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你我都是熊褓姆!《小熊回家》教我們的事

近日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人在家的時間增加,似乎是個好好把架上的書拿起來品味的時機。今天剛好是南安小熊「妹仔」回家滿週年的時候,就讓我們來看看《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

raw-image

話說從頭

故事要從2018年7月說起,一隻幼年台灣黑熊在花蓮南安瀑布附近被遊客發現,玉山國家公園巡查員見她精神狀況不佳便帶回安置。正巧,人稱「黑熊媽媽」的屏科大教授黃美秀老師正帶著學生下山結束實習課程,一行人進入遊客中心時學生立刻通知老師「有熊!」黃美秀老師與同行獸醫立刻前去查看小熊狀況。經過獸醫檢查後,幸好小熊並沒有受傷,只是受到驚嚇而輕微脫水,於是先替她補充電解質水穩定情緒。考量到熊媽媽可能還在附近找小孩,於是決定在發現地附近架設簡易圍籬,不至於讓小熊到處亂跑,也能讓熊媽媽輕易破壞、帶回小熊。

沒想到圍籬才架好沒幾個小時,小熊就脫逃了!由於颱風將近,老師也只能請林管處人員封閉附近區域再多加注意。不過隔天颱風沒有登陸,反而南安有熊的消息不脛而走,一車又一車的遊客不顧封鎖管制蜂擁前來,小熊在遊客驚擾下到處逃竄,甚至跑到大馬路上。林務局便再擴大封鎖管制範圍至台30線,黃美秀老師也發文呼籲要大家不要再上山干擾小熊與媽媽團聚,在媒體跟進報導之下終於遊客有所收斂。

不過小熊走失兩周以來,熊媽媽並未如眾人所盼出現。眼見小熊活動力越來越差,林務局與專家經過開會後決定不得已只好介入安置小熊,就此開啟了小熊落難人間的生活。

台灣黑熊二三事

胸前有著V型白色斑紋的亞洲黑熊是世界八種熊類之一,分布在亞洲十八個國家,因著V型胸斑又有「月熊」的俗稱。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的七個亞種之一,其命名由來是19世紀英國領事史溫侯根據他蒐集到的熊掌與毛皮標本,暫時命名為U. thibetanus formosanus。台灣黑熊體型粗壯,身長120-180公分、體重60-150公斤,耳朵又大又圓有如「米老鼠」,吻鼻部延長貌似狗、嗅覺靈敏,因此又被稱為「狗熊」。

台灣黑熊主要分布於海拔1000至2500公尺的森林區域,成熟個體活動力強,活動範圍可廣達558平方公里,超過玉山國家公園的一半面積。台灣黑熊雖然是台灣陸地最大型的食肉動物,但實際上森林裡不管是植物或動物他都會吃,而植物又佔其食物來源的八成以上,尤其偏好富含熱量的殼斗科植物,如青剛櫟。植物的生長狀況受季節氣候影響,因此熊都是居無定所,哪裡有食物就往哪邊去。雖然說熊居無定所,但國內野外紀錄卻發現他有利用芒草做窩的習性。

目前台灣黑熊在台灣島上的數量剩不到600隻,面臨族群滅絕的危機。黑熊在台灣面臨的主要威脅主要來自於非法狩獵,尤其是漢人傳統文化中有食用熊製品的習慣,市場需求支持了這些非法活動的進行。不過也不是每一位獵人都好打黑熊,包含布農族在內多個台灣原住民文化都有殺黑熊會招來厄運的傳說,只是捕獸夾、套索等陷阱是不長眼睛的,許多的熊就是因為誤入這些陷阱導致手腳殘缺。其次就是人類上山開發與遊憩帶來的棲地破壞與干擾日漸加劇,人熊衝突事件也層出不窮,更造成黑熊棲地破碎化。

你我都是熊褓姆

南安小熊「妹仔」收容後被診斷出有貧血、營養不良和肺炎症狀,推測是在缺乏母熊照料下無法吃好睡好所致。妹仔是國內收容黑熊案例中年紀最小的,收容時推估僅三、四個月大,尚無法脫離母熊照顧獨立生活,但考量野外黑熊族群存續,因此專家們仍以妹仔經照顧後能重返山林為最重要目標。八月初,等妹仔身體狀況較穩定後,林務局便將她送到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照顧。

由於這是國內第一次照顧這麼小的黑熊,因此林務局便委託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協助妹仔的照養與規劃野化訓練課程。為了張羅妹仔照護醫療、野化訓練與觀察記錄經費,團隊在妹仔即將移入野訓場之前向大眾發起募資,42天募資最後共有2403位民眾參與、募得四百多萬元。協會也隨時在粉絲專頁上更新妹仔近況,並穿插黑熊的保育知識,讓每位民眾都有機會可以參與小熊的成長過程。

妹仔要在野外生存,必須訓練妹仔什麼東西都要吃、不能挑食,團隊便向林務單位與民眾發起野果募集計畫,鼓勵大家收集當季的森林野果或是市場賣相較差的蔬果。最後募集了131件包裹,其中來自民間捐贈就高達96件,包含竹筍、櫟實、高麗菜、橘子、整箱的蜜蜂和蜂蜜等等,菜色十分多樣化。擺放食物也有學問,為了訓練妹仔找食物的能力,團隊會將募集來的野果盡量放在自然環境中應該出現的位置,不讓她變成茶來伸手的刁嘴。

除了多樣化的蔬果,團隊也找來雞、山豬等動物訓練妹仔的獵捕技能,妹仔也順利地一一通過測試,享受了豬排大餐。不過在訓練過程中卻出現意外插曲,原本一開始不想給妹仔難度太高的獵物,因此特地找來一隻看起最弱的母雞,誰知道一不注意就讓雞飛了。但更意外的是,過幾周當這隻雞再次出現的時候卻變得容光煥發,不但沒變成妹仔的盤中飧,還亦步亦趨地跟在妹仔後頭撿剩下的東西吃。大家因此給了個「熊麻雞」的封號,紀念這段跨物種情緣。

小熊要回家

妹仔要回家除了野外求生技能之外,最大的障礙就是人類。為了不讓妹仔未來野放後與人類發生衝突,就必須訓練她遠離人類、不能對人類產生依賴。因此,黃老師找來了31位民眾扮演壞人,妹仔一接近就立刻製造巨大聲響或以辣椒噴霧驅趕,直到就算有人在她所在的樹下煎培根,妹仔也不敢主動靠近的程度,建立她對人類的警戒心。

再來就是需要在地民眾的配合,必須讓民眾知道遇到熊的正確應對觀念,同時願意共同維護黑熊的生活環境與協助移除陷阱。在多場部落座談之後,獲得部落一致同意讓妹仔回到祖靈的山林,並願意協助後續追蹤與維護山林的任務。

2019年4月30日,妹仔在空勤總隊的協助下搭乘直升機回到了山林。團隊也為她打上耳標、繫上一定時間後會自動脫落的發報器,好追蹤她在野外的生活情形。同年6月底,黃老師帶隊上山尋找久未移動的發報器,發現發報器提早脫落,妹仔也不知去向。終於在8月底,一台自動相機終於拍到了掛著耳標的妹仔健康身影,大家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妹仔在森林裡過得很好!


妹仔回家一週年

回想2018-2019年之交,正好是台灣地方選舉之際、時局最紛亂的時候。對於曾參與社會運動、關心社會議題的版主來說,當時的選舉結果似乎否定了過去我們所倡議的價值,一時之間「移民」、「亡國」成為網路上的熱門關鍵字,當下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但就是這時候,妹仔來到了人間。看著她每天自由自在的在野訓場裡打滾,學習著各式各樣的求生技能,頓時療癒了我煩躁的心。看著她一天天成長,可說是紛亂時局中最好的好消息,心情才終於慢慢振作起來。畢竟守護她所居住的這座山、這座島,本來就是我們的責任!

妹仔回家一年了!雖然仍然想念她那純淨的眼神,但畢竟人與熊終究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只要他快樂的在臺灣廣闊的山林裡奔跑,遠離複雜的人類與肆虐全世界的病毒,一切都無所謂了。至於,要怎麼讓這座島嶼上的人與人、人與熊、人與各種生物共存共榮,就是我們的事了!


更多妹仔的生活過程歡迎來看這本黃美秀老師出的《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也呼籲大家拒絕熊製品,以捐款、分享倡議等實際行動支持守護臺灣黑熊!

(本文圖片皆轉載自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粉絲專頁)

本文原刊於2020年4月30日時光土場Blogge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