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心理層面如同生命之樹的樹幹,樹液藉由樹根流經全身並滋養著樹冠,樹幹支撐著樹冠,猶如人類的心理層面支持著身體層面的健康,時時刻刻保持心理正向樂觀,讓「心靈」恢復純淨自然,就是滋養身體的健康法則。
根據阿育吠陀的基本理論,自然(Prakriti)蘊含著三大內顯特質(Mahagunas):純質(Sattva)、激質(Rajas)和惰質(Tamas),它們構成了自然的「三大特質」,又可稱為「宇宙品質」。
大自然的一切都由基本特質所構成,並且和自然(prakriti)相互依存,這三大特質結合構成了所有生物的特徵,它們組成了宇宙自然界的一切,就像三原色(紅藍綠)能組成整個光譜的所有顏色一樣,而這三大特質(gunas)之間始終處於動態互動,一種特質佔據主導地位,然後消退,彼此融合,始終保持整體平衡。
這三大內顯特質(Mahagunas)以不同的組成方式結合,形成五大元素(Panchamahabhutas),這些元素包括空間(Space)、風(Air)、火(Fire)、水(Water)、土(Earth),這五大元素在人體內演變,形成了不同的身體器官,透過五種感覺器官 — 耳、身(皮膚)、眼、舌、鼻 — 的感知方式,讓人們得以體驗外部世界並與之互動連結。
根據阿育吠陀的偉大導師Acharya Sushruta的歸納,五大元素分別由1-2種內顯特質主導,這五大元素結合起來,再形成了三種自然生物能量,稱為風能(Vata)、火能(Pitta)和土能(Kapha),它們被稱為自然界三大能量(Tridoshas),可說是所有健康或疾病的根源,無論是在人體、植物,還是任何生物體中,當它們失去平衡時,就會引發疾病。
當一個人的風能(Vata)、火能(Pitta)和土能(Kapha)趨近平衡的完美狀態時,他的原始生命能量(Prana)、代謝消化火(Tejas)和生命活力(Ojas)會展現出最佳強度,這樣健康的人免疫力(Immunity)也是保持在最佳狀態,足以抵禦任何內源性(endogenous)及外源性(exogenous)的致病因子。
若我們仔細觀察宇宙萬物,這些自然界三大內顯特質(Mahagunas)都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裡所經歷的事物中發生作用,所有的生物、非生物、關係、夢想、慾望、活動、思想念頭等等,這一切都會經歷創造、維持、解離的生命過程 ; 每個人的心理層面也深受三大內顯特質(Mahagunas)的影響,這三大特質分別與風能(Vata)、火能(Pitta)和土能(Kapha)相互影響運作,進而形塑出每個人獨特的心理狀態和外顯性格,總共歸納成16種類型人格特質,這些也形成了阿育吠陀心理學的基礎。
純質(Sattva)— 具有「智慧」的正向品質。
激質(Rajas)— 具有「勇氣」的正向品質。
惰質(Tamas)— 具有「寧靜」的正向品質。
純質(Sattva)中性且正向的能量,代表著愈多愈好的純淨完美特質,然而激質(Rajas)和惰質(Tamas)則具有正面和負面,若過分濫用兩者,則會導致生命痛苦。人們應盡量趨近純質(Sattva)並遠離其他兩個特質,我們不喜見激質(Rajas)或惰質(Tamas)凌駕於純質(Sattva)之上,因為除了純質(Sattva)之外,其他兩大特質都會從穩定狀態一不小心轉為不穩定狀態,導致個人心理層面產生不同程度的失衡狀態,進而影響身體層面的健康平衡。
吠陀心理學提供了豐富的實用工具和技術來增強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長,例如靜心冥想(Dhyana)和正念(Smriti)練習有利於平息心靈波動和壓力,協助人們進入更深層次的意識中扮演著核心角色,透過調息(Pranayama)和瑜珈體式(Asana),可幫助身心整合、促進身體健康和心理平衡。
在阿育吠陀經典文獻也建議應遵循“行為滋養法則(Achara Rasayana)”,意即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從事任何能提高純質(Sattva)的行為或活動,以促進心理健康、幸福快樂的心靈狀態。
Jai Guru Dev
*歡迎分享轉載並註明出處: 阿特瑪.阿育吠陀 #aatmaayurv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