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藥無肥管理的果園,建立很漫長但破壞只要瞬間,陳佩雲老師承接東山的這片1.8甲的山坡地果園已至少10年。老師2023年末去世後,在眾人的參與協力下,最終由老師成立的農家院子所培育的的四位農人:柏振、梅菁、英兒、佳蓉共同管理,怡力與淑雯做為後勤與廚娘在約好的日子2024/2/2上山了解現況。
柏振是佩雲老師到台南務農最早一批學習自然農法的學生,山區走跳的農作能手,在山上等於在平地一樣厲害。目前在台南的淺山地帶楠西至六甲耕作,經營一根草自然農。
英兒與佳蓉在農家院子畢業後成為了持續留在台南六甲官田一帶耕作的青農,英兒在玉井也有一塊芒果果園,佳蓉也種植台版越光米,兩位同時是微生聚落的小農,也協助微生聚落協會的工作。
一路從淺山、平原到了海岸,梅菁與怡力在嘉義朴子種植黑米、糯米與雜糧,兩人經營著爆芽蜘蛛的小農品牌,提供各式米糧到到米製品以及食農教育。
淑雯則是老師在曾文社大開班的學員,平時是業務人員。這些年陸續認識農人,便開始製播田庄阿雯嬉遊記的podcast廣播節目,聊聊食農與大家的從農故事。
2月初第一次上山,4位農人把各自的手持除草機帶著,第一個工作是除草與拉藤,把本來該是走路的路徑給開出來,以及被藤蔓覆蓋到辨認不出是什麼樹的情況給解除。眾人各自帶開,山頭上是響徹的割草機運作聲音。
農人在山坡地工作時,工寮裡的怡力與淑雯擔任廚娘,在農夫們上山割草時準備午餐。
首次上山,農夫們早早就到了果園開工,而淑雯還迷航在產業道路上,山區的訊號不佳,一陣混亂後最後平安的與怡力會合,兩人走了20分鐘的山路把食材默默的搬上山。久未造訪的工寮裡的水龍頭沒水,大家拿著鍋碗瓢盆去水塔取水,也沒有菜刀,臨時跟柏振學長借柴刀來切菜。
農夫們說有人煮飯吃很幸褔!原本上山大家要工作又要準備午餐,各自帶點自家的作物,煮一鍋麵隨便解決就好了。但人多好辦事,迎接下工的農夫的已經是幾個炒好的菜與黃金小米飯。廚房小隊用著農夫的食材變成了健康豐盛的午餐。
午休後,由柏振帶路一一帶著大家了解果園的現況,一開始從工寮的路直接下切,我的心裡想說哪裡有路?都是山坡,我連走路都有問題,農夫們未來都在這樣的坡度工作嗎? 還得要攀上幾層樓高的樹木修剪,最熟悉地形的學長說在山上走路要斜斜的走,英兒也說要找到支點再移動。
幸好後來開始走上除好草的產業道路,地毯式的往上移動,沿路上柏振學長細數酪梨在哪裡,有幾棵,龍眼又在哪裡,火龍果、老師新種的淹沒在草堆的檸檬、竹筍、枇杷,點點名,一直最到最上層最接近原始林區。這時默默的感受到隨著海拔與林相的變化,空氣的味道和濕度都變的不一樣。 沿路上、眾農在路上若遇藤纏樹,就一起上前去拉藤,看見需要整理的樹也一起處理,看著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真的很好。
勘查完果園現況後大家回到工寮休息並討論,下午茶的時段用了山泉水泡了好喝的發現山茶的野放白茶與馨文學姐千山茶作與自然而小廚房的野放烏龍,果然奉行無藥無肥耕作的農人們味蕾敏銳,好茶!泡茶愉快聊天中,農夫們商討了今年的經營方針,今年的重心放在酪梨,再有餘力,就管理龍眼樹。飲茶中也確定了下次要進行酪梨修枝工作,也談談大家的近況,聊聊或許有更多的可能性,拋出許多想法,等更果園的管理在明朗就可再邀請更多社大的同學們參與,大家都可以好好聆聽彼此,真好! 期待順流之下的一月一會。
下山後,除了走山路的腰痠背痛很有存在感,還有察覺到原來佩雲老師大家心裡的影響力這麼大。回頭一一盤點,也似乎很多東西都也有雛型,等著大家的投入與合作。我想起了訪問老師在podcast第五集談微生聚落的藍圖時,問了她是如何由個人的實現一步步到到眾人的串連,在這一路上的考驗的起心動念與執行,如何取得平衡呢?畢竟總是會遇到事情很急但沒有人,或有時候有人力但事情卻一直無法推展,要怎麼拿捏得宜呢?
從八田農莊—農家院子—微生聚落,經過那麼多的事心理也建設的比較完整,當我遇到沒有人可推動時,沒關係,腳步就慢下來;如果遇到事情有問題,嘸要緊,先暫時停下來,等這個問題可以順利解決再進行就好了,沒有什麼一定要什麼時候完成。
其實一路走來,成長最多的是我自己,從個性很尖銳、很毛燥、很衝,急公好義到現在的樣子。不是我天生如此,天生就有抗壓性,而是事情一件一件的來,慢慢的磨練出來。
願我們在東山接下來的春夏秋冬,無論遇到了什麼樣的挑戰,也能抱持著穩健徐行的心參與這片果園的生長,也透過永續共同管理的成果,與更多朋友們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