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你所不知道的峇里島

    2018 年 4 月,在峇里島最大的收穫,就是研究了蘇巴克(Subak)的概念。目前峇里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並不是一個景點或是遺跡,而是一個區域內的「文化形態」-蘇巴克三界和諧哲學。有點類似之前去馬來西亞麻六甲、寮國龍坡邦,整個城市的型態和建築風格被聯合國教科文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蘇巴克呈現的更是一種生活型態,不單單只有建築。

    2012 年列入遺產後,大部分的遊客會把重心放在烏布附近的梯田,事實上梯田在峇里島鄉村隨處可見,所以文化遺產的重心在於主現了峇里島傳統水利系統、人造生態系統、信仰系統,也就是人和土地、諸神之間的關係。從 9 世紀至今超過千年。烏布近郊、巴杜爾火山只是其中的代表區域。

    因為時間關係,我只來了其中的聖泉寺。在蘇巴克概念中除了印度教,也結合了佛教和南島民族的祭靈信仰。由廟宇掌管水利系統,收穫的稻米視為神靈的禮物。而渠道作為連結灌溉用,森林、梯田保護土地。

    自然、宗教、人文在這個系統中取得和諧。進入神廟都需要圍沙龍,下水淨身要全身光,只能圍一件沙龍。依照順序一一藉由每個出水處洗淨,象徵健康、靈魂等。

    水很冰,但終年不枯竭。

    而 Subak 的價值存在於峇里島的人的日常生活中,換言之,我們在峇里島計劃想要傳達的議題、概念、責任旅行,其實就是峇里島人的生活,早就是他們的一部分,只是被觀光區掩蓋,又或是一般村民較難直接表達出來,畢竟已經是他們的一部分,其實他們要去加以解釋給我們聽,並不是這麼習慣。在 Subak 的三界和諧之中,人和土地(自然)、和神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所以人跟土地應該是一個平衡狀態。每個區域的 Subak 也不盡相同,主要會有梯田跟灌溉系統,透過神廟和祭司加以協調掌握,所以像是我們 Homestay 的村落 Kelecung,就有數個不同的系統,因為每塊土地狀態不是完全一樣,就需要不同的 Subak 去掌控。

    在 Kelecung 有濕婆神廟,還有兩間 Subak 神廟,以及一間主要神廟(塔最高)。布拉坦湖神廟是峇里島最主要的廟,依此為基準,祭司會在村落內找尋最高最適合的椰子樹為標準,建築物則不可高過這個高度。主要神廟的塔也會設置在這個高度,所以從塔高可以判斷其重要性。峇里島保守估計有上萬個廟(包括家祠)。

    從蘇巴克出發,我們在峇里島的行程,完全已經是這個概念,不知道該說是巧合,還是土地的引導,我們冥冥之中就走進了峇里島傳統。但為了強化計劃本身結合蘇巴克,我在這次隊伍中增加了一些地方,例如對印度教和蘇巴克的詮釋,以及透過冥想、瑜珈來讓隊員從心靈去感受和土地的連結。

    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以峇里島傳統信仰、生活、節奏為基礎的計劃,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計劃本質就是:在地生活。不只是體驗或是 Homestay ,而是在每個行程之中,去體現蘇巴克的價值和概念。

    舉例來說,冥想的部分,我雖然用漣漪卡可以帶簡單的冥想,但是很幸運的,我們身邊有一個瑰寶:校長。從上次隊員的反饋,我們就知道校長非常虔誠信奉印度教,同時將峇里島文化,完完全全的體現在自己的生活中,甚至積極的傳承下去(例如聘請舞蹈老師來教小學女孩,舞蹈是峇里島和神明溝通的一種方式)。

    另一方面,我也在畫畫課中,去找尋到蘇巴克的概念。我這次在峇里島的第一幅畫作,讓我在繪畫中,從心靈跟思考和當地的文化連結。在峇里島傳統,畫畫本身是身體的協調(運用線條去掌握肌肉)、也是和諧完整的呈現(例如一筆畫完的圓圈被嚴格要求,因為有缺口表示不在控制,形狀必須要一筆成型不可斷裂),繪畫更是和自然溝通的管道,把自己和環境、神的關係置於畫作中。最後甚至透過冥想去找尋自己要用的色彩。

    我挑選了傳統圖騰作為我的畫作,這個圖騰結合中國、馬來西亞、峇里島等地的文化,去呈現生活中的能量分配。樂器表示和諧,蛇表示健康,船表示拓展,箭表示目標,星星表示引導,鑽石表示財富,樹表示被守護的生命。

    每個數字象徵心跳數,跳越快表示我們人生花越多能量。當透過冥想、訓練,我們可以控制心跳,掌握每一個區塊我們所花的力道、能量。達到圖像中的和諧。

    所以財富數字最小、心跳最慢,表示我們所需要的能量最小。顏色的使用也有意義,藍色象徵友善;橘色靈魂、熱情;棕色土地;紫色引導、和神連結、對靈的敏感;黃色財富;綠色生長。

    顏色與圖像搭配後,呈現我們真實的狀態,老師可以以此判斷、觀察你的內在。

    例如我用象徵土地的棕色在箭的區塊,表示我的目標、方向來自於和土地的相處。我用象徵熱情靈魂放在船的區塊,表示我充滿探索世界的熱情。友善的藍色和樂器的和諧搭配,則是我透過和人相處的友善去取得和諧。

    圓圈外的圖像則可以自由發揮。

    雖然不是迷信,但自從在聖泉廟以泉水洗淨之後,對於這裡的文化、土地,我有了更進一步甚至更深層的體認,在峇里島人的建築上,並不是亂蓋或是爽蓋,家中每個區域的位置都有規定,例如東北方式廟(祠堂),西南方多半是廁所(較為不乾淨),中間則是中庭以及寢室。又或是多數家庭門口進門後有一個門擋,可能是印度教神像,也可能是Linga,或是樹,在於阻擋惡靈,因為他們認為惡靈不會轉彎。但事實上峇里島信奉的神之中,善與惡是並存的,才能達到和諧,所以惡靈也會被祭拜。

    在印度教 Suka 曆最後一天,也是每年最後一天,約是 3 月底,峇里島人會以慶典送走惡靈,接著迎接新年第一天的安寧日,全島商店、機場關閉,足不出戶,透過整天的靜默來反思過往,開啟未來,同時也不希望因為聲音而召回昨天才送走的惡靈。

    最後一點讓我驚訝的,是峇里島人尊敬山勝過海,這一點應該遠遠超出許多人想像,畢竟峇里島以海灘度假聞名世界,但當地人卻其實相對比較不崇敬海洋,因為他們認為神是居住在巴杜爾火山上,因此他們崇敬火山,也從火山地區衍生出了蘇巴克的系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