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面對殺人犯可能也有的另外一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沈重的議題,進了戲院其實感到很痛苦,因為沒有人想主動面對「悲痛」、「爭議」、「衝突」,我們都想把「好」、「壞」分清楚,但真的可能嗎?

你不願面對的沈重話題,不去看,就不會發生了嗎?
這是我對自己的。

電影劇照

電影劇照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當時看完 #與惡,我深深的相信理解、同理,是我們共同在追求的事情,沒有人能接受,我如果是受害者家人,無法原諒,因為我可能無法同理,即便我知道事情有不同的面向,但全民與家屬的悲傷跟憤恨不斷湧上,此刻真的不知道怎麼學習同理,也許他們能做的事只有先麻痺自己,然後這就是社會說的這樣無法解決問題。

也有人說,許多台灣人的價值觀都是會只存在著「殺人償命」,其實我覺得社會層次應該是隨著時間有提高的,還是很多人想要去理解「為什麼」,但很多答案是不可能立刻浮現的,社會價值觀、一個人無意的行為、一部電影、一本漫畫、父母的愛等,都是影響我們的行為,外界急於想知道「為什麼你要殺人」,也許那個人也只能回覆「一時衝動」,也我們可能以「憤恨」的心情在看待,其實當事者也許連正常思考或是冷靜下來的能力都沒有。要怎麼能要得到一個「我們需要的」合理答案呢。

看著加害者的家屬「無奈」、「自責」、「痛苦」,這一生都必須被一個大問號困住「為什麼?」,為什麼自己每天相處的人要如此殘忍呢?我做錯什麼了嗎?而
而日子就是要繼續過,死刑定讞也可能等到你老死還沒判刑,活著的人持續的都沒折磨著。好多的問號衝擊出來,我一時也無法回答我的情緒是什麼。

我了解的是,仇恨不會一天被堆起,仇恨在每個角落都有可能累積。造成的是無限的悲痛,讓所有人都不知道怎麼繼續「正常的活下去」的折磨。

我最痛苦的部分就是要去正視鄭捷家屬對著媒體自白與跪拜的畫面,那一刀不剪的衝擊,讓我想著,如我是我,我會去責怪他家屬嗎?天阿,這實在是我沒有權利回答的話。說與經歷永遠是兩回事。我只願這樣的事情不要發生,而這就是全體國民關注的事情。到底,為什麼?不過...不好的事情就是發生了,生命也不會再重來,加害者後悔或是以命償還都沒有用。

我能做的就是,在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可能還有一絲機會能試著思考,也許我們都有那個「掉入黑洞的時候」,強大的恨可能被轉變成另一種發洩,但卻有些人是無法去控制情緒的(也許是多年來的累積)。

反過來,也許我也只能在這個社會多一份同理,不是屬於要原諒殺人犯的那種,而且當有人犯了錯,說了負面的話,我能不能給他一個機會,讓善有機會傳遞給別人。


「可能就是一個很糟很糟的一天,形成了黑洞,不再能看見顏色、聽見聲音、失去感覺,成了小丑。只需要一個很糟的一天。即便看得見,就是有某些人的世界是黑色的,黑色甚至稱不是上是一種顏色..」

我經營的IG: 微小交集

我經營的IG: 微小交集


這是某天我在強烈失落時寫下來了,當時我也覺得「為什麼要活著」,只不過我的表達失落的管道不同。

我們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慾,有其比重跟表達的方式,但種有那些日子是失控的。你能同理自己失控,你需要別人理解,而別人也需要你的理解。

最後我想,我會試著去提醒自己,別人發生小錯的同理心,不是一味地責怪,當你選擇原諒對方,或是不對此有情緒的作為,其實也許我們都能阻止那「負面的基石」,那個可能無意間被社會累積的黑暗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是凱莉的沙龍
60會員
81內容數
出社會後,跟書越來越有交集,熱愛埋沒在書海裡,跟書越靠近越覺得心很平靜,似乎稍微跟世界接軌,從外往內,希望能寫更多心得分享給大家。
我是凱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0
看了 Cubo Ai CTO 的離職信後,我深深感受到,他是一位頭腦清晰、有真實力的技術人。他對公司、產品、技術都充滿熱情,也肩負責任。他的文字理性而克制,明明可以憤怒指責,卻仍選擇以盡可能不傷害他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觸。這樣的人,不只是工程師,更是具備文人氣質的人。
Thumbnail
2025/03/10
看了 Cubo Ai CTO 的離職信後,我深深感受到,他是一位頭腦清晰、有真實力的技術人。他對公司、產品、技術都充滿熱情,也肩負責任。他的文字理性而克制,明明可以憤怒指責,卻仍選擇以盡可能不傷害他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觸。這樣的人,不只是工程師,更是具備文人氣質的人。
Thumbnail
2025/03/06
FB、IG、Thread、Youtube、LINE、Tiktok,數不完的分享平台,你總是看到別人分享的好貨、好心情、新資訊、新觀點,或是極端的價值觀、政治觀點、網紅議題,每天每天,都有上千則訊息,在等你。 是在等你嗎?還是我們自願被這樣的訊息流沖刷。 還沒吃完飯,就要分享吃飯照 剛吃完飯就要分
Thumbnail
2025/03/06
FB、IG、Thread、Youtube、LINE、Tiktok,數不完的分享平台,你總是看到別人分享的好貨、好心情、新資訊、新觀點,或是極端的價值觀、政治觀點、網紅議題,每天每天,都有上千則訊息,在等你。 是在等你嗎?還是我們自願被這樣的訊息流沖刷。 還沒吃完飯,就要分享吃飯照 剛吃完飯就要分
Thumbnail
2025/03/02
看了童話故事下集很惆悵,真的是把進入婚姻都很多真實面都有帶入,真實演繹結婚真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坨人的連帶關係。除非男性,從小到大都能忤逆母親,完全不會對母親感到愧疚,對於男女平等真實中立,不然男方就是得面對這個夾心餅的角色,而且總是很難當得好。
Thumbnail
2025/03/02
看了童話故事下集很惆悵,真的是把進入婚姻都很多真實面都有帶入,真實演繹結婚真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坨人的連帶關係。除非男性,從小到大都能忤逆母親,完全不會對母親感到愧疚,對於男女平等真實中立,不然男方就是得面對這個夾心餅的角色,而且總是很難當得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一起戲院槍擊案為主軸,透過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人權律師、記者、醫生、社會大眾等角色,來看待這事件的後續效應。接露每個角色背後善與惡的一面。
Thumbnail
以一起戲院槍擊案為主軸,透過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人權律師、記者、醫生、社會大眾等角色,來看待這事件的後續效應。接露每個角色背後善與惡的一面。
Thumbnail
看 # Netflix 影集《模仿犯》,每一集的進展都是揪心,不知為何,生命傷口的淌血,會讓我想起這一本 #陳曉唯 述說的20個黑洞,《只說給你聽》。 其中一個「輪迴」的故事最契合,作者提問:「民眾的想法是公允無私的嗎?媒體的報導是公正客觀的嗎?如果是,那為什麼我們仍然無法看見得知事情的全貌?...
Thumbnail
看 # Netflix 影集《模仿犯》,每一集的進展都是揪心,不知為何,生命傷口的淌血,會讓我想起這一本 #陳曉唯 述說的20個黑洞,《只說給你聽》。 其中一個「輪迴」的故事最契合,作者提問:「民眾的想法是公允無私的嗎?媒體的報導是公正客觀的嗎?如果是,那為什麼我們仍然無法看見得知事情的全貌?...
Thumbnail
2014年鄭捷在臺北捷運列車上持刀行兇,共造成四死二十四傷。此事件引起軒然大波,曾經人們都在議論其恐怖,死刑存廢議題也受到關注。然而,我們究竟對死刑及犯下死刑之罪的人有多少了解?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呈現了三名死刑犯,同時是三個家庭的兒子的故事。無論對於死刑存廢的立場為何,都能引發我們反思。
Thumbnail
2014年鄭捷在臺北捷運列車上持刀行兇,共造成四死二十四傷。此事件引起軒然大波,曾經人們都在議論其恐怖,死刑存廢議題也受到關注。然而,我們究竟對死刑及犯下死刑之罪的人有多少了解?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呈現了三名死刑犯,同時是三個家庭的兒子的故事。無論對於死刑存廢的立場為何,都能引發我們反思。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不能哭也不能笑,明明沒做錯事,卻彷彿做了全天下最大的錯事一般,只能扛著這份責任往下走在這無聲的地獄之中,就是加害人家屬。
Thumbnail
不能哭也不能笑,明明沒做錯事,卻彷彿做了全天下最大的錯事一般,只能扛著這份責任往下走在這無聲的地獄之中,就是加害人家屬。
Thumbnail
殺人、自殺,一定都有它內在必然會「成形」的理由。簡化了這個部分,故事就容易扁平,如果連著五六個都一樣,就必然只會剩下「完成一個作品」,而少去那個稱之為靈魂的東西。
Thumbnail
殺人、自殺,一定都有它內在必然會「成形」的理由。簡化了這個部分,故事就容易扁平,如果連著五六個都一樣,就必然只會剩下「完成一個作品」,而少去那個稱之為靈魂的東西。
Thumbnail
【2020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們常以為這世界讓他失望,好像有什麼人欠他們一個更好的世界。但忘了這世界與我們有關亦無關,老實說,我們頂多算借住在這世界,無論看多少,拿多少,世界分秒都在與我們告別。它看似包圍我們,但我們不可能快速改變它,誰都只能路過,認為這世界不完美的,多少是不敢正視自己缺陷的不勇敢。
Thumbnail
【2020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們常以為這世界讓他失望,好像有什麼人欠他們一個更好的世界。但忘了這世界與我們有關亦無關,老實說,我們頂多算借住在這世界,無論看多少,拿多少,世界分秒都在與我們告別。它看似包圍我們,但我們不可能快速改變它,誰都只能路過,認為這世界不完美的,多少是不敢正視自己缺陷的不勇敢。
Thumbnail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確定的一件事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絕不只是底層那些陷落者的問題 ......
Thumbnail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確定的一件事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絕不只是底層那些陷落者的問題 ......
Thumbnail
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我們思考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Thumbnail
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我們思考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Thumbnail
很多人堅持這部劇"沒有要談廢死",因為劇中並沒有出現直接的訴求,認為這部劇談的應該是預防勝於治療、司法、媒體亂象、思調失覺等等。 確實,死刑只是其中一個議題,但它周圍圍繞的這些情境,都是基於同樣的人權背景而努力推動
Thumbnail
很多人堅持這部劇"沒有要談廢死",因為劇中並沒有出現直接的訴求,認為這部劇談的應該是預防勝於治療、司法、媒體亂象、思調失覺等等。 確實,死刑只是其中一個議題,但它周圍圍繞的這些情境,都是基於同樣的人權背景而努力推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