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認同,是眼底的溫柔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potify一如往常每年這個時候推出個人和群體的年度音樂回顧,你的歌單是什麼呢?


隨著疫情趨緩回到生活,今年去了幾間這些年新開的美術館、博物館,看了不少可遇不可求的展覽,打從心底覺得解封真好。印象深刻的很多,其中,今年在北美館、國美館所展出台灣雕塑家黃土水所創作的《甘露水》,是幾乎只要人在台中,無論路過、閒著就會自己去、帶朋友去、帶小孩去看的一件。


熟識台灣美術史的人應該都對黃土水不陌生,20世紀台灣本土藝術崛起,無論東洋回來的人如廖繼春、陳澄波;或用畫筆刻畫心中台灣的林玉山、陳進,都是台灣美術史中級具重量的名字。而黃土水,更是絕無僅有的存在。《水牛群像》、《釋迦出山》,敲鑿是黃土水短短30餘年歲月中的溫柔與利刃,不只帶給這群台灣美術史中重要藝術家啟發,更透過雕塑闡述了他對土地的細微觀察、生命的思辨、創作的溫柔。


尤其《甘露水》。


《甘露水》作為第一件台灣全裸女性雕塑,有著獨一無二的代表性與特殊性,黃土水更沿用文藝復興的經典輪廓,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維納斯的誕生》、達文西的 “Leda and the Swan”,都是在看這件作品時容易聯想到的線條。深厚的西方藝術教育底蘊背後呈現出絕佳人體結構,但再細看《甘露水》,會發覺作品中更是多了東方女性的臉孔、身形、韻味與台灣元素。展出期間,孩子看到這件作品總開玩笑地說:「媽媽~那是蛤仔(台,文蛤)小姐。蛤仔小姐是台灣小姐!」,是的,《甘露水》腳下踩的是每日出現在餐桌的文蛤,呈現出跨越時代的個人記憶外,也體現了屬於台灣人的集體印象。


「蛤仔小姐是台灣小姐!」一句童言童語無不敬之意,反而在其中看見認同議題。集體印象是認同嗎?在國際村 aka AI的時代,我們還存在對身體、生長土地的認同課題嗎?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認同這題好難好難。


黃土水曾說:「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台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出生在台灣〉


台灣殖民期前後的認同議題延續了幾十年,近幾年又出現了多元民族遷移、認同的議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個千古不變的哲學議題迸出台灣新藝術的爆炸,淺淺的舉例,舞蹈可見雲門舞集,電影可見侯孝賢、楊德昌,雖表現手法有著差異,但核心都是以溫柔的眼光講述共同土地記憶,而記憶及觀看的視角,好像成為我們寫入心底的養分,是不可獲缺的基因,在血液裡長出獨一無二的認同。


認同,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幾天前友人背著相機出行富士山,在湖邊捎來訊息:「你覺得富士山孤單嗎?我一直在想,我在香港除了賺錢外的意義是什麼?有代表性的東西拆了,一直以來的價值觀也沒了,那留在那裡的意義是什麼?」


他鏡頭裡的富士山極美,卻映著思緒藏著淡淡的憂傷。而文字一字一句像刀割,我看了心碎,徹夜無眠。那個無眠的晚上,《甘露水》一直在我腦中徘徊。

Photo by K.S.

Photo by K.S.

《甘露水》受到西方洗禮同時保有東方底蘊;就算被遺棄卻不曾被遺忘。屬於台灣的集體印象是什麼?什麼是拆不掉、拿不走的?什麼是血液中獨一無二的認同?我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


黎明時站在臥房窗邊看著停靠在陽台上的綠繡眼,才發現認同是眼底的溫柔,模糊雜亂的思緒難以歸納,在筆記本中寫下這段話:


「微眇的海島上,我們至始至終都在學著如何安靜聆聽、認真探索、不要放棄。然後用力守著溫柔善良,期待心充滿熱情,讓品德和思辨並存,永遠寬廣接納。」


花蓮黑潮的溫柔餵養、南部豔陽的熱情澆灌、種族與種族間的包容接納,是這片土地教會我們擁有獨特的眼光。無論山裡來海裡去,認真聆聽綠繡眼的晨唱、認真探索鯨豚的跳躍、就算下雨也不放棄每個在山林裡往前行的步伐。


「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

(有路,我們沿路唱歌;沒路,我們越溪穿嶺)


Spotify回顧歌單裡,出現了今年很常在散步時聽的《路》(謝銘祐)。這兩句台語歌詞陪伴安慰我在很多挫敗的黃昏。生存很難、爛事很多;工作很煩、壓力很大;教改很糟,很心疼孩子。但至少,我知道我沒有放棄的一步步地走往自己想像的生活、想要的腦袋、用心地觀看、渴望擁有的溫柔。而我,依然希望心不變、善良不變。


這份眼光,這是土地教我的溫柔,在我心中如《甘露水》破殼而出。

我想,這就是屬於我的認同吧!

初秋 / 2023 / 台南安平

初秋 / 2023 / 台南安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喜歡是什麼? 和愛相較起來,喜歡是不是一種沒有添加的純粹,隨著時間改變雜質的多寡。就像很多人說喜歡某樣東西,一段時間之後,就沒有那麼喜歡了。 喜歡好像是發生在此時的事, 而此刻因喜歡讓時間暫停。 或許因為太過純粹的把心繫著某件人事物,喜歡的當下,沒有人不害怕失去。 有沒有一種相
喜歡是什麼? 和愛相較起來,喜歡是不是一種沒有添加的純粹,隨著時間改變雜質的多寡。就像很多人說喜歡某樣東西,一段時間之後,就沒有那麼喜歡了。 喜歡好像是發生在此時的事, 而此刻因喜歡讓時間暫停。 或許因為太過純粹的把心繫著某件人事物,喜歡的當下,沒有人不害怕失去。 有沒有一種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這三件作品第一次在同一個空間中展出,分別為《釋迦出山》、《甘露水》、《少女》,與各位共時感到很幸福呢!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顏水龍(1903.06.05日—1997.09.24)是臺灣老一輩知名畫家中極為突出的一位。顏水龍是臺灣邁向現代工藝及近代美術設計的奠基者與推動者,也是描繪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先驅者。
Thumbnail
住在花蓮十多年期間,鯉魚潭是我經常開車前往走動的景點。 山與水的優雅意境,足以讓它做為花蓮的最有力的地標。 這個景區吸引人的地方不少,最吸引我的是濕地生態區的一處專供 “台灣萍蓬草” , yellow water lily 生長的水池。
Thumbnail
淡水人文景觀相當豐富,包括淡水老街、紅毛城、滬尾砲台等。淡水老街是台灣最著名的老街之一,擁有許多古蹟和特色商店。紅毛城是台灣最早的西洋式建築,也是台灣歷史的重要遺跡。滬尾砲台是清朝時期建立的軍事要塞,也是淡水重要的歷史景點。 這幅畫描繪了新北市淡水區水碓里的景色。畫作的中央是淡水小丘陵,遠處是觀
Thumbnail
馬白水 馬白水(1909-2003)是一位台灣水彩畫家,被認為是台灣藝術發展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以水彩技法的創新運用和捕捉台灣自然景觀之美的能力而聞名。馬白水的作品特色是用色大膽、筆法鬆散、構圖感強。他常畫台灣的山林河流。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主要博物館收藏,包括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Thumbnail
大自然音樂製作人吳金黛全新單曲〈光陰裡的川流〉,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合作,作為「WE ART ALWAYS TOGETHER 2023」年度回顧影片的主題音樂,以「水」的意象貫穿,呼應人潮與車流的復甦與絡繹,也表現時間與事件的流動性。而藝術亦像是川流一樣源源不絕,持續地在人們的記憶中流淌。
Thumbnail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這三件作品第一次在同一個空間中展出,分別為《釋迦出山》、《甘露水》、《少女》,與各位共時感到很幸福呢!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顏水龍(1903.06.05日—1997.09.24)是臺灣老一輩知名畫家中極為突出的一位。顏水龍是臺灣邁向現代工藝及近代美術設計的奠基者與推動者,也是描繪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先驅者。
Thumbnail
住在花蓮十多年期間,鯉魚潭是我經常開車前往走動的景點。 山與水的優雅意境,足以讓它做為花蓮的最有力的地標。 這個景區吸引人的地方不少,最吸引我的是濕地生態區的一處專供 “台灣萍蓬草” , yellow water lily 生長的水池。
Thumbnail
淡水人文景觀相當豐富,包括淡水老街、紅毛城、滬尾砲台等。淡水老街是台灣最著名的老街之一,擁有許多古蹟和特色商店。紅毛城是台灣最早的西洋式建築,也是台灣歷史的重要遺跡。滬尾砲台是清朝時期建立的軍事要塞,也是淡水重要的歷史景點。 這幅畫描繪了新北市淡水區水碓里的景色。畫作的中央是淡水小丘陵,遠處是觀
Thumbnail
馬白水 馬白水(1909-2003)是一位台灣水彩畫家,被認為是台灣藝術發展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以水彩技法的創新運用和捕捉台灣自然景觀之美的能力而聞名。馬白水的作品特色是用色大膽、筆法鬆散、構圖感強。他常畫台灣的山林河流。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主要博物館收藏,包括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Thumbnail
大自然音樂製作人吳金黛全新單曲〈光陰裡的川流〉,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合作,作為「WE ART ALWAYS TOGETHER 2023」年度回顧影片的主題音樂,以「水」的意象貫穿,呼應人潮與車流的復甦與絡繹,也表現時間與事件的流動性。而藝術亦像是川流一樣源源不絕,持續地在人們的記憶中流淌。
Thumbnail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