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之於關係──人該如何看待意義這件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意義必須建立在關係當中。」真的嗎?

我對這個問題的認同和質疑必須分做兩個階段。首先我要先解釋持有這樣觀點的立基何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在討論「人該如何追尋意義」的時候提到,意義只有存在於關係當中才有「意義」。這句話的意思代表,人必須與他人互動,意義才會浮現;換句話說你想什麼是一回事,但只有你說出來,且對他人產生了影響,這件事情才會真的有意義。

套用這種觀點,當你寫出一本書卻遲遲不發表,那它就不會有意義產生,因為既沒有與他人連結也不存在影響力;如果你思想深刻且學富五車,卻鮮少與人談論,那你的人生同樣是lack of meaning,因為你的知識和價值觀沒有得到發揚和傳承。

我後來思考到這樣的想法為何會被認同,其實是源於人對死亡的恐懼。或者說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對死後「虛無」印象的一種畏懼,害怕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而這種想法的轉化,就是期待生命的延續──發揮過多少影響力、幫助過多少人,出過幾本書,透過這種方式期待自己的精神會流傳下來。

對發展出「意義治療法」的心理治療大師來說,這種思想轉化相當有用,他們救助過非常多人,著作等身,寫的書到現在都還有年輕學子們在看;以這種社會導向的價值觀來說,他們的人生非常有意義,不過話說回來,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和那些億萬富豪一樣,都是這個社會中的極少數。

對一般人來說,這種思考方式會面臨到的問題是,「我的幫助能維持多久?」、「我的社會影響力終究很有限」,甚至「和我關係最密切的子女都不認同我」。人的影響力真的能夠延續嗎?我覺得這其實跟輻射是同一個道理,就算強弱上或有不同,但終究會隨著關係遠近乃至時間慢慢消退;當然我們也可能去討論後續的蝴蝶效應、漣漪效應,但人的意義終究不應只是建立在這裡。如果人的意義只是讓幫助的人去幫助更多人,那似乎也未免太侷限了點。

我想說的是,人的意義能否無需倚靠他人就能成立?要討論這個問題就要回到「意義」本身。

討論社會影響相對於討論物質成就,無疑是一種提升;畢竟以物質來談論成功或許有所依歸,但拿來討論意義就很單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要佐證存在價值,要用來對抗死亡,確實也很難有說服力。不過強調關係網路,只是陷入了另一種名為社會影響力的價值衡量體系──幫助過愈多人、對社會愈有貢獻,一個人的人生就愈有意義嗎?也許有人願意就停在這裡,但我並不想就將這兩者畫上等號。

現在我們換一個問題:人為何要追尋意義?是因為焦慮。人一定要思索自己為什麼在這裡,才能決定自己要做什麼;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非常「自我」的問題,人要解答自己的焦慮,就一定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尋答案。

因此我們根本不用去思考意義的社會性,我們只需要從最本質的想法出發──我學到東西了,我覺得很有意義(不用管實不實用);我寫了一本書,我覺得很有意義(哪怕沒有人看)。我出國深造豐富了經驗,是一種意義的形式;我交了朋友,作為社會互動,也是一種意義的體現。

因此意義只取決於你如何看待意義這件事,取決於你如何思考人生,思考死亡。我認為存在主義的一個反思很好:人不擔心出生前的事情,卻總是擔心死亡。我們降生在這個世界之前的那段空白,對我們來說不也是一片未知和黑暗嗎?不如說不同的生命形式,總會有相對應的存在方式,人會恐懼死亡後的孤獨,但死亡後的知覺和想法卻肯定與生前不同。

所以總結,意義就是我,意義就是現在。去做,去體驗,去感受。當然也可以是建立關係或幫助他人,不過人的意義有很多,不用也沒有必要只拘泥在這裡。

avatar-img
6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詠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的「私小說」,指的是一種主張自我暴露的寫作方式,透過陳述角色心中複雜而不為人知的心境,從而讓讀者對該角色產生更深刻的同理。私小說有趣的地方,正在於心境的暴露。
意識流有架構嗎?看似沒有,都通常都是有的。甚至在我看來,意識流在形式上的鬆散,反而進一步強化了作品對架構的要求——為什麼要這樣分段、章節之間的跳躍隱含著什麼樣的解讀,這些都得有所依據。
若認真要說的話,神秘和真誠,這本是兩個不衝突乃至沒什麼關聯性的詞彙。兩者之所以被我連結在一起,在於它們共同地「被需要」,無論是以諮商的角度,還是寫作的角度,我們都需要既保持神秘、亦留有真誠。 不過,神秘與真誠該如何同時存在呢?
「神秘」與「真誠」,這兩者看似是相悖的概念,但其實並不然。啟發我的,是存在主義治療學者Yalom的心理諮商理念。
如果今天想寫一個故事,背景發生在眾多王國並立的世界,政體可能是君主制、君主立憲制乃至議會制,火器雖有但不先進,城市已具雛形,有貴族階級但多數人已脫離農奴身分,人民有基本受教權,且能夠自由活動。此外,可能還會有一些不清楚的模糊形象,像是古希臘的神殿建築、歐洲風的街道等等。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下篇來講講日本球場的特色,以及幾年來看日職的一些心得感想
所謂的「私小說」,指的是一種主張自我暴露的寫作方式,透過陳述角色心中複雜而不為人知的心境,從而讓讀者對該角色產生更深刻的同理。私小說有趣的地方,正在於心境的暴露。
意識流有架構嗎?看似沒有,都通常都是有的。甚至在我看來,意識流在形式上的鬆散,反而進一步強化了作品對架構的要求——為什麼要這樣分段、章節之間的跳躍隱含著什麼樣的解讀,這些都得有所依據。
若認真要說的話,神秘和真誠,這本是兩個不衝突乃至沒什麼關聯性的詞彙。兩者之所以被我連結在一起,在於它們共同地「被需要」,無論是以諮商的角度,還是寫作的角度,我們都需要既保持神秘、亦留有真誠。 不過,神秘與真誠該如何同時存在呢?
「神秘」與「真誠」,這兩者看似是相悖的概念,但其實並不然。啟發我的,是存在主義治療學者Yalom的心理諮商理念。
如果今天想寫一個故事,背景發生在眾多王國並立的世界,政體可能是君主制、君主立憲制乃至議會制,火器雖有但不先進,城市已具雛形,有貴族階級但多數人已脫離農奴身分,人民有基本受教權,且能夠自由活動。此外,可能還會有一些不清楚的模糊形象,像是古希臘的神殿建築、歐洲風的街道等等。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下篇來講講日本球場的特色,以及幾年來看日職的一些心得感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世界上的事情都毫無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人類賦予的,因此任何事物是否有意義、價值會因人而異。 人類生活在這世界上尋找活著有什麼意義,不如自己去定義屬於自己的意義。 法律,校規、家規、宗教、諸如此類的系統及意義都是人賦予的、人創造的。 人生就是一段不斷找尋屬於自己的意義,定義的一段旅程,不尋找也是一種意
Thumbnail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生命的意義感源於個體感受到被理解,並被有意義的目標引導而產生的一種內在滿足感。當我們失去這種意義感,容易陷入空虛,進而可能引發抑鬱、攻擊、成癮,甚至是對金錢與權力的過度追求,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自我傷害。
Thumbnail
我所理解的人生的循環,出生到上學到畢業到工作到結婚生子到年老到死亡。 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心中從國中開始一直帶來的問號? 這當中我持續問著人。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成為別人需要.....無數種答案 直到與神對話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你每個經驗體驗都是非常棒的。
Thumbnail
存在主義是諮商領域中一種形而上學的取向,強調死亡、孤獨、意義與自由等議題。文章探討了這些概念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並引用海德格、沙特及Frankl等學者的觀點,提出了我們對生命的覺察能力是追求意義的關鍵。透過正視死亡與孤獨,並承擔自由的責任,個體可以在痛苦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真實的活著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藉由回顧自己原生家庭和學校的兩個階段,我再次看見自己很喜歡追求"意義"。一旦當下眼前的事被我判為沒有意義,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從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生命的目的是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在你的三維現實係統中,你正在學習精神能量(也稱為思想能量或心靈能量)以及如何使用它。 關於精神能量及其用途的知識是透過不斷地將你的思想和情感轉化為物理形式(你的物理現實),然後感知和處理所形成的物質和事件來學習的。透
Thumbnail
世界上的事情都毫無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人類賦予的,因此任何事物是否有意義、價值會因人而異。 人類生活在這世界上尋找活著有什麼意義,不如自己去定義屬於自己的意義。 法律,校規、家規、宗教、諸如此類的系統及意義都是人賦予的、人創造的。 人生就是一段不斷找尋屬於自己的意義,定義的一段旅程,不尋找也是一種意
Thumbnail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生命的意義感源於個體感受到被理解,並被有意義的目標引導而產生的一種內在滿足感。當我們失去這種意義感,容易陷入空虛,進而可能引發抑鬱、攻擊、成癮,甚至是對金錢與權力的過度追求,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自我傷害。
Thumbnail
我所理解的人生的循環,出生到上學到畢業到工作到結婚生子到年老到死亡。 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心中從國中開始一直帶來的問號? 這當中我持續問著人。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成為別人需要.....無數種答案 直到與神對話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你每個經驗體驗都是非常棒的。
Thumbnail
存在主義是諮商領域中一種形而上學的取向,強調死亡、孤獨、意義與自由等議題。文章探討了這些概念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並引用海德格、沙特及Frankl等學者的觀點,提出了我們對生命的覺察能力是追求意義的關鍵。透過正視死亡與孤獨,並承擔自由的責任,個體可以在痛苦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真實的活著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藉由回顧自己原生家庭和學校的兩個階段,我再次看見自己很喜歡追求"意義"。一旦當下眼前的事被我判為沒有意義,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從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生命的目的是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在你的三維現實係統中,你正在學習精神能量(也稱為思想能量或心靈能量)以及如何使用它。 關於精神能量及其用途的知識是透過不斷地將你的思想和情感轉化為物理形式(你的物理現實),然後感知和處理所形成的物質和事件來學習的。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