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

含有「雕塑」共 8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從作品風格、創作理念到藝術家的人生歷程,分享個人參訪心得。並提及印象深刻的幾件作品,以及其父子精湛的不鏽鋼焊接技術,並點出其作品中展現的創新精神與獨特風格。
Thumbnail
真然-avatar-img
4 天前
許多年前去過,至今印象深刻,謝謝您的分享,喚起美好的觀展回憶!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4 天前
真然 我覺得真的很特別的一個場館
「我從你身上理解愛的模樣。」在布爾喬亞的作品裡,我重返那些關於愛、身體與母親的記憶。這不是藝術評論,而是一段深深的對話。
Thumbnail
Let me Pen-avatar-img
2025/04/19
很用心的文章,也讓我與您的視角一起作伴,彷彿又在雲端逛了一回好展覽。 特別喜歡〈好媽媽〉那件作品,讓我想到《The Giving Tree》這本童書。 最後也想分享一點淺見:國家,終究只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抽象總和;而個體,則是以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為生存之本。國家因人而生,理應回饋於人。然兩者相較,孰輕孰重?當其間產生矛盾與拉扯,那份張力,也便成了不可避免的結果。 嗚呼哀哉!
真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9
Let me Pen 《The Giving Tree》我在 Kindle 上找了幾個版本來看,才發現自己其實對這個故事不陌生,只是從來沒有那麼細膩地思考過它。 那棵 Apple tree,給了孩子所有的一切,從果實、枝葉、樹幹到最後的身體。這樣的給予與反哺,讓我想到〈好媽媽〉那件作品:五條線、五個軸,牽動著一個布織的身體,那是一種無聲卻飽滿的陪伴與撐持。 也讓我想起另一位「媽媽」,那尊粉紅色大理石雕塑的身體。彎著腰,像在保護腹中什麼,也像把身體作為整個情感的殼,默默承受。 這些形象,讓我再次思考,什麼是愛的重量,什麼又是母親的形狀。 謝謝您讓我在第100篇的時刻,有機會再次凝視這些記憶。
不開玩笑,推薦程度可比奇美❗️ 這些精緻又極度脆弱的瓷器,數量多+件件精品+保存良好+搭配美學,都堪稱pro中之pro,一流中的一流。
Thumbnail
Chloe-avatar-img
2025/04/18
這個裝潢跟布置,我以為自己到了城堡寶庫裡🤣
老虎奶油 -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8
Chloe 真的有置身國外的錯覺(奇美這點也是很讚)😻😻😻 真的好逛!看展覽時其實都只用手機拍,拍得不太好,實體細節更精緻~
前一篇文章,談到了草間彌生透過繪畫與雕塑來展現她的精神世界。然而,草間彌生的藝術不僅止於此,她更進一步將藝術擴展至空間,透過裝置藝術、沉浸式體驗,甚至跨足時尚與流行文化,讓她的圓點哲學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Thumbnail
麋鹿林-avatar-img
2025/03/15
就記得她的南瓜,這篇文章倒是讓我對她有較深刻的認識。她作品中的流動感也讓我忍不住想起梵谷。
真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5
麋鹿林 梵谷和她在某些程度上來說都是受精神狀態所苦。 我常想,梵谷如果長壽一些,或許會很不一樣,他的畫作會如何發展,畫風會如何轉變呢!
src
src
src
src
每次看到都覺得這真的很扯🤝,20幾歲就有如此的功力😱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7
跳鼠飛行日記 真的,我62歲或662歲應該都沒辦法!!
src
艾克星貨鋪-avatar-img
2025/02/25
很美卻也很感傷的紀念碑
Writing 生活玩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5
艾克星貨鋪 跟日本的忠犬像一樣
一些分佈在雲林和嘉義走春的免費景點推薦
Thumbnail
想寫就寫-avatar-img
2025/02/01
謝謝你的分享,可以放進下次的旅遊規劃
小熊-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1
不客氣 希望大家有更多好去處可以去旅遊、踏青 想寫就寫
這幾天,偶然跟朋友聊起北美館德國觀念藝術家/攝影師/雕塑家Thomas Demand「歷史的結舌The Stutter of History 」個展,才發現原來我們是少數超幸運搶到票,有機會親自聽他超詳盡2小時導覽的幸運兒。我簡單整理一些當天導覽時,本人親自補充、展場沒有說明的細節!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