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是我的童年心理陰影。我常跟朋友這麼說,他的動畫裡總有東西嚇到我。而《魔法公主》,就是最讓我害怕的作品。先且不說斷肢、爆頭、噴血,對小時候的我而言,拿各、乙事主身上冒出的巨型蚯蚓(?)更可怕。還有歪著腦袋咯咯亂響的小精靈、山獸神的黏液,都可以把我嚇到不敢去洗澡。
所以我沒有真正看過這部動畫,對於它的劇情,也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但也因為如此,才有了長大後回頭再欣賞一次的價值。我可以換個眼光和心態,再看一次。仔細回想起來,小時候之所以怕看《魔法公主》,除了恐怖,也可能是因為無法接受莫娜他們的結局。明明拚命保護山林、和敵人戰鬥到底,卻在最後被山獸神帶走生命。
為什麼他們要被自己信仰的神所拋棄?
長大之後,才從網路上的影評,和阿席達卡的話語中,找到答案。
在進電影院前,手機就把《魔法公主》的影評一一推薦給我看。我是沒有點開,畢竟希望自己的心能儘可能乾淨,先有了預設立場再觀影難免可惜。不過那些評論的標題還是跑進我眼底。
沒有是非對錯的
是誰最後贏得了戰爭,是誰侵略了誰,是誰報復了誰。都不重要。故事的末尾,在一片繁榮的綠意中,小桑難過地說,這片森林已不是山獸神的森林了,山獸神已經死亡。而阿席達卡這麼回應
山獸神是生命本身,共同擁有生與死
動畫裡有個印象深刻的畫面:山獸神踏過的地方,草木瞬間繁榮,又瞬間枯萎。山獸神代表著生死,即生即死,亦生亦死。所以祂並沒有消失,而是在一次崩解後,重生於萬物之中。或者也可以這麼說:祂從未被殺死,因為祂代表著生死,而沒有人能夠將生死從這世界上抹消。
回到小時候難解的心結:莫娜與乙事主,為什麼要被神所拋棄?
他們並沒有被拋棄,他們只是走到各自生命的終點。
《魔法公主》裡的山獸神,不是呼應信徒所求的神明,它是種象徵、符號,是生命、死生、命運的具象化。
這樣的「神」,是超越的存有,沒有義務,也不可能站在任何一方。所以祂對生命的賦予、奪取,都非回應祈求者的願望。(文末有再對這種超越存有做點解釋,有興趣歡迎看看)。
不論生死,皆是個體自身的命數。
而阿席達卡之所以活下來,也非得到神的偏愛。如果莫娜與乙事主的命數,是為了保護山林而死,那阿席達卡,該是「以澄澈的眼去看」。看這為了生存,而充滿仇恨的世界。看那些因為立場不同,而「難以」相互理解、也「不能去」理解彼此的生物。看這個汙穢不勘,卻又如此美麗的世界。這是屬於阿席達卡的命數。
不論是生長在山林裡的小桑,還是住在人類堡壘達達拉城的黑帽,阿席達卡都對她們說:「活下去。」
這很矛盾,對兩個相互仇視,恨不得對方去死的人,說這樣的話。既矛盾,又奢侈。但她們確實在這樣的矛盾中,活著。
不論是自然還是人類,都想生存下去。
《魔法公主》的故事裡,最大的顏色對比,就是紅與綠。鮮血、火焰,對比盎然的綠意,很刺眼,卻讓人覺得立體。這是一個以生存戰爭開篇的故事,從一開始的自然向人類報復、人類對自然宣戰,到最後歸於藍天綠地。不過戰爭不會結束,赤紅與嫩綠一直都是並存的。所以《魔法公主》裡刻畫的世界才會如此真實、立體。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網路影評:沒有是非對錯的。不管是要挖礦的人類,還是想驅逐人類的動物,都沒有對錯。還沒進電影院前,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這麼評價,畢竟小時候對這部動畫的印象,就是人類在侵略自然、殺死動物。不過隨著阿席達卡游離在兩方陣營的腳步、山獸神的出現,以及那句關鍵的「山獸神是生命本身」,好像也能明白,宮崎駿構築了這個世界,是想呈現真實,而不是直接劃分正反,然後指責錯誤的那方。
在人類還沒出現之前,世界全然屬於自然,還有生長其中的動物。當人類出現後,為了族群的生存,開始與自然鬥爭。從阿席達卡是蝦夷的後裔、王子就可見得,《魔法公主》所講述的,是上百年前的故事。那是個人類畏懼自然的時代。沒有發達的科技,可以武裝自己,人可以輕易被山豬撞死、或是被野狗狼群咬殺。所以人們提到魔法公主、山中獸神時,是畏懼、恐慌的。在那樣的時代中,黑帽就成為女英雄。石火槍的發明成為人類對抗自然,乃至開採自然的利器。
隨著時代變遷,當人類文明繁盛,自然資源開始枯竭,像黑帽那樣想奪取、破壞自然的人,就成為飽受指責的對象。因為價值觀改變了。曾經人們想從自然中獲取生存的資源,如今則希望跟自然永續並存。
想法與價值觀會變動,而一切只因為要生存下去
在如今的時代,想要繼續生活在地球上,就要保住自然,不再過度破壞環境。而在過去,人類還很脆弱的年代,要壯大自身的方式之一,就是從自然中取得所需。
《魔法公主》描寫的是人與自然的相互競爭。不論是人還是動植物,都在榮枯中生存,都離不開生、死。
生死構築了世界,而人與自然都離不開世界
既然生死本身就是世界,那麼在這樣的世界裡,為了「生存」,去「殺死」或是「被殺」,是合理的吧?沒有是非對錯吧?
為了各自的立場,奮力生存的雙方,有時難以輕易斷定是非。
如果是小時候的我,一定不能理解某篇影評,將人與自然之間的仇恨說成「沒有是非對錯」。畢竟預設了何謂「正義」何謂「善良」,又將「邪惡」、「自私」的動機,看得輕淺,很容易就從單一的面向去切入。而如今,也或多或少能理解了。
雖然作為「現代人」,肯定會對黑帽的行為多加批評。不過,如果返歸到百年前,也該能嘗試去理解,去看見,在那個生命的存續極其不易的年代,人類的祖先是怎麼步步開創文明。而動物們,又是怎麼與人類並存。《魔法公主》還原了工業革命前,人類與自然的互動關係,同時也將因此而生的課題,留存給工業革命後的人類。
補充:關於山獸神是「沒有偏執」的「超越存有」
這邊是中文系出生,會先盡力祈禱哲學課老師不會追殺我再努力分析看看的XD
會想用道家對於「道」的解釋,來說說《魔法公主》中的山獸神。
中國哲學中的道家,對於宇宙萬物的生成,是以「道」之運行來解釋的。「道」沒有形象,不可定義與言說。道的雙性是「有」、「無」。有,以生萬物。無,以返歸自身。
無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如果道對萬物產生偏執,無法「返歸自身」,就會落入形下(意即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超越存有落於形下,就沒辦法繼續創造萬物。(或許可以想像成,水注入了一個容器中,就成為那個容器的形狀,而無法再成為其他的形狀。)
「道」對於萬物沒有偏執,沒有執著,而故事裡的山獸神,便是這樣的存在。在祂走過的地方,生命繁榮、枯萎,按照自身的命數開始、結束。
祂不算是讓人供奉、回應信眾的神祇,只是一種象徵符號,代表著世界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