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傳統信仰的本質探討 / 《眾聲.嬉境—邱國峻個展》觀展筆記

raw-image

觀展日期:2023.07.20

與藝術家邱國峻的作品初次見面是在攝影課的期中報告。期中報告時我們這組選擇要介紹的攝影家是張照堂,那時的我對台灣攝影家完全不了解,只是因為聽到別堂課的老師說張照堂的攝影風格值得一看,我就提議說以這位我只聽過名字但其他我什麼也不知道的攝影家做為我們的報告主題,而我的組員們也是初次接觸攝影,所以最後就無異議通過了。

隨著報告的製作,我在找資料的過程中讀到了張照堂《觀‧點:台灣現代攝影家觀看的刺點》一書,這本書對我而言可以說是開啟了台灣攝影的大門,我在這本書裡得知了超級多攝影大前輩,不論是紀實攝影還是藝術創作,幾乎每個主題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其中亦包含了邱國峻的《神遊之境》系列作品。

因所處的環境與地點,我自幼便看過許多廟會,除了外在因素,年幼的我本身也很喜歡看廟會,我想那是小孩子單純喜歡看熱鬧的性情使然,因為我大多數對神靈都是抱持著敬畏的心態,比如深信長輩說做壞事神明半夜會來夢裡打我屁股之類的。隨著年紀增長,這種單純的敬畏中出現了好奇,我不曉得這種好奇算不算是質疑信仰的存在,當長輩越是要求我閉嘴、越是責備我不禮貌時,我內心的困惑就越來越多,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而藝術家邱國峻的作品有點算是為我解了一半以上的困惑。

在展場的介紹影片中,藝術家自己提出了一個觀點:神,穿上神衣彷彿就有神力了,即便祂原本可能就只是一座雕像。在調色過後的廢墟照片中添加神衣上獨有的刺繡圖騰,就仿若這裡有神來過,但那只是觀者自己的一廂情願,所以神這的有在那個畫面被凝結的時刻中存在過嗎?這個問題誰也打不出來,我只能透過眼前的作品憑自己想像。

廢墟的設定讓我也聯想到了人已不再信仰神,或者是屋子的主人拋棄了神。國立臺灣博物館裡有個名為「諸神的黃昏」的展櫃,裡面放著龍山寺捐贈的神像,已被退神的神像看起來與平常在桌上供奉的無異,不一樣的是擺放的地點與人們觀看的態度,我和眾人一同湊上前近距離觀看玻璃隔板後方的神明,我在當下只是在辨別神像所刻的是哪位神明,以及欣賞上頭精緻的雕刻,但我沒有感到敬畏,因為我相信了解說上所說的「已退神」。回頭想自己與一旁的遊客都相信解說所說的話,也讓我想到信仰的形成即是因為「相信」,而當人們選擇不再相信,神靈是否就消失了?還是說當事者自己不再信仰,靈體依然存在於左右?

無人居住的空間像個人間的「空殼」,龍在畫面中像在尋找曾定居於此的人們。

隨著時代進步,人們的生活步調日益快速,想吸引人留步得做出更多樣的視覺刺激,台灣的傳統信仰於是也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改變,廟會的呈現形式是最明顯的例子。電音三太子、電子花車、吉普車上熱舞的女性等,新式的陣頭在街頭上出現,在燈光、音樂與煙火的推波助瀾下,信仰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但當下、此刻的信仰與過去剛形成時的本質是否相同就不得而知了。

邱國峻的作品中我尤其喜歡官將首這件,在看這個展的時候才知道這張照片有不同種類的「添加」存在。

信仰的存有是來自於信仰者自己本身,只要當事者願意相信,祂便永遠存在。

《眾聲.嬉境—邱國峻個展》

  • 時間:2023.05.20 - 2023.08.13 / 每日9:30 – 17:30(每週一、除夕休館)
  •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401-402展覽室)
  •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高雄市立美術館:https://www.kmfa.gov.tw/Exhibition.aspx

《眾聲.嬉境—邱國峻個展》展覽資訊:https://reurl.cc/zY4jW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