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學習歷程檔案在後段高職生的認知當中,大致概念就和臉書的打卡貼文差不多,就是在貼上幾張照片的版面中寫個幾行文字,可能是說明、介紹或心得等。每次只要有參加特別的活動、完成作品、考到執照學生都必須在照片的下方拼命生出個一兩行字,讓自己日後好有個在場證明。 其實後段高職生真的不適合做歷程檔案,因為他們光是
Thumbnail
自我覺察是指一種意識到自己感受、行為、情緒的自我觀察能力。包含感受自己內心的狀態,和觀察日常環境中的變化,透過自我覺察,我們能夠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情緒、需要、價值觀、習慣等。 一開始嘗試自我覺察,可以先從固定與某個人對話或寫文章著手,對話可以找心理師、家人、朋友,透過與他人和對自己的行為與狀態,探究
Thumbnail
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常做的事之一,從出生起就要為了日後的長久生存而學著抓、吃、走,就連玩也涵蓋在學習的範圍之中,似乎只要人類還存在的一天大家就脫離不了學習。 不知道各位心中是如何定義學習的呢,我發現自從上了國高中以後,學校的課業逐漸變得困難,許多人因此遺忘了學習的初始意義,開始把學習的定義與一些較負
Thumbnail
前幾天有個社恐的同學和我抱怨,說他家長在七年前讓他讀了實驗教育後,一直希望他能突破社恐的困難,在就讀實驗教育的六年間,他的確也很努力的透過團體的討論課程、專案是行動課程,及一次次的期末上台分享會等,降低自己對接觸陌生人的恐懼。 可是即便自己已經進步到能與超商店員溝通,上了大學的他還是對社交感到很有
Thumbnail
個別化教育,是特殊教育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是藉由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估,為學生量深定做個城內容,讓學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學習。 前幾篇的文中我描述了後段高職的生態,說到多數學生出現類職業倦怠的情況,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學習,好像都變得與他們沒什麼關係,有些學生甚至連國小學過的內容,也忘得一
Thumbnail
我大約從國中開始,在社交上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認識了一個新的人,我就會主動提起自己學習障礙的狀況。 這樣除了能向他人表現我對於自己的了解,對方也會直接的感受到我在社交上的誠意。我認為如果一個人主動把最醜陋的一面給對方檢視,說明這個人除了有足夠的心胸,還對他人有著某種程度的信任感。這麼一來,從我身
Thumbnail
你有曾經很努力學習,但卻被旁人說不夠努力的經驗嗎?努力到底是什麼呢?一個人是否有努力又該交由誰來判定? 作為經常是普通班老師眼中釘的一位學習障礙生,從小到大我最常從老師口中收到的三句話之一,就是你要再努力一點,不然會追不上大家啦。問題是這些老師同時還有,經常出很多作業的愛好,甚至老師們還認為,如果
Thumbnail
少子化以後,後段高中職的身障生逐年增加,甚至全校的有照身障生,還來到了總學生數的六分之一。可是學生增加了以後,相關的特教人力與資源卻沒有跟著增加。許多第一線的老師也沒有特教觀念,分不清楚身障生與一班生的差異,甚至有只要好手好腳會講話就不算身障生的迷思,史的全校一百多個學生,只能靠著人力缺乏的輔導室給
Thumbnail
今天延續偉大教育論的話題,來談談如果創辦人將團體的向心力建構好之後,可能會產生出的大問題,那就是比較與爭寵。我發現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由男性擔任領導者的團體裡,因為一般女性在老師當中都佔多數,如果領導者剛好是男性的話,可能就會出現底下的老師為了搶著要表現,而互相打壓的情況。 這時候如果創辦人看不懂,
Thumbnail
知道身障生的障別有那麼重要嗎?難道不能把他們當普通人來看嗎? 近幾年有些教育工作者,開始提出一些拋棄傳統特教論的想法,改以要尊重身障者,或讓身障者能與他人一樣等說法,吸引了不少家長的心。所謂拋棄傳統特教論,指的是利用對待一般生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身障生的概念。除了對身障生的要求標準能有所調整外,其他
Thumbnail
學習歷程檔案在後段高職生的認知當中,大致概念就和臉書的打卡貼文差不多,就是在貼上幾張照片的版面中寫個幾行文字,可能是說明、介紹或心得等。每次只要有參加特別的活動、完成作品、考到執照學生都必須在照片的下方拼命生出個一兩行字,讓自己日後好有個在場證明。 其實後段高職生真的不適合做歷程檔案,因為他們光是
Thumbnail
自我覺察是指一種意識到自己感受、行為、情緒的自我觀察能力。包含感受自己內心的狀態,和觀察日常環境中的變化,透過自我覺察,我們能夠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情緒、需要、價值觀、習慣等。 一開始嘗試自我覺察,可以先從固定與某個人對話或寫文章著手,對話可以找心理師、家人、朋友,透過與他人和對自己的行為與狀態,探究
Thumbnail
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常做的事之一,從出生起就要為了日後的長久生存而學著抓、吃、走,就連玩也涵蓋在學習的範圍之中,似乎只要人類還存在的一天大家就脫離不了學習。 不知道各位心中是如何定義學習的呢,我發現自從上了國高中以後,學校的課業逐漸變得困難,許多人因此遺忘了學習的初始意義,開始把學習的定義與一些較負
Thumbnail
前幾天有個社恐的同學和我抱怨,說他家長在七年前讓他讀了實驗教育後,一直希望他能突破社恐的困難,在就讀實驗教育的六年間,他的確也很努力的透過團體的討論課程、專案是行動課程,及一次次的期末上台分享會等,降低自己對接觸陌生人的恐懼。 可是即便自己已經進步到能與超商店員溝通,上了大學的他還是對社交感到很有
Thumbnail
個別化教育,是特殊教育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是藉由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估,為學生量深定做個城內容,讓學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學習。 前幾篇的文中我描述了後段高職的生態,說到多數學生出現類職業倦怠的情況,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學習,好像都變得與他們沒什麼關係,有些學生甚至連國小學過的內容,也忘得一
Thumbnail
我大約從國中開始,在社交上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認識了一個新的人,我就會主動提起自己學習障礙的狀況。 這樣除了能向他人表現我對於自己的了解,對方也會直接的感受到我在社交上的誠意。我認為如果一個人主動把最醜陋的一面給對方檢視,說明這個人除了有足夠的心胸,還對他人有著某種程度的信任感。這麼一來,從我身
Thumbnail
你有曾經很努力學習,但卻被旁人說不夠努力的經驗嗎?努力到底是什麼呢?一個人是否有努力又該交由誰來判定? 作為經常是普通班老師眼中釘的一位學習障礙生,從小到大我最常從老師口中收到的三句話之一,就是你要再努力一點,不然會追不上大家啦。問題是這些老師同時還有,經常出很多作業的愛好,甚至老師們還認為,如果
Thumbnail
少子化以後,後段高中職的身障生逐年增加,甚至全校的有照身障生,還來到了總學生數的六分之一。可是學生增加了以後,相關的特教人力與資源卻沒有跟著增加。許多第一線的老師也沒有特教觀念,分不清楚身障生與一班生的差異,甚至有只要好手好腳會講話就不算身障生的迷思,史的全校一百多個學生,只能靠著人力缺乏的輔導室給
Thumbnail
今天延續偉大教育論的話題,來談談如果創辦人將團體的向心力建構好之後,可能會產生出的大問題,那就是比較與爭寵。我發現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由男性擔任領導者的團體裡,因為一般女性在老師當中都佔多數,如果領導者剛好是男性的話,可能就會出現底下的老師為了搶著要表現,而互相打壓的情況。 這時候如果創辦人看不懂,
Thumbnail
知道身障生的障別有那麼重要嗎?難道不能把他們當普通人來看嗎? 近幾年有些教育工作者,開始提出一些拋棄傳統特教論的想法,改以要尊重身障者,或讓身障者能與他人一樣等說法,吸引了不少家長的心。所謂拋棄傳統特教論,指的是利用對待一般生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身障生的概念。除了對身障生的要求標準能有所調整外,其他
Thumbnail
到了三下這個距離畢業只剩一哩路的時間,許多學生都在抱著腦袋燒的時期,後段高職的學生卻是過著莫名悠哉的生活,每天在課堂上吃著零食聊著天,時不時的坐著誇張的未來白日夢,在學校的德性幾乎是回到高二之前那種耍流氓的樣子。 原以為高二時同學有變得成熟一點的我,上了三年級看到的卻是他們回歸本性的一面,是因
Thumbnail
給予學生能自主決定請假的選擇,但又不希望學生請太過火,這種既複雜又矛盾的心情有誰懂? 一年一度的全校健行再度到來,是我們人生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參與這個活動,在每年的歲末全校全體師生會一起用雙腳走完十幾公里的山路,也象徵走完了今年的最後一哩路。這個活動是學校眾多活動中,少數有意義且不求回報的活動,因
Thumbnail
身為學校的隱形者,讓我開始注意到,後段私立高職教育結構的許多問題。首先是學生面對學習的態度:我發現多數人根本已經是,逼近職業倦怠的等級了,上課時間三分之二的同學都在睡覺,甚至可以直接睡一整天,完全不用下課與進食,就算老師叫起床也還是會睡回去,看得出來,學生已經完全對學習不感興趣了。 然後是老師們的
Thumbnail
在我就讀的某高職裡,是從高一就開始有實習課,一共會實習整整兩年,高三反而沒有實習,因為學生實在太愛玩,所以學校決定花一整年的時間,來瘋狂跳針專業科目考試內容,和努力營造微弱的讀書氣氛。 不過一年級就安排學生去實習,也給日照中心的督導造成不少困擾,因為督導本身不是學教育的,所以學生如果在日照中心做了
Thumbnail
記得開學第一天就讓我大開眼界,有個根本還不認識的同班同學,突然主動向我索取,我手上僅僅剩不到兩片的餅乾,讓我開始感覺到不對勁。那天我因為起得早沒吃早餐,所以便在上課前,默默吃起了出門時隨手抓的餅乾,當時還在疫情嚴峻期間,管理的規定也時不時的在滾動式調整,每天還是有持續倡導要戴好口罩的觀念。 結果早
Thumbnail
進高職的第一年,學校總帶給我一種充滿敵意的感覺,不僅有各種荒謬的規定要叫你遵守,而且還時時刻刻地盯著你是否有違規。嘴巴上說的是學生本來就要有規矩,但心裡根本不相信你能做到,好像就是存心要找碴,使得我的高一生活,過得比監獄裡的犯人還沒有尊嚴。 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努力的做好學生的職責,不讓學校抓到我任何
Thumbnail
為什麼大人們總是愛用粗魯又窩輟的手法來與他人攀關西? 為何不想一想你之所以無法認識那個人的原因是為何? 似乎是高二的時候,我曾經為了這個問題苦惱過好一段時間。 雖然在自學團待久的我,早就把當時還是國中的我當成高中生看待,上了高中更是把心態調整成了大學生的樣子。但, 大學生心態到底是不適合後段高職的生
Thumbnail
到了三下這個距離畢業只剩一哩路的時間,許多學生都在抱著腦袋燒的時期,後段高職的學生卻是過著莫名悠哉的生活,每天在課堂上吃著零食聊著天,時不時的坐著誇張的未來白日夢,在學校的德性幾乎是回到高二之前那種耍流氓的樣子。 原以為高二時同學有變得成熟一點的我,上了三年級看到的卻是他們回歸本性的一面,是因
Thumbnail
給予學生能自主決定請假的選擇,但又不希望學生請太過火,這種既複雜又矛盾的心情有誰懂? 一年一度的全校健行再度到來,是我們人生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參與這個活動,在每年的歲末全校全體師生會一起用雙腳走完十幾公里的山路,也象徵走完了今年的最後一哩路。這個活動是學校眾多活動中,少數有意義且不求回報的活動,因
Thumbnail
身為學校的隱形者,讓我開始注意到,後段私立高職教育結構的許多問題。首先是學生面對學習的態度:我發現多數人根本已經是,逼近職業倦怠的等級了,上課時間三分之二的同學都在睡覺,甚至可以直接睡一整天,完全不用下課與進食,就算老師叫起床也還是會睡回去,看得出來,學生已經完全對學習不感興趣了。 然後是老師們的
Thumbnail
在我就讀的某高職裡,是從高一就開始有實習課,一共會實習整整兩年,高三反而沒有實習,因為學生實在太愛玩,所以學校決定花一整年的時間,來瘋狂跳針專業科目考試內容,和努力營造微弱的讀書氣氛。 不過一年級就安排學生去實習,也給日照中心的督導造成不少困擾,因為督導本身不是學教育的,所以學生如果在日照中心做了
Thumbnail
記得開學第一天就讓我大開眼界,有個根本還不認識的同班同學,突然主動向我索取,我手上僅僅剩不到兩片的餅乾,讓我開始感覺到不對勁。那天我因為起得早沒吃早餐,所以便在上課前,默默吃起了出門時隨手抓的餅乾,當時還在疫情嚴峻期間,管理的規定也時不時的在滾動式調整,每天還是有持續倡導要戴好口罩的觀念。 結果早
Thumbnail
進高職的第一年,學校總帶給我一種充滿敵意的感覺,不僅有各種荒謬的規定要叫你遵守,而且還時時刻刻地盯著你是否有違規。嘴巴上說的是學生本來就要有規矩,但心裡根本不相信你能做到,好像就是存心要找碴,使得我的高一生活,過得比監獄裡的犯人還沒有尊嚴。 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努力的做好學生的職責,不讓學校抓到我任何
Thumbnail
為什麼大人們總是愛用粗魯又窩輟的手法來與他人攀關西? 為何不想一想你之所以無法認識那個人的原因是為何? 似乎是高二的時候,我曾經為了這個問題苦惱過好一段時間。 雖然在自學團待久的我,早就把當時還是國中的我當成高中生看待,上了高中更是把心態調整成了大學生的樣子。但, 大學生心態到底是不適合後段高職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