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的意義探討 /《亻 ─ 生而為人》觀展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觀展日期 :  2023.07.05   (文章僅提及幾件個人感受較深刻的作品)

看到「生而為人」這四個字時,我想到的是「自己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再白話一點的說法是「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在觀看展覽時我在內心反覆的向自己提問著。

當我依循著社會的規範長大,成為了一個社會所滿意的存在,也是芸芸眾生中相似的其中一人時,我的內在本質是否就此消失了?拋棄自我或遺忘自我好似是融入這社會最快速的方式,在一連串的自我拋棄與遺忘後,換來的是隨眾人一同搖擺的自己、每天感覺要溺斃的自己,以及只是單純為了活著而每日每夜痛苦掙扎的自己,這難道就是生而為人的最終結局嗎?

展場中置於地上的作品為耿傑生的《合群系列I&II》,該作品因設計結構的關係會不由自主的來回晃動,然而不論晃動的幅度再怎麼大,它們彼此間也都不會碰觸到彼此,彼此間的距離看似接近,卻始終不會有所接觸,彷若我們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各自生活、各自互不打擾,也各自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載浮載沉,看似有自己的選擇,但也不過是個無傷大雅的改變,我們終究還是困在這,即便窗外風光明媚、微風徐徐,最後還是得走向迷失的旅程。

耿傑生《合群系列I&II》

耿傑生《合群系列I&II》

《合群系列I&II》旁的窗外景色

《合群系列I&II》旁的窗外景色

在展覽中也可找到在徹底迷失自我前的樣貌。卡葳塔・瓦卡娜嫣恩(Kawita Vatanajyankur)《表演織品》系列中的〈染〉就像人們在外在條件被限制的情況下痛苦掙扎的樣子,看到這件作品時,我瞬間感受到一股強烈的痛苦,他讓我的感受有兩種,一個是「即便被染成不屬於自己的顏色,也不能放棄掙扎」,另一個則是「我讓我自己溺水,好讓自己在時間的洪流中染上眾人滿意的顏色」。不論是哪種想法,兩者都令我感覺痛苦萬分,也正因為痛苦,觀者能將自身的過往經驗套入自該作品中,回想起過去墜入深海前的記憶。

卡葳塔・瓦卡娜嫣恩(Kawita Vatanajyankur)《表演織品》系列 -〈染〉

卡葳塔・瓦卡娜嫣恩(Kawita Vatanajyankur)《表演織品》系列 -〈染〉

展覽的最後是沃夫岡・史提勒(Wolfgang Stiller)的《火柴人》,一根根的人頭火柴使我聯想到人類稍縱即逝的生命,曾聽長輩說過的一句話是:「人死了以後什麼也帶不走。」當火柴「刷」的一聲點燃後,上頭的渺小火球在不到幾秒便消逝殆盡,一縷輕煙飄過,剩下的只是一根頂部焦黑的小木條,就如同每個人在死後只剩下一具骸骨,和那些壽命比人類長好幾萬倍的山與海相比,人類存在於世的時間真的短到不可思議,在這曇花一現的人生中,奮力掙扎、窮盡一生追求某種事物是不是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沃夫岡・史提勒(Wolfgang Stiller)《火柴人》

沃夫岡・史提勒(Wolfgang Stiller)《火柴人》

可是,如果是為了自己呢?

如果是為了自己痛苦掙扎,我想這過程並不全然是徒勞的。《亻 ─ 生而為人》使觀者在一連串的視覺感受中去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而想起在社會中每日感受窒息與溺水之感,這種不適的感覺並未隨著時間而消失,只是被暫時遺忘了。

還記得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中,火柴對小女孩來說是「希望」的象徵,如果每個人都擁有一根屬於自己的火柴,手握這跟火柴的我們,會希望它以何種姿態燃燒?


 《亻 ─ 生而為人》

  • 時間:2023.04.22 – 2023.07.30 / 每日10:00 - 18:00(每週一休館)
  • 地點:忠泰美術館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 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忠泰美術館: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

看完展後特別喜歡藝術家卡葳塔・瓦卡娜嫣恩(Kawita Vatanajyankur)的作品,在寫心得時剛好找到了她的官網:https://www.kawitav.com/

avatar-img
3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企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早在我腦海中朗朗上口的台灣歌曲是《無樂不作》,那是台灣赫赫有名的國片《海角七號》的電影插曲之一,這首歌在我腦海中從單純覺得好聽到變成了我的深層記憶,時至今日,我仍會偶爾想起這首歌的旋律。
去淡水的那天豔陽高照,空氣悶熱的嚇人,海水在太陽的照射下像正在曬日光浴的某種爬蟲類的鱗片,波光粼粼,這是我成年後對淡水的第一個印象,一個與天氣相關的符號。依循著在捷運旅遊中心拿的導覽地圖,我在得忌利士洋行後方找到了我此次來淡水的其中一個目的地──齊柏林空間。
最早在我腦海中朗朗上口的台灣歌曲是《無樂不作》,那是台灣赫赫有名的國片《海角七號》的電影插曲之一,這首歌在我腦海中從單純覺得好聽到變成了我的深層記憶,時至今日,我仍會偶爾想起這首歌的旋律。
去淡水的那天豔陽高照,空氣悶熱的嚇人,海水在太陽的照射下像正在曬日光浴的某種爬蟲類的鱗片,波光粼粼,這是我成年後對淡水的第一個印象,一個與天氣相關的符號。依循著在捷運旅遊中心拿的導覽地圖,我在得忌利士洋行後方找到了我此次來淡水的其中一個目的地──齊柏林空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存的意義,提出了在父母、同事、情人等多重角色中,如何保持自我,並對外界評價的反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尋求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質疑顧慮與意見,作者鼓勵讀者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真正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一段哲學思考,也是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探究。
Thumbnail
賽斯說:「認識自己就是認識神,因為你都是和祂同一幅料子裁製出來的。」 我一直在探索自己在人生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誰?我為何而來?我的生命意義又是什麼? 小時候,我想摘夜裡的星星,在浩瀚的寂靜中,我感覺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而宇宙也是我的一部分。 我們生而璀璨。 但隨著年紀
Thumbnail
最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人生意義」,總是在問自己: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尤其是在面對枯燥乏味的書本與一塵不變的例行公事時。文章分享了泰戈爾與湯瑪斯.傑佛遜的文字,探討生命中的意義和幫助他人的價值。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Thumbnail
火柴人的孤單,也像是一種自我保護,保留自己,看起來好像可以專注的朝向自我實現,可以用盡全力的滿足現在及將來的需要,但有一天他發現,真正的自我實現是知道自己是神所造的,而被造最大的價值就是連結與神、與人連結,摩擦才能產生燃燒自己的力量,發熱、發光!
親愛的孩子,你是否願意看見,你的光可以非常純粹的、簡單的、僅僅的,只是做你自己呢?
活著 活著的概念是把自己當「存在者」,這種的「活」的思域在人我之間,以理性邏輯性的言語來辯證與指稱,形成對現象的割裂,而存在者又總在零碎片斷裡試圖拼湊整合,這樣的「活」不論為自己或他人,都活不出真正的實在,那是不可能有美麗人生可言的。
         生命飄渺如塵埃,卻也磅礡如山川。生之前未知,死後亦未知。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時候。以什麼活著?怎麼活著的?唯有在靠近並試圖接近生命本身想帶給我的時候,我才感到生命的鮮活;感到一切非理所當然;感到生命的饋贈。明白生之流轉,死之流轉,活著的時候流轉的,生非起點;死非終點,一切都是過程
「人一旦清除了自我,就像一跟攤在地上的被燒過的繩子, 看上去仍是一根繩子,但只要隨口一吹,它就灰飛煙滅了。 它並不存在。 當人們破除我執,退回內心時,情況也是如此。 此時,人彷彿牢牢佔據了中心位置, 任生活周而復始地穿過自己。」 這是坎伯《光之世界》的一段話。 這裡他是引用了商羯羅
緣起、緣滅、勿罣礙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即緣起至緣滅的過程。很多人罣礙著在世俗裏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但這些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時間,很快就會消失了。但為何我們總會去罣礙?或許是我們對於所擁有的東西,都捨不得放手吧! 我們雖然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起了這個緣,最後也注定好要孤獨的離開這個世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存的意義,提出了在父母、同事、情人等多重角色中,如何保持自我,並對外界評價的反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尋求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質疑顧慮與意見,作者鼓勵讀者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真正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一段哲學思考,也是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探究。
Thumbnail
賽斯說:「認識自己就是認識神,因為你都是和祂同一幅料子裁製出來的。」 我一直在探索自己在人生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誰?我為何而來?我的生命意義又是什麼? 小時候,我想摘夜裡的星星,在浩瀚的寂靜中,我感覺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而宇宙也是我的一部分。 我們生而璀璨。 但隨著年紀
Thumbnail
最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人生意義」,總是在問自己: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尤其是在面對枯燥乏味的書本與一塵不變的例行公事時。文章分享了泰戈爾與湯瑪斯.傑佛遜的文字,探討生命中的意義和幫助他人的價值。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Thumbnail
火柴人的孤單,也像是一種自我保護,保留自己,看起來好像可以專注的朝向自我實現,可以用盡全力的滿足現在及將來的需要,但有一天他發現,真正的自我實現是知道自己是神所造的,而被造最大的價值就是連結與神、與人連結,摩擦才能產生燃燒自己的力量,發熱、發光!
親愛的孩子,你是否願意看見,你的光可以非常純粹的、簡單的、僅僅的,只是做你自己呢?
活著 活著的概念是把自己當「存在者」,這種的「活」的思域在人我之間,以理性邏輯性的言語來辯證與指稱,形成對現象的割裂,而存在者又總在零碎片斷裡試圖拼湊整合,這樣的「活」不論為自己或他人,都活不出真正的實在,那是不可能有美麗人生可言的。
         生命飄渺如塵埃,卻也磅礡如山川。生之前未知,死後亦未知。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時候。以什麼活著?怎麼活著的?唯有在靠近並試圖接近生命本身想帶給我的時候,我才感到生命的鮮活;感到一切非理所當然;感到生命的饋贈。明白生之流轉,死之流轉,活著的時候流轉的,生非起點;死非終點,一切都是過程
「人一旦清除了自我,就像一跟攤在地上的被燒過的繩子, 看上去仍是一根繩子,但只要隨口一吹,它就灰飛煙滅了。 它並不存在。 當人們破除我執,退回內心時,情況也是如此。 此時,人彷彿牢牢佔據了中心位置, 任生活周而復始地穿過自己。」 這是坎伯《光之世界》的一段話。 這裡他是引用了商羯羅
緣起、緣滅、勿罣礙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即緣起至緣滅的過程。很多人罣礙著在世俗裏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但這些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時間,很快就會消失了。但為何我們總會去罣礙?或許是我們對於所擁有的東西,都捨不得放手吧! 我們雖然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起了這個緣,最後也注定好要孤獨的離開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