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阿育吠陀是現今地球上最古老的整體健康保健系統,在其內容著述成文字之前,這療癒體系的古老智慧是「無始無終的靈性存有中的普遍生活方式」—生命如何在宇宙中長壽的知識與方法。
他們認為所有情緒如恐懼、憤怒、貪婪、憎恨、忌妒...等等,皆暗示著疾病;
幸福發自於人的內心深處,他是一種完美健康的狀態。
『手之所指,目之所及;目之所及,心之所隨;心之所在,情之所生;情之所感,放縱所發。』手印有很多不同含意:是印、姿勢、情緒表達於臉上,或是手勢;在特定冥想狀態時,手印也蘊含身體姿勢的意思。
這是關於「我與你」
以前印度有個國王叫做婆羅多。他遵照習俗,晚年退隱叢林修行,為達到開悟而過著苦行的生活。在隱居叢林的初期,他放下一切,不斷苦思冥想運作意識的力量是什麽(他在印度被稱為毗濕奴神),即使在夢裡,他的冥思仍在繼續;他不分晝夜地冥想,無事能使他分心。
有一天,他在河裡沐浴时,碰到一頭懷孕的母鹿也到河邊喝水。突然一頭咆哮的獅子嚇得母鹿突然分娩,母鹿在分娩時死亡,小鹿墜入河裡。僧侶婆羅多本能地跳入河流救起小鹿,然後他將小鹿帶回自己的居所,開始悉心照顧小鹿。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喜愛上這頭小鹿;一段時間後,這種喜愛轉化為父母對孩子的奉獻。他心無旁驚、小心翼翼地照顧著小鹿,生怕別的野獸傷害了小鹿。這樣一來,這個曾捨棄了疆、財富、權力及妻兒的國王,卻被一頭小鹿所纏身。
因此,他在彌留之際未冥思毗濕奴神,卻掛念著那頭小鹿;他未獲得最終解脫,轉世為一頭鹿。由於有些意識覺知,牠能記起自己的前世曾是一個國王及僧侶。身為鹿的他意識到自己前世的錯誤,為糾正這個錯誤,這頭鹿來到僧侶婆羅多居住叢林的同一地點,在此過著僧侶的生活。因此,他又轉世為人,在一戶明智的人家。這世他能記起自己的前兩世。
這次明智的婆羅多恪守自我,他不太說話或聽從他人,以致於漠視一切。他的外貌不是很順眼,因為他對此壓根不在乎,因此人們將他視作傻子,甚至有人剝削他時,他亦無反應或不在乎;最後他變成國王的一個轎夫。
一次在抬轎子時,婆羅多琢磨著自己前兩世所犯錯誤,無法與其他轎夫一起平穩抬轎,轎子顛簸晃蕩了幾次,國王下令停下來查個究竟。他發現因婆羅多個人緣故而使整個隊伍受到耽擱,於是發生了下述對話。
國王問:「你看來很健壯,你太累了或太懶了?為何無法與別人步調一致,承擔你應盡的部份?」
對此,婆羅多回覆了一系列關於「我與你」的問題。
「你說我看來很健壯,你說你看見我未承擔應盡部份。你所謂『我與你』是什麼意思?你看見了我的哪個部分?名於地上的腳、腳上的小腿、小腿上大腿,以此類推:一直到膀、肩膀上扛的轎子。何以見得轎子就是我應承擔?」
他指著國王的身體說:「這個坐在轎子裡的身軀被定義為你,告訴我什麼是我?什麼是你?或就此而言,什麼是他人?」
「三特質及五元素的作用構成了我、你、他,呈現為身體形狀,他們有各種稱謂:神或魔,人或獸,鳥或樹,它們由無明或智慧所累積的行為而形成,然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意識,它超越萬物存在的一切特質。」
婆羅多講了很多類似的話,最後他總結:「構成轎子的物質也是構成國王的物質,構成國王的物質也是構成所有他人的物質。」
這智慧之流如醍醐灌頂,國王震驚得差點兒從轎子裡摔出來,他對這個智者心悅誠服,他說:「求你憐恤我,告訴我你是誰。你看起像個傻子,而我相信你是個開悟者。」
婆羅多回國王說,說自己究竟是誰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已經證悟到實相,這個人怎麽能說自己「這是我」。
國王對這番意外智慧留了深刻印象,稱他到處找智慧,而現在已接近智慧的源頭。為了傳播這種智慧,國王請求婆羅多將此智慧變成使人易於接受之事。因此,婆羅多向國王提議「合十禮」,以提醒世人關於「我與你」的真諦。
這就是「合十」手印怎麼在印度及印度文化中起源並得以踐行的原因。
在這個故事裡,談到婆羅多自我中心化解,他在歷經三世後變成踐行者。起初在叢林時,他不能完全放下照顧弱者的本能,即便們能夠自我照顧;他拯救小鹿是一種高尚自然的行為,但是感到對小鹿負有責任是他隱藏的自我中心,他的自我中心被愧疚所取代。
第三世他的愧疚已被放下,質疑觸發其内在智慧,瓦解了通向解脫的最後障礙,這就是「合十」所代表的內涵。我們每次向他人問候或道別時持「合十」手印,都受到「我與你」直接問題的觸動。
《手印療法》《MUDRAS FOR YOUR HEALTH—The Ancient Indian Art of Self Healing》—Dr. Deepak Dudhman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