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好書推薦:《在大腦外思考》──還在用「大腦」思考嗎?試試這樣做吧!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提到思考的「樣貌」,你腦中浮現的情境是什麼樣的呢?

是一個人神情嚴肅,眉頭深鎖,用手撐著下巴,就像那座知名雕像「沉思者」一樣;還是腰桿挺直,正襟危坐的在電腦前,盯著未完成的PPT或word呢?

如果這是你最先想到的「思考樣貌」,那推薦你,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

因為,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都不是「最有效」的思考方式。

你懂得大腦的「最佳」用法嗎?

我們常聽到有人把大腦類比成電腦,的確,大腦在很多方面跟電腦是很像的,但有一點很不一樣——

一台筆電,不論你在辦公室使用、在公園使用,還是在高鐵上使用,電腦的效能基本上沒有差異。

但是,大腦卻不是這樣的。

移動中的大腦、處在不同環境的大腦,用起來,就是不一樣;有些狀態、有些環境,我們大腦,會特別好用、特別厲害。

這個觀念,是我最近從一本書裡看到的,書名叫做《在大腦外思考》。

這本書從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教你如何正確的使用大腦,幫助你思考的更快速、更精準,記憶更牢固。

這篇文章,我會跟你分享三個讓思考更高效的方法,分別是:

1. 用「身體」思考;
2. 用「環境」思考;
3. 用「工具」思考。

先聊聊「身體活動」對大腦的影響。

用身體思考

如果讓你邊走跑步機,邊工作,你願意嗎?

美國梅奧醫院有一名醫生,叫做傑夫·費德勒,他跟同事做過一項實驗。他們將一群放射科醫師分成兩組,一組坐著看X光片;另一組在跑步機上,以每小時1.6公里的速度,邊走邊看X光片,接著比較兩組的「檢測率」。

結果發現,坐著的醫生,平均發現X光片有85%異常的地方;而邊走邊看的醫師,平均能找出99%的異常。

不只這個實驗,許多研究都發現,像散步這種「中等強度」的運動,能讓大腦更清醒,有效提升思考能力。

目前科學的解釋是,中等強度的運動,具有輕度「生理喚醒」的功能,會增加大腦的血液流量,提高訊息的傳遞速率,也會釋放更多促進神經元再生的化學物質。

簡單來說,「移動中的大腦,比較聰明」。

身體活動對思考的影響,雖然是最近10到15年左右的研究,但人類史上有許多深諳思考的名人,都已經從自身經驗,發現到大腦的這個特性。

近一點的,像是《快思慢想》的作者,心理學家康納曼,他就說過:「我這輩子最精闢的思考,是跟朋友悠閒散步中出現的。」

遠一點的,像是哲學家尼采,他說:「唯有行走時得到的思想,才有價值。」還有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哲學家,存在主義的創立者,齊克果說:「我最好的思想,都是用雙腳走出來的。」

再更遠的,比如說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盧梭,也說過:「我沒在走路的時候,是無法思考的。」

背景圖片來源:Bing Image Creator

背景圖片來源:Bing Image Creator

研究還發現,這種中等強度的運動,除了能在運動的當下,有效提升思考能力,它的效果還可以持續到運動「後」的兩個小時。

這樣看來,想開啟大腦高效思考的模式,中等強度的運動,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所以,以後當你準備要跟你的思想搏鬥,進行困難的工作之前,除了喝杯咖啡提神之外,到附近走一走,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如果你的工作,無法讓你在上班時外出走路,你也可以嘗試「站著」工作。

相較於坐著,人站立時,會經常有些小動作,例如重心在兩腿之間變換、晃來晃去、身體扭來扭去……像這樣「低強度」的運動,雖然動作很小,也能提升大腦的認知能力。有不少研究都證明,使用站立式的桌子工作,可以提高生產力。

用環境思考

除了身體活動可以幫助思考外,你周圍的環境,也會影響思考。

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家,馬克·柏曼,他的研究發現,在綠意盎然的植物園走一小時,跟在繁忙的城市街道走一小時,前者在記憶測驗的表現上,成績比後者高了20%。也有其他研究顯示,相較於在城市環境散步,在能夠接觸到「綠色植物」環境散步的人,在各種認知測驗中,表現也明顯更好。

來源:Bing Image Creator

來源:Bing Image Creator

簡單來說,「我們的大腦,特別喜歡自然環境」。

沉浸在自然景觀裡,除了能讓我們的身心有放鬆的感覺外,也有助於大腦思考,大腦不僅不會疲倦,反而會更活躍。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很容易理解。人類歷經了幾十萬年的野外生活,我們的大腦跟身體,幾乎都是為了適應這樣的生活條件所演化出來的。就算到了今天,我們的感覺跟認知,還是能迅速的適應自然環境裡的某些特性。

所以,有生態學家說過:「我們遠祖的生活方式,是一輩子都不會結束的露營。」

說到這,也許有人會說,要多親近大自然說起來很簡單,但我平常工作,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辦公室,就算趁著午休走出公司,外面也是冷冰冰的鋼筋森林啊!

沒關係,研究也發現,如果能在工作的環境裡,增添一點「親生命設計」的元素,像是盆栽、自然光,除了會讓人心情愉悅外,也能提升專注度還有認知能力。

現在還有一個新興的領域,叫做「神經建築學」,它從腦神經科學、演化心理學出發,研究人的大腦對建築物的反應,目的就是要打造設計出大腦最喜歡、最能促進思考、提升工作效率的建築。

用工具思考

最後,你知道電腦螢幕的大小,也會影響思考嗎?

想像你眼前有一個「超大」的螢幕。有多大呢?

長2.7公尺,寬1公尺──就像你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那樣。

來源:Bing Image Creator

來源:Bing Image Creator

美國韋伯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系的教授羅伯特·波爾,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傳統的電腦螢幕,受試者在使用了超大螢幕後,完成視覺化任務的平均速度,相較於一般小螢幕,快了超過10倍;比較困難的任務,像是模式識別,完成速度也提高了2到3倍。

此外,研究還發現,在面對超大螢幕的時候,受試者思考的層次更高,思考的面向也更廣,有更多平常沒有的發現。

而且,這個結論跟個人偏好無關,「任何人」在使用了較大的螢幕後,思考能力都有了全面的提升。

會有這麼神奇的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相較於小螢幕,大螢幕能夠顯示的資訊比較多,你可以一次開啟、顯示多個視窗。不像小螢幕,你必須來回在不同視窗之間進行切換。

大螢幕的這個特性,「降低了大腦的認知負荷」,讓大腦不用同時記這麼多的資訊,而是能把效能釋放出來,專心處理各資訊之間的關聯。

這就像要你計算7乘以9,你可以很容易的心算得出答案;但如果要你計算179乘以179,我猜大部分人都需要計算紙,才有辦法算出答案。而計算紙的功用,就是在釋放大腦的工作記憶,降低它的認知負荷,讓大腦可以專注在計算,而不是記憶。

第二,當你不斷地在大螢幕前,上下左右扭頭,觀看不同位置的資訊時,除了前面提到的,這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能幫助思考外,你同時也運用到大腦的「空間記憶」,這能強化你對資訊的印象。

很多擅長記憶的高手,都會一招,叫「記憶宮殿」,用的就是大腦的這個特性。

我自己雖然沒有用這麼大螢幕工作的習慣,但是我在思考、備課的時候,偶爾也會用便利貼,將與課程有關的材料、關鍵字、想法等,貼在牆壁上。這和實驗提到的超大螢幕工作法,感覺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結語

最後,幫你做個總結:大腦喜歡「運動」、喜歡「大自然」、喜歡「大螢幕」。在這三種狀態和情境下,大腦效能會特別高、特別厲害。

來源:Bing Image Creator

來源:Bing Image Creator

我自己也有同樣的經驗。

我的文章,很多時候都是「走」出來的。

我寫文章時,真正「坐」在電腦前,打字的時間並不長。我經常邊走邊思考,思考主題、論述角度、論證材料。當腦中有了相對完整的架構後,最後一步,才是坐在電腦前,將想法打出來。

原本以為,這是自己特殊的習慣、偏好,現在才知道,原來背後是有科學理論和實驗支持的。

你呢?你習慣的思考方式是什麼?平常在工作或生活上,有沒有什麼提升思考效率的小技巧呢?

歡迎留言分享~

avatar-img
96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彥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看了一本書,雖然2023年還沒過完,但我相信,在今年看過的所有書裡,論喜愛程度,它絕對有前三名! 這本書就是:《思考101》。
之前寫過篇一文章,標題叫〈表達練的,不是口才,而是「腦才」〉,幸運的獲得許多朋友的喜愛,也有不少人留言,想看更多關於思考觀點的方法。 在那篇文章裡,我提到,一段好的表達(不管是口語還是文字),最重要的,就是「觀點」──你能不能提出好的、有價值的觀點。而所謂的好觀點,通常有三個元素,分別是:「沒想過
你覺得錢,能不能帶來幸福呢? 直觀上,大部分的人都相信,錢當然能夠帶來幸福──如果可以選,我們都想選「有錢的人生」;但你一定也聽過另一種說法,說錢無法帶來幸福。 所以,錢跟幸福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你覺得,一段好的表達,「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人說是架構,有人說是邏輯,有人說是聲音語調,也有人說是表情動作。 這些都很重要,我同意。但我認為,一段好的表達,不管是口語還是文字,最、最重要的,就是......
從小到大,我們都有過向他人道歉的經驗,不管是對親人、朋友、同事、上司還是自己的伴侶。不曉得你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就是向對方道完歉後,對方不接受就算了,反而還更生氣。 如果你有這樣的經驗,那一定要看這篇文章,我會和你分享改善關係的「三個道歉心法」,以及在道歉過程中,有哪些「地雷」是絕對不能踩的。
你覺得成功靠的是運氣,還是能力? ​這個問題,如果拿去問不同的人,得到的答案和理由,可能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紀,看法也可能不同。 ​我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年紀增長、閱歷積累,對這道問題的思考與感悟,也有不小的變化。我將它分為四層:
最近看了一本書,雖然2023年還沒過完,但我相信,在今年看過的所有書裡,論喜愛程度,它絕對有前三名! 這本書就是:《思考101》。
之前寫過篇一文章,標題叫〈表達練的,不是口才,而是「腦才」〉,幸運的獲得許多朋友的喜愛,也有不少人留言,想看更多關於思考觀點的方法。 在那篇文章裡,我提到,一段好的表達(不管是口語還是文字),最重要的,就是「觀點」──你能不能提出好的、有價值的觀點。而所謂的好觀點,通常有三個元素,分別是:「沒想過
你覺得錢,能不能帶來幸福呢? 直觀上,大部分的人都相信,錢當然能夠帶來幸福──如果可以選,我們都想選「有錢的人生」;但你一定也聽過另一種說法,說錢無法帶來幸福。 所以,錢跟幸福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你覺得,一段好的表達,「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人說是架構,有人說是邏輯,有人說是聲音語調,也有人說是表情動作。 這些都很重要,我同意。但我認為,一段好的表達,不管是口語還是文字,最、最重要的,就是......
從小到大,我們都有過向他人道歉的經驗,不管是對親人、朋友、同事、上司還是自己的伴侶。不曉得你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就是向對方道完歉後,對方不接受就算了,反而還更生氣。 如果你有這樣的經驗,那一定要看這篇文章,我會和你分享改善關係的「三個道歉心法」,以及在道歉過程中,有哪些「地雷」是絕對不能踩的。
你覺得成功靠的是運氣,還是能力? ​這個問題,如果拿去問不同的人,得到的答案和理由,可能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紀,看法也可能不同。 ​我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年紀增長、閱歷積累,對這道問題的思考與感悟,也有不小的變化。我將它分為四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6 篇文章|6601 字 思考觀|認知科學|管理學 本書用輕鬆對話的方式,談論以下主題。 目錄 一章:思考的基礎 01  認識你的大腦如何處理訊息: 介紹大腦如何接收和處理新訊息,以及這對學習的意義 02  建立思考的框架: 談論如何建立有效的思考框架,並解釋這如
Thumbnail
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就是靠這方法成為科學家的。2024年4月17日發表在《神經病學》(Neurology)的一項新研究發現[1]: 你的大腦在工作中越努力,你以後出現認知和記憶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標題: 常規的工作,使認知能力下降風險增加66%,失智風險增加了37%
Thumbnail
學習要有成效,我們想到的可能是要「Study Hard」,除了努力學習外,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嗎?又或者一直拼命努力,真的就會有所回報,有好的成效嗎? 了解大腦的模式 在認真學習前,如果可以先了解大腦運作的模式,將能更有效率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指出,大腦有兩種不同的神經網路,分別是專注式思考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注意到,學習一門新語言或每天運動,不僅能豐富生活,更是維持大腦青春的關鍵? 如果將我們的大腦比喻為一座城市,神經細胞就如同建築,而神經突觸則是連接這些建築的道路,透過不斷學習和運動,我們可以建立更多的「道路」,使得大腦運作更為高效。 一起來了解如何透過日常練習,保持你的大腦充滿活力和靈
Thumbnail
你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總是忽略大腦「運動」的重要性嗎? 在這忙碌的日常中,很容易忘記我們的大腦需要持續的刺激和挑戰才能保持活力,這篇文章將與一起你探索如何活化你的思維之光,遠離大腦的廢用性萎縮。 讓我們一起打開大腦健康的新篇章,現在就來看看吧! 讓大腦遠離廢用性萎縮:活化你的思維之光 在我
Thumbnail
《別再錯用你的腦,七招用腦法 終結分心與瞎忙》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最懂大腦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他認為,當我們根據腦內物質的特性,去「改變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就能大幅提升自我能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質。」 書中根據大腦運作的方式,以腦科學為基礎,衍生出七招用腦方法。這種工作方式,不僅效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6 篇文章|6601 字 思考觀|認知科學|管理學 本書用輕鬆對話的方式,談論以下主題。 目錄 一章:思考的基礎 01  認識你的大腦如何處理訊息: 介紹大腦如何接收和處理新訊息,以及這對學習的意義 02  建立思考的框架: 談論如何建立有效的思考框架,並解釋這如
Thumbnail
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就是靠這方法成為科學家的。2024年4月17日發表在《神經病學》(Neurology)的一項新研究發現[1]: 你的大腦在工作中越努力,你以後出現認知和記憶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標題: 常規的工作,使認知能力下降風險增加66%,失智風險增加了37%
Thumbnail
學習要有成效,我們想到的可能是要「Study Hard」,除了努力學習外,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嗎?又或者一直拼命努力,真的就會有所回報,有好的成效嗎? 了解大腦的模式 在認真學習前,如果可以先了解大腦運作的模式,將能更有效率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指出,大腦有兩種不同的神經網路,分別是專注式思考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注意到,學習一門新語言或每天運動,不僅能豐富生活,更是維持大腦青春的關鍵? 如果將我們的大腦比喻為一座城市,神經細胞就如同建築,而神經突觸則是連接這些建築的道路,透過不斷學習和運動,我們可以建立更多的「道路」,使得大腦運作更為高效。 一起來了解如何透過日常練習,保持你的大腦充滿活力和靈
Thumbnail
你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總是忽略大腦「運動」的重要性嗎? 在這忙碌的日常中,很容易忘記我們的大腦需要持續的刺激和挑戰才能保持活力,這篇文章將與一起你探索如何活化你的思維之光,遠離大腦的廢用性萎縮。 讓我們一起打開大腦健康的新篇章,現在就來看看吧! 讓大腦遠離廢用性萎縮:活化你的思維之光 在我
Thumbnail
《別再錯用你的腦,七招用腦法 終結分心與瞎忙》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最懂大腦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他認為,當我們根據腦內物質的特性,去「改變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就能大幅提升自我能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質。」 書中根據大腦運作的方式,以腦科學為基礎,衍生出七招用腦方法。這種工作方式,不僅效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