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6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生產力工具分享】Arc- 用過就回不去的專注系瀏覽器

web page of Arc.net

web page of Arc.net

雲端之後呢?未來的 Internet Computer 世代,我們淺淺討論了電腦軟體從地端,結合網路發展後走向雲端的歷史與近況;也提出了對於下一個五至十年,網路的重要性將漸漸的取代電腦,成為一切都可以在網路上生產、獲得、處理、使用任何應用程式的「網路電腦世代」(Internet Computer)。這一次我想和你分享一個建立在網路電腦世代之下的瀏覽器- Arc。

Arc (Arc.net)是由 Browser Company 所開發的 Chrome-based 瀏覽器;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 Browser Company 真的就是個名副其實在開發 Browser (瀏覽器) 的 Company (公司),CEO Josh Miller 在 2018 年深深感覺獨佔市場逾25年之久的 Chrome 瀏覽器,因為需要服務眾多的廣告商,已經無法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的打造出一個「最能讓人專注」的瀏覽器。而在網路資訊愈來愈氾濫、大眾對於生產力的要求也愈來愈快的時代中,若瀏覽方式沒有與時俱可能會帶來生產力低落的問題。這時,一個可以幫助我們在瀏覽資訊時提高「專注力」的瀏覽顯得格外重要;因此,Arc 在創立之初便希望打造一個易於生產內容 (有很多協作功能)、功能強大又可以依用戶使用習慣去調整的彈性瀏覽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覺得 Arc 很棒的兩個特點,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吧~


革命之士 Arc- 重新設計人與資訊的互動,打造一個任意門

雖然我沒有廣告費,只是單純在此販賣我對於 Arc (the Browser Company 的熱愛),希望可以向世界宣揚我喜歡的 Arc,希望可以一起讓資訊的瀏覽過程變的更有效率、專心和生產力。

和大家偷偷工商一下,我最喜歡 Arc 的三個特點 (btw 它的特點真的太多,只能列三個我真的很痛苦)。Arc 也在 7 月終於結束 Waitlist 機制推出 Arc 1.0 ,也終於在大家的千呼萬喚下推出了 Windows 的版本…

所以…大家快去下載,自己體驗勝過我說千言萬語 (真心推薦五顆星)~

【特點一】給你現代人最需要的專心…

顯而易見地,我們目前的瀏覽器世界可以說是被 Google Chrome 壟斷

Most popular web browers in 2023 (OBERLO)

而這些主要上榜的瀏覽器們基於各人的目的和在市場中的壟斷地位,較難全然的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優化瀏覽器的功能和使用體驗。舉個例子, Chrome 主要的商業模式以廣告收入為主,在使用者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商家的廣告必須出現在使用者的注意力中,而廣告受注意的時間愈長、次數愈多或是使用者分心去瀏覽廣告的內容,對於 Chrome 來說就是更多的收入和利潤;而 Safari 建立在 Apple 的 iPhone 生態系中,被創造的目的是為了讓 Apple 的生態系愈來愈大,所以並不開放在非 Apple 產品使用,若使用不同系統的設備,在連動上是比較不方便的。

因此,Arc 的創辦人 Josh Miller 希望可以以使用者的需求為目的,打造一個替代方案,讓使用者在搜尋資料時可以在一個不容易分心、且適合各種資料攝取情境的狀態中,因此,他成立了 Browser Company,打造了 Arc 瀏覽器。[註1]

“Chrome has suppressed us for too long, it’s time for a prettier, more powerful browser to take its place”

雖然目前為止,Arc 還是 chrome-based browser,無可避免的還是會出現一些 chrome 的廣告… 但我認為,在使用 Arc 的過程中,專注度確實是有主觀上的提高!Arc 透過了建立基本的工作 pipeline、快速搜尋,幫助我更好的專心在資料搜集和整理的過程;同時,它所設計的 End of day archieve 機制,讓我可以更有意識的選擇我真正需要搜集的資料,並快速的過濾、記錄對於資料的理解和想法。

Arc 的工作欄 (side bar) 中,被分成三個區塊,依照使用頻率和習慣,分為:favorite, pinned tabs and tabs。我自己依照使用習慣,把他們取名為:例行性公事 (favorite)、限定情境工作區 (pinned tab)、臨時暫存區 (tabs) 。

Arc 瀏覽器中的工作區和小巧思概覽

  • Tabs 臨時暫存區
    在 Arc 中,只要按下 cmd+ T 的快捷鍵,一個 Search bar (搜尋欄) 就會自動出現在螢幕上,我覺得 Arc 的搜尋欄很強大,有點像是 chrome 的搜尋/網址欄,結合 Mac 內建的 Search bar 功能。
    在 Search bar 中,你可以輸入:

    (1) Arc 內鍵的指令:
    例如 new note (開新筆記) 、new easel (開新繪圖版)、 question (問題回報)、setting (設定) 等近 100 多種指令,詳見:Arc Resource
    (2) 搜尋的關鍵字
    (3) 網址

    整體在使用的過程中,我覺得透過快捷鍵搜尋,可以節省在不同頁面中跳轉的時間,也因此減少可能接觸到分心源的機會。除了對於工作流程的再設計與重新定義之外,Arc 的快速搜尋功能也幫助我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從「問題」到「解答」中間的過程。
    儘管 Tabs 固定一段時間後 (預設是12小時,也可以自行調成24小時、1天或是30天) 會自行清除一次 [註2],但如果我東西就是還沒有看完,還沒做完,怎麼辦?
    不用擔心的是,你還是可以在封存區,也可以在 search bar (按 cmd+T) 中輸入 "View Archieved" 指令,從已被關閉的歷史記錄中找到它;或是,你也可以選擇把重要的待看 Tabs pin 起來,這樣他就不會在固定時間後自動被清除囉!
    • 因為 Tabs 有時效性,所以我不會像之前一樣濫點開一堆網頁,而是依照我的時間和能力,更小心的對資訊進行篩選;也會在快速的瀏覽每一個資訊,截取其中有記憶點、有幫助的片段,並透過瀏覽器內建的 Note 和 Easel 功能快速記錄下來。整體在使用上,讓我在資訊的蒐集和吸收上變得更有效率。
    • 在隔一段時間再打開/使用瀏覽器的時間不會受到之前未完成的工作影響,因此可以更專心投入在眼下的工作目標中。
  • Pinned tabs 限定情境工作區-
    個人可以依據不同的使用情境,對於資訊、網頁進行分類。對我而言,基於現在半工半讀又希望在平時可以閱讀資料寫文章的生活,我目前開了五個工作區:電子報閱讀區、文章寫作區、工作區、研究所課業區和個人生活區。這個感覺就像是把組成我們生活的各個部份有條理的分組,就像是把一個家切成了用餐的餐廳、讀書的書房、休息的臥室和與家人交流的客廳等等。 在不同的 workspace 中,我們可以放置不同的物品,進行我們希望進行的活動。除了可以在不同的 workspace 中開啟不同的 tabs 搜尋之外,也可以把 tabs pin 在不同的workspace 中,如此一來,不同工作模式西的工作內容不會互相影響,也可以快速的選擇每一種固定工作模式中,你常常需要使用到的資料!
    不同的 pinned tabs 可以用資料夾管理,一個資料夾中有太多 Tabs 還可以在資料夾中搜尋。讓我可以在每一種工作模式的工作內容中,輕鬆開啟該工作模式中需要的網頁和工具,讓工具流程變得更有組織,也較容易建立不同工作模式的 pipeline~ 真的推推!
  • Favorite 例行公事區
    這一塊是不論你在哪一個工作區,都可以使用到的快速傳送門,可以快速的把你傳送到你設定的 App ! 我目前設定的是 Gmail, Messenger 和 Google calender! 順帶一提, Arc 的 Favorite 可以幫助你預覽 Gmail 中未閱的信件內容、即將到來的行事曆事件、也可以跳出新訊息的紅點點提醒!讓你可以在不點開頁面的情況下,先快速的掌握和規劃是否要點開訊息頁面,可以保持原定的工作目標不被打擾!

[註1] 通常大家聽到 Arc broswer 的商業模式不像 Chrome- 以販售使用者的資訊,獲取廣告收入的時候都會問說…恩…那它怎麼賺錢?根據 Broswer company CEO 在 board-meeting 影片中提到的: Arc 未來會打造 Arc for Teams,將 B2B 商業模式做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像他目前的董事會成員: Slack 和 Notion 一樣)
[註2] Arc 所設計的12小時自動清楚 Tabs 的機制,讓我聯想到心理學經常提到的「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的概念。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理解,當你在和朋友說話的時候,你不小心恍了神,你朋友生氣的問你:「我剛剛說了什麼」;其實有時候你是可以在還沒有「聽懂」他說話的內容時,複述他說的話 (雖然問與答中間再長一些,他說了什麼你就真的不記得了)。這是因為朋友的話進入了工作記憶中。工作記憶具有容量的限制,在工作記憶中的內容會經過篩選和複習進入短期或是長期記憶中。我認為用這樣的方式來設計資訊瀏覽的過程很棒,在輸入很多情況下,先對輸入進行初步的篩選,暫放,再在它的時間限制到期之間,進行整理,可以有彈性的幫助我們適應大量和快速的資料收集情境。


【特點二】設計你的網路體驗

“Your Broswer, your way”

是從我認識 Arc 以來,Arc 就一直很在乎的價值!

Arc 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和工作習慣,所以不太有可能有一個產品是可以適合所有人的使用習慣和審美的,也因此 Arc 很多的功能都是建立在「能讓使用者自行設定/依照需求調整」的情境上,像是我們剛剛提到的 Workspace,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不同的生活面向建立獨立的 Workspace;而 customization 的一部份,也包含了:你可以建立自己的 Boosts (每一個網頁的 theme)

簡易說明 Arc 瀏覽器中 Boosts 的編輯方式 (以 YouTube 網頁為例)

一、Boosts- 自己改變網頁的顏色和組成吧!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乎,可以改顏色這個很膚淺又雞肋的功能打動了一開始的我… Boosts,因為我真的很不喜歡黑黑的 Spotify playtlist… 所以一當我知道我可以自己換 Spotify 的顏色之後,我就手刀下載了 (◍ ´꒳` ◍) 。
(沒錯!我就是膚淺地需要這些可以改變顏色的酷東西…!)

Arc 提供了至少兩種可以把網頁變得美美的方法…而且如果你覺得你設計的網頁 boosts 很不錯,你也可以上傳你的作品到他們的 boosts gallery (有一像是 chrome 的 theme store);同時,你也可以看看上面有沒有你覺得很好看的 theme 下載下來自己用 (看看他們的扣是啥)…

  • 方法一
    如果是你是一個很會寫 CSS 或是 JS 的人,你可以你可以自己 zap (快速消除) 你會影響專注力的網頁元素 (像是 YouTube 廣告等) ,然後自己改它的 code 把它換掉…
  • 方法二
    如果你只是希望可以快速的改改頁面的顏色: 你只需要在調色盤上動一動滑鼠,按下確認,顏色就改好了!(超快超簡單)


二、即時、強大的 Easel (Dashboard) 功能

gif demonstration of an Easel live dashboard from Arc Team's release note

除了上述的客製 Workspace,網頁的外觀 (Boosts ) 功能之外,Arc 內建的截圖和 Easel 編輯器還可以讓你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與各網頁相互連動的即時 Dashboard!

由於 Easel 本身是沒有邊際限制白版,所以一個 Dashboard 可以放下很多很多的資訊,也可以自行排版,建立資訊見的系統架構。 雖然此部份,根據我目前使用上的心得,並無法直接的取代現有的心智圖類型的筆記軟體 (我的另外兩個愛→ Heptabase 或 Notion) 但是做為網頁內容的擷取、特定網頁的傳送門! (就可以把不同 substack 上的 Blog 貼在一起,有一種每天都可以收到一份我想看的報紙的感覺真的很讚!)

三、其他:另外一些美美的、進化中的小功能

Arc 的其他小工具 (部份截圖自 Arc 的 Release note)

Spotify Mini-Player
若中途離開播放中的 Spotify 頁面,切換到其他應用程式或是 Arc 頁面,Workspace 下方會出現一個播放中迷你音樂播放器。(外加可愛的小動畫 🥺) 使用者可以自行調整音樂音量,暫停播放,或是切換上一首/下一首。

  • YouTube 小視窗
    在離開播放中的 YouTube 影片頁面時,切換到其他頁面時,螢幕右下角會出現一個播放中的影片小視窗。使用者可以自行調整觀看大小、移動位置,也可以調整影片的進度 (快進或是後退) 等等,適合一邊看 影片,一邊記錄下新的想法。
  • Google Meet 會議小視窗你是不是常常有會需要一邊 meet 一邊 take-note 的尷尬時刻呢?雖然可以用雙螢幕,但對於一般 13吋的筆電來說 (我),筆記的字真的是對眼睛很不友善!所以有了 Google Meet 的會議小視窗之後,我也可以一邊調整 Google meet 視窗的大小、一邊在主要畫面上做筆記!真的是 hen 方便,眼睛也可以舒舒服服的做記錄了!


Arc 的未來- 一盤 Positive-Sum 的社群生態棋

除了在 2022 年底,Arc 就持續在開發適用於 Windows 電腦的應用程式之外 (而且現在 Windows 版也上線了喔),Arc 希望重新打造一個以網路為主要架構的電腦使用體驗,我認為這是一個革命性的發展方向,就像當時開啟 Mobile internet revolution 的 Apple 或是讓電腦運算普及的 IBM 一樣的令人期待,卻也艱辛。

在一條創新的路上,Arc 勢必需要提升用戶整體在「網路上的使用體驗」,而瀏覽器本身做為使用者與網路世界和資訊世界的重要接口,會努力打造一個可以和它一起創造介面 和資訊的開發者社群 (Community),透過社群的力量,為使用者打造情感和思考上的最佳體驗 [註3]

  • 體驗介面社群 (Boost Gallery)- 提升每一個人在 Arc 上的美感體驗上面有提到每個使用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和審美,透過 CSS/JS coding,或是內建調色盤調色,建立自己喜歡的網頁外觀 (Boosts)。使用者也可以將此設計上傳到 Boost Gallery,並加上自己的商標 (簽名) 與社群中的其他人分享,其他人可以一鍵下載並套用你對於此網頁的設計!我想之後 Arc 會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加入變成 Boosts 的設計師,因此,接下來 Arc 會持續的優化 coding 的介面 (現在其實已經做的比 chrome 的開發者模式還要好很多了),也可能會開發 no-code 介面,讓更多的人可以加入 Boosts Gallery 社群中的設計師行列,提升用戶在瀏覽器上的美感體驗。
  • 資訊整理與吸收社群- 提升每一個用戶在瀏覽器上知識吸收的思考體驗我認為在資訊氾濫的世界中,透過瀏覽機制的設計提升用戶的知識吸收過程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接下來的 1-2 年, Note-taking 和個人化搜尋演算化的開發上也會是 Arc 持續打造最優瀏覽體驗的一大重點。我甚至天馬行空的覺得,它也許可以和 Heptabase 一樣 (最近也中 Heptabase的毒…) 可以發展公開分享的 Easel 和 note,讓搜尋不再僅限於網頁的內容,也可以是各個使用者已經整理好的內容。建立一個類似於Easel 的電子書櫃或是討論版 (可以理解成資訊分享的 pinterest)、讓大家可以更快速的 pick-up 和分享結構化的資訊。


(btw 裝置間的連動和同步的絲滑程度也是很重要的,但是這個目前 Arc 已經有列入規劃中了)

[註3] 此處的社群想法可以類比 Mobile Internet 初期 Apple 推出的 AppStore,集結各地的軟體開發者一通開發可以在移動設備上使用的應用程式,除了降低軟體開發的成本,讓它可以專心處理公司首要的發展目標,還可以提高手機的附加價值,不再是一台只能用於打電話、拍照的工具,也可以建立規模與網路/平台效應,建立與市場後進者的競爭差異。


Arc 與夢想的距離

雖然我真的真的很喜歡 Arc;但不得不說,Arc 目前距離我對於 “ internet computer”的想像還有很大一段的距離,為什麼呢?

  1. Arc 瀏覽器上的資料生產和儲存功能仍未完善:
    就我目前的觀察,多數用戶的資料還是儲存在個人 PC 中,雲端只是一個「備份」的選項。基於此習慣之上,我認為目前 Arc 還沒有將網路瀏覽器本身和電腦間的資料提取的連動做的很方便。( Arc 內部稱呼這個功能為 library,目前瀏覽器只能快速的 access 到用戶近期下載的檔案)
    我想這是因為 Arc 預期未來用戶們會脫離現有的電腦習慣,開始轉往瀏覽器上編輯和儲取資料。因此 Arc 在初期便開發了 Note 和 Easel 易於編輯、共享和儲存的功能;然而,目前市場上另一個新興的瀏覽器- Sidekick 看起來是把瀏覽器本身和電腦間的檔案連動做的比較完整的,我猜這是因為 Sidekick 認為: (1) 用戶習慣把資料生產和存在電腦上的習慣不會改變 或是 (2) Sidekick 希望在多數用戶的習慣還沒有改變的時候,就先以此較低的轉換成本 (較好的地端和瀏覽器連動性) 先攻下市場。
    雖然我猜至少近 1-2 年,多數使用者還是不太能直接脫離習慣使用個人電腦儲存資料的習慣,但只能說是 Sidekick 和 Arc 對於目標用戶的定義 (或是了解) 不同,也因此建立競爭壁壘 (Moat) 的方式也不同。
    但在未來還沒有真的發生之前,誰能更得到市場多數的歡心,又有誰說得準呢?
  2. 在「廣告當道、販賣使用者資料的商業模式當道的世道中」,優化網頁版應用程式的使用體驗是很長且困難的一條路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對近期 IG、FB 或是 X 的使用的「頁內瀏覽功能」所困擾。頁內瀏覽的出現是因為這些應用程式希望可以增加使用者和軟體的黏著度;不希望有些用戶被導流到外部網站之後,就不回來了。
    這樣的頁內瀏覽功能,可以讓用戶在停留在應用程式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廣告,讓軟體獲得更多的廣告收入之外,也可以讓應用程式獲得更多的用戶行為資訊,進而優化產品服務。 可想而之,這些軟體公司的網頁版本怎麼可能會做的比應用程式好用呢? 他怎麼可能把他吸引來的用戶就這樣拱手讓給 網頁瀏覽器呢?他就是想要你下載並使用他們的軟體程式愈久愈好啊…
    我認為這個是希望打造 internet computer 中一個「創新」和「傳統」在價值上的競爭,讓 Arc 在朝夢想前進的路上會更困難。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困難,讓這樣「不販售顧客資料給廣告商」的 Arc,和它希望提高用戶生產力和專注程度的革命性價值更加的珍貴和令人欣賞。


最後的小 Murmur- 請各位學生們幫我一個忙!

就在我開始寫這一篇文章的兩天後,Arc 推出了 Arc for Student 的實驗性計劃希望可以透過學生間的推廣,讓更多的學生來使用 Arc。在這個計畫中,Arc 也推出了很多誘人的獎勵機制,鼓勵大家推廣 Arc 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所以如果你看完我的推薦真的也和我一樣很喜歡 Arc,我在此拜託讀到這裡的大家幫我一個忙…

  • 在2023年11月2號前,用我的分享碼下載 Arc→ https://arc.net/gift/584f89c3
  • 並用你的學校信箱註冊
  • 讓我們一起快樂使用 Arc 變的更有生產力吧!


我保證你一定會和我一用就愛上的… 如果沒有的話,你來找我!



✨ 最後的感謝大家看完我這一期的 murmur 和好物分享!✨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的方格子或是 Medium,如果你覺得很棒也可以打賞支持我的文章 (不強迫,你沒這麼做,只是給我鼓勵我也會很快樂 😎,之後每個月我都會寫一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最近的生活發現、感受或是一些思考的過程!)


文末感謝

  • 一開始在 Arc 的 Waitlist 時期就推坑我的 Fefe
    (一用就愛上)
  • 在 AW 鼓勵我練習大聲表達想法的 mentor- Sophie
    (DDNA 的習慣已養成,也終於體會到什麼叫做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我這次完全沒有難產的感覺…)
  • 在宏策的 mentor- Jeff 鼓勵大家打造個人品牌和很多很多 inspiring 的想法 (我在努力中)
  • How to do great things (by Paul Graham) 提到的 “something better than nothing”(讓我雖然還覺得有很多不足,但還是先生了文章出來,再次感謝 Sophie 推薦我的優質文章)
  • 每次我有啥想討論都會用力和我 deep talk (或 intense discuss) 的男友奇峻
  • 做出這麼棒瀏覽器的 Broswer Company 🌷



參考資料

  1. The Browser Company's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TheBrowserCompany (Board Meeting, Feature introduction, release note, etc.)

    Others introducing Arc:
  2. https://www.inverse.com/gear/arc-web-browser-the-browser-company-josh-miller
  3.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6081499388550227&set=a.22457297757626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