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花東四小橫 (一)--光豐公路 →港口112.10.18(三)

花東縱谷到東部海岸有七條橫越海岸山脈的道路,由北到南分別為花38-1水璉產業道路花46蕃薯寮產業道路台11甲光豐公路花64瑞港公路台30玉長公路台23富東公路東23+東40的銅礦越嶺道路將美麗壯闊的大山大海美景串聯起來!

其中光豐公路、瑞港公路、玉長公路、富東公路路況最好,又稱「花東四小橫」,距離不長、坡度適中,是單車族喜愛的路線,計畫許久擇期不如撞期,就趁這兩天天氣晴朗,來趟花東單車之旅!

我們計畫第一天:板橋→(搭火車)光復→光豐公路→豐濱→港口→瑞港公路→瑞穗→玉里(夜宿),全程約64公里!

第二天:玉里→安通→玉長公路→寧埔→成功→東河→富東公路→富里→池上,全程約110公里!

早上與芳文教練從板橋搭乘6點29分普悠瑪列車,經宜蘭、花蓮9點37分到達光復車站,單車組裝完畢就從光復開始!

站前對面這條就是台11甲光豐公路直直走越過遠方那座海岸山脈,就到達豐濱,全長19.2公里,道路最高點位於8.5公里處,海拔約310公尺,準備就緒十點準時出發!

沿台11甲線往前騎,很快的經過太巴塱部落,這裡有間統一超商是最後補給的地方,此去往前16公里到豐濱途中均無補給點。續行,到達台11甲+4K處(1030、4.59K)開始爬坡,坡度不大緩緩往上蠻好騎的!

終於到達台11甲+8.5K處(1054、9.13K),前方那處彎道是光豐公路最高點,我們騎得很慢,邊騎邊照相,深怕遺漏旅途中最美的風景,來這裡也快一小時了!

越過最高點彎道後一路下滑,從這裡開始就是11公里的下坡路段,放慢速度享受海岸山脈的清閒!

騎行當中以為一路下坡,但偶而又會來一段上坡,很快的來到台11甲+9.4K處的忠孝橋(1058、10.12K),聽說這條公路的橋樑是以四維八德的「八德」來命名,前行看到和平橋就到達平路了,等一下要留意看看!

果然不到一公里就經過「仁愛橋」,前輩所言的確不假!

終於到達台11甲+10.5K處的鄉界(1102、11.16K),經過這裡就離開光復鄉進入豐濱鄉了,也算是台11甲線的中點!

鄉界這裡又稱「翠谷」,視野開闊可俯瞰丁子漏溪谷,土地公廟旁有棵百年茄苳樹,是光豐公路上知名景點,設有廁所及屋棚,可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

前行500公尺就看到「台11甲+11K」路標這是一定要停下來打卡的景點,此後沿丁子漏溪左岸一路蜿蜒而下直達豐濱!

海岸山脈以火山集塊岩及砂岩組成,遇雨容易崩塌,遠望前方公路建築在裸露的砂岩上,下面是險峻的溪谷,經常要與天爭地!

經過台11甲+16K的管制哨後(1120、17.07K),溪谷開始出現稻田,此地是豐富部落又稱為丁子漏,丁子漏為阿美族語,意指水源清澈的意思,所以當地居民稱這條溪流為丁子漏溪!

前方是橫跨丁子漏溪的「和平橋」(1122、17.55K),表示已經到達平地了,此後再二公里就接上台11線海岸公路!

很快的看到中油加油站、電力公司、豐濱國中、豐濱衛生所及鄉公所(1129、19.90K),這裡算是豐濱鄉的行政中心!

豐濱鄉位於花蓮縣東部,全境均位於海岸山脈以東的鄉鎮,人口不滿五千是花蓮縣人口最少的鄉鎮豐濱舊稱「貓公」,因當地處處可見「貓公草」而得名,民國35年取其「漁獲豐富,濱臨太平洋」而改名為豐濱鄉!

「貓公草」就是我們所稱的「文殊蘭」,是一種海漂植物,具有防風定砂的功能,在阿美族文化裡用途很多,除了醫療效果外,還作為地界指標植物,在部落裡還能看到不少貓公草,其實這種植物很普遍到處都能看到!

終於看到「台11甲線19.2公里終點」(1130、19.96K)路標,我們慢慢騎只花一個半小時就騎完,總算完成「第一橫」的目標,它應該是「花東四小橫」中爬升最少最好騎的一條!

接上台11線+49.5K處的路口,右轉經過豐濱橋時,看到貓公溪(又稱八里灣溪)切穿海岸山脈陡峭的岩壁,顯得格外雄偉壯麗!

這裡是台11+50K處的街道(1134、20.49K)豐濱鄉最熱鬧的地方,我們在此午餐休息,準備前往18公里外的港口村,挑戰今天的「第二橫」!

餐後沿台11線南行(1215、25.30K)前往港口村,也是我們行程規劃的「第一縱」,筆直的台11線道,加上高聳壯闊的大山大海,令人心曠神怡,天氣有些陰暗,少了豔陽的曝曬,還帶點海風,這種溫度騎車最好!

十二點半來到台11+59K處的「大灣休憩區」(1232、29.27K),這是豐濱到石梯坪間突出的岬角,視野廣闊是欣賞美麗東海岸絕佳的地點!

北望來時路,遠方是我們剛才出發的豐濱鄉,海岸公路在山海間劃過,這是東海岸最自然的景致!

往南看去遠方是石梯坪岬角,這處大海灣有著美麗的礁岩地形,少了驚滔駭浪的景象,聽濤吹風最是舒服!

這處彎道叫「人定勝天」(1247、32.46K),是民國49年紀念破巖竣工所立,民國104年蘇迪勒颱風過境路基被掏空,將人定勝天石碑打落海中,現在只剩下基座矗立路旁,的確人無法勝天,這裡是有名的釣點,也是一處小型休憩點,我們就不休息直接掠過!

接著來到「石梯坪遊憩風景區」石梯坪因深入海中的岩盤排列如梯而得名,它是一處世界級戶外地質教室,有著豐富的海蝕溝、海蝕門、海蝕壺穴、海蝕平台及單面山等地質景觀,因還要進入園區前往海邊,只好忍痛放棄!

經過台11+66K處路旁有處「月洞遊憩區」,今天是週三公休日沒有營業三十幾年前曾經來過,「月洞」阿美族稱為「月亮之井」,半山腰有一鐘乳石岩洞,洞內泉水隨月之盈缺,而有潮汐變化,故稱之,洞內蝙蝠成群,能划船參觀,在台灣來說是一處很特別的景區值得參觀!

騎到台11+67K處的港口部落(1310、38.39K),終於看到新長虹橋了,20年前參加紅十字會急流救生訓練時曾經到過這裡,感覺變化不大!

到達新長虹橋北端,台11+67.8K與花64瑞港公路26.157K處的交叉口,今天第二個目標「縱騎」已完成。右轉是瑞港公路,先騎一圈新舊長虹橋再從瑞港公路騎向瑞穗!

站在新長虹橋是欣賞舊長虹橋最佳的位置,這座橋樑興建於民國56年,長120公尺,寬7.5公尺,臺灣第一座懸臂延伸式預力混凝土橋,當時橋樑為紅色,好像一道長虹跨越秀姑巒溪,非常醒目美觀,與知本溫泉、三仙台、八仙洞一樣是東部海岸知名景點!現在的舊長虹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橋樑、灰色的秀姑巒溪,真的沒有當年的風光!

沿著秀姑巒溪往下望,左側河岸散落著許多人稱帝王石的白色石灰岩,被喻為「秀姑漱玉」;而前面出海口那座小島,如獅口含球,漢人稱為「獅球嶼」;阿美族人則稱為「奚卜蘭島」,意為「在河口的島」,是台灣保持最完整的海岸荊棘林,現已劃為自然保護區嚴禁開發!

騎上舊長虹橋下方那座「新長虹橋」是民國87年為配合台11線拓寬工程而興建的,民國92年通車,全長185公尺,寬21.7公尺,並規劃人行步道、自行車道及設置半圓型觀景台,供遊客俯瞰橋下美景,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挺壯觀的,騎到這裡準備接上花64瑞港公路,開始今天「第二橫」的行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