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父親、成為父親與被遺留的母親:是枝裕和的《怪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親密的語法:《怪物》結尾的草原與渡橋〕

這只是個人的意見,不過我總認為是枝裕和的拍攝有一個經典的表達方式:兩個人物並肩行走、對話,對是枝裕和來說經常是非常親密、私密的場景,尤其當這樣的畫面搭配推軌鏡頭,那麼畫面中的兩人大抵不是親人,就是心心相印的愛侶。推軌鏡頭的啟動,或是行走間人物脫離鏡框,則透露了關係的動盪或幽微變化。這一類的例子在是枝的電影有很多,如《比海還深》中良多跟年邁母親淑子在公園中散步,如《小偷家族》中治跟祥太電影開頭的偷竊鏡頭(超市中的推軌鏡頭),而祥太心中對於偷竊產生懷疑與不安時,祥太和治在停車場中的奔跑,最後治離開鏡框而祥太獨留畫面之中,則表達出兩人間關係的改變與想法的不同步。

 

反例則是《橫山家之味》結尾處的幾個鏡頭,彼此間頗感疏離、距離感的家人,雖然共同行走,但沒有一個鏡頭用推軌攝影。《怪物》之中類似的鏡頭如麥野湊與麥野早織母子走出醫院時,雖是兩人行走加推軌的經典拍法,但湊的身體時而隱沒在早織身後,時而消失在鏡框之外。

 

        電影中兩人在學校附近、城市近郊、在廢棄鐵道與翠綠山野中的行走。尤其是最後一段,晃蕩、朦朧,渡橋前的一景。延續、最大化慣有的是枝裕和鏡頭美學,傳達出同時介於希望與死亡之間曖昧的詩意。不過讓我不安的是麥野湊在父親靈位前的竊竊私語,以及他口中和外遇者殉情而死的父親形象:麥野湊慾望的是愛情,還是死去的父親?如果考量到是枝裕和電影中反覆出現的,對於父親的執迷(《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橫山家之味》……),則儼然對於父親的投射與迷戀,在《怪物》的同志故事中如蛆附骨。

 

〔著火的家屋〕

 

全片的故事以一把火開始。

 

《怪物》開始於俱樂部的火災。泥巴地上孩童的小腿、河床,遠方則是黑夜中的火焰。在電影後半通過依里和湊的談話,依稀可以推測依里在父親流連縱酒的俱樂部縱火。於是黑夜中火災象徵的,不只是麥野早織眼中外在於家屋的威脅、又或是象徵麥野湊內心壓抑、難以揭露卻又悶燒不已的情感,麥野家母子在陽台上觀火,對應於星野父子間的縱酒與縱火,於是故事的主要核心雖然是三段式敘事結構下甕底的同志情慾,但貫串的主軸則仍是對於家庭的叩問,以及對缺席父親的悼亡、眷戀或難以忘懷。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海街日記》、《比海還深》都涉及了父親早逝缺席的情節,《海街日記》、《橫山家之味》則都觸及父親出軌。留下來的總是母親。在《怪物》中,母親再次象徵家庭:麥野早織一肩扛起家計,努力維持家的內外秩序;星野家的母親早已缺席,因而家不像家。但從故事中,麥野早織維繫的「正常家庭」、保利道敏喜歡揪錯、樂於向男學生們示範正常「男性」的種種規範,似乎都共同構成了兒子湊的壓力來源,也許也因為如此湊把依里父親星川清高的「豬腦說」嫁接到保利道敏的身上。當早織和道敏協力出發尋找兩位少年,他們既代表著成人的理解、同情與關愛,卻弔詭地又同時是逼死少年們的共謀。

 

麥野早織努力維持正常家庭的樣態同時,麥野湊卻早已經得知父親和外遇對象的故事。麥野湊在父親靈前的悄悄話,以及最後的不告而別,使得父子之間既像是重複,又像是共謀。這實際上就像是《海街日記》與《比海還深》的設計,前者敘述死去的父親拋棄家庭和第三者而去,但長女卻也成為第三者;《比海還深》中比起務實的母親,良多則更像是、更重複了死去父親的賭徒人生。星川清高流連酒店而麥野家的父親外遇,父親同樣是家庭的不在場者,因而除了湊與依里,兩個父親的形象也儼然有重疊、對照甚至雙身的傾向。

       

 

〔母親的餘生?早織與校長〕

        如果將麥野家的父親與母親形象對照,母親麥野早織被捲入到疲憊的日常勞動、教育與體制暴力之中而疲憊不堪,而離去的父親卻被浪漫化了,甚至成為麥野湊嚮往的所在;校長伏見真木子同樣是留下來的母親,比起英雄化、挺身背負刑責的祖父,伏見真木子的麻木、委頓與壓抑,則是為了維繫校務的運作。如果翻轉從母親們的角度出發,為了體制、日常而付出的女性,究竟得到什麼?

 

如果將是枝裕和電影中的性別分工,視為帶有偏見與惡意的設計也許太過火了,但如果回想一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中失職的母親、《海街日記》中被風景化的女演員(尤其是長澤雅美),或是《怪物》中推諉責任、失能的真木子───母親/妻子/校長(教職員生的母親?)那麼比起同樣經常缺席、失能的父親來說,是枝裕和電影裡確實對於父親帶有更多的諒解,描寫種種父子間的對話救贖(如:《我的意外爸爸》、《小偷家族》、《海街日記》、《比海還深》、《橫山家之味》)母親的角色則似乎更沉重、日常、瑣屑,卻很少被投以同樣程度的諒解。(《奇蹟》中比起浪蕩逍遙的音樂家父親,在超商打工的疲憊母親的那張臉也許是證據)

 

        我開始懷疑,早織模範媽媽的形象,是否只是刻板理性母職印象的重複?綜合考量之下,《怪物》中對於兩個母親(早織與校長)的刻劃,不論是早織光亮、堅強的母性或是真木子的麻木茫然底下,傳達出的訊息似乎顯得單薄,雖然演員的突出表現可能遮掩了這一點。

  

 

  總結而言,為了備課重看這部片,卻覺得滿失望的,不如印象中第一次在戲院中看完那麼好(當時也許一開始就完全被安藤櫻的演技說服了,而片中早織與保利奮力以手撥去車廂玻璃上的泥水,然而雨中的泥濘卻越來越深重,看似希望已經全部抹滅,卻突然又奮力打開車廂的一幕戲也確實很感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沙河背哥
2會員
8內容數
影評與文史科普
沙河背哥的其他內容
2024/08/04
這實際上不是〈降生十二星座〉式的終極之問:而是「信長」式經驗的乍生乍死、倏起倏滅:「好像少了點什麼應該要有的情緒一樣,所有事物都閃耀著無聊的光輝」〈接技〉。如果說努力習練情感、操演同儕關係的時間裡面,還包裹著一個反線性、無延續性的「信長」時間內裡,本該將世界持存的存在者家,被捲入機械化的機制中。
2024/08/04
這實際上不是〈降生十二星座〉式的終極之問:而是「信長」式經驗的乍生乍死、倏起倏滅:「好像少了點什麼應該要有的情緒一樣,所有事物都閃耀著無聊的光輝」〈接技〉。如果說努力習練情感、操演同儕關係的時間裡面,還包裹著一個反線性、無延續性的「信長」時間內裡,本該將世界持存的存在者家,被捲入機械化的機制中。
2024/07/28
《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歩いても,2008)和《比海還深》兩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其實近似於系列作,兩部電影中阿部寬與樹木希林都飾演母子,樹木希林演的母親皆叫做「淑子」,而阿部寬演的兒子都叫做「良多」,除此之外,阿部寬飾演的角色,都是從事藝文工作、且經濟上頗為拮据的中年男性。 
2024/07/28
《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歩いても,2008)和《比海還深》兩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其實近似於系列作,兩部電影中阿部寬與樹木希林都飾演母子,樹木希林演的母親皆叫做「淑子」,而阿部寬演的兒子都叫做「良多」,除此之外,阿部寬飾演的角色,都是從事藝文工作、且經濟上頗為拮据的中年男性。 
2024/07/23
歡迎來到每日一畫報的單元。   今天這一則,要帶大家看的是《點石齋畫報》辛集上的〈日人防疫〉。大阪地區掀起疫病,日人的防疫措施,是患者家屬必須報知政府,由政府派巡警雇用專人,用擔架送往醫院,用藥水灌洗。(畫面中間偏左就有兩個人抬著擔架)畫面中間醒目處,巡警拿著罐子對著一個民眾澆灌
Thumbnail
2024/07/23
歡迎來到每日一畫報的單元。   今天這一則,要帶大家看的是《點石齋畫報》辛集上的〈日人防疫〉。大阪地區掀起疫病,日人的防疫措施,是患者家屬必須報知政府,由政府派巡警雇用專人,用擔架送往醫院,用藥水灌洗。(畫面中間偏左就有兩個人抬著擔架)畫面中間醒目處,巡警拿著罐子對著一個民眾澆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怪物》由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這次電影的節奏比是枝裕和過往的作品變得更為明快緊湊。除了關注家庭內部的矛盾,更進一步討論了外部的校園教育體制的僵化,以及個體面對同儕壓力下,特別是在日本這樣重視團隊精神的國家,個人如何在「合群」與「獨特」間做出抉擇。
Thumbnail
《怪物》由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這次電影的節奏比是枝裕和過往的作品變得更為明快緊湊。除了關注家庭內部的矛盾,更進一步討論了外部的校園教育體制的僵化,以及個體面對同儕壓力下,特別是在日本這樣重視團隊精神的國家,個人如何在「合群」與「獨特」間做出抉擇。
Thumbnail
日本電影《怪物》由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日本知名演員:安藤櫻、永山瑛太、中村獅童、田中裕子演出。從電影預告、電影前20幾分鐘,會讓人去猜測促成這場校園暴力的「怪物」是誰, 隨著層層剝開真相,卻讓我們看到,原來我們都活在一個就算只是好端端的生活,也可能被任何人當成怪物的世界。
Thumbnail
日本電影《怪物》由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日本知名演員:安藤櫻、永山瑛太、中村獅童、田中裕子演出。從電影預告、電影前20幾分鐘,會讓人去猜測促成這場校園暴力的「怪物」是誰, 隨著層層剝開真相,卻讓我們看到,原來我們都活在一個就算只是好端端的生活,也可能被任何人當成怪物的世界。
Thumbnail
這部怪物,跟我所認識的是枝裕和不太一樣,沒有繼續講著無血緣關係的家庭故事,而是把焦點放在整個日本社會,那種自我封閉,不想理解彼此的壞風俗。人沒法輕鬆做自己,做自己就會被排斥,所以被迫隱藏自己,永不見天日。
Thumbnail
這部怪物,跟我所認識的是枝裕和不太一樣,沒有繼續講著無血緣關係的家庭故事,而是把焦點放在整個日本社會,那種自我封閉,不想理解彼此的壞風俗。人沒法輕鬆做自己,做自己就會被排斥,所以被迫隱藏自己,永不見天日。
Thumbnail
對於是枝裕和印象就是他是一位善於處理“家庭”議題的日本導演。他眼中的家庭並非是存在著溫暖、避風港灣的印象。在無人知曉的清晨中面對父母的缺席,孩子們必須在失去庇護的狀態下相依為命。《海街日記》中,三姐妹與異母妹妹互相照顧。《小偷家族》貧困的一家人收留了受到的家暴的女孩。
Thumbnail
對於是枝裕和印象就是他是一位善於處理“家庭”議題的日本導演。他眼中的家庭並非是存在著溫暖、避風港灣的印象。在無人知曉的清晨中面對父母的缺席,孩子們必須在失去庇護的狀態下相依為命。《海街日記》中,三姐妹與異母妹妹互相照顧。《小偷家族》貧困的一家人收留了受到的家暴的女孩。
Thumbnail
若論是枝裕和以往的風格,或許會覺得他「太溫柔」,柔化了許多人性的自私與自利,因其透過電影質問的往往是體制,而非價值觀,時常將真正殘忍的衝突藏在世界背後,目光放在各個不起眼的社會角落,關注人與傷痛共存的狀態,緩緩影響觀眾心中擺盪的道德天秤。
Thumbnail
若論是枝裕和以往的風格,或許會覺得他「太溫柔」,柔化了許多人性的自私與自利,因其透過電影質問的往往是體制,而非價值觀,時常將真正殘忍的衝突藏在世界背後,目光放在各個不起眼的社會角落,關注人與傷痛共存的狀態,緩緩影響觀眾心中擺盪的道德天秤。
Thumbnail
《怪物》是日本第一部拿到酷兒金棕櫚的作品,卻被批評在性別與同志議題上不夠進步。本文就結局的不同詮釋,梳理本片與LGBT議題的關係。
Thumbnail
《怪物》是日本第一部拿到酷兒金棕櫚的作品,卻被批評在性別與同志議題上不夠進步。本文就結局的不同詮釋,梳理本片與LGBT議題的關係。
Thumbnail
三個怪物級大師合作的作品, 整部片氣氛壓得人喘不過氣, 結尾的陽光卻又如此的哀傷。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三個怪物級大師合作的作品, 整部片氣氛壓得人喘不過氣, 結尾的陽光卻又如此的哀傷。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