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這個社會真的有期待我們進步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幾天有個社恐的同學和我抱怨,說他家長在七年前讓他讀了實驗教育後,一直希望他能突破社恐的困難,在就讀實驗教育的六年間,他的確也很努力的透過團體的討論課程、專案式行動課程,及一次次的期末上台分享會等,降低自己對接觸陌生人的恐懼。

可是即便自己已經進步到能與超商店員溝通,上了大學的他還是對社交感到很有壓力,他形容學校的恐怖社交,簡直都能讓他變成一位表情管理大師。同學家長聽說同學對大學的社交恐懼後無法接受,除了認為三年前的實驗教育學費都白繳外,也否定了同學這六年的進步。甚至提出為何在大學就會有社恐的困難,但卻能與實驗教育的夥伴互動等問題,讓這位同學覺得自己一路以來的努力,似乎都被一句你怎麼還是有社恐給打飛了。

其實聽完這位同學的故事讓我蠻有共鳴的,我也遇過不少人問我為什麼不會寫字卻看得懂菜單?或為何看不懂字卻有辦法搭捷運?種種令人想翻白眼的問題,我通常都用反問對方的方式來回答,像是你認為人是會進步的動物嗎?多數人聽到我的回答後下意識回應我的,通常都是啊你自己不是跟我說你不會寫也看不懂字?難道是想用騙人來偷懶嗎?

每次發生類似的事都會讓我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是否真的鼓勵人有所進步?我的確是在書寫及閱讀上有困難,但人的基本需求「吃」、「玩」我也會有啊,有了動機之後學習障礙也可以慢慢進步,這個道理很難理解嗎?

avatar-img
9會員
29內容數
你有跟身心障礙者互動過的經驗嗎?身障者平常會遇到哪些困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又有發生什麼神奇的故事,就讓身為學障的我來告訴你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孤獨觀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個別化教育,是特殊教育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是藉由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估,為學生量深定做個城內容,讓學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學習。 前幾篇的文中我描述了後段高職的生態,說到多數學生出現類職業倦怠的情況,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學習,好像都變得與他們沒什麼關係,有些學生甚至連國小學過的內容,也忘得一
我大約從國中開始,在社交上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認識了一個新的人,我就會主動提起自己學習障礙的狀況。 這樣除了能向他人表現我對於自己的了解,對方也會直接的感受到我在社交上的誠意。我認為如果一個人主動把最醜陋的一面給對方檢視,說明這個人除了有足夠的心胸,還對他人有著某種程度的信任感。這麼一來,從我身
你有曾經很努力學習,但卻被旁人說不夠努力的經驗嗎?努力到底是什麼呢?一個人是否有努力又該交由誰來判定? 作為經常是普通班老師眼中釘的一位學習障礙生,從小到大我最常從老師口中收到的三句話之一,就是你要再努力一點,不然會追不上大家啦。問題是這些老師同時還有,經常出很多作業的愛好,甚至老師們還認為,如果
少子化以後,後段高中職的身障生逐年增加,甚至全校的有照身障生,還來到了總學生數的六分之一。可是學生增加了以後,相關的特教人力與資源卻沒有跟著增加。許多第一線的老師也沒有特教觀念,分不清楚身障生與一班生的差異,甚至有只要好手好腳會講話就不算身障生的迷思,史的全校一百多個學生,只能靠著人力缺乏的輔導室給
今天延續偉大教育論的話題,來談談如果創辦人將團體的向心力建構好之後,可能會產生出的大問題,那就是比較與爭寵。我發現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由男性擔任領導者的團體裡,因為一般女性在老師當中都佔多數,如果領導者剛好是男性的話,可能就會出現底下的老師為了搶著要表現,而互相打壓的情況。 這時候如果創辦人看不懂,
知道身障生的障別有那麼重要嗎?難道不能把他們當普通人來看嗎? 近幾年有些教育工作者,開始提出一些拋棄傳統特教論的想法,改以要尊重身障者,或讓身障者能與他人一樣等說法,吸引了不少家長的心。所謂拋棄傳統特教論,指的是利用對待一般生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身障生的概念。除了對身障生的要求標準能有所調整外,其他
個別化教育,是特殊教育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是藉由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估,為學生量深定做個城內容,讓學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學習。 前幾篇的文中我描述了後段高職的生態,說到多數學生出現類職業倦怠的情況,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學習,好像都變得與他們沒什麼關係,有些學生甚至連國小學過的內容,也忘得一
我大約從國中開始,在社交上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認識了一個新的人,我就會主動提起自己學習障礙的狀況。 這樣除了能向他人表現我對於自己的了解,對方也會直接的感受到我在社交上的誠意。我認為如果一個人主動把最醜陋的一面給對方檢視,說明這個人除了有足夠的心胸,還對他人有著某種程度的信任感。這麼一來,從我身
你有曾經很努力學習,但卻被旁人說不夠努力的經驗嗎?努力到底是什麼呢?一個人是否有努力又該交由誰來判定? 作為經常是普通班老師眼中釘的一位學習障礙生,從小到大我最常從老師口中收到的三句話之一,就是你要再努力一點,不然會追不上大家啦。問題是這些老師同時還有,經常出很多作業的愛好,甚至老師們還認為,如果
少子化以後,後段高中職的身障生逐年增加,甚至全校的有照身障生,還來到了總學生數的六分之一。可是學生增加了以後,相關的特教人力與資源卻沒有跟著增加。許多第一線的老師也沒有特教觀念,分不清楚身障生與一班生的差異,甚至有只要好手好腳會講話就不算身障生的迷思,史的全校一百多個學生,只能靠著人力缺乏的輔導室給
今天延續偉大教育論的話題,來談談如果創辦人將團體的向心力建構好之後,可能會產生出的大問題,那就是比較與爭寵。我發現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由男性擔任領導者的團體裡,因為一般女性在老師當中都佔多數,如果領導者剛好是男性的話,可能就會出現底下的老師為了搶著要表現,而互相打壓的情況。 這時候如果創辦人看不懂,
知道身障生的障別有那麼重要嗎?難道不能把他們當普通人來看嗎? 近幾年有些教育工作者,開始提出一些拋棄傳統特教論的想法,改以要尊重身障者,或讓身障者能與他人一樣等說法,吸引了不少家長的心。所謂拋棄傳統特教論,指的是利用對待一般生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身障生的概念。除了對身障生的要求標準能有所調整外,其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就是「社交焦慮症」,這個詞是近幾年來才出生的,但學生們用得可上手呢! 我:「某生,你願意擔任班級幹部嗎?」 某生:「老師我不行,我社恐!」 舉凡找學生當幹部、代表班級比賽、上台報告、去別班幫我叫個同學來一下……他們都可以用「社恐」這個理由拒絕!
Thumbnail
跟別人不一樣一直是很累的事。很多優秀的人,在社會中學習忍耐、逃避、或者戴上假面,改變自已。 畢竟誰不是一直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 這其實是實驗教育的核心:給孩子多元的選擇,不必硬要痛苦地將自己塞進公版的模型,成為學校量產的社畜。 但教育階段結束後,在社會中走跳,才是人生真正的挑戰。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任何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些緊張,更遑論孩子,但實孩為了迎接這樣一群緊張的試讀生,做了不少準備,且不得不說,他們表現的很好。同時寶師在一早跟試讀生的談話,也讓他們多了「被同理」以及「被賦予希望」的感受
感覺我會社恐是一件很沒道理的事情。 雖然我是個內向的人,沒什麼朋友,但也不到完全沒朋友的程度,過去在各學生階段也是有交到朋友。 不是沒有主動和人交朋友,也有過主動出擊的時候,可我為什麼還是會社恐? 那社恐的程度已經是到一個很嚴重的程度了。
問題就是,「社交」這東西,到底是要做什麼的…… 怎麼又想起這個問題呢? 是這樣:從學校把《男人、英雄、智者》帶回家看, 其實也沒時間看,但因為這波進貨的書很多,還是想看…… 總之, 在前面,提到作者莫瑞史丹的生平時, 出現了讓我震驚的一幕。 是這樣,他在25歲、到美國讀研究所那
現在的社會,好像很容易用輕蔑來展現自己的高人一等。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是為了什麼?然後自己就如此被對待了! 也許輕蔑是不需要成本的!他根本不用証明自己是什麼,只要嘰嘰呱呱的說你不是什麼就好了!而自己確實也是平凡人群中的一階而已。雖然比對方要好上很多,但是還沒有好到令對方閉嘴的程度!所以你就只有兩個選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就是「社交焦慮症」,這個詞是近幾年來才出生的,但學生們用得可上手呢! 我:「某生,你願意擔任班級幹部嗎?」 某生:「老師我不行,我社恐!」 舉凡找學生當幹部、代表班級比賽、上台報告、去別班幫我叫個同學來一下……他們都可以用「社恐」這個理由拒絕!
Thumbnail
跟別人不一樣一直是很累的事。很多優秀的人,在社會中學習忍耐、逃避、或者戴上假面,改變自已。 畢竟誰不是一直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 這其實是實驗教育的核心:給孩子多元的選擇,不必硬要痛苦地將自己塞進公版的模型,成為學校量產的社畜。 但教育階段結束後,在社會中走跳,才是人生真正的挑戰。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任何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些緊張,更遑論孩子,但實孩為了迎接這樣一群緊張的試讀生,做了不少準備,且不得不說,他們表現的很好。同時寶師在一早跟試讀生的談話,也讓他們多了「被同理」以及「被賦予希望」的感受
感覺我會社恐是一件很沒道理的事情。 雖然我是個內向的人,沒什麼朋友,但也不到完全沒朋友的程度,過去在各學生階段也是有交到朋友。 不是沒有主動和人交朋友,也有過主動出擊的時候,可我為什麼還是會社恐? 那社恐的程度已經是到一個很嚴重的程度了。
問題就是,「社交」這東西,到底是要做什麼的…… 怎麼又想起這個問題呢? 是這樣:從學校把《男人、英雄、智者》帶回家看, 其實也沒時間看,但因為這波進貨的書很多,還是想看…… 總之, 在前面,提到作者莫瑞史丹的生平時, 出現了讓我震驚的一幕。 是這樣,他在25歲、到美國讀研究所那
現在的社會,好像很容易用輕蔑來展現自己的高人一等。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是為了什麼?然後自己就如此被對待了! 也許輕蔑是不需要成本的!他根本不用証明自己是什麼,只要嘰嘰呱呱的說你不是什麼就好了!而自己確實也是平凡人群中的一階而已。雖然比對方要好上很多,但是還沒有好到令對方閉嘴的程度!所以你就只有兩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