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40歲的二代鎌倉公方足利氏満病死,兒子満兼繼任鎌倉殿,時年20歲。
足利將軍家使用「義」字作為通字,而鎌倉公方家則一般使用「氏」字以及拜領幕府將軍的偏諱混合使用。足利満兼由於父親早死,和父親氏満同樣接受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満的偏諱「満」字,因此沒有繼承「氏」字,而是以満為上字,再取足利家第二代家督足利義兼的「兼」字組合而成。
足利満兼就任鎌倉殿時,關東管領是犬懸上杉家第三代當主上杉朝宗。
1379年的康曆政變時,満兼的父親足利氏満幾乎就要揮軍上洛攻擊幕府將軍足利義満,管領上杉憲春死諫也沒能阻止,但受命指揮關東軍團的上杉憲方取得了足利義満支持,與幕府合作回過頭來逼迫氏満承認自己的關東管領之職,使得自上杉憲顕以來緊密合作的鎌倉公方家與關東管領上杉家之間的關係出現了破綻。
和鎌倉殿關係緊張,身分更像是京都的代理人的上杉憲方在1392年辭去關東管領職,由兒子憲孝繼任,憲孝未滿三十歲但卻體弱多病,他在1394年辭退了職務。關東管領再度落入犬懸上杉家之手,由上杉朝宗(其兄就是那位長年待在京都的前關東管領上杉朝房)繼任,並同時成為武蔵国守護。
小山氏滅亡之後,下総結城氏的結城基光補任下野国守護,雖然結城氏是小山氏的庶族,但小山氏的遺臣與領民對此並不領情,導致結城氏在下野的治理始終不順遂。足利氏満在去世之前轉換了策略,讓結城基光的次子泰朝繼承小山氏,再興小山家,試圖安撫小山氏一黨以及懷念小山氏的領民。
1399年在上杉朝宗的推動之下,鎌倉殿足利満兼再次確認了鎌倉八家眾的特殊地位,下野的宇都宮氏、小山氏、那須氏、長沼氏,常陸的佐竹氏、小田氏,上総的千葉氏、下総的結城氏共計八個家族,其中宇都宮、小山、佐竹三氏早在鎌倉便已世襲守護職,其餘則是在室町時代後獲得提拔,晉升為得以補任守護的家柄。這次足利満兼下賜了屋形號給這八個家族,自此這八個家族的家主都能自稱屋形,合稱關東八屋形。終室町時代,關八州的守護多由上杉一族以及這八家出任。
奧州和出羽自1392年成為鎌倉府的管國,藉著追捕小山若犬丸的機會,鎌倉府加強了對奧羽的控制,然而東北的地方豪族勢力盤根錯節,從前奧州管領直屬幕府的時代就難以控制,如今廢除了奧州管領,將奧羽一併交給鎌倉府管轄,狀況只會更加混亂。
為了加強對奧羽的統治,1399年満兼繼任後便讓兩名弟弟元服,將二弟足利満直派往陸奥国安積郡篠川,稱為篠川公方,整合安積郡的本地勢力安東氏;而三弟足利満貞則被派去陸奥国岩瀬郡稲村,稱為稲村公方,負責統領岩瀬郡的二階堂氏。
和鎌倉府以及篠川公方、稲村公方對立的,除了原本便勢力強大的地方豪族之外,還包括原本的奧州管領──奧州斯波氏。
奧州斯波氏的家祖是斯波家兼,他是斯波高経的異母弟,於1354年受足利尊氏任命為奧州管領。當時東北除了斯波家兼之外,奧州吉良氏、奧州畠山氏(二本松氏)以及石塔氏也都自稱奧州管領,稱為「四管領時代」。
四位管領為了取得地方豪族的支持,將原屬於分国守護的検断権與使節遵行権,也就是司法、執法、裁判權下放給各豪族,使得奧羽國人眾的力量不斷加強,原本僅為代官身分的郡地頭割據分郡,得到了彷如分国守護的統治權。
四位管領彼此對立,率領奧羽諸武家互相攻擊,東北陷入戰亂,最終斯波氏逐漸壓過其他三家,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斯波家兼的長子直持是大崎氏之祖、次子兼頼則是最上氏家祖。在鎌倉府的奧羽經略失敗之後,分別世襲奧州探題與羽州探題。
在前任鎌倉殿足利氏満對付小山氏與小田氏強化力量的同時,幕府將軍足利義満也持續削弱持国守護大名加強中央集權。
1387年,土岐頼康以70歲的高齡病逝。頼康向來是斯波義将的盟友,在1379年的康曆政變中率先起兵,和斯波義将一同包圍花之御所,足利義満被迫罷免管領罷免了細川頼之,起用斯波義将接任管領。而土岐頼康犯上的行徑原本要被問罪,但在義将的堅持下,義満只能赦免他。如今土岐頼康去世,義満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養子土岐康行繼承了美濃、尾張、伊勢三國守護,康行派弟弟満貞作為自己在京都的代官,成為足利義満的近侍並擔當土岐氏在幕府內的聯絡人。土岐満貞深受義満信任,之後出任侍所頭人等幕府要職。康行本人主要待在美濃,伊勢與尾張則交任命守護代管理,其中康行的從兄弟土岐詮直出任尾張守護代。
然而土岐満貞是名野心家,不時藉著隨侍將軍左右的機會講兄長康行的壞話。足利義満利用了満貞的野心,於1388年宣布只允許康行保有美濃與伊勢,讓満貞繼承尾張一國。
心滿意足的満貞前往尾張,憤怒的尾張守護代土岐詮直卻在尾張黑田宿給予満貞迎頭痛擊,將満貞趕回京都。於是満貞控訴土岐康行與詮直兩人謀反,1389年,足利義満命令土岐頼康的弟弟頼忠討伐姪子康行與詮直。
1390年,土岐康行敗給了叔父,被剝奪了所有領國。美濃国落入土岐頼忠手中,自此土岐氏的嫡流成為頼忠這一系。而土岐満貞背叛了兄長,如願以償獲得了尾張国守護之職;而伊勢国則成為仁木満長的領地。
料理了近畿附近的美濃土岐氏後,足利義満的目標轉為人稱「六分一殿」的山名氏。
山名氏是新田氏一族,但由於山名氏與上杉氏的姻親關係,在元弘之亂時與上杉氏一同投入足利氏的陣營。家督山名時氏身經百戰,靠著戰功逐步獲得伯耆、丹後、出雲、隠岐、若狭等國的守護職。時氏在觀應之亂時支持足利直義和尊氏對抗,之後也支持直義的養子直冬反抗幕府,繼續在山陰地區擴大勢力。
在二代將軍足利義詮的時代,時氏接受領地安堵的條件與幕府和解,確保了因幡、伯耆、丹波、丹後、美作五國守護。山名時氏去世後,嫡長子山名師義繼承丹後與伯耆、次男義理成為紀伊国守護、三男氏冬掌握因幡、四男氏清得到丹波、山城、和泉三國,五男時義則是美作、但馬、備後三國守護,而山名師義的三男山名満幸還得以開創新家,成為播磨守護。
全日本68國中,山名氏便占了11國守護職,因此山名氏被稱為擁有天下六分之一,是義満時代最為強大的家族。
1376年山名師義去世,由於長子山名義幸體弱多病,因此家督之職由叔父時義繼承,直到時機合適再交還給師義的兒子,這樣的舉措造成了其兄氏清的不滿。新任家督時義將女兒嫁給義幸的弟弟氏之,收其為養子。而義幸繼承的丹後和新得到的出雲、隱岐等三國,則交給弟弟満幸代管。
1381年義幸以病弱為由辭去了守護職,義幸的領地全由弟弟満幸繼承。1389年家督時義去世,家督職與但馬、備後由兒子時熙繼承,養子氏之則得到伯耆。
山名満幸身為師義之子,認為家督以及領地應該交回山名氏嫡流的自己手中,對時熙與氏之的不滿也進一步擴大。
1391年,足利義満以山名時義生前態度不佳,繼任者時熙與氏之兩兄弟也對幕府不遜為由,下令山名氏清與満幸討伐之。時熙與氏之不敵,降伏後雙雙被剝奪領地,於是山名氏清奪得了時熙的但馬国、満幸則奪得了伯耆国。
同一年,足利義満赦免了康曆政變中失勢的前任管領細川頼之,現任管領斯波義将遭到罷免,改由頼之的弟弟兼養子頼元接任管領,流亡四國多年的頼之得以回歸幕政。
此時,満幸卻因在出雲霸佔了後円融上皇的御料領仙洞領横田荘,被將軍足利義満剝奪了出雲守護職並趕出京都。山名満幸沒有回歸丹後,而是前往叔父氏清的領国和泉,向氏清表示足利義満打算徹底消滅山名氏,想要存活唯有舉兵一途。
當時京都正流傳著流亡中的時熙和氏之來到京都,向足利義満上訴的傳聞,不安的氏清被満幸說服,於是満幸回到了領国後率先在丹波舉兵,氏清則並說服了二哥紀伊守護山名義理一同在南方呼應。
起初幕府重臣對於山名氏的叛亂感到不可思議,對於山名氏六分一殿的軍事力量也感到畏懼。但足利義満表示:「足利氏的家運與山名氏的家運,就由此戰決定!」堅持與山名氏對決。
幕府軍以大内義弘、細川頼之頼元兄弟、畠山基国、京極高詮等人為主力,以5000騎布陣於舊平安京,而直屬足利義満的奉公眾5000騎則在堀川待機。
山名氏清的3000騎自堺趕到,隨即和大内軍爆發衝突。據說大内義弘在亂戰中與小林上野守進行了一騎討,身受多傷後斬殺了敵人,足利義満為此還下賜太刀給義弘。
山名満幸的丹波軍攻擊了舊平安京,雖然一度佔據上風但在幕府奉公眾投入作戰後便迅速分出勝負,敗戰的満幸倉皇逃回丹波。
先鋒敗了一陣的山名氏清重整旗鼓後再次攻擊,擊退了大内義弘與赤松義則的聯軍。得到足利義満赦免的山名時熙於此時率領50騎殺入戰場,時熙一黨身陷亂軍包圍也毫不畏懼,奮戰到剩下8騎,為大内軍與赤松軍爭取了喘息的機會,加上一色軍和斯波軍及時趕到,扭轉了劣勢。戰敗的山名氏清在逃跑時被一色詮範、満範父子斬殺。
戰後,畠山基国成為山城守護,細川頼元得到了丹波,一色詮範奪回若狹,其子満範得到丹後,赤松義則取得美作、大内義弘得到和泉與紀伊,山名時熙恢復了但馬国,山名氏之恢復了伯耆,京極高詮從山名氏手中奪回隱岐與出雲,響應了叛軍的山名氏家(氏冬之子,氏清的姪子)則因及早降伏而得到了因幡国。
六分一殿山名氏原本擁有的11國,在戰後只剩下但馬、伯耆、因幡三國。而足利義満組織的奉公眾在此戰大顯身手,藉著幕府中央軍強大的軍事力量,進一步展示了幕府將軍的威勢。
附帶一提,前一年叛亂的土岐康行也在1391年得到赦免,並在這場戰鬥中建立了戰功,雖然沒有能夠奪回土岐氏家督之位,但得到了北伊勢半國守護,開創了伊勢土岐氏。而其弟尾張守護土岐満貞則是在明德之亂中因怯戰而被罷免了守護職,之後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
1392年,隨著足利義満與室町幕府不斷強大,南朝方則是不斷衰弱,在楠木正勝的千早城陷落之後,南朝也陷入了窮途末路。在大内義弘的仲介下,南北朝再次展開和談,以両統迭立換取亀山天皇交出三神器,此外也確認持明院統保有長講堂領,而其餘所有国衙領則歸大覚寺統所有等等條件達成和議,分裂長達58年的南北朝再次合一。
足利義満再次統一了日本,達成了父祖尊氏與義詮都無法達成的夢想。他以武家的身分進位從一位太政大臣,此前僅有平清盛曾經昇進到如此官位,但足利義満同時還是征夷大將軍,是第一位出任太政大臣的幕府將軍,也是足利氏史上唯一一名太政大臣。
九州探題今川了俊在1391年降伏了征西將軍府,接著隔年又藉著南北朝合一而和肥後的菊池氏和解,九州唯一不肯服從的僅剩大隅的島津氏。
但在1395年,足利義満忽然命令今川了俊上京。了俊滯留京都期間,其九州探題職被罷免,後繼者由足利氏一族的渋川満頼出任,今川了俊被改封遠江與駿河的半国守護,和弟弟今川仲秋與侄子今川泰範分割統治。
今川了俊在九州經營25年,平定九州就只剩下最後一小步,卻仍然遭到撤職。在今川了俊所著的《難太平記》中,表示自己會被解職是因為大内義弘與大友親世的讒言,了俊認為大内義弘有著想要成為下任探題的野心。
今川了俊能成為九州探題,是受到管領細川頼之的推薦,然而頼之在1379年的康曆政變中就失勢,今川了俊等於失去了中央的盟友,接替了俊的渋川満頼是政變後上任的新任管領斯波義将的女婿。
此外,了俊在九州的25年,甚至擁有獨立進行外交的權力,對明國與對朝鮮的交涉以及貿易都掌握在今川了俊手中,而與朝鮮的關係正是大内義弘亟欲爭取的,因此大内義弘的確有積極活動觸史了俊被解職的理由。
無論如何,了俊解職後雖然大内義弘沒有如願成為九州探題,但至少成功地將與朝鮮直接進行外交與貿易的權力納入手中。
大内義弘於明德之亂中在最前線奮戰,建立了戰功,領有周防、長門、石見、豊前、和泉、紀伊等六國守護,還被特許能受到等同足利氏一門的待遇,備受義満信任,構築了周防大内氏的全盛期。
然而在1397年,足利義満用河內國的領地向権中納言西園寺実永換得了北山的荒地,在此開始修建北山山莊,也就是今日的金閣寺。足利義満要求各大名協助提供繇役,但大内義弘卻以「武士當以弓馬奉公。」為由拒絕了義満。
對此不滿的足利義満,適逢筑前守護少弐貞頼和原屬南朝的菊池武朝聯合抵抗九州探題渋川満頼的指揮,於是義満命令大内義弘出兵九州討伐少弐與菊池聯軍。
菊池武朝在肥後與渋川満頼與阿蘇惟村等幕府軍激戰,雙方僵持不下,最後幕府以承認武朝的肥後守護換得了雙方和解。而筑前的少弐貞頼在失去了盟友之後陷入絕境,絕望的貞頼背水一戰,竟然反倒擊潰了大内軍,大内軍的主將大内義弘之弟満弘甚至當場戰死,憤怒的大内義弘為了替弟弟復仇,親自率領大軍登陸九州攻擊少弐貞頼,擊破了少弐軍,幾乎滅亡了少弐氏。
雖然降伏了菊池氏,又將少弐氏逼入絕境,但自己的弟弟戰死,沒有得到幕府任何的撫卹或恩賞,此外又開始盛傳足利義満下令少弐貞頼與菊池武朝討伐大内義弘的傳言,大内氏與幕府的關係愈發緊張。
1398年,斯波義将向足利義満進讒言稱大内義弘收取朝鮮的賄賂,早想將國際貿易的利益收歸幕府所有的足利義満便招喚大内義弘上京說明,威脅他若不上洛就將沒收其和泉、紀伊等守護職,然而但義弘聽聞一旦自己上京就會被誅殺的流言,拒絕了義満的命令。
被逼入絕境的大内義弘透過遠江、駿河半國守護今川了俊,和鎌倉殿足利満兼締結了密約,並連絡了土岐詮直(土岐康行之亂)、宮田時清(山名氏清之子,明德之亂)、近江的京極秀満等等在先前的政爭中失勢的武將,同時還和南朝舊勢力楠木正勝、肥後菊地氏以及比叡山、興福寺的僧兵搭上線,約定共同起兵反抗足利義満。
1399年冬天,大内義弘的船隊抵達和泉的堺港,足利義満派遣禪僧絶海中津作為使者前往堺與義弘會面,說明將軍並沒有沒收和泉紀伊的打算,也沒有要滅亡大内家的意圖,請義弘罷兵進入京都向將軍請罪。
大内義弘感謝將軍之恩,但強調了今川了俊的九州攻略若沒有大内氏的協助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果,認為自己在明德之亂、南北朝統一、討伐少弐氏中為幕府盡心盡力,甚至還失去了弟弟満弘。而幕府卻對満弘之子沒有半點撫卹,甚至還想要沒收大内氏的領地,認為幕府實在不公。絶海中津回應満弘的遺子沒有恩賞是因為大内義弘拒絕上洛,同時再次再次強調幕府無意沒收和泉與紀伊。
義弘的弟弟大内弘茂、平井備前入道認為幕府已經放軟了姿態,應該上京請罪,以免淪為朝敵將導致家族滅亡。杉豊後入道卻認為絶海中津只是在拖延時間以聚集軍勢,幕府要消滅大内氏的意圖已經非常明確。最終,大内義弘表示自己已經和鎌倉殿足利満兼約好要一東一西共同舉兵,以兵諫的方式請求足利義満停止玩弄權謀、挑撥守護大名以及削藩的政策,此時若罷兵上洛不僅失信於鎌倉殿,更是違背了自己的原則,請回了絶海中津。
足利義満以細川頼元、京極高詮、赤松義則作為先鋒,率領6000餘騎向和泉進攻,義満自己則率領幕府奉公衆2000騎和管領畠山基国以及斯波義将的軍勢合流,總計30000騎作為本軍隨後攻入和泉。
作為應對,杉豊後入道建議利用船隊快速轉移到摂津尼崎登陸,趁其不備突襲足利義満在八幡的本陣。大内弘茂則提案沿著和泉國境與幕府軍對峙,以和泉、紀伊兩國和幕府打持久戰;而平井備前入道則認為敵眾我寡,野戰沒有勝算,建議死守堺。最終大内義弘採用了在堺籠城死守的計畫,修築了48座井樓和千餘座矢倉,將港都堺港化為難攻不落的堅城。
雖然有著百萬敵人也攻不破堺港的信心,大内義弘卻也做好了戰死的覺悟,甚至請僧侶為自己事先舉行了喪禮,並向母國周防給母親送去了遺言,並將周防長門的防禦交給了留守的弟弟大内盛見。
幕府軍包圍了堺,於11月29日展開攻城。激戰自白天延續到晚上,雙方都死傷慘重。宮田時清適時從丹波攻入京都四處放火,以300餘騎攻向幕府軍的八幡本陣,雖然擊破幕軍數陣但因後繼無力而只能敗走。而自近江起兵的京極秀満也被幕府軍的哥哥京極高詮率1000餘騎回軍擊敗,秀満想前往美濃和土岐詮直合流,但在途中遭土一揆襲擊,混亂中秀満只剩主從兩騎,最終行蹤不明。而美濃的土岐詮直率兵從尾張攻向美濃,趁著美濃守護土岐頼益人在圍攻堺港的機會席捲美濃,但卻在賴益回軍反攻之後被打敗,之後下落不明。
而大内義弘最重視的盟友,鎌倉殿足利満兼的軍事行動卻並不順利,在管領上杉朝宗反覆勸阻之下,不僅只能聚集起萬餘名的軍勢,而且還花費了超過預期的時間。足利満兼無視上杉氏的阻撓,率領鎌倉軍急行西上。
面對幕府壓倒性的大軍,仍然堅守了半個月的堺港,在12月21日遭到攻破,大内義弘英勇戰死,弟弟弘茂聽聞兄長戰死後原本要殉死,但在平井備前入道阻止之後向幕府投降。行軍至武蔵的足利満兼收到了大内軍已經戰敗的消息,率軍返回鎌倉解散了軍勢。在遠江等待満兼,準備合流後一起西進的今川了俊也只得放棄了行動,至此反幕府聯軍徹底崩潰。
亂後,鎌倉殿足利満兼表示了恭順,得到幕府赦免。對於仲介鎌倉殿與大內氏的今川了俊,幕府向上杉憲定發布了討伐令,最終在上杉憲定與今川泰範的求情下逃過死罪,但被禁止繼續使用今川氏,其後裔後來以領地堀越為姓,稱為堀越氏。
大内氏領國中,和泉被轉封給仁木義員、紀伊国給了畠山元国、石見成為京極高詮的領地,而投降的義弘之弟大内弘茂則得到寬恕,繼承大内氏的核心地盤周防長門。然而留守的大内盛見認為大内弘茂背叛兄長、向幕府獻媚,起兵阻止弘茂回國。弘茂雖然藉著幕府的援軍打敗了盛見,但1401年盛見在九州再起,最終消滅了弘茂奪取家督,不僅迫使幕府承認自己的地位,還再次將勢力伸入石見與安芸,中興了大内家。
鎌倉殿足利満兼受到上杉氏阻擾,沒有能夠及時支援大内義弘,只得狼狽地向幕府謝罪並得到豁免,不僅顏面盡失,還讓足利義満得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而義満雖然形式上赦免了満兼,但也不會放過削弱鎌倉殿的任何機會。
1400年,在足利義満的默許下,伊達家9代家主大膳大夫伊達政宗與前奧州探題大崎詮持結盟,反抗鎌倉殿的統治,稱為伊達政宗之亂。
伊達氏是在源頼朝討伐奧州藤原氏的奧州合戰中發跡,因戰功得到了陸奧伊達郡開始發展。南北朝的時代,7代當主伊達行宗跟隨陸奧將軍北畠顕家與周遭的足利黨交戰,跟隨北畠顕家上京討伐朝敵足利尊氏。伊達氏直到8代家督伊達宗遠時才投降北朝,服從室町幕府的統治。
然而,足利満兼為了加強對奧羽的統治,於1392年派遣三弟満貞進駐稲村,稱為稲村公方。満貞命令伊達氏割讓領地,伊達政宗不願放棄領地,聯絡了大崎詮持,憤而掀起叛旗。
大崎詮持是斯波氏一族,其祖父斯波家兼是斯波高経的異母弟,自祖父被任命為奧州探題之後下向奧州,一連三代世襲探題職,逐步壓倒同樣自稱探題的石塔、吉良、畠山三家。然而幕府為了安撫鎌倉殿足利氏満將奧羽劃歸鎌倉府管轄,廢除了奧州探題,大崎詮持也離開奧州搬到了鎌倉,稱為瀬ヶ崎殿。
足利満兼派遣關東管領上杉朝宗主持討伐亂黨,白河的結城満朝攻擊大崎詮持,詮持不敵自殺身亡,而伊達政宗卻和鎌倉府展開了長期抗戰,和朝宗之子上杉氏憲、会津的蘆名満盛、出羽的寒河江氏與白鳥氏等對抗,直到1405年才去世。
隨著伊達政宗的去世,奧羽與鎌倉的衝突也暫告緩解。但足利満兼沒有能夠進一步穩固鎌倉府的統治,便在1409年去世,年僅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