多,在劇情交代了
Thumbnail
「但是水太冷了,我們等到春天再死,好嗎?」兩個承受極大痛苦的人,一個被霸凌的女孩、一個因車禍失去丈夫的女人,她們一樣想死,卻也一樣想活。 這是整齣劇我最喜歡的一幕,兩個準備自殺的人,其中一位看到另一個人緩慢走向江中,忘了自己本來想死,奮不顧身將另一位絕望到谷底的天涯淪落人往岸上拉。
Thumbnail
  2017年,台灣10大死因之首癌症,計4萬8,037人,自殺則排在第11位,計3,871人,而最懸疑、最恐怖、最佔媒體版面的他殺不過175人,僅佔該年死亡人數(17萬1,857人)的0.1%。世界衛生組織(2000)表示,每1起自殺死亡事件代表有10至20起自殺企圖發生,據統計(2008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