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在後段高職生的認知當中,大致概念就和臉書的打卡貼文差不多,就是在貼上幾張照片的版面中寫個幾行文字,可能是說明、介紹或心得等。每次只要有參加特別的活動、完成作品、考到執照學生都必須在照片的下方拼命生出個一兩行字,讓自己日後好有個在場證明。
其實後段高職生真的不適合做歷程檔案,因為他們光是一張照片的幾行心得就寫到快掛掉了,更別說還要每張照片寫一篇,那簡直就是要了他們的命。之所以會寫到要學生命,很大原因來自於高職學生相較缺乏引導的緣故,因為平時的課程多半以死記硬背的方式來進行,所以習慣用死背模式的學生自然也不擅長用理解的方式來了解課程的意義。
為了配合課綱製作歷程檔案,後段高職學生就像在走位一樣完全任由老師擺佈,也搞不清楚老師口中這些學習活動的內容能學到什麼,大多學生一心只在乎具體的數字成績,所以如果遇上沒有數字的歷程檔案,多數學生瞬間就被打趴了。
因為文字產出對於後段高職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很多自我覺察、想像、形容、邏輯、語文描寫能力等,加上歷程檔案的製作並沒有評分,導致學生徹底陷入雲裡霧之中。既不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裡,也不知道該怎麼寫才對,所以最後經常就變成謝謝老師我獲益良多等內容,搞得每個後段高職生的歷程檔案不但照片相同,就連文字也變的半斤八兩。
其實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學生好不容易生出了長的像臉書的文章,結果到了統整環節卻發現不但整體內容毫無關聯性可言,讀者也無法從照片及文字中真正認識學生,最後製作歷程檔案就變成一個指導老師、學生、讀者三方都很痛苦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