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4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今我來思


    原本的規劃就是,離開熊野古道後,慢慢沿路停留,找一點可以走的地方,最後再到名古屋。

    美其名是不想要一次移動太遠,但以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看來,在主要城市之間移動,不要停留在中間小站,才是最方便的。

    因此真正的盤算是,不能讓自己太快進入大城市,以免淪為每天單純吃喝買行程。

     

    不過,冬天不只是交通不便而已。往郊外大約都是要往山上去的意思,而山上有雪,我缺乏雪地經驗,亦沒有具雪地經驗的同伴。

     

    幾番搜尋,即使是低山,冬天不會有雪的山頭還真難。除此之外,還要有大眾運輸工具能到登山口附近而且沒有運休的。再者,要走山徑,當然是希望頂上有點展望。

    這三個條件下去,能走的行程想當然少之又少。

     

    半放棄狀態下,看到御在所岳。

    Youtube裡這座山冬天的影片不多。所以即使那幾支影片的拍攝者都說不難,也知道不能盡信。我盯著鏡頭裡那些有雪的路徑,思考著自己的能力。

    然後發現有許多人其實是搭纜車上去的。

    最終決定,總之就停留四日市,目標御在所岳。至於要怎麼上去,就慢慢收集資料,從嚴研判。

     

    不過不管要怎麼上去,裝備一定要先有。目前已有的四爪簡易冰爪是一定不行,因此一到日本,第一站就去了montbell。當場觀察了型號並且試穿,也跟店員確認了冬天低山可用,先買起來再說。

    後來發現所買的montbell十爪簡易冰爪爬冬天的御在所是可以的。當天看到所有爬山登頂的差不多都是穿這種。

     

    我知道裝備是一回事,能力是一回事。

    到現在我也不敢認為有那個冰爪就可以保證自己能好好登頂。

     

    看到櫃檯旁的地圖區,御在所岳也在其中。

    直覺想到,會特地放在地圖集中的,應該不是甚麼入門的小郊山吧。保險起見還是收在購物籃裡供參考。

    結帳時問了店員,店員很驚慌的說不行不行御在所岳很難的。

    看他這麼擔心,趕緊說那好我放棄,不會隨便去爬。

     

    店員的表情深深烙印在心中。從那時開始大致上就決定了不會從登山口走上去。

    說實在是很失望的,但安全第一,我絕對不想要紅到國外。

     

     

    從四日市到到纜車站,要先搭乘近鐵「湯之山溫泉」線到「湯之山溫泉」站。

    再從湯之山溫泉站轉乘巴士,到「御在所纜車站前」,換乘纜車上山。

    從電車車窗看出去,山頂的雪好像不多。


    纜車九點開始營運,我知道自己估8:30到的話肯定也不會看到空蕩蕩的場景,但沒想到一下巴士之後,看到的根本就是人龍。無怪乎跟我一同上巴士的看起來超優雅的日本女生(化濃妝戴紅色貝雷帽穿白色紗裙喔)要趕著下車然後一個箭步搶排隊。看來是個有經驗的(也因為她的衣著很都會但是滑雪裝備袋很舊)。

    光是排買票就花了好些時間。隊伍中聽到台灣口音,其中一人似乎是帶隊的。

    這裡有有名到台灣團要來滑雪嗎?

    後來稍晚在山頂也聽到有台灣家庭在玩雪。

    所以這裡在台灣的知名度不低,確實是我寡聞。


    慢慢接近售票處,看到詳細的資訊告知大家各種上山、下山方式。

    其中徒步這種方式,僅有告知平均耗時,並沒有任何提醒大家關於裝備的事情。

    看著買完票在排上纜車的隊伍裡,有些人確實沒有滑雪用具,只背著背包,看來是打算上山玩玩,然後下山用走的。

    我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難道是我做了做錯誤的決定嗎?難道是真的不需要甚麼裝備?難道是山徑真的不難?

    但我其實知道,一個戶外文化夠成熟的國家,是不會提醒這些事情的。

    自己要知道甚麼季節去哪裡該帶甚麼裝備,不是到了門口才要人家告知。


    還好甚麼裝備都沒帶(簡易冰爪除外)的情況很能堅定自己「來觀光」的心態──我連搭纜車上山、走下山的選項都不能──因為登山杖連同背包都留在飯店裡。

    上山的纜車人太多,因此每個車廂都會安排到幾乎坐滿。

    我的注意力還是一直放在雪量上面。山下一片雪花、一粒冰都沒有,真的那麼不能走嗎?

    隨著高度的急速升高,一開始是腳底林間地上有些許殘雪,很快就看到地面都被雪覆蓋。彼時我依然對這樣的路徑可能有多難走無感,還固著在「我沒有走上山」的情緒裡面。


    下了纜車,看到大家都塞在某個出口,我以為那是要排隊買滑雪場的票或要排隊進滑雪場,但另一邊要往山頂的lift站則完全沒人,讓我整個呆住了。

    後來下山時發現,那是可以往滑雪場的沒錯,但如果要從纜車站走上山也是那邊。只是功課沒做好的我當時不知道。

    如果當時知道,我應該會選擇走上山(記得好像只有一公里,而且是很大條的鋪裝平緩道路,即使雪厚也不會看不到路徑,路況也絕對是我的冰爪能應付的),然後搭lift下來。

    畢竟我很喜歡搭lift,有的話多少會想搭一下。

     

    但不知道的話就沒辦法了。

    於是買了lift的來回票。好險滿喜歡搭lift的,不然我會被自己氣死。

     

    說不定我是今天第一個搭lift的。

    工作人員認真的把椅子上的雪拍掉,好讓我坐上去。

    記得夏天搭lift去白馬大池之前,工作人員再三提醒我們把東西背好拿好,想說這邊也是,所以慌慌張張的在整理身邊的袋子、把相機手機綁好才坐上去。

    坐上去之後還不敢亂動。

    但一兩分鐘之後,發現好像沒這麼嚴重,就開始左顧右盼前看後看,自在的拿手機相機出來拍照了。


    但我的輕鬆愉悅維持不了多久。

    剛剛讓我驚呆的,除了lift搭乘處沒有人而另一邊人很多,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地方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

    從建築物裡面往lift站看出去外面,是另一個世界!

    是一個全白的世界:天地白、周圍白、空氣也白。

    有點像突然打開巨型冷凍庫那樣,門的那頭是異世界。

     

    我怎麼會以為山上沒甚麼雪!

     

    Lift前進不到一分鐘,感覺體溫迅速往四面八方被吸走,夾著冰的霧氣打在臉上,睫毛很快就結霜了,心裡大喊不妙。

    我今天沒有把化纖外套穿出來,羊毛250外面只有比Power Houdi還稍微薄一點的厚刷毛,然後就是Tsurugi雨衣。這樣。

    毛帽是有,但手套我忘在飯店裡了。

    把刷毛外套的帽兜罩在毛帽的外面,再把刷毛外套的袖子拉長、拇指套套上,是不感覺冷了,可是山頂更高怎麼辦?

    現在看一下溫度計,零度。



    Lift越爬越高,但再高都沒有我自己的愚蠢指數高。

     

    到了山頂站,慌張的我連出口在哪裡都搞不清楚。還好移動中的椅子速度不快、殺傷力不大,我跑錯方向又跑回來,沒有給打飛。

    站務員應該覺得很好笑吧。

    給自己再找一個藉口:其實出口往階梯的路被雪掩蓋了80%,我的敏銳度不足以在到達的當下立即判斷那是一條路。


    走上了階梯,馬上就看到山頂的標誌在眼前。

    不費吹灰之力就到了山頂,應該要很高興才對。但一路上不斷對自己的判斷傻眼的我,又愣住了。

    我有看天氣預報,今天是晴天。但我竟然忽略了山上的天氣跟平地可能不一樣。而且因為沒有要爬山,我就忘記看登山氣象了。唉。



    眼前一大片白茫茫。厚厚的雪壓在樹上、石頭上、地上,可怎麼覺得是壓在我的心頭。

    最初要規劃到這邊來的時候,就有看過人家冬天搭纜車上山,單純在山頂閒晃的影片。我知道不會每一年每一天雪量都一樣,但我眼前的雪量跟影片裡看到的也差太多。

     

    這應該是第一次,在沒有前人足跡(或說沒有我的能力可判斷的新鮮足跡)的情況下,自己穿越雪地,走到某個目的地的經驗。

    雖然只有2、30步,也是個值得紀念(?)的第一次。

     

    毫無肉眼可見的污染的雪好乾淨好漂亮。因為陽光不強,反而可以盡情欣賞。

    彼時的我有認知到這一點,但還無法好好享受這短暫的美好。

     

    我走到山頂的牌子前面照了相,但隨即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要做甚麼。

     

    霧氣濃重,甚麼展望都沒有。

    呆立了一下子,有兩位爬山的先生登頂了。

     

    試著像影片所說的那樣到處走走,也看到了步道告示牌並上前研究了一下。

    但告示牌上的路眼前完全看不到,能見度之差,連那些看起來不遠的目標物都無法鎖定。

     

    就在附近繞了十分鐘,因為看不到前方,也不確定路徑,我開始感到有點絕望。

    難道千里迢迢,我就要這樣回去了嗎?

     

    但奇怪的是冷竟然不太冷。大概是我有點習慣這個溫度了吧。

     

    登頂的那兩位先生拍了幾張登頂照,坐下來吃點東西就離開了。

    瞬間可見的範圍內又只剩我一個人。

     

    山頂附近好多指標,但指標就只是指標。

    鈴鹿山脈、伊勢灣、伊吹山、琵琶湖、通通指向不同方向但看起來絕無二致的白牆。

    這是找資料時第一個想要去爬的山。百名山呢。


    在安全處站定,給自己心裡緩一下。多眨幾次眼,認真觀察一下附近的地勢。

    終於找到看起來確定是路的地方,去走看看吧。



    即使如此,也是往濃霧裡走去。

    反正現在就是時間多,我把小黑熊拿出來,讓它在雪地裡拍幾張照,再往前走。


    走著,前方的林子裡冒出幾個人。

    看起來他們是唯三在我之前到山頂的人,而且可能早很多,我來這邊的時候他們已經從下面拍完照要上來了。

     

    於是我從他們的位置開始進行判斷,一點一點的往前推進。

    像在開驚喜包一樣,要走到很靠近了,才知道我正在往甚麼目標前進。


    不知不覺摸到了長者池、看到了神社、看到了往纜車站的大馬路。

    也看到了其他的登山道,有標示牌寫著有點熟悉的文字:「前方是登山道路,請確定身上的裝備齊全並小心前方路況。」

    不同的是,去年夏天我是想了想笑了笑,開心往前走,這次的我只能往前走五分鐘,摸摸鼻子回頭。



    再次回到山頂,發現人變多了。從登山口爬山上來的、從纜車站走上來的、搭lift上來的,都看裝備就知道。

    啊,原來是我太早了。

    是不是,明明是星期天,這樣還算有名氣的山上怎麼會沒有甚麼人!


    等其他登頂的人拍完照,我感覺自己不如初登頂時狼狽,想說再來自拍一下。

    一位很好心的先生主動要幫我拍,然後拍完主要標示牌,想說另一邊的標示牌不要再麻煩人家,又在雪地裡插手機時,那位先生又過來了。

    我很不好意思,他卻說:「難得都來了……」說中了我的心情呢。

    這天穿了:

    Smartwool 250 1/4 zip base layer,Tierra Sta Fleece Hood,Teton Bros. Tsurugi,Klättermusen Misty 2.0 pants,Teton Bros. Teton Bros. Cozy Tbea

    氣溫應該低於零度一點點,在平緩的路徑有走動,不會冷。

     

    決定往爬山上來的那條路往下山方向看看,聊以消解「走山徑」的心情。

    站在路徑上,看著lift上載運著不少人正要上山頂,看著一片迷濛的前方,看著腳下淹沒小腿肚的厚雪(好吧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厚但對我來說很算),看著漂亮的黑色巨岩,看著各展姿態的樹,心情慢慢緩下來,連不時零星掉進短筒登山鞋裡的雪都不覺得怎麼在意了。

     

    慢慢再走上山頂,發現天色似乎亮了許多。

    決定把剛剛走的路再走一次,看看能不能再往前方多推進一點。

     

    人多了,足跡多了,雖然沒有最初那種無造作的原始美,但變得很好走很多,走來有開心的感覺。

     

    而且走一走,霧真的開了!

    遠方的山開始斷續展現姿態,太過驚喜的我三番兩次為了想要抓住看得到遠方的瞬間,忘記注意腳下,還好都只是踩到旁邊的深雪,多裝了一點水分到鞋子裡面。


    當我N度走回山頂,竟發現湛藍的天。

    雖然依然很短暫,但我感動到不行,完全就是一種熬出頭的感覺。



    既然景色有開的可能,決定要去望湖台。

    望湖台離山頂不遠,是個輕易可見的距離,很難想像初來時完全看不到前方有這個東西。

    如果能看見琵琶湖,就太完美了。

     

    將刷毛外套的帽子再度罩上、拇指套套好、雨衣的袖子拉長束起,頂著風,決心站在那裏等。

    身旁、後頭的人來來去去好幾組,大家發現沒甚麼看頭,都幾分鐘就走了。

    眼前近處的霧開了又合,合了又開,但遠方的景一直都鎖在白色中。

    往琵琶湖的展望最好也就這樣了


    我沒有等到琵琶湖。

    觀察了一陣子,發現風的方向很穩定,造成雲霧會開的部分也就非常固定──再怎麼樣琵琶湖那一帶都應該不會有景開的時候。而且天氣預報隔天京都會下雪,因此滋賀方向從今天開始就持續陰雨天的話,基本上很合理。

     

    覺得玩夠了,可以回到山頂下山了。


    買男版外套的壞處是袖子太長。但此時超好用,可以替代手套而且隨時滑手機無礙!


    此時山頂來了大批看來像是團體的登山客。

    迅速觀察一下成員的樣態及裝備,跟夏天時節在山上遇到的日本登山客做比對。

    如果有人可以跟,如果有團可以跟,我從登山口走上來,應該是可以的。

     

    一個人不行我知道,但有人帶路、可以參考前面的人踩點的話我應該沒問題。

    但最大的問題也就在這裡:這種地方我到底哪裡有團可以跟,或者哪裡找得到人要跟我一起走。

     

    好吧,這種事情就以後再煩惱了。

     

    甘願往lift站前進。

    終於,我全然享受著搭lift的樂趣。迎面還有好多人上山,心想山頂菜市場就交給你們了,我在人少的時候已經玩夠了(?剛剛心情那麼低落的是誰?)



    到了纜車站,往剛剛大排長龍那個出口走出去看看。

    原來是這樣。

    看來纜車站往山頂的路應該不難走。


    這個滑雪場可以滑雪的地方似乎有好幾個。真的有好多人在滑雪。



    天氣很晴朗(看來海拔只差一點點也就差很多),公園隨處也都有很棒的展望。

    四處是週末上山走走的年輕男女或一家老小,我有回到人間的感覺。



    看到養老方向,嘿嘿,這是隔天要去的。


    繼續走,看到往見晴台的指標,知道這一定是視野最好的地方。雖然看起來有點陡而且路徑不清楚(是因為陡所以沒人走因此雪都還蓋得好好的吧),但幾個小時下來我對這邊的雪況已經有一點點掌握的能力,決定還是走下去看看。

    同時看到「中登山道」的指標。

    一絲絲哀愁和遺憾還是飄過心頭。

    那是我原本A case的路線啊!


    托不是很好走的福,見晴台由我一人隨便愛看多久就看多久。

    對面的鎌ヶ岳好漂亮。¡Mucho gusto! 我在心裡這樣說。

    又晃了許久,嗯,下山吧。



    賣店和餐廳裡面人山人海,我迅速看了一下,選擇經過。

    這邊戶外的溫度計顯示是零下一度。


    回程因為人潮分散,因此即使還是排隊,我依然獲得一人搭乘整台纜車的福利。


    到了山下,當然是直接到Montbell報到囉!

    御在所岳的T-shirt連同兒童款竟然多達四種圖案,真是太過分了。

    好整以暇的逛,因為距離巴士發車還有相當一段時間。

    但!

    我通常有到達時會去拍回程時刻的習慣,這天因為搶著去買纜車票,來不及去拍。

    稍早進店裡前也沒有想到靠近去看看,只遠遠瞄到站牌在那裏就直接去購物。

    因此。

    因此當我算好時間,正納悶為什麼站牌前一個人都沒有,才發現現場時刻表跟我手上官網裡的時刻表有出入。

    眨眨眼,對照著手機裡的公車路線號碼、起迄站、運行季節、行駛方向……再怎麼沒錯,還是得以現場為主。

    公車兩分鐘前才離站,沒有人在等是正常的。

    還好我習慣把時間算早一點,還好今天晚上住名古屋,不用擔心沒有車子可以到。

    不敢再踏進Montbell,只得緩慢的用了洗手間,逛了外面的賣店(如果有yamasanka的徽章的話就是我賺到了但沒有),然後在廣場旁的椅子上啃了麵包當午餐。

     

    突然覺得,山上的雪好像一場夢。

    我剛剛真的在那樣的地方嗎?

     

    在等電車時,看到有打扮亮麗的可愛女孩們正要搭巴士上山。

    「會有雪嗎?」

    「嗯,不知道耶。」

    「啊,你看山頂上有一點。」

    (短暫的沉默)

    「對啊就只有一點點。」

    (眾失望貌)

     

    呵呵,我以為只有我亞熱帶人看不出來,原來日本人也是啊。

    傻孩子,山上的雪很多的。

    但我相信有雪沒雪他們都會玩(拍)得非常開心。

     

    今天稍晚就要真正進入大城市了。

    鄉下真的好不方便,但是鄉下真的,好可愛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