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你將會學到:
儲蓄險的好處跟壞處
買房子要寬限期的理性分析
適性負債的概念
本書作者關韶文是我蠻喜歡的一個Youtuber,主要是覺得他的笑聲非常有穿透力😂,我之前也常常在健身時聽他跟《二十五歲存到一百萬》作者李勳開設的「一起變有錢」podcast。在讀冊二手書平台看到有賣這本書之後,立即就下單購買
就如前面幾篇文章所說,「思維」是影響一個人財富的最大影響因素,會反映在你的行為、習慣上,進而導致錢會不會留在自己身邊
我認為,這本書正好跟《二十五歲存到一百萬》合稱小資族理財的姊妹作,原因在於,各有千秋,而且互補。像是後者多半提行動支付、回饋、外匯基金;前者則是有提及以房養房、保險、信用卡回饋部分。
推薦想要理財但是不想要學到太多艱深概念的人,可以入手這兩本書:
25歲存到100萬:學校沒教、掌握獨立理財思維的30堂課,讓人生更有選擇權!
趕走窮人思維,靠自己成為富一代:你阿公都看得懂的理財書!
儲蓄險,或者投資型保單,一般來說大家都建議年輕人不要買儲蓄型保險,不然會後悔,然而作者指出
保單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壞,每一張保單都可能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他說,十五年前媽媽幫他保了儲蓄險,讓他在現在「每五年都會有20萬生存金」,所以他並不否認儲蓄險的重要性
不過,他同時也希望我們知道一件事「這世界上很難有七年不變的事情」,因為假設儲蓄險中途解約,是要賠相關跟解約費用的。在通膨的考量之下,你的錢很有可能就縮水了(利率搞不好還比定存低)
作者也有提及可以考慮儲蓄險的人:
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不會存錢的月光族、對投資沒概念的月薪族
將錢投入儲蓄險,至少可以保證你在每一年存到固定金額,可以在你之後想要買房時作為資金的來源。若是對於自己的理財配置很有想法,可以把錢拿去投資ETF等等。總得來說儲蓄險可以存錢,但是無法賺錢
另外關於投資型保單的部分,個人認為,投資型保單的發明,違反了保險發明的初衷。保險就是「買個保險,沒發生最好」,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假設要靠投資型保單賺錢,還希望能夠保本(不要被通膨吃掉)恐怕不太適合。
我個人認為怕投資的話,那就以長期報酬的ETF就好,這樣不用看盤、還可以換取比較高的報酬(當然還是會有風險啦),假設真的怕跌的話就準備緊急備用金(六個月薪水),或是購買其他投資標的作為分散風險,何樂而不為?
(話說我在寫時方格子換字體直接把我的草稿刪掉一大半,我好難過😭😭)
作者指出「不要有錢才買房,而是買房才有錢」假設未來房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薪資的漲幅是趕不上房價漲的速度的,所以他認為「先上車再說」,不然你可能可以在三十歲時貸款買房子,最後到了四十五歲才發現你的加薪幅度遠遠不及房價上漲幅度(有點像用跑的去追火車的感覺)。作者認為先採用「以小換大」的方式,買入便宜、方便的房子就好。
假設你已經買了房子,作者強烈建議你要採用寬限期,原因如下:
可以把現有的資金拿去裝潢房子
把提前繳款的錢拿去投資
假設是以小換大的買主,可以減輕兩邊交屋的負擔
這邊要釐清,在通膨的狀況下,是對「貸方」有利的。首先,假設你的負債是良性負債(利率在2%以下)那麼假設你不還錢,把這些還的100塊錢拿去投資例如ETF,賺到105塊。比起拿去還錢,使得原本要還的一百塊不要變一百零二塊(利率2%),相對來說你的資金不就變多了嗎?
在通膨的漲幅下,借貸的利率假設趕不上通膨(通膨3%,利率2%)那麼過了很多年,你要還的「實質」金額是下降的
可能會有人說,「有錢就趕快還錢,不要欠錢」但是假設銀行願意放貸給你,那就代表他相信你可以還完房子的錢了,你擔心什麼?就像是作者所說
有錢人都到處欠錢的
良性的負債可以讓我們有更好的資金配置。不過若是地下錢莊的高利貸(建議一輩子不要碰)以及信用卡的循環利率,那就建議盡快就盡快,不然複利的速度遠比你想像中的快。而在規畫的時候,良性負債也不要超過收入的三分之一,避免突然的風險產生,讓現金流卡住
這邊也要提醒一下,理財是一個非常漫長的路途,不過不建議從銀行的理財專員中學習。因為儘管大部分理專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可能推薦你高佣金的投資商品,讓你的錢都流入他的口袋裏頭了
因為「你跟理專的利益是相反的」,假設你在股市裡殺進殺出,他會有很高的手續費;但是假設你定期定額,他不會賺錢。因此建議從理財書籍下手,不會有涉及太多利益,同時也能讓市場去挑出真正好的書籍
🥯如果財務有餘裕,歡迎以小額的麵包贊助,讓我在做好文章的路上增添更多燃料跟動力✊
冊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