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1|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心經上課心得分享

    為了要讓道親有一個規律且正常的學道時間,班務組特別懇請張漳銘點傳師慈悲連續三週為大家講解「心經」,果然學弟妹一本學道初衷精進的來上課,真是讓後學感動啊!在「因為你因為我」的帶動唱揭開序幕,又有學弟吉他善歌的課前活動,使得課前活動歡樂不止。

     

    今天點傳師慈悲,以時勢的考驗來反問大家,是否有感受到前人輩修辦道的信心與毅力呢?再提出孔子在陳蔡絕糧之時,弟子們是否在面對生死關頭而人心惶惶呢?而現在我們面對戰爭與瘟疫,是否依然茫然無依呢?

     

    何期榮幸!我們有白水聖帝與不休息菩薩在人間示現,與我們共處一世,也給我們修道人做最大的證明,無論遇到千魔萬考,只要對道有信心,只要對濟公活佛有信心,最後必然突破層層關卡!不休息菩薩說:「天下没有走不過的火焰山!」

     

    點傳師慈悲再問大家,是否我們每天有固定的修行功課呢?後來在學弟的兄分享過程中,提出「苦集滅道」阿羅漢四聖諦的修行,因而揭開點傳師講解心經的課程。

     

    點傳師慈悲以生活中所發生之事,來啟發行菩薩道的殊勝。在八苦中,揭示如何在生死輪迴中「轉」念,明白菩薩為渡化眾生再入生死紅塵,要使眾生在妄想執著中「轉識成智」,將六萬年因緣業力網海中,重新再組合,提示若存小愛必有大礙,何不存大愛於一心,自覺覺他,修身渡人呢?

     

    其中又說:「六萬年來我們追逐我們所喜歡的,但是有否成佛呢?可見喜歡的並非真實的。是否我們能看一看歷代聖賢菩薩所做之事呢?而那些感人熱淚的詩文與故事如今安在呢?或者是否想要有梁祝化為蝴蝶的浪漫愛情,殊不知入了畜牲道嗎?」一時大家哄堂大笑,怎麼能夠將愛情與畜牲道連結在一起呢?然而真理卻在其中啊!

     

    最後點傳師慈悲,以菩薩必須具備「菩提心、方便智慧、大悲心」來與大家勉勵,期望大家再發心,廣渡有緣學子求道。未了,大家齊誦三遍彌勒救苦真經,祈求國泰民安,眾生皆能平安健康,早子遇佛授記求道!

     

    想必學弟妹有許多感想吧!真的很希望大家共同來分享今日所見所聞,讓悠揚的真理在伙食團中旋繞,雖是一點光,卻是無數的光聚集一起,請你一定要綻放光芒,因為有你的加入,眾生因你而平安,是一字一菩提,又是一字一慈悲,行菩薩道的我們,怎可不把握良辰佳期呢?當眾生最須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能不伸出我們的手,加油吧!

     

    雲堂共研講心經,

    水是法雨智慧增;

    夢覺英豪今何在?

    客持悲願菩薩行。

     

    92.05.07

     

    晚風吹起動人的樂章,交織旋繞在若提居中,一首一首的善歌如星光綻放,閃耀在無窮的生命世界中,以這星期讓你最感動的事情為引言,多久没有和伙伴們談心呢?有分享高中要好的同學,因為人生的無常而放棄成見,終於彼此坦開心胸,延續友誼日久天長;也有感動於伙食團學長姐的關懷,觸動內心的心弦;更有學長姐對學弟妹的關心與照顧,呈現溫馨快樂的伙食團。

     

    點傳師再次吹起大法雷,敲起大法鼓,告訴我們「摩訶」是心量廣大無邊,須要有「如太陽一樣的公心、無私心。」「般若」是妙智慧,本來具足而不假外求,如日處虛空,只是被烏雲摭蔽了,必須起甚深「觀照般若」方能現前。

     

    點傳師慈悲:「當你用三寶在觀照的時候,當下即是轉念,由苦諦轉為樂諦,當知苦諦是一點一滴所累積而成的,例如富人在田裏拿著鋤頭在除草,他會苦嗎?他是在休閒啊!如果是一位撿破爛的,拉著沉重的人力車,這樣的狀況是否是苦呢?因為他每天要工作啊!所以我們在轉念的過程中,苦就不會集合了,甚至我們知道在逆境成就自己,或者吃苦可以幫助更多的眾生,那麼我們會不會願意去承受呢?好比渡人求道的過程中,那來的苦呢?是一片的清靜與法喜啊!」這就是所謂的「轉識成智」,所以「轉念」的工夫非常重要。

     

    點傳師分享心經的起源,是舍利弗請益如來,為何能進入甚深般若,進而發起大慈悲的願力呢?所以這一部經典是修行的工夫,如果一個修道人不起「觀照」的修行,那麼是不是如同凡夫一樣,但憑自己的感覺,放縱自己的身心呢?點傳師慈悲,用三寶就是在觀照,迴光反照玄關裏面的自性佛。再分享小乘的修行叫做「止觀」法門。

     

    有「觀身不淨」,因為執著這個身體,每天為了它煩惱痛苦,但是要知道這個肉體會逐漸老去,死後身體腐爛,最後剩下一堆白骨!也叫「白骨觀」,若能如此的觀照,一日修來一日功,我們會開始不會時常受欲望的困擾,一點一滴中,達到「清心寡欲」的境界。

     

    有「觀受是苦」,當我們觀照所有的感受都是苦的時候,當下般若現前,轉苦為樂,最後無苦無樂,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有「觀心無常」,人心有貪瞋痴慢疑等內五欲,又有財名食色睡等外五欲,這些欲望是無常的,時常因六根接六塵,才產生許多的妾念,但是這些都會受到業力的牽引,我們是逃脫不了的。因些我們觀照人心是無常時,那麼我們的真主人就會當家,就不會被人心給困擾了,雖然不容易,可是所謂的「一日修來一日功!」如顏回的「不遷怒、不貳過」轉念的工夫是那麼的確實。再一次強調,當我們觀照的時侯,般若就會現前,如同我們在反省之時,真主人當家。

     

    最後有「觀法無我」,須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法是一切有形的做法與無形的念頭,如果能觀照諸法本無所有,就不為其困擾了,所以儒家也有「格物致知」的工夫,還有「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的決心,以致於培養「浩然正氣」之不動心境界,其實若能起觀照般若,當下一片公心無私,何來的人心困擾身心呢?

     

    點傳師慈悲,求道最大的殊勝之處,就是「開啟般若之妙門」!點開玄關後,明白有一個佛性住在玄關裏面,當下「依體起用」以真主人當家,更有「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承擔,所以我們求過道的人,就要用三寶時常的「觀照」,也就是要在「心地下工夫」,那麼我們的佛性會愈來愈敏感,因此修道人除了辦活動、參加活動,渡人成全人之外,也要常起觀照反省的心,一步一腳印,最後一定可以契入本心本慌,般若妙智慧常在,這就是白陽修道人最上最第一的「觀照」法門!

     

    親愛的學弟妹,或許你來不及參與,但望看完這一篇文章後,可以給你最大的收穫,學氣姐會時時關心學弟妹學道的狀況,甚至在寒暑假我們一樣會保此初衷,給大家最好的心靈響宴。期待有聽課的學弟妹,可以將你所知所聞與大家分享,畢竟「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啊!期待他們早日求道,登上雲梯直奔理天故家鄉。

     

    雲起摩訶大公心,

    水用若般真觀照;

    夢修止觀為寡欲,

    客明佛性在求道。

     

    92.05.14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陽明山,雨絲絲,一點愁緒心頭;留言本,心之動,一點想法書其中,於是開始寫作。修辦道過程中有許多感悟,一筆寫出心中想法,實在令人愉悅。也有經營伙食團,為了使學弟妹知道心中想法,於是在部落格發心文章,多年後歷經轉變,經在此再現文章。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