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12/8 惠文國小故事組,
邀請了東海大學中文系許健崑副教授到校演講,
談兒童文學-少年小說之閱讀李潼.
許建崑老師在東海大學開設「兒童文學」課程,
也擔任過多次的「好書大家讀」及文學獎的各項評審委員.
對海峽兩岸的兒童文學作家及作品均有所研究及評論,
許老師投入兒童文學工作已20餘年,致力於推廣兒童文學教育.
已過世的台灣少年小說第一人李潼是許老師的好友,
許老師對其人及作品了解甚深.
前言:
兒童越早接觸兒童文學越好,這二年台中有動起來的感覺,
台中的故事媽媽對孩子閱讀幫助很大.
兒童文學要有一些幻想、冒險經驗,透過閱讀可以得到滿足.
一、作者介紹
李潼先生本名賴西安,1953年8月出生於花蓮,
小時候巧妙地將報紙新聞重新編輯成動人的口語新聞,
在老人家面前演出.
李潼寫民歌〈廟會〉、〈月琴〉、〈散場電影〉共百餘首;膾炙人口;
同時也寫成人文藝作品,如《屏東姑丈》、《相思月娘》.
民國七十二年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作品有《博士布都與我》、
《大聲公》、《大蜥蜴》、《金毛狗》、《綠衣人》、
《恐龍星座》、《藍天燈塔》、《野溪之歌》、《外公家的水牛》、
《帶爺爺回家》等,得到兒童文學界肯定.
二、洪建全少年小說獎三冠王時代
《天鷹翱翔》、《順風耳的新香爐》、《再見天人菊》得到洪建全小獎三屆冠軍.
《天鷹翱翔》描述蘭陽平原一群玩遙控飛機孩子們的故事.
主角為了獲得獎品作一切努力,但奪獎之外,或許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存在.
讚揚孩子自覺努力、榮譽合作和友愛的價值觀.
《順風耳的新香爐》係媽祖民間神話的再創。夢與現實是有距離的,
世界上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同時也表現了忍耐、盡責與團隊精神的美德.
《再見天人菊》寫澎湖風光與古蹟的發掘。
主角返鄉赴二十年前的約定。童年學校生活與陶藝教學,
在老同學的相逢談話中,重新抓回了記憶.講友愛、生命生長、教育.
細膩優美而感性的文字,傳神地運用了泥土與天人菊的象徵.
三、魔幻寫實與鄉土文化
得到金鼎獎的《博士布都與我》,是李潼結構最成熟的作品.
《少年噶瑪蘭》開出了魔幻寫實的新局.
主角潘新格在意外電擊中,穿越時光隧道,
回到一百多年前漢人開發蘭陽平原的時代,他與蕭秀才和何社商進入頭城,
參加搶孤的民俗活動,護送山地姑娘春天回到噶瑪蘭,
因此認識了年紀與他相彷彿的祖父.
這故事向歷史去探訪,同時在附記中交代了未來事件.
最近李潼又發表了噶瑪蘭第二部曲《望天丘》,
寫外星幽浮降臨,帶走、帶回人類.
也因此讓現代人了解中法戰爭時期的種種故事.
四、台灣的兒女系列
李潼把寫作的觸角伸向各種文體,童話、散文、劇本,都作了嘗試.
《蔚藍的太平洋日記》,結合了童話擬人化的角色,
小說式的虛構情節,日記形式的散文述說,
表現了海峽兩岸氣息相關的現實題材.
十六本有關「台灣的兒女」系列的中篇少年小說有
1《戲演春帆樓》2《阿罩霧三少爺》3《福音與拔牙鉗》
4《少年雲水僧》5《中央山脈的弟兄們》
6《無言戰士----林旺與我》7《我們的祕魔巖》8《龍門峽的紅葉》
9《太平山的情勢》10《頭城狂人》11《火金姑來照路》
12《開麥拉、救人地》13《魔弦吉他族》14《四海武館》
15《夏日?鷥林》16《白蓮社板仔店》
※《魚藤號列車長》是最後的作品,寫出社會邊緣人的故事.
五、關懷歷史、鄉土與自然,同時玩味各種小說書寫的技巧
李潼就事論事.中日甲午戰爭,割讓台灣的事實,透過《戲演春帆樓》來表現;
林獻堂爭取台灣人自治議會的努力,藉《阿罩霧三少爺》來傳達.
外國教士來台傳道,服務奉獻,見於《幅音與拔牙鉗》;
二二八事變的影子,見於《我們的祕魔嚴》;
兩岸分裂,由子流亡台灣,植根台灣,見於《少年雲水僧》、
《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無言戰士----林旺與我》等等.
他試圖(1)刻畫生活在台灣的眾生群像,(2)玩遍各種寫作形式的可能,
(3)超越故事,糾合多重主題.
六、結論
李潼在作品中,對台灣歷史、台灣子民、台灣島嶼的肯定;
也對台灣子民在移墾中累積的功利、投機、一窩蜂的習性,提出了告誡.
認清了台灣兒女的個別性格和集體意識,將要造就我們各別或集體的命運.
作為少年小說創作者而言,如何找到歷史的定位,
溫暖的『心』,才能寫出有反省能力、有情有愛的作品.
藉由許老師的介紹與引導,讓我更了解<廟會><月琴>的作者,
會後馬上衝到圖書館,
借了<再見天人菊><博士布都與我><少年噶瑪蘭>,
回家和ennio分享,母子二人一起飇書的感覺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