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後段高職如何看待學習歷程檔案?

10/2後段高職如何看待學習歷程檔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習歷程檔案在後段高職生的認知當中,大致概念就和臉書的打卡貼文差不多,就是在貼上幾張照片的版面中寫個幾行文字,可能是說明、介紹或心得等。每次只要有參加特別的活動、完成作品、考到執照學生都必須在照片的下方拼命生出個一兩行字,讓自己日後好有個在場證明。

其實後段高職生真的不適合做歷程檔案,因為他們光是一張照片的幾行心得就寫到快掛掉了,更別說還要每張照片寫一篇,那簡直就是要了他們的命。之所以會寫到要學生命,很大原因來自於高職學生相較缺乏引導的緣故,因為平時的課程多半以死記硬背的方式來進行,所以習慣用死背模式的學生自然也不擅長用理解的方式來了解課程的意義。

為了配合課綱製作歷程檔案,後段高職學生就像在走位一樣完全任由老師擺佈,也搞不清楚老師口中這些學習活動的內容能學到什麼,大多學生一心只在乎具體的數字成績,所以如果遇上沒有數字的歷程檔案,多數學生瞬間就被打趴了。

因為文字產出對於後段高職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很多自我覺察、想像、形容、邏輯、語文描寫能力等,加上歷程檔案的製作並沒有評分,導致學生徹底陷入雲裡霧之中。既不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裡,也不知道該怎麼寫才對,所以最後經常就變成謝謝老師我獲益良多等內容,搞得每個後段高職生的歷程檔案不但照片相同,就連文字也變的半斤八兩。

其實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學生好不容易生出了長的像臉書的文章,結果到了統整環節卻發現不但整體內容毫無關聯性可言,讀者也無法從照片及文字中真正認識學生,最後製作歷程檔案就變成一個指導老師、學生、讀者三方都很痛苦的局面。

avatar-img
平凡人生
9會員
29內容數
你有跟身心障礙者互動過的經驗嗎?身障者平常會遇到哪些困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又有發生什麼神奇的故事,就讓身為學習障礙的我來告訴你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平凡人生 的其他內容
自我覺察是指一種意識到自己感受、行為、情緒的自我觀察能力。包含感受自己內心的狀態,和觀察日常環境中的變化,透過自我覺察,我們能夠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情緒、需要、價值觀、習慣等。 一開始嘗試自我覺察,可以先從固定與某個人對話或寫文章著手,對話可以找心理師、家人、朋友,透過與他人和對自己的行為與狀態,探究
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常做的事之一,從出生起就要為了日後的長久生存而學著抓、吃、走,就連玩也涵蓋在學習的範圍之中,似乎只要人類還存在的一天大家就脫離不了學習。 不知道各位心中是如何定義學習的呢,我發現自從上了國高中以後,學校的課業逐漸變得困難,許多人因此遺忘了學習的初始意義,開始把學習的定義與一些較負
前幾天有個社恐的同學和我抱怨,說他家長在七年前讓他讀了實驗教育後,一直希望他能突破社恐的困難,在就讀實驗教育的六年間,他的確也很努力的透過團體的討論課程、專案是行動課程,及一次次的期末上台分享會等,降低自己對接觸陌生人的恐懼。 可是即便自己已經進步到能與超商店員溝通,上了大學的他還是對社交感到很有
自我覺察是指一種意識到自己感受、行為、情緒的自我觀察能力。包含感受自己內心的狀態,和觀察日常環境中的變化,透過自我覺察,我們能夠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情緒、需要、價值觀、習慣等。 一開始嘗試自我覺察,可以先從固定與某個人對話或寫文章著手,對話可以找心理師、家人、朋友,透過與他人和對自己的行為與狀態,探究
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常做的事之一,從出生起就要為了日後的長久生存而學著抓、吃、走,就連玩也涵蓋在學習的範圍之中,似乎只要人類還存在的一天大家就脫離不了學習。 不知道各位心中是如何定義學習的呢,我發現自從上了國高中以後,學校的課業逐漸變得困難,許多人因此遺忘了學習的初始意義,開始把學習的定義與一些較負
前幾天有個社恐的同學和我抱怨,說他家長在七年前讓他讀了實驗教育後,一直希望他能突破社恐的困難,在就讀實驗教育的六年間,他的確也很努力的透過團體的討論課程、專案是行動課程,及一次次的期末上台分享會等,降低自己對接觸陌生人的恐懼。 可是即便自己已經進步到能與超商店員溝通,上了大學的他還是對社交感到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