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的過程中,撇開專業的「財報分析」及「估值技巧」不談,最難過的一關就是「自己」的心理障礙。
股票一漲就想賣,但真的漲太多時又捨不得賣,總覺得以後會一樣這麼好,這就是把「短期趨勢長期化」;等到價格回歸正常的價值後,才醒悟已經錯過了「超漲」的機會點。
而「過度自信」容易發生在一直透過高風險的操作獲得高報酬,但又幸運地還沒出事的人身上。
舉例來說,我在美股的個股選擇權上面,逃過了好幾次被履約的可能,要是那幾次被履約應該會損失慘重,但因為都幸運地逃過去,所以反而有不錯的報酬。
但也因為這樣,讓我越來越低估「個股選擇權」的風險,對自己越來越有自信,下場就是去年底有一檔重倉的個股選擇權被提前「全數履約」;因為它發生了一件對投資人來說算是「黑天鵝的事件」,新上任的管理層決定在該年底進行「商譽減損」高達數百億美元,股價應聲大跌 10%。
「商譽減損」並無實際的現金支出,也不影響現金流量,因此股利還是可以正常發放,但該年度的損益表就會有重大虧損;如果我單純持有個股,其實也不怕這種「黑天鵝事件」,就穩穩地領股利就好,但持有選擇權就不同了。
當時滿慶幸自己雖然下重倉,但還沒昏頭,不是以賭博的心態在操作選擇權,從挑選哪檔「個股選擇權」時,就有考慮到如果被履約的話,後續該如何應對;因此,我選擇的這檔是有高股利保護的股票,可以讓我在被履約時低價承接股票,至少在有股利可以領的情況下,慢慢等待股價回升,而不至於全盤皆輸。
做好自身的「風險控管」是投資的基本功;沒有風險的地方,沒有報酬。
不過經過這一次被提前全數履約,也算是幫我自己上了一課,在調度資金時,被迫賣出了一些自己本來看好的美股股票;因此,不要小看高報酬背後的高風險,有時沒感覺到風險這麼高,只是因為時候未到而已。
還好我沒有主動開啟進階的投資人資格,所以只能在帳戶價值 50% 的範圍內操作選擇權,這反而是一個很好的外部拘束器,讓我在被履約時還可以從容地調度資金。
輪盤多轉幾次,總有一次會指到自己,這是「機率問題」。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市場的極端價格常常是由最大的傻瓜決定,所以股價總是上漲時超漲,下跌時超跌。
歷史總是一再重演:別再相信「這次不同了」。
用四個字總結「價值投資」:知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