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9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孤星旗永不落(31):天降神兵

宿敵回歸

1841年9月22日,內外交困的總統布斯塔曼特宣告辭職,財政部長弗朗西斯科.哈維爾.埃切維利亞(Francisco Javier Echeverría, 1797 – 1852)出任臨時總統;而他在18天後便交卸職務,讓等待已久的聖塔安那重新上位,這是聖塔安那第6次舉辦總統就職典禮。儘管墨西哥境內仍有不少聯邦派叛軍活躍,尤其是在猶加敦半島獨立的猶加敦第二共和國,正積極的鼓動鄰近的塔瓦斯科州(Tabasco)脫離墨西哥城掌握,並與墨西哥灣對岸的德克薩斯相互呼應。

1840年代的墨西哥局勢,北方是德克薩斯,南方猶加敦半島上則是猶加敦共和國,兩者相互呼應。

1840年代的墨西哥局勢,北方是德克薩斯,南方猶加敦半島上則是猶加敦共和國,兩者相互呼應。

猶加敦地處偏遠,墨西哥城方面雖然出兵鎮壓,但因叢林補給困難,實際上的效果有限;然而猶加敦本身形勢孤立、經濟薄弱,內部尚有原住民馬雅人的反抗,也沒有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本錢,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墨西哥承認猶加敦自治以換取暫時的和平。南方的狀況穩定後,聖塔安那得以騰出心力整頓殘局,掃蕩剩下的敵人,尤其是北方的德克薩斯。 

伯德堡條約

鑒於拉馬爾的強硬政策使得德克薩斯瀕臨破產,而科曼奇人威脅依舊,休士頓決心阻止無意義的衝突,以他擅長的外交折衝取代軍事行動。

首先,休士頓解散了效率低落的正規軍,將預算用於擴編遊騎兵,並賦予遊騎兵取締走私商人與非法越境開拓者的權力,以此根除殖民者與原住民糾紛的病灶。

憑藉著自己在原住民之間的威望,休士頓成功說服卡多人、威奇塔人、德拉威人等部落與德克薩斯政府談判,除了科曼奇人之外的十個原住民部落在1843年9月29日在三一河畔的伯德堡(Bird's Fort)[1]與德克薩斯方代表愛德華.塔蘭特准將(Edward H. Tarrant, 1799 – 1858)[2]、司法部長喬治.特雷爾(George Whitfield Terrell, 1803 – 1846)簽署了《伯德堡條約》(Treaty of Bird's Fort),條約內容包含雙方保持和平、各部落不得與德克薩斯的敵人合作、雙方居民不得擅自越界貿易、德克薩斯人禁止向原住民販售酒精與槍枝、釋放所有俘虜等24條。

塔蘭特准將與伯德堡條約正本,全文及影像檔可在德克薩斯州立圖書檔案館網站找到。

聽聞《伯德堡條約》後,科曼奇的牛背酋長也同意向德克薩斯政府遞出橄欖枝,雙方在1844年初宣告停戰,科曼奇人交還所有俘虜,而德克薩斯也給予對方與條約相同的待遇,為血腥的衝突畫下休止符。休士頓在任期中成功的為德克薩斯人與原住民帶來和平,花費25萬美元,僅是拉馬爾軍事支出的十分之一;儘管雙方往後仍偶有摩擦,但直到共和國落幕時刻都沒有再爆發大規模衝突。

儘管休士頓有能力穩住原住民,但南方的情勢卻開始失控。自從聖塔菲遠征慘敗後,德克薩斯政府顏面盡失,輿論一面對德克薩斯的自保能力提出檢討,是否還有能力抵擋墨西哥軍隊大舉入侵;另一方面也開始質疑居民的忠誠度,使得盎格魯裔與墨西哥裔之間的矛盾再次浮出。當墨西哥軍隊從1842年初開始頻繁的在格蘭德河到努埃瑟斯河之間的爭議地帶出沒時,積累已久的沉痾終於爆發。 

天降神兵

1842年3月5日,一支墨西哥軍隊突然出現在聖安東尼奧城下,這支部隊共有700人,由拉斐爾.巴斯克斯(Rafael Vásquez, 1804 – 1854)將軍率領,就這麼兵不血刃地進了城。由於先前已收到墨西哥軍隊在戈利亞德、維多利亞一帶出沒的消息,大多數聖安東尼奧居民及時出城避難,只有少數墨裔居民留在城中。

巴斯克斯佔領聖安東尼奧2天後便撤離,雙方都沒有人員傷亡,但這次行動卻令德克薩斯全國大為恐慌。休士頓認為墨西哥軍隊將會進軍奧斯丁,不但下令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還要求國會暫時搬遷到布拉索斯河畔華盛頓,且隨時準備遷都休士頓。然而德克薩斯人卻覺得他反應過度,反對貿然遷都,只是休士頓似乎沒這麼容易放棄。

這次突襲還引發了另一個嚴重的副作用,在突襲中逃走的居民大多是盎格魯裔,包含市長塞金在內的墨裔居民則留下來和巴斯克斯周旋,他也是德克薩斯國內地位最高的墨西哥裔。塞金的舉動被質疑有叛國嫌疑,他當初資助卡納雷斯與里奧格蘭德共和國、在聖塔菲遠征中沒有盡力支持、以及在墨西哥的私人投資都被挖出來大作文章,最終迫使塞金辭去市長職務,但輿論反而變本加厲。排山倒海的抨擊使塞金大為恐懼,這位革命元勳為了保住性命,只好帶著家人們流亡到墨西哥,不少墨裔居民也隨其而去,他們在墨西哥邊境組織了一支「貝哈爾[3]防衛者」民兵(Defensores de Bexar),反過來與德克薩斯人作戰。

聖安東尼奧市長胡安.塞金,在輿論攻擊下被迫辭職流亡,直到美墨戰爭結束後才得以返回。

為了防止墨西哥軍隊再次入侵,休士頓派遣詹姆士.戴維斯(James Davis, 1790 – 1859)准將與尤恩.卡麥隆(Ewen Cameron, 1811 – 1843)上尉帶領一支隊伍到利潘提特蘭佈防,防範可能的威脅。6月初,卡納雷斯帶領一支墨西哥軍隊在努埃瑟斯河附近出沒,但戴維斯這邊尚在集結,人數與補給都居於下風,雙方對峙了近一個月才正式交鋒。德克薩斯人奮力擊退了數量三倍於己的墨西哥軍隊,暫時挫敗了墨西哥這邊的氣焰。

聽聞戴維斯在利潘提特蘭的勝利,休士頓終於鬆了口氣,但他擱置了進一步擴軍的提議,還將戴維斯的部隊撤回,而他很快就會為此輕率的決定付出代價。

沃爾遠征

1840年代的聖安東尼奧

1842年9月11日,巴斯克斯突襲後半年,又有一支墨西哥部隊毫無預警的出現在聖安東尼奧城門口,而且規模是上一次的兩倍大。他們從一條隱密的走私小徑避開巡邏,加上塞金的民兵掩護,神不知鬼不覺的殺了出來。

這回聖安東尼奧的居民毫無反應機會,在零星的抵抗後便宣告投降,沃爾不費吹灰之力便完好無損的占領整座城市,新任市長約翰.威廉.史密斯(John William Smith, 1792 – 1845)連同正好巡迴到此的法庭和幾位國會議員一併做了俘虜。

這支墨西哥大軍由阿德里安.沃爾(Adrián Woll, 1795 – 1875)准將率領,他出生於巴黎近郊的聖日耳曼昂萊(Saint-Germain-en-Laye),曾加入拿破崙的帝國衛隊。拿破崙被放逐後,沃爾移居美國,在溫菲爾德.史考特將軍麾下擔任幕僚,隨後被轉介給正在美國招兵買馬的哈維爾.米納,隨其參加墨西哥獨立戰爭(詳見第7章)。

阿德里安.沃爾將軍,從姓氏判斷他可能具有瓦隆或德意志血緣,但他自認是法國裔墨西哥人。

然而米納兵敗身死,沃爾輾轉投奔墨西哥軍隊,在1829年時被指派為聖塔安那的下屬,隨其參加坦皮科戰役以及鎮壓聯邦派叛軍的行動,並於1832年晉升准將。當德克薩斯揭起獨立大旗時,沃爾跟隨聖塔安那的大軍北進,主管軍需事務,在聖哈辛托戰役時擔任菲利索拉的參謀長,沒有參加戰鬥。聖塔安那兵敗投降後,沃爾以使者身分來到貝拉斯科參加談判,以及《貝拉斯科條約》的簽訂。

沃爾在糕點戰爭中拒絕和法國同胞廝殺,但仍被召回軍隊,重歸聖塔安那指揮,於1840年起屯兵北部邊境,兼任科阿維拉州駐軍司令,準備對德克薩斯發起反攻。

在奇襲的混亂中,仍有少數抵抗者成功撤出聖安東尼奧,包含老將考德威爾,他在聖塔菲遠征中遭到俘虜,不久前才獲釋歸來;另外,忠於德克薩斯的墨裔民兵首領薩爾瓦多.弗洛雷斯(Salvador Flores, 1806 – 1855)上尉也召集了100位部下與考德威爾會合,加上附近的民兵與遊騎兵約有兩百餘人,然而沃爾的部隊足足是他們的七倍,包含卡納雷斯、塞金的人馬,以及切羅基人的支持。

遊騎兵傑克.海斯,在德克薩斯與往後的美墨戰爭中都建立功勳。

9月17日,考德威爾決定引誘墨西哥軍隊出城,發揮他擅長的伏擊戰術,遊騎兵上尉傑克.海斯(John Coffee "Jack" Hays, 1817 – 1883)帶領一支35人小隊擔任誘餌,考德威爾與弗洛雷斯則在薩拉多溪附近的長草叢中埋伏。不料海斯的行動太過成功,沃爾一次便派出兩百騎兵和一隊切羅基勇士出擊,自己還率領三百精銳隨後跟上。海斯雖然不敢接戰,但仍穩穩地吸引對方的目光,且順利全身而退,將墨西哥軍隊傾巢而出的消息告知考德威爾。

面對具有數量優勢的敵軍,考德威爾不打算退卻,決心繼續執行他的伏擊計畫;而沃爾這邊也留意到苗頭不對,他在與海斯交火的期間注意到遊騎兵不尋常的舉動,決定謹慎以對,先以砲兵轟擊可疑的位置,雙方在遠距離斷斷續續的互射,都沒有造成傷亡。

午後,經過半天神經緊繃的墨西哥軍隊開始顯露疲態,考德威爾抓住時機發動反擊,將接近伏擊圈的幾支墨西哥隊伍擊退,60多名墨西哥官兵陣亡、百餘人受傷,包含先前唆使叛亂的比森特.科爾多巴(詳見第25章)也在此陣亡,而德克薩斯方面僅損失1人,傷十餘人。在薩拉多溪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德克薩斯人的士氣;考德威爾還宣稱有更多民兵正在集結,要從各個方向包圍墨西哥人。

戰意十足的考德威爾決定打鐵趁熱,再展開一波夜襲;但當德克薩斯人殺進墨西哥營地時,卻發現除了升起的篝火外,所有的墨西哥士兵全都不見蹤影。當德克薩斯人尋找墨西哥大軍的去向時,卻在次日早晨發現了一場慘劇。

由尼可拉斯.道森(Nicholas Mosby Dawson, 1808 – 1842)指揮的53位費耶特民兵收到考德威爾的號召,正趕來聖安東尼奧支援;但他們在途中撞見卡耶塔諾.蒙特羅(Cayetano Montero)上校率領的大批墨西哥騎兵,道森奮力迎戰但仍不敵人多勢眾的墨西哥騎兵,包含道森本人在內共36人陣亡,15人被俘(後來只有9人活著回來),僅2人脫逃,這場意料之外的慘敗被稱為「道森大屠殺」(Dawson Massacre)。

道森大屠殺紀念碑

沃爾判斷留在聖安東尼奧難以得到支援,便在出城迎戰考德威爾之時決定見機撤退,當天晚間的陣雨給了他絕佳的掩護,加上故意留下的篝火與帳篷,果然騙過了德克薩斯人。但見到道森大屠殺的德克薩斯人悲憤異常,繼續往沃爾撤退的方向追殺過來。

21日下午,海斯的遊騎兵在翁多溪(Hondo Creek)渡口追上正準備渡河的墨西哥軍隊,復仇心切的德克薩斯人不待增援便搶先猛攻,擊退墨西哥的後衛還奪下一門火砲;沃爾這邊依然沉著應戰,又將衝進陣地的遊騎兵逐退。考德威爾的主力雖然緊急趕到現場,但情況一片混亂,這場追擊戰草草結束,讓沃爾得到寶貴的喘息時機。當晚,墨西哥軍隊全數渡河,朝格蘭德河方向全速撤退,他返回墨西哥之後便以此戰功晉升少將。


[1] 現在是達拉斯-沃斯堡-阿靈頓(Dallas-Fort Worth-Arlington)都會區的一部分,1841年時剛建立,做為防禦北方原住民襲擾的據點。

[2] 塔蘭特來自南卡羅萊納州,是德克薩斯東北部的民兵領袖,長年與原住民作戰,他和他的部下於1841年5月24日建立了阿靈頓,並將當地的卡多人逐走。

[3] 貝哈爾為墨西哥統治時期的舊行政區劃名,今稱貝爾郡(Bexar Count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