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放鬆不散亂的禪修:從無念而覺醒說起

放鬆不散亂的禪修,可以讓我們達到無念而覺醒的狀態。「無念」指的是心中沒有念頭、是空的,而「覺醒」則是清楚了知的、是明的,所以是空而明的狀態,但這不是明空不二的狀態。無念而覺醒與阿賴耶識是相反的,阿賴耶識是無念但也無覺醒,換句話說就是無明,也就是愚痴。

對於初學者而言,一般很難體會什麼叫做放鬆不散亂?什麼叫無念而覺醒?這裡我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供二個方法。一個是修本尊生圓次第的方法,一個是修上師瑜伽的方法。

首先說明修本尊生圓次第的方法。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我們心的運作方式--這是金剛乘非常善巧之處。仔細觀察自己的心,我們會發現它有時會產生念頭,有時不會產生念頭;而且它一次只能產生一個念頭。如果在平常的狀態,它會時不時就產生念頭,我們越是想要它不要產生,念頭反而越多,但它也不是毫無限制的可以不斷生出念頭,比如我們要它在一分鐘之內生起100個念頭,持續10分鐘,它很快就會感到疲憊,會很想休息,此時就不會願意產生念頭,而進入沒有念頭的狀態--無念。

金剛乘的作法就是利用不斷的觀想,讓我們的心首先趨入相對平靜,進而疲憊,最後進入沒有念頭的狀態。一旦心中沒有念頭,我們就能夠發現在沒有念頭時,依然有一種覺知,這種覺知它是自生的、是本有的、是無需你花力氣讓它覺知的,這個就是本覺,但記得此時還沒有證悟。以前我在修前行的金剛薩埵修誦時,特別容易體驗到這種狀態。所以在修本尊生圓次第時,要非常仔細的觀想,不要急、不要草率,確確實實的觀修,觀修的越是仔細,觀修的品質越好,最後融入安住時,無念而覺醒的狀態越持久、越穩定。如果只是隨便觀觀、動嘴巴唸唸儀軌,到了最後安住的時候,心還是散亂的,就不會有無念而覺醒的覺受產生。熟悉無念而覺醒的狀態是很重要的,因為一旦有足夠的經驗,你對於心到底有沒有散亂,就能分別得很清楚,能夠察覺自己是否散亂是大圓滿立斷修持的重要基本功。

在說完仔細觀想的重要性之後,我談談自己的觀想方法,當初我修前行金剛薩埵時,並不會「一念圓成」的觀想方法,而是用一步一步慢慢觀想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並不是真正的生起次第,但是對於止息初學者的粗大染念很有效果。我的作法是先將生起次第部分的儀軌,改寫成自己語氣的文章,以金剛薩埵修誦為例,將之寫成:

於自性空中,觀想自己頭頂上方約一肘高的虛空,有一朵千瓣盛開的白色蓮花,蓮花上有一個如同十五滿月的月輪,月輪上有一個光輝燦爛的白色「吽」字。剎那間,「吽」字變成本質是三寶三根本總集、自己具德大恩根本上師白雅祖古仁波切,形象為圓滿報身佛的金剛薩埵……。

在唸誦生起次第之前,我會根據自己所寫的字句,一句一句慢慢觀想出來,這樣染念也就隨著一句一句的觀想而被淨念所取代了,內心會逐漸平靜下來,但覺知清楚。這其實是一種有相止的禪修,但與傳統靜態的有相止禪修並不完全相同,它是一種動態的有相止,因為動中修定的緣故,並不會使覺醒性變得僵硬而能保持鮮活。進入持咒時,則仔細看著法照唸誦,這也是動態有相止的修持。經過這麼多層次的有相止修持,內心的念頭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微細。等到圓滿次第的收攝完成時,自然而然進入到無念而覺醒的狀態。據說這種狀態會生起樂、明、無念的覺受,但這僅僅是覺受而已,並不是證悟,但這種覺受是可以促進你努力修持的誘因,不過不能執著。需要強調的是,在觀想的過程中,乃至於安住時,一定要睜開眼睛,不然因為習氣的緣故,閉眼修持很容易進入阿賴耶識的狀態而不自知。

密法的修持,一般分成外、內、密、極密四種修法,事實上這四種層次主要的區別就表現在觀想的難易度,越是高階的修法觀想越是細緻、越是複雜。比如《極密三根本》、《無死度母心髓》、《更密上師‧具明點印》……等等儀軌都可以看得出來具有繁複的觀想,這也說明仔細觀想對止息粗大妄念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第二種方法是用在修上師瑜伽時,特別像是《心髓明燈》、阿秋法王的上師瑜伽、前行中蓮師的上師瑜伽……等等,這些儀軌的結構相對簡單許多,因此它依靠的是修行者對上師的虔敬心。對上師的虔敬心越大,越能在之後的安住出現無念而覺醒的狀態。或者應該說,當修行者對上師生起虔敬心時,已經處在無念而覺醒的狀態。這種覺受與你看見正在被人宰殺的動物時內心所產生的悲心是一致的。如果在那個時候,你記得去看自己的心,你會發現它是無念而覺醒的。如果你真的親身感受過上師的慈悲,要生起足夠的虔敬心是很容易的,這是我自己的經驗。

如果很難生起足夠的虔敬心怎麼辦?我們可以使用大圓滿成就者勘布阿瓊仁波切在他傳記中提到的方法。以《心髓明燈》為例,當修到祈請接受灌頂法的時候,四句祈請文唸3遍、心咒唸108遍;之後再回到四句祈請文唸3遍、心咒再念108遍;再回到四句祈請文唸3遍、心咒108遍……,唸誦同時眼睛專心看著上師法照,如此反覆唸誦觀修。你會發現隨著修持的次數越多,妄念也會逐漸止息,對上師的信心也會增上,這也是一種動態有相止的修持。

最後接受四灌頂時,要仔細的一句一句去觀想、去感受,不用急,以我自己為例:

觀想上師眉間有白色的「嗡」字放光,射入自己額輪,清淨身業與脈障,賜予寶瓶灌頂,得上師身加持,證得化身果位……等等。

這樣慢慢的觀想到:

上師與自心合而為一,無二無別,然後放鬆安住,自然而然進入無念而覺醒的狀態。

根據以上這二種方法,可以讓自己越來越熟悉無念而覺醒的狀態,但要記得不能做任何動作想刻意去延長它,有時安住不久,念頭就會生起,這是很正常的,記得以放鬆不散亂的方法來面對就可以了。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們慢慢可以在座下察覺到自己的念頭變化,由粗大的念頭逐漸到細微的念頭,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但不管生起的念頭,如何惡劣,如何美妙,我們只要不追隨也不抗拒,放鬆看著它,它自己就會消失了。當然也可以用一些技巧讓它快速消失,比如說刻意直視念頭,但是最後你還是會回到放鬆面對的修持方式。因為當你不斷使用技巧讓它消失後,你會發現二件事:第一,念頭終究是空性的;第二,刻意直視是一件很累人的事。

在你真正體驗到不管什麼樣的念頭、煩惱、情緒都是空性之後,你就會放任它,任由它生起消失。對於獲得解脫也開始產生信心。持續修持下去,你有一天會發現原來你本具的覺察能力,也就是本覺,它也是空性的。這樣,你體驗到無念是空性的,覺醒也是空性的,於是達到明空無二,這時候就是開悟、明心見性。開悟後,如何修持,我非常推薦祖古烏金仁波切的書,特別是《彩虹丹青》這本,裡頭說得非常詳盡,對我個人來說,祖古烏金仁波切是我的二位根本上師中的其中一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