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軍談]反制無人機,2024年院編版國防預算的計畫這麼列

從2024年院編版國防預算書可以看到,國防部除了繼續執行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新台幣43.51億元)的採購案,以中科院較早期的系統來補足基(陣)地的基礎防護,也編列了9.89億元推動產官學界合作,為地面部隊採購新型無人機反制系統。不過從相關報導來推敲,獲選的四家廠商彼此整合稍有遲滯,其中的主導廠商的產品,至今仍有偵測距離過短、濾除海面雜波能力欠佳的隱憂。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的士兵於2022年緊急配發無人機干擾槍。圖/青年日報社。攝影/陳怡璿。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的士兵於2022年緊急配發無人機干擾槍。圖/青年日報社。攝影/陳怡璿。

為了反制近年來大行其道的無人機,台灣國防部從2022年起陸續編列了兩項計畫,分別為「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2022-2026)與「無人機反制系統」(2024-2025),兩個案子總預算為新台幣53億4,108萬3,000元。在新近完成草案、準備送審的2024年國防預算書裡,可以看到它們的資料。我簡單改寫預算書裡的文字,呈現如下。

一、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2022-2026):

1.目的:為防範無人機入侵,針對基地(港口)、機場,建立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另外離島、獨立營區、高山站臺、飛彈陣地等重要機敏營區依營區範圍,對入侵營區之無人機實施偵搜、干擾,提升基(陣)地、飛航安全維護及戰時防衛作戰能力。

2.依據:本案於行政院110年8月6日院臺防字第1100024278號函核定,全案經費43.51億元。全案「整體獲得規劃書」則由國防部110年8月17日國略建軍字第1100175370號令核定,由空軍司令部統籌建案,全案計需43億5,144萬5,000元,執行期程2022-2026年度。本計畫委中科院建置無人機防禦系統及籌購干擾槍等。

3.說明:參與的單位包括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資通電軍指揮部。從2022年起,到2026年止,預計籌獲的裝備為:
(1)陸軍: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5套、干擾槍232把。目前仍在執行中。
(2)海軍:干擾槍43把。已經於2023年籌獲。
(3)空軍:為45處營區建置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目前仍在執行中。
(4)憲兵:為2處營區(寶慶營區、博愛營區)建置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總數為2套。目前仍在執行中。
(5)資通電軍:固定式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2套、機動式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5套。目前仍在執行中。

二、無人機反制系統(2024-2025):

1.目的:為防範無人機襲擾,需籌建無人機反制系統,藉裝備能力,提升無人機反制成效,強化國土防衛作為。

2.依據:全案「整體獲得規劃書」由國防部112年8月16日國略建軍字第1120226101號令核定,由陸軍司令部統籌建案,全案計需9億8,963萬8,000元,執行期程2024-2025年度,計畫籌購無人機反制系統。

3.說明:參與的單位包括陸軍司令部(編列9.13億元)、海軍司令部(編列0.38億元)。從2023年起,到2024年止,預計籌獲的裝備為:
(1)陸軍:無人機反制系統24套。即將於2024年執行。
(2)海軍:無人機反制系統1套。即將於2024年執行。

中科院推出的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結合電波干擾、攔截型無人機發射捕捉網兩種方式對抗中小型無人機。圖/中科院Youtube頻道

台灣軍方對於無人機的防禦起步很晚。直到2022年下半年起,國軍被中國的民用無人機侵入外離島陣地上空,一時間竟拿不出反制措施,痛定思痛之餘,才在小金門為首的外離島緊急配發干擾槍,用來對抗近距離出現的商用型遙控無人機。但是單兵以肉眼觀察天際,搜索能力有限,就算拿了干擾槍,也不一定能及時找到徘徊上空的小型無人機,遑論發射指向電波反制。

國防部可能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從2023年起編列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新台幣43.51億元)的採購案,由空軍統籌建案,趕快採購中科院較早期發展的系統來補足基(陣)地的基礎防護。從2024年院編版國防預算書可以看到,國防部除了繼續執行這個案子以外,又從2024年起編列9.89億元,為地面部隊採購新型無人機反制系統。

空軍司令部統籌建案的43.51億元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是比較早的技術了。這是2016年起就由中科院開發的產品。這套系統有分營區固定型跟車載機動型。先以雷達跟光電系統偵測目標偵測到無人機,再使用多頻段干擾器,進行電波干擾,或由單兵攜帶干擾槍,對於近距離的無人機發射指向電波,迫使對方失去控制而返航或墜落;也可以派出攔截型無人機從目標上方拋射攔截網,直接把對方拖帶回地面。

國防部緊急採購中科院的無人機防禦設備,可以延伸營區向外的無人機偵查能力,在承平時也能不開一槍一彈予以反制,有助於對抗一般的無武裝商用型遙控無人機。不過這畢竟是比較早期的產品,沒辦法硬殺。如果威脅情勢升高,來的是察、打一體的遊盪彈藥(自殺型無人機),或者對方派出數量眾多的遙控無人機,採取類似蜂群式的攻擊,中科院這套依靠干擾器軟殺跟實體捕捉的系統就可能擋不住了。

因此,在蔡政府主導下,國防部於2022年年底又提出了兩類、三款無人機防禦系統的需求,由國科會協同國防部、經濟部及中科院等共同成立「無人機防禦系統遴選作業指導小組」,辦理系統整合主導廠商遴選作業。2023年2月,經濟部召開遴選審查會,並於3月8日遴選出四家優選廠商,分別為:捷恆科技、創思達科技、創未來科技、雷昇科技這個公告的內容也就是2024年院編版國防報告書裡所提到,預算額度約9.89億元、由陸軍司令部統籌建的無人機反制系統。所謂兩類三款,是這樣的:

一、「主動相位陣列雷達」(AESA)獲選主導廠商:創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雷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被動射頻感測器」(Passive RF Sensor)獲選主導廠商:捷恆科技有限公司、創思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干擾系統」獲選主導廠商:捷恆科技有限公司、創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經濟部工業局公告:公告「無人機防禦系統整合主導廠商」 。圖/經濟部網站。

然而這個結合民間能量的無人機反制系統,發展過程可能沒有宣稱得那麼美好。根據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的側面報導陸軍採購26套無人機防禦系統 業者整合問題恐延宕」(2023/8/14),陸軍對於經濟部評選的結果不是很滿意,又自行從上述四家廠商中再選出一家系統主導廠商(我在此代稱為T),並於7月28日完成簽約。但另外三家中,只有一家願意與這家T廠商合作,其他兩家意願低落。

鍾麗華的同一篇報導也指出,官員透露陸軍要求無人機反制系統的主動雷達有效偵測距離要有6,000公尺,不過在2022年9月於小金門的測試中,T廠商的主動雷達有效偵測距離只有2,000公尺,濾除海面強烈雜波的表現不佳。2023年3月,軍方曾再度舉辦展示,邀請這些廠商參加,卻遭主導廠商婉拒。而這家主導廠商T依據陸軍的合約,要在2023年11月之前順利整合其他三家廠商的被動雷達、干擾系統,到時候的整合情形是否順暢、進度是否如期?目前還不得而知。

鍾麗華報導中所談的系統主導廠商到底是誰?根據2024年台北航太展的會前新聞「台灣研發AI無人機群防禦塔 台北航太展914首度亮相」(郭宏章,太報2023/9/3)來看,答案呼之欲出。陸軍選出的系統主導廠商應該是創未來科技,將各家廠商科技整合為一個「AI 防禦塔」。防禦塔的最上面是一個圓筒狀的被動射頻感測器T.Sensor、中間是三面刮鬍刀形狀的主動相列雷達 T.Radar、下層是三具平板形狀天線的軟殺干擾器 T.Jammer,另外還有可以出擊的無人機硬殺攔截器 T.Interceptor。


在這其中,創未來負責的是T-Radar pro主動相列雷達、微波干擾器,以及攔截器(硬殺)的軟體;積極合作的廠商應該是雷虎(也就是雷昇科技),雖然它們也有主動雷達的技術,但在這個案子裡負責的是攔截器的無人機硬體,具有AI人工智慧攔截能力,可以用非爆炸性或爆炸性兩種彈頭對敵方蜂群無人機發起攻擊,並具備返航功能。目前看起來,捷恆科技或創思達科技的被動感測器跟創未來的AI防禦塔整合可能有進度拖延。

同樣麻煩的還有雷達的問題。創未來的T.Radar pro是S-band,掃瞄範圍90度時偵測距離達5,600公尺、掃瞄範圍120度時偵測距離達5,400公尺,對於RCS為0.01m^2(平方公尺)的無人機(如大疆DJI Phantom4),偵測距離可達4,000公尺。但是從2022年在小金門測試的側面消息來看,實際的有效偵測距離只有2,000公尺,而且濾除海面雜波能力有待改善。希望經過一年左右的調教與改善,這個問題可以獲得解決。

不然,就太危險了。

創未來科技整合中的AI防禦塔。整合了三面T型AESA雷達、一個圓筒狀的被動射頻感測器、三面平板狀的微波干擾天線,以及無人攔截器。圖/創未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