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記錄自己看了哪些相關的影視作品,所以就簡單列成清單,暫時還沒寫心得的打算,不是所有都推,但每部片我認為都有值得認識的地方,所以就寫下了,看劇前請先自行Google評價! 我不會為你寶貴時間負責的 :)
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感同身受,因為經歷的故事不同,才成就了多元的文化。我們不必親身體驗那些曾經,透過影集,沉浸式感受那些歷史、那些文化、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世界;透過電影,一窺那些我們所不知道、將被遺忘的故事。
Yalla!追些劇認識以色列吧!一起成為情感豐富的couch potato!
電影:
- 猶太教 -
You Are So Not Invited to My Bat Mitzvah
- You Are So Not Invited to My Bat Mitzvah《我的成年禮誠摯不邀你》
在美國的猶太人成年禮似乎跟以色列的很不一樣。很美式的電影,很容易猜到故事結局和想要表達的意象。讓我沒棄劇的最大理由是: 可以一窺美國猶太人的生活、想法。
- Wolkenbruch《真愛覺醒》
以歐洲正統猶太教的年輕男子為主軸,用幽默誇飾的手法描述傳統家庭的觀念、年輕世代的思想變化及猶太背景的文化差異,意外的很喜歡這部電影,很輕快的節奏,鋪陳出餘音繞樑的猶太喜劇。
- Ushpizin
字面意思是「住棚節的客人」。描述一對極其貧窮的夫婦,摩西和馬利貝蘭加,住在耶路撒冷的極端正統社區,兩人為住棚節做了準備,突然一對逃犯拜訪了他們,其中一人是摩西早年非宗教生活中認識的。逃犯成為住棚的客人( ushpizin)製造許多衝突,使摩西和馬利的生活陷入瘋狂。
這部電影是由極端正統猶太人製作的電影,整部電影都是由居住在耶路撒冷自己社區的正統猶太人扮演的,從這部電影可以一睹極端正統猶太人的生活且從他們的視角認識住棚節。
- 猶太大屠殺 -
- The Pianist 《戰地琴人》: 暫列Top 1
以納粹德國侵略波蘭並進攻華沙為背景,循序漸進的描繪波蘭猶太人的遭遇。電影取材來自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華迪史洛·史匹曼的回憶錄。
- 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 《穿條紋衣的男孩》
以八歲孩子童貞的眼光,描繪集中營裡的生活。一個德軍指揮官的兒子與集中營中猶太男孩建立了友誼。兩人跨越種族的友誼,純粹的不禁感慨大人的世界怎麼了。如片頭提及"Childhood is measured out by sounds and smells and sights, before the dark hour of reason grows. "(在理性成熟到足以理解黑暗面前,童年的感知來自純粹的聽覺、嗅覺及視覺。)結局唏噓,更引人深思。
- The Zookeeper's Wife《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
以1939二戰期間德軍入侵的波蘭為背景,講述華沙動物園園長揚及夫人安東尼娜在納粹德國大肆屠殺猶太人的風口浪尖下,利用動物園為掩護,冒死保護逾三百名波蘭猶太人的事跡。
- Sarah's Key《莎拉的鑰匙》
以1942年二戰期間法國巴黎發生的「巴黎冬賽館事件」,法國警察為納粹做打手,大規模拘捕數千名幼童,強制將其帶離父母身邊而送往集中營處死的真實醜行為背景。莎拉為了保護四歲的弟弟,將他鎖進壁櫃,弟弟最後死在裡面,成了一輩子的遺憾。故事採雙線書寫,一條以二戰的莎拉為主,另一邊則以現今巴黎為背景,嫁給法國人的美國記者茱莉亞為主,兩線交錯,最後交織。
- My Best Friend Anne Frank《我的摯友安妮法蘭克》
安妮·弗蘭克是大屠殺中最受關注的猶太受害者之一。她的日記《年輕女孩日記》記錄了 1942 年至 1944 年間在納粹迫害下躲藏的生活,安妮的父親在安妮死後的 1947 年出版,並成為許多電影、戲劇的題材。這部電影從安妮好友-漢內利·戈斯拉爾的角度講述。改編自作家艾莉森‧萊斯利‧戈爾德的《安妮‧法蘭克的回憶:童年好友的反思》。
My Best Friend Anne Frank
- Operation Finale《最終行動》
1960年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抓捕猶太大屠殺指揮者阿道夫·艾希曼,將艾希曼從阿根廷送到耶路撒冷,接受反人類罪審判的故事。部分內容取材真實材料,包括摩薩德特工彼得·馬爾金的回憶錄《艾希曼在我手中》。
- 以色列 -
- The Angel《以色列的埃及天使》
改編自埃及高級官員阿什拉夫·馬爾萬 (Ashraf Marwan) 的故事。他成為兩國的雙重間諜,並幫助實現了兩國之間的和平。雖然他的雙重間諜身分至今還是個謎...
- The Red Sea Diving Resort《紅海深潛密援》
以色列的摩薩德特工,展開一項秘密行動,利用蘇丹紅海沿岸曾經廢棄的度假勝地阿魯斯村的基地,協助猶太裔衣索比亞難民從蘇丹難民營營救至以色列的安全避難所。內容大致取材自1984年至1985年以色列的「摩西行動」和「約書亞行動」。
- 電影 -
- Noodle《麵條》
中國小男孩因母親非法打工居留遭到驅逐出境而落單在異鄉,年近四十的空服員陪著小男孩一路從以色列到北京,兩人意外培養出一段特殊的情誼與旅程,最後,在旅程的終點各自找到生命的意義。 - Laces 《父子心連線》
母親意外去世後,有特殊需求的兒子,必須與他疏遠的年邁黑手父親共同生活,並重新學習如何照顧彼此。一部幽默風趣,關於父子之愛的動人故事。電影啟發自真實事件。
紀錄片:
- The Last Days《消失的1945》
講述大屠殺時,五名匈牙利猶太人的故事。二戰最後一年,當時納粹德國佔領了匈牙利,並開始將國內的猶太人大規模驅逐到集中營和滅絕營。它描繪了難民營生活的恐怖,但也強調了倖存者的樂觀和毅力。 - Final Account 《決算》
「一件事情如果不存在在檔案中,就會從歷史中消失。」 訪談那些曾參與過納粹統治,至今仍健在者,這些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了希特勒第三帝國體系的工作。電影發出的中心問題很簡單:思想那些活在希特勒德國下卻沒有積極反對該政權的人,如果他們今天還活著,應當爲納粹的罪行承擔何種程度的罪責?他們對所發生的暴行有多大程度的責任,又表現出多大程度的懊悔? - Never Stop Dreaming《希蒙·裴瑞斯:一輩子的夢想家》
希蒙·裴瑞斯,以色列政治家,2007年-2014年擔任以色列總統,兩次擔任以色列總理,兩次擔任代理總理,曾在十二個內閣中擔任職務,其政治生涯長達近70年。1959年11月裴瑞斯當選議會議員,持續任職直至2007年當選總統,並任總統一職七年。2014年裴瑞斯宣布退休,時為世界最為年長的國家元首。在政界,多數人追求的是權力,但他追求的是和平。希蒙·裴瑞斯的廉正和影響力,是以色列建國而歷久不衰的關鍵。 - Born in Gaza 《生於加薩》
此紀錄片聚焦於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的暴力及其對加薩兒童的影響。紀錄片以10 個孩子的故事,講述了 2014 年夏天加薩恐怖戰爭後的日常生活。 - One of Us《不當自己人 》
此紀錄片聚焦於極端正統猶太教的人離開社群後的影響。透過布魯克林的三名前哈西德派猶太人的生活,描述離開社群的原因及離開後所遭遇的排斥。
影集:
以色列 -
- The Spy《摩薩德間諜》
Eli Cohen,從埃及回歸以色列的猶太人,在以色列建國初期被派去敘利亞當間諜,多年來一直冒充阿拉伯富商,以滲透到敘利亞政權的最高層並發送寶貴的情報。是真事故事改編的影集。
- Fauda《高牆邊的混亂》
Fauda在阿拉伯文意思為混亂,從以色列軍方視角,展現以巴勒斯坦衝突。
- Valley of Tears 《眼淚谷》
以1973年以色列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真實事件編寫而成。
- The Good Cop השוטר הטוב《警察我最優》
以色列電視劇,從以色列警察的視角看以色列人的生活方式。
猶太教 -
- Unorthodox《出走布魯克林》
是一名 19 歲猶太婦女,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威廉斯堡極端正統社區薩特瑪教派的包辦婚姻中過著不幸的生活。她逃到了與她疏遠的母親居住的柏林,並試圖過著世俗的生活。
- Fill the Void 《填補空白》
一個特拉維夫東正教哈西德家族的故事。18歲的席拉是家族裡最年幼的女兒,即將下嫁一個門當戶對背景相當的男人,這對席拉而言是夢想的實現,但席拉28歲的姊姊伊絲特因難產去逝,婚禮因此延後。伊絲特的丈夫約齊是比利時人,席拉的家人深怕他帶著孩子離去,也思考到約齊必定再婚,於是希望席拉遵循傳統慣例嫁給姊夫約齊。席拉要為自己的人生作出抉擇…
- Shababnikim - just in Hebrew 大數正統猶太教相關的電視節目會將將猶太人的經歷描繪成淒涼和不快樂的,但這部恰恰相反。主要講述四名在耶路撒冷一所精美的猶太學校(Yeshivah)學習的傳統猶太教學生的故事。
綜藝:
- Jewish Matchmaking《猶太媒婆》
猶太人的相親節目 - Checkout - just in Hebrew
以色列的超市結帳人員,不隸屬服務業範疇,他們的態度在台灣大概會客速到爆。這部收集了會在超市遇到的各種故事,聽不懂希伯來文,光看他們的body language就能笑了。
待追清單:
- Shtisel 《謝迪瑟之家 》
極端正統猶太教生活 - Dismissed - just in Hebrew
以色列軍中生活
如果有推薦的以色列相關電影、影集歡迎推薦~~~~
清單會持續更新,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