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未來,楊牧思想的航海圖】之七:山路上的小說家,懷抱《同樣的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照片提供:逗點文創結社、獨立出版聯盟

楊牧被譽為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詩人,其融合人文與自然、縱橫古今東西,且創作、翻譯與研究並行的淵博學識,一般讀者若想深入理解,則需《同樣的心:楊牧生態詩學、翻譯研究與訪談錄》這樣一塊敲門磚,作為楊牧浩瀚思想汪洋的導引航海圖。本書收錄曾珍珍訪談楊牧的重要紀錄與多篇研究賞讀,在他們接連辭世之後,更成絕響,分外珍貴。

本書作為曾珍珍學術與文學生涯其中一個重要面向,即為接任楊牧先生開創的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並長年以其博雅學養與中西文學滋養化育學生。

2022台北國際書展的閱讀藥局系列活動便邀來曾老師兩位創英所畢業生,《女神自助餐》劉芷妤與《南方從來不下雪》陳育萱進行對談。以本書為軸心,此次座談旋繞而出的重要面向在於──探究在多元時代裡究竟怎麼樣才能好好說出自己的故事?小說家們如何面對創作的困境?藉由《同樣的心》,也將深入聊聊曾珍珍老師對她們的意義,以及寫作上的深遠影響。

▉爬文學大家們的山,何其艱險困難

研究所時期決定以奇幻長篇小說做畢業論文的陳育萱,在與曾珍珍魚雁往返之中,總是感受到曾珍珍寬宏慈悲的指引,雖然現在回頭去看,該作品簡直大型的災難事故。「我以為年輕的時候容易感覺寫作是易事,好像隨便都可以噴發出十幾萬字,馬不停蹄地寫,一發無法中止。如今回想,那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第一次爬山就跟到遊樂園沒兩樣,一開始興致昂揚、樂此不疲啊,然後爬到了現在才意識到,哇!原來我只爬了一半都不到,還有那麼那麼久那麼高的路要爬,令人喪氣。」陳育萱率直而語。

對此也深以為然的劉芷妤,頻頻點頭,她分享了年輕時寫小說寫很快,也相當的快樂,兩個月就能寫完十幾萬字的長篇小說,可如今看來彷若寫作是心靈創傷,真是步步難步步險。劉芷妤感慨地說:「若用爬山來比喻,我可不只是在山裡不停撞壁,而是整個人被魔神仔抓去了的感覺。」

陳育萱指出很多大導演或大作家,縱使獲獎無數,獨自面對作品時,依然會陷入寫作困境,而非拿下巨大成就能從此一帆風順。她直言:「要走進浩瀚的文學世界,去爬那些大師們走過的山,非常困難。我總覺得自己爬了一段又摔落,反覆失敗中好像跌回了原地。但這樣的過程也讓我忍痛指數提高,鍛鍊出耐性,面對困難依然願意繼續,且努力嘗試找其他方法繼續爬。」

劉芷妤也坦言,離開研究所後,其實才是真正要面對「是否要持續創作」的開始,她就常向曾珍珍求救:「每次見面我都忍不住會問她:『真的要寫下去嗎?或者說,我應該放棄嗎?』我很常陷入這種迴旋裡,寫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那個才華,不寫的時候又覺得割捨了好重要的東西。曾老師有一次對我說:『藝術家天生就是會不斷自我質問。』雖然我一面想著自我質疑就可以成為藝術家會不會太簡單,可是另一面我又真心覺得這句話真是好,也確實鼓舞了我。我想,如果以山來比喻的話,寫作對我來說,以前是見山是山的單純愉快,現在是見山不是山的超級痛苦,會寫到抱頭痛哭啊。可是因為曾珍珍,我願意相信見山又是山的那一天總會到來。」她語氣裡帶著真實苦惱與領悟地說著。

raw-image

▉如同塔羅牌占卜,帶來啟發與救贖

隨後,劉芷妤談起自己讀《同樣的心》的方式,比較像用這本書進行占卜。她喜歡在自己遇到瓶頸時拿起這本書,隨意翻讀其中幾頁。「比如讀到〈英雄回家──冬日在東華訪談楊牧〉這一篇訪談,我的感受非常奇特,因為是我這麼仰慕著的曾珍珍,訪問她那麼仰慕著的楊牧。文中她那些充滿感情的提問,我彷彿都能聽見其獨特嗓音與語氣。而曾珍珍和楊牧的對話,不僅顯現他們對東西方文學藝術的深厚涵養,並且因為他們對人世的深情而更深刻,這些紀錄一方面會讓我警覺自己遠遠不夠啊,真的是不用功,但另一方面也會福至心靈,受到啟發,彷彿曾珍珍在天之靈正指點、救贖我。」

陳育萱則講到曾珍珍老師於《同樣的心》一書中對楊牧詩作如〈故事〉、〈林冲夜奔:聲音的戲劇〉等經典詩作賞讀。「我很喜歡的原因是,曾老師從未因為她的淵博底蘊而採用艱澀語言來詮釋作品,她下降了維度,像是做入門的講義,讓人得以輕鬆踏入楊牧詩歌宇宙。在我心中,曾老師是文學傳承者、文學經典的捍衛者、文學的轉譯家,她的賞讀還有翻譯作品如童妮‧莫里森的小說《最藍的眼睛》、詩集《寫給雨季的歌:伊莉莎白‧碧許詩選》,都堪稱博雅兼具,可以讓人以最親近的方式接近文學世界。」

▉創作來自生活,寫作者與地域的關係

楊牧在很多國家生活過,到了柏克萊就寫蛇,在西雅圖寫狼,香港則寫老鷹,連到中研院都能夠以介殼蟲為題。對此,劉芷妤讚嘆不已:「這真的是很厲害,因為我近年有點抗拒人群的傾向,所以很佩服有辦法結合地域特色,寫出在地作品的人。楊牧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寫不同的東西,將那些風土的滋養帶回到作品裡,這是我嚮往而不可得的境界。我發現育萱也有這樣的特質,無論是《南方從來不下雪》或新作《那些狂烈的安靜》都帶著滿滿地域書寫的能量,想聽聽妳分享是怎麼做到的。」

「我人生動力是不斷移動。我喜歡背起行囊去哪裡,那是一種莫名的內在驅動力,很想要挑戰經驗不同視野與風景。」陳育萱對家以外的場域充滿好奇,甚至是感官性的捕捉地區特色,比如她鼻子特別敏感,因此每一座城市都在嗅覺裡留存特殊的氣味記憶。陳育萱語氣溫暖地描述:「比如說高雄市的林園,它具有近未來的世界感,但進入美濃,拜訪雙溪樹木園,去體驗植物聯合國般的偽叢林感。觀察並定義出一座城市的風貌絕非單一面向,而我逐步以各種方式收集到地方的碎片,遊走其中,自然而然把那些地方的地貌、人情、風土,轉化為生命與作品的一部分。」

raw-image

▉面對創作困境,來自曾老師的提醒

關於如何面對創作的困境,劉芷妤則自承因為死心眼的關係,在為創作焦慮時若刻意換個情境抽離,也很難緩解,還會產生沒做正事的罪惡感,所以當不順時她會去做家事,讓另外一種必須的忙碌強迫自己的焦慮改道,「正在寫的作品是幻想小說,同樣涵蓋了我一直很關心的議題,只是用類型小說的框架去想像另一個世界的生活。原本預期去年底就該寫完了,但到如今也才完成一半,甚至有一段真是反覆修改重寫得死去活來,想過好多次放棄。可惜我就是個死心眼,無論如何非把它寫出來不可。」她的話語中充滿意志力。

陳育萱講起最近也想試著寫寫家鄉彰化,一座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的小城好像沒什麼可以寫的,可是仔細一想,一成不變好像本具荒謬性,再加上她接下來想要嘗試寫黑色幽默的作品,「畢竟人生已經夠苦了,也是時候挑戰看看,換一種不那麼嚴肅的語調與筆法寫作。我還記得曾老師十分鼓勵我閱讀原文小說,當時寫畢業作品時,老師時不時以各種了不起的作品引導我下一步的方向,確實這也是創英所學生們習慣的方式--直接自好作品中汲取養分。所以寫到現在,小說對我最大的幫助是,令我逃離現實的困難與無解。當然了,寫小說本身就是是另一種困難。但幸而寫小說就如解謎,有些現實中不可能有盡頭的東西,到了小說裡好像可以找到某種謎底,這之於我也能解釋為曾老師多年前佈下小小謎面。」陳育萱真摯地說著。

最後,劉芷妤將話題繞回了曾珍珍老師與她的一個小祕密。「關於我正在寫的小說,其實也和曾珍珍老師有點關聯。這個故事大綱在好幾年前曾拿去投補助案,但沒有拿到,事後,在我們同學的葬禮上,曾珍珍老師也在場,私下對我說,她是那個補助案的評審委員之一,雖然沒有獲得多數委員的青睞,但她很喜歡那個故事,希望我能夠寫完它——在寫得很絕望的許多時刻,我都想起她那時說的話,這也是我幾乎不可能放棄這個作品的原因之一。」說到最後,劉芷妤眼眶紅了、語音哽咽。

此次對談的劉芷妤與陳育萱,勾勒出小說家回望《同樣的心》時,重新湧現那份對文學瀚廣淵的敬畏與無畏投入的愛,也油然令人興起對啟蒙師者的懷念與尊敬。

raw-image

編輯:劉芷妤、陳育萱、陳夏民、王乃葵

raw-image

同樣的心:楊牧生態詩學、翻譯研究與訪談錄

作者:曾珍珍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定價:300元


avatar-img
24會員
110內容數
閱讀是CP值最高的抒壓、充電方式,我們不要放棄它!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規劃了一系列適合大人與高中生讀者的直播講座,由主持人朱家安帶領大家走進有趣的哲學生活。這一次,我們好好討論現代人的戀愛課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逗點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同樣的心》亦論及楊牧海洋意象,其中有超越邊界、性別流動、包容一切的意義。吳冠宏認為曾珍珍援引當代的生態、性別意識去探討、分析楊牧作品,在這過程裡不斷與當代思潮交互洗禮,且能掌握楊牧探索中國古典的脈絡。古典對楊牧的啟發,楊牧對古典創作的詮釋,註解,正如杜甫面對畫絹上的鷹,一剎那就已通明雪亮。
「我後來認真回想,曾老師曾在用餐時說她(退休)以後還要持續引薦、翻譯一些作家的書,還要幫學生擔任翻譯的校訂者。」同樣的問題引出多種答案,陳夏民覺得並非壞事,「不過是關於退休計畫的簡單問題,這些答案讓我們看見一個人的複雜性。當我們思考此間差異,或許能得到一個結論:因為我們沒有定論,曾老師就從未離開。
本書新書發表會台中場次特別邀請中興大學邱貴芬、詹閔旭兩位教授,與陳夏民、顏少鵬兩位總編輯,暢談《同樣的心》在台灣文學中的重要位置。期盼讀者能認識到這些背景不同、專長各異的台灣文學前輩們,亦能沉浸於他們對台灣文學的真摯與熱愛,深受鼓舞,體悟:此刻,我們有同樣的心。
本書於台中的新書發表會,特別邀請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邱貴芬、詹閔旭兩位教授,與催生本書的陳夏民、顏少鵬兩位總編輯,暢談《同樣的心》在台灣文學中的重要位置。期盼讀者能因此認識這些背景不同、專長各異的台灣文學前輩們,亦能沉浸於他們對台灣文學的真摯與熱愛,體悟:此刻,我們有同樣的心。
須文蔚唏噓地總結:「楊牧的老師陳世驤曾言『文學作為對抗黑暗之光』,楊牧也講過『而我總以為愛是黑暗裡的省識,風雨中的辨認』;而《同樣的心》的出版,足堪標記我們對曾珍珍、楊牧的不捨想念,更是兩位傑出學者如黑暗之光的證據吧。」
許甄倚如是結語:「我想,曾珍珍一定與碧許、狄金生同感到內在孤寂相通吧,所以才能在萬物中一起看到靈光乍現的時刻。而曾珍珍的敏感和見解,同樣也可以在分析楊牧詩作裡讀到,並提供閱讀詩歌文學的深刻可能與路徑。」
《同樣的心》亦論及楊牧海洋意象,其中有超越邊界、性別流動、包容一切的意義。吳冠宏認為曾珍珍援引當代的生態、性別意識去探討、分析楊牧作品,在這過程裡不斷與當代思潮交互洗禮,且能掌握楊牧探索中國古典的脈絡。古典對楊牧的啟發,楊牧對古典創作的詮釋,註解,正如杜甫面對畫絹上的鷹,一剎那就已通明雪亮。
「我後來認真回想,曾老師曾在用餐時說她(退休)以後還要持續引薦、翻譯一些作家的書,還要幫學生擔任翻譯的校訂者。」同樣的問題引出多種答案,陳夏民覺得並非壞事,「不過是關於退休計畫的簡單問題,這些答案讓我們看見一個人的複雜性。當我們思考此間差異,或許能得到一個結論:因為我們沒有定論,曾老師就從未離開。
本書新書發表會台中場次特別邀請中興大學邱貴芬、詹閔旭兩位教授,與陳夏民、顏少鵬兩位總編輯,暢談《同樣的心》在台灣文學中的重要位置。期盼讀者能認識到這些背景不同、專長各異的台灣文學前輩們,亦能沉浸於他們對台灣文學的真摯與熱愛,深受鼓舞,體悟:此刻,我們有同樣的心。
本書於台中的新書發表會,特別邀請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邱貴芬、詹閔旭兩位教授,與催生本書的陳夏民、顏少鵬兩位總編輯,暢談《同樣的心》在台灣文學中的重要位置。期盼讀者能因此認識這些背景不同、專長各異的台灣文學前輩們,亦能沉浸於他們對台灣文學的真摯與熱愛,體悟:此刻,我們有同樣的心。
須文蔚唏噓地總結:「楊牧的老師陳世驤曾言『文學作為對抗黑暗之光』,楊牧也講過『而我總以為愛是黑暗裡的省識,風雨中的辨認』;而《同樣的心》的出版,足堪標記我們對曾珍珍、楊牧的不捨想念,更是兩位傑出學者如黑暗之光的證據吧。」
許甄倚如是結語:「我想,曾珍珍一定與碧許、狄金生同感到內在孤寂相通吧,所以才能在萬物中一起看到靈光乍現的時刻。而曾珍珍的敏感和見解,同樣也可以在分析楊牧詩作裡讀到,並提供閱讀詩歌文學的深刻可能與路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著名現代詩詩人。鄭愁予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種。
Thumbnail
學會在沒有你的歲月 沉澱你我今生的故事 開端 你迎接我 末端 我離開你 你陰霾的靈魂在故事 渡過最深的思念生活 是吧 學庸2007.05.07/21:51 作品號03-0404-03
Thumbnail
愛默生性喜孤獨 愛倫坡上建茅屋 濟慈烏啼失母怙 雪來風寒念慈烏 學庸2006.11.20/13:48 作品號03-0363-03 慈烏:典出白居易慈烏夜啼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玫小路,書中人,獨角戲,力拔山河,氣蓋勢。 寫小說,演仙境,求生存,心路歷程,尋未來。 內在聲,傳四方,來自心,花言巧語,文字中。 局中人,得到愛,幕後人,魔鬼述語,化金粉。 年輕時寫了一本小說,書名叫花言巧語,此書可以抗衡我的處女作我的構思。 花言巧語一書中人物,其實只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Thumbnail
楊牧的作品跨越了詩歌、散文、雜文等多種文類,充滿豐富的深意,對臺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探討通才與專才的優勢,並提到了楊牧專注而嚴謹的態度對其持續創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兩句詩用對偶句式,語氣激越,感情強烈。前兩句用排比、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詩人登高望遠所看到的景象:眼前空曠無垠,看不到古人,也看不到來者。這不僅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景。詩人放眼歷史,看不到可以比肩的先賢,也看不到
Thumbnail
得知洪範書店出版了《楊牧全集》,集結楊牧一甲子的豐厚創作,其中的〈別卷〉八冊,是楊牧未公開過的創作和書信,以及照片手稿和年表,作為他的讀者,實為期待。收到這樁消息,動心起念,二月二十二日即動身前往台北書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著名現代詩詩人。鄭愁予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種。
Thumbnail
學會在沒有你的歲月 沉澱你我今生的故事 開端 你迎接我 末端 我離開你 你陰霾的靈魂在故事 渡過最深的思念生活 是吧 學庸2007.05.07/21:51 作品號03-0404-03
Thumbnail
愛默生性喜孤獨 愛倫坡上建茅屋 濟慈烏啼失母怙 雪來風寒念慈烏 學庸2006.11.20/13:48 作品號03-0363-03 慈烏:典出白居易慈烏夜啼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玫小路,書中人,獨角戲,力拔山河,氣蓋勢。 寫小說,演仙境,求生存,心路歷程,尋未來。 內在聲,傳四方,來自心,花言巧語,文字中。 局中人,得到愛,幕後人,魔鬼述語,化金粉。 年輕時寫了一本小說,書名叫花言巧語,此書可以抗衡我的處女作我的構思。 花言巧語一書中人物,其實只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Thumbnail
楊牧的作品跨越了詩歌、散文、雜文等多種文類,充滿豐富的深意,對臺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探討通才與專才的優勢,並提到了楊牧專注而嚴謹的態度對其持續創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兩句詩用對偶句式,語氣激越,感情強烈。前兩句用排比、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詩人登高望遠所看到的景象:眼前空曠無垠,看不到古人,也看不到來者。這不僅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景。詩人放眼歷史,看不到可以比肩的先賢,也看不到
Thumbnail
得知洪範書店出版了《楊牧全集》,集結楊牧一甲子的豐厚創作,其中的〈別卷〉八冊,是楊牧未公開過的創作和書信,以及照片手稿和年表,作為他的讀者,實為期待。收到這樁消息,動心起念,二月二十二日即動身前往台北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