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了。經營品牌要注意三個不同時期的三個關鍵策略。
將知識文章,自己測試自己的測試文章看看能不能列為第一修先事項,再來處理其他品牌建立細節。知識文章可以先在熱門的平台或網站上驗證我們的文章,而不是花著很多時間跟精神創造出一個熱門平台或網站。建立知識品牌的第一步,讓自己只有一件事情要確認,就是知識文章到底好不好。可以優先找跟目標讀者最相合的垂直媒體,在上面測試文章到底行不行。因此,打造知識品牌的第一階段,就是透過跟熱門平台、垂直媒體合作。在上面用你的品牌名義發表知識文章,驗證知識文章到底具不具備爆紅元素。
在與熱門平台合作過,如果寫作的內容已經有得到反饋並且修正,確定自己內容真的寫得不錯之後,就可以開始以自己的網站、知識品牌社群平台讓我們發表新的知識文章。讓新發表的知識內容透過自己的渠道傳播出去,也可以讓讀者進入你的專屬渠道。建立自有渠道之後,就要持續地讓大家注意你,這時候要規律的發表內容。在建立完成自己的渠道之後,就要開始思考自己的時間是否足夠,但關鍵還是要持續的生產內容。
渠道建立完成,也持續在產出內容之後,代表知識文章已經經過了前期的驗證、中期的渠道建立,要開始建立自己的個人影響力了。這時候開始要思考能不能與其他同樣位置、相似主題的品牌及組織來創造共同的合作。這種互相合作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幫助品牌觸及另一個品牌的社群。
了解自己目前經營知識品牌是在哪一個階段,然後可以做哪些事情,這是作者歸納出來的三個階段及可以執行的步驟,提供大家參考。
我們要知道如何選擇自己的品牌形象。個人的品牌形象,大家可能會想到現在線上的網紅個人形象都非常鮮明。其實現在的明星,不管是主流明星還是網路圈的明星都很習慣透過社群媒體宣傳,並且讓大家看到真實的自己。其實這種真實,有時候也是一種表演。透過選擇性暴露某種自己樣貌,讓觀眾到看我們想要展現的那一面,在私領域與公領域之間有部分的重疊。在社群上,大家也喜歡、也需要你展現出私領域的某些部份,這會創造吸引力而強化信任感。
我們必須要適度地揭露自己的情感,揭露在私生活的樣貌,讓讀者更信任你。如果我們只是死板板的把我們在工作上的場景及頭銜拿出來與大家溝通的話,其實大家是沒有什麼興趣的。接下來我們就用3D來代表不同的路線。
我們要做出跟人家不一樣的。要去創造我們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反差,讓你的目標讀者為之一亮。我們在打造品牌的專業領域裡面,做出與別人完全相反的個性路線,找出與別人不同的差異點,我們就會凸顯出來。
亮眼,強調的是個人的表達或表演能力。但這個路線上需要倚靠先天的條件,如果沒有這種能力,通常都比較難以做得到。但後天的鍛鍊也是有可能達到的,不過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可能是比較有挑戰性的。
我們可以展現出我們是一個非常有深度且富有專業知識的角色,這對專業人士而言,相當容易做到。我們必須要在讀者的心中,產生一個定錨的效果,讓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不用擔心切得太細,以後該怎麼擴展。而是需要擔心如果一開始放得太開,反而沒辦法讓大家注意到你。
健身教練必須要有方法,有溝通的能力,才可以讓想要運動的人持之以恆,並且有效的訓練那些想要運動的人。當我們做為知識健身教練,我們一定要持續且高頻率的提供讀者短時間內可以消化的內容。但我們要給的知識厚度跟密度不要太高,不然讀者會受不了。所以內容要切割成5-10分鐘可以閱讀完畢,這樣就可以讓大家跟著健身教練的角度來鍛鍊我們的知識。知識健身教練可以每天或者每兩天定期發表一次,發表頻率要高,才有辦法讓讀者養成習慣。如果知識健身教練做得好,會有龐大的追隨者,每天有大量讀者看你帶他們做什麼訓練,影響力可以即時又快速的傳播。
廚師,就是利用各種素材做出一桌好菜的人。而我們可以利用知識的豐沛性整理。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到處都是知識,我們要做的是把正確的、值得一看的資訊整理起來,讓讀者自己選擇,不用自己尋找解答或者自己整理,照著菜單來吃就好。知識廚師這個腳色其實不容易,要寫一篇可以讓人覺得滿足需求的內容很難,這類型的文章不是臨時可以創造出來的,如果事時事性的內容一定會趕不上。知識廚師要讓我們的文章在某個議題起到一錘定音的存在,讓讀者讀完之後可以搞懂某個難題。知識廚師,在知識的整理量上是龐大的,更新頻率會比較低,但是內容厚度、密度是比較高的。重點還是內容,內容不夠好也是沒有用的。
知識清淨師要告訴讀者關於這個領域的知識很多都是胡說八道或者道聽塗說。知識清淨師要對某一系列的知識議題撥亂反正。其實這種套路就很像是翻案文。但知識清淨師不能一直發這類型的文章,而是先在整個品牌的切入角度上站穩一個前提,然後過濾許多知識。知識清淨師的發表頻率會是最不固定的,他可以針對知識馬上做出反應也可以針對目前錯誤的流言蜚語一一打臉。
很多時候,大家會覺得經營社群的方式就是發發臉書、傳傳Line。但其實不是,大家加入社群是為了要獲得利益。
所謂的外源性獎勵,就是類似抽獎,讓你去做一些事情,像是按讚、分享、填問卷等等。當我們這樣操作社群,最後都會遇到沒有獎勵,粉絲就不跟你互動,甚至離開了。現在社群媒體演算法的操作下,有些粉絲團按讚數很高,但互動性很少,有些粉絲團按讚數不多,但互動頻率很高。這就是因為前者的粉絲只是為了外源性獎勵而來。使用外源性獎勵,最好是只給那些原本就愛你,跟你有高度互動的人。增加他們的忠誠度。
內源性獎勵就是類似參與感、成就感、領導感、新知感,這些都是讓人願意加入社群的關鍵,也是內源性的獎勵機制。獲得內源性獎勵的人,凝聚力會更強,會產生更多的互動,主動幫忙傳播訊息。
建立社群的時候要注意,社群絕對不會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扎實,這個社群才會越有價值。
最後,我們來談談部落。其實社群是一個相對鬆散的團體,而部落指的就是社群當中的核心分子(鐵粉)。我們在經營個人品牌,持續與社會溝通時,難免都會犯錯。犯錯時需要你的部落給你最快的支持,讓你有方向去改善。部落裡面的人們也是最願意在你主辦的活動都願意來參加的那一群人。那我們要怎麼找出自己的部落呢?
知識品牌並非只有寫作內容就好,想要讓讀者更接近你的話,就要召喚出部落。讓鐵粉聚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