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唯心造-是枝裕和《怪物》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枝裕和的電影,向來少有批判或說教,更多時候是超越二元對立的存在。不論涉及犯罪,或者純粹溫馨的電影,常以帶有純淨美感的鏡頭敘事。所以當故事與犯罪牽扯上,不乏會有人認為,這是在美化犯罪。

而電影之所以稱為藝術,不正是因為能透過影像,盡情地揮灑不被框架嗎?甚至有時,有了那些輕描淡寫或者美麗的鏡頭,這部電影的核心價值才得以成立,殘酷的現實,才得以在那一幕幕寫意中被釋放。

如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若沒有唯美或輕描淡寫來映襯那些殘酷,整部電影其實難以直視。而也因為那些看似雲淡風輕的畫面,令人更想探索,其背後想傳達的真實是什麼。

以下涉及劇情。


1.片面的理解是誤會之源:

在《怪物》中,總能隱約感覺到《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的影子,但要處理調度的細節複雜得多。由三位不同主角去看同一事件,結構來看是一場羅生門,但導演真正想闡述的,是在那渾沌的現實中,仍無邊無際的愛與自由。

我們都有把矛頭指向誰的習性。當發生了不好的事,總希望有個事主來承擔,讓某人成為可以視為怪物的對象,藉以消除內心的恐懼。這樣的習性,讓我們變得容易只看見片面事實。

即使不情願,覺得事有蹊蹺,但當看到學校一心只想息事寧人,情感上便被身為母親的早織牽動,直至早織向校長說出,那不可理喻的一句話:「妳的孫女過世了,妳很難過嗎?那就是我現在的感受。」才從不再只是護子心切,而盲目撂狠話的母親眼神中,驚覺事情絕非所見的那樣。

一時半刻所能感知的,如此有限。這樣的誤解不只會傷害別人,更可能令自己也走上絕路。

故事進到保利老師的視角,觀眾們看到的是一個完全的反轉。保利老師並非早織認為的霸凌了湊,反而是保利被湊與依里的謊言冤枉。最終保利被家長、學校、學生三方夾殺,孤立無援的他,一度想放棄生命。

讓他駐足的,卻又是湊在音樂教室裡吹出的響音。那好似悲鳴的響聲,彷彿連結了早織、保利與湊三人的世界,打開了溝通的窗口。

當看見保利有意跳樓輕生這段,不禁讓我思考,有時迫使我們做出極端選擇的,有可能只是巧合。當所有的環節,如襯衫扣錯般,一步錯步步錯,事情就真的已無可挽回了嗎?若我們有把襯衫重新扣好的餘裕,便不會如此輕易走向極端的路。

2.湊的矛盾:

湊與依里之間「怪物是誰」的遊戲,既是一種隱喻,同時也是確認彼此存在的暗號。受到普世價值觀壓迫的湊,無法坦然面對自己內心萌芽的情愫,相較起來依里更嘗試坦率接受自己,即使被依里的父親說是得了病,仍不勉強自己要像個男孩。

而當湊得知,依里可能隨時準備轉學,未來將再也無法見到依里,那份焦慮,讓在隧道中被母親早織找到的湊,在母親一番「希望你能像父親一樣,擁有一般的家庭」的嘮叨後,便奮不顧身地跳了車。那一跳,同時是對被強押價值的逃避,也同時是對自己相信價值的追尋。

湊的父親雖然組建了家庭,但卻是在與外遇對象出遊時意外過世的。知情的湊,對死去的父親只有一句話:「為什麼我要被生下來?」那句話與其是發現自己有同性愛傾向的困惑,個人認為更多的是對父親外遇的質疑。

湊一點也不想成為父親,不管在品行上,或是性向上。

3.未解的謎團:

依里放火燒了酒吧嗎?以與大樓的規模及防火措施來看,依里要在完全不被人發現,以點火器縱火並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個人所見,綜觀整部電影,推想導演實際上想傳達的,更多是讓觀眾幻想依里縱火的可能性,去直視心中存在的怪物。

而整部電影中,最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便是校長。她真的輾死了自己的孫女嗎?電影接近尾聲時,校長對湊說:「跟我一樣呢。」表明自己也是說了謊的人。但校長究竟說了什麼謊?是她欺騙大眾孫女其實不是丈夫輾斃,而是自己輾的嗎?雖然直覺上會去這樣思考,但電影中並未明確給出這樣的線索。

而校長與丈夫在監獄的那場對談,或許正是關鍵。丈夫與校長談論著的話語,看似摸不著邊際,但顯現出來的氛圍,無論如何都不像是,其中一人輾斃了孫女的對話。這段對話之所以摸不著邊際,很可能是校長的丈夫失智了。佐證則是摺紙,據說摺紙具有預防及緩和失智的作用。所以校長的謊言,指的很可能是欺騙了丈夫孫女還活著,讓丈夫即使坐牢,但不必背負親手殺死孫女的沉重。

另一方面,校長為了得到早織的同情,曾在校長室內調整與孫女合照的角度。但若校長真是輾斃孩子的兇手,能為了保護學校做到這種地步,實在是泯滅人性至極。

曾在超市用後腳絆倒孩子,則可以理解為,因為失去孫女的一種,扭曲的善意。藉由絆倒孩子提醒他們不要在超市裡奔跑,另一方面也是悼念,自己再也無法與孫女共享天倫之樂。

再說,若校長真的如此殘忍,怎可能在最後對湊說出關於幸福的話呢?

4.結論:

所以最後湊與依里還活著嗎?

沒有給出明確解答的,才是讓人能持續思考下去的「解答」。正因本來就沒有正確答案,所以只要你的心是怎麼感知這一切的,它都能是一種答案。藉由從充滿懸念的「惡」,到逐漸鬆散的「善」的三段鏡頭調度中,也許是枝裕和想傳達的是:「即使此刻你的心中有怪物也不要緊,當你真心真意去理解他人,我們都能得到幸福。」

根本就沒有怪物,或者人人都是怪物。因為真正的怪物,便是對人事物有著既定價值觀,排除其他少數人可能性的「正常」思想。當觀眾終於理解了湊與依里的情感,校長說的:「如果只有部分的人能得到,不能稱作幸福。只有所有人都能得到,才叫幸福。」便顯得如此動人。

raw-image


環遊這廣闊的世界,與每個有趣靈魂相遇, 搭上陌生人的便車,沙發衝浪到某人家裡, 或是在某個荒郊野外,睡在自己的帳篷裡。 窮遊所帶來的不是匱乏,而是惜福知足, 旅行的意義,是更認識自己, 帶著音樂,與世界溝通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聲響起,旋律推進,雋永的呢喃歌聲,在整個空間裡迴盪。「快樂是指南」當最後一句歌詞的旋律劃過耳際,心已出發到了遠方,黑夜轉眼成了白晝。
說到底,是不是因為做什麼都太有目的感,所以漸漸失去了享受的能力呢? 自從去年九月發完
你很渺小,但始終紮實地存在著,只要歲月沒有奪走你的一切,你仍舊可以出發。
想傳達給世界或自己的 都成了滄海一粟
壞念頭就是個賊,但那也是你的一部分。你唯一能做的,是清醒地看著他走進你內心的大門,在裡頭胡亂叫囂一陣。但當他知道裡頭沒有什麼,是他能足以撼動的,時間久了,他就會摸摸鼻子走人。即便他會再來,但他終將能夠,成為一個無傷大雅的客人。
從那簡單而雋永的旋律裡,我暫時忘卻了手與心的痛楚,得到了救贖。
樂聲響起,旋律推進,雋永的呢喃歌聲,在整個空間裡迴盪。「快樂是指南」當最後一句歌詞的旋律劃過耳際,心已出發到了遠方,黑夜轉眼成了白晝。
說到底,是不是因為做什麼都太有目的感,所以漸漸失去了享受的能力呢? 自從去年九月發完
你很渺小,但始終紮實地存在著,只要歲月沒有奪走你的一切,你仍舊可以出發。
想傳達給世界或自己的 都成了滄海一粟
壞念頭就是個賊,但那也是你的一部分。你唯一能做的,是清醒地看著他走進你內心的大門,在裡頭胡亂叫囂一陣。但當他知道裡頭沒有什麼,是他能足以撼動的,時間久了,他就會摸摸鼻子走人。即便他會再來,但他終將能夠,成為一個無傷大雅的客人。
從那簡單而雋永的旋律裡,我暫時忘卻了手與心的痛楚,得到了救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電影中兩人在學校附近、城市近郊、在廢棄鐵道與翠綠山野中的行走。尤其是最後一段,晃蕩、朦朧,渡橋前的一景。延續、最大化慣有的是枝裕和鏡頭美學,傳達出同時介於希望與死亡之間曖昧的詩意。不過讓我不安的是麥野湊在父親靈位前的竊竊私語,以及他口中和外遇者殉情而死的父親形象:麥野湊慾望的是愛情,還是死去的父親?
誰是怪物? 電影【怪物】的主軸,由三個視角闡述老師霸凌學生的事件,隨著角色視角的轉變,被隱藏的秘密逐漸揭露,真相最終也隨著劇末的狂風暴雨水落石出。導演是枝裕和借用少年之間的遊戲,向觀眾發出「誰是怪物?」的疑問,是疑似霸凌學生的保利老師?愛子心切的早織?看似無辜的少年-湊及依里?還是讓丈夫頂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看到本片真是太美好了!即便全身濕透,瑟瑟發抖,重感冒都值得。 影像的調子有著日本千禧年的質地,召喚我回到童年時光。 導演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本文將針對誰是怪物?如何殺死怪物?如何避免成為怪物?等本片重要命題進行分析。
Thumbnail
早織(安藤櫻 飾演)丈夫過世後,在洗衣店工作,維持母子生活。 有天下班回到家,兒子湊(黒川想矢 飾演)的一隻球鞋躺在玄關零亂鞋堆中, 聽見浴室水聲,早織敲門問湊發生什麼事。 得不到回答,她猛地推開門,地上都是頭髮,湊拿著剪刀,胡亂剪頭髮。 早織大驚,直覺認為又有同學說湊的自然捲,沒有父親…,
Thumbnail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電影中兩人在學校附近、城市近郊、在廢棄鐵道與翠綠山野中的行走。尤其是最後一段,晃蕩、朦朧,渡橋前的一景。延續、最大化慣有的是枝裕和鏡頭美學,傳達出同時介於希望與死亡之間曖昧的詩意。不過讓我不安的是麥野湊在父親靈位前的竊竊私語,以及他口中和外遇者殉情而死的父親形象:麥野湊慾望的是愛情,還是死去的父親?
誰是怪物? 電影【怪物】的主軸,由三個視角闡述老師霸凌學生的事件,隨著角色視角的轉變,被隱藏的秘密逐漸揭露,真相最終也隨著劇末的狂風暴雨水落石出。導演是枝裕和借用少年之間的遊戲,向觀眾發出「誰是怪物?」的疑問,是疑似霸凌學生的保利老師?愛子心切的早織?看似無辜的少年-湊及依里?還是讓丈夫頂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看到本片真是太美好了!即便全身濕透,瑟瑟發抖,重感冒都值得。 影像的調子有著日本千禧年的質地,召喚我回到童年時光。 導演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本文將針對誰是怪物?如何殺死怪物?如何避免成為怪物?等本片重要命題進行分析。
Thumbnail
早織(安藤櫻 飾演)丈夫過世後,在洗衣店工作,維持母子生活。 有天下班回到家,兒子湊(黒川想矢 飾演)的一隻球鞋躺在玄關零亂鞋堆中, 聽見浴室水聲,早織敲門問湊發生什麼事。 得不到回答,她猛地推開門,地上都是頭髮,湊拿著剪刀,胡亂剪頭髮。 早織大驚,直覺認為又有同學說湊的自然捲,沒有父親…,
Thumbnail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