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真相捕捉》心得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這兩天把兩季看完了,我剛開始還猶豫要不要看,但我現在很慶幸我看了,因為這劇我是看得著迷阿,很久沒這麼入神的看劇了!

暴力和暴行

妥協 威脅 恐嚇

據中有不少被脅迫的情形,女主被監控、威脅,還有兩季的目標人物,飽受心裡折磨,家人受到的牽連,最後第一季的男主選擇妥協,犧牲而姑息一切紛爭。當這些反恐、警署部門、CIA,以不擇手段的方式達成目的,掩蓋真相、殺人滅口、脅迫威脅、傷害。

Fix+correction+ justify +change v.s awareness+ compassion +abundance

慾望 爭奪 掠奪 vs 真誠 合作 共贏

the ends jusitfy the means*

戰爭

戰爭的殘酷、背後的利益糾葛,這並不陌生,但有多少無辜者捲入這些糾紛之中

戰爭,很多時候與掠奪領土、資源有關,還有況大勢力,誰贏誰可以佔領。到現代稍微文明點,但也依然存在談不攏就打得也有、侵犯掠奪,透過暴力霸道的形式來獲得資源 除了武力上大規模的戰爭之外,商業戰爭、職場上、生活中、人際關係無處不有的各種形式的戰爭存在著,帶給我們的影響,形成無數個創傷記憶,無關乎事情大小,而是造成我們個體的傷害性、影響力、人格的摧毀、自我的懷疑、力量的打壓索取。

以概偏全

偏見的存在源於對一件事情的不了解還受到創傷記憶情緒印記的影響。所以我很喜歡客觀的學者與編劇、明辨是非的人,在這部劇中編劇倒映出世界幾個大國的現象,其中包含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美國與英國的關係,還有西方對中國的偏見: 當和安全有關就聯想到中國當局政府、對中國企業的偏見,美國企業、資本的勢力與政治的滲透,大肆的傳播偏見、引導方向,利用偏見達到自己的目的。

現實中,一些美國聽證會也可以讓我們看見,從國會當中的議員們發言提問內容就知道他們不了解科技技術,但很常以一種高姿態的態度審問,甚至有的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來提問,這不經讓人思考他們是真的想了解呢? 還是只想把改變事實引導成他們所想的那樣,再加以攻擊、一口咬定事情的好壞加以評價阻止,僅因為自己的利益、立場或是代表的群體和一項技術有所不同,這樣的模式狀態對於一項技術的把關,推廣不會起到什麼作用,如果只有質疑、攻擊、帶著偏見的審問。這也從電影《奧本海默》當中看見了不公開的聽證會一直模糊焦點、帶節奏,那樣緊張窒息的氛圍把你當犯人審問一般,他們不關心事實真相是什麼,只想達到自己的目的罷了。

**恰好不是知道實情真相是什麼,要不是就是為了私慾利益所以要達成某種目的。


"正義" (以正義之名在滿足自己的私慾)

良知與底線v. 不擇手段

在第一季中,反恐以正義的名義傷害人,反恐組織看似"正義" 想要維護秩序和平卻也不擇手段、威逼利誘、掩蓋實情,那這是否也算是一種暴力?如同一些民主國家在做不民主之事一般,那是否落實民主了? 還是喊著口號卻在做其他不民主之事,甚至攻擊其他不是民主體系的國家呢? 披著羊皮的狼,內在如果沒有思想轉變,那就只是表面推進一個制度、政策,但卻仍然在做不民主的事,掠奪資源,為了利益抱團的打壓罷了,實行經濟制裁,不然就是鼓吹戰爭、矛盾、分裂,最終某一方會從戰爭"獲勝",那屬於少數人獲利的勝利。

同樣的,另一群想要證明被反恐以偏概全的無辜者,想出了這個計畫為的就是表達視頻是可以改變證據的,而這個組織的人也在不溝通的情況下-被利用的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想演一齣好戲,證明某些腐敗行為,但卻以利用、道德綁架的方式理直氣壯的想讓第一季的男主配合,沒人在意男主的感受,他們只覺得對方有曝光度好下手罷了,甚至在男主知道實情後,他問那個律師他們是否真相信他才為他辯護,而那律師沒回答。屬實純純利用,感動的點大概就是女主是那個不同方勢力當中唯一信任男主是無辜的人,明辨是非,不為一己利益私慾,只不過男主最終還是選擇妥協來結束這事件的蔓延。

女主的上司比起反恐部門的白頭女與代表美國CIA的那個鬍子男來說還是有一點點良知的,好比美國的代表想滅口女律師,他也表達過她是英國公民在英國領土之上或他與女主談話中表明這是全球性的或是,而他也點出了就算他不做、沒有他也會有人做的,但這也延伸出一個思考點,就因為這樣所以你也隨波逐流? 就像有幾個人霸凌一個人,其他人不是沉默就是加入其中,就因為恐懼、就因為不想惹麻煩,最後形成一個風氣、常態被正常化、合理化。

這不就是生活當中、社會中,很多言行舉止都被合理化的部分,比如言語暴力的普遍性,網上或生活中總能遇到說話喜歡否定、反駁、貶低他人同時給人貼上不實標籤,具有惡意攻擊性的人,透過高高在上的姿態拉踩來證明自己,這些很普遍常見,但卻被合理化了。此外,師長對待小孩的謾罵嚴厲語氣,最後以管教為由帶過,面對一些社會現象的不公,有些人選擇發聲想要改變、甚至爭取權益,有的則是因為恐懼害怕背鍋,只能忍氣吞聲的抱怨吐槽,最後來一句沒辦法啊、人性就這樣,但真正要他發聲、做出不同選擇改變時又不敢了。 在電影《年會不能停》就是如此,男主被調錯,有人發現事情不對勁,但因為害怕丟失工作,沒人敢說真話,大家將錯就錯,好似只要站對隊就不會出錯了。如若一個不允許表達真實感受想法的關係、環境,那是抑制、打壓一人綻放自己的天性。

政治+利益

宗教、政治、資本等做的各種事跡,從古至今依然延續著戀童癖、人口販賣等行為

而有頭有臉的人,政客與資本家、企業家、利益共同體,也是一起主導影響世界經濟、市場、安全發展的一群人們

電影《金手指》主角提到他也不知道沒見過背後的金主,他們這些叫得出名字的人都是play的一環,最後要背鍋的也是他們。總有各種猜測,讓人不經好奇政治資本背後的"勢力"神秘力量"到底是什麼、是誰? 真的後面還有背後勢力的存在? who knows,我從一開始的好奇、了解一點、到不解、最後發覺專注自我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樣的"遊戲"、體系終會崩塌、曝光、浮上水面、洗牌,而這不會是出自特定一個人,而是我們自己的覺醒,選擇權與力量就在你我手中,讓一切發生吧,擔憂與恐懼也無濟於事,藏不住的事終會被大家看見的。


政客與政府人員不同

資本與企業、品牌也不同

宗教與信仰也不同

操控、洗腦與支持、服務自然也不同啦


法律系統

法律遵循了判決先例,以之前案例的判決作為參考。可時代在變,真有什麼一成不變以慣性思維來判斷判定? 以先前經驗/案子來決策? 法律的框架也反映人類很多有的固有思維,以舊有經驗做為參考判斷依據,由此循環、重蹈覆轍、複製同樣的模式、代代相傳。

在一個需要證據證明的世界,證明自己的觀點、證明"正確性" 最後有個標準設法套用在每個人身上,證明自己的價值感與存在意義,所以在欲望之中追逐名利地位、想要掌權、想要有成就,與人交往遇到要自證清白的關係,或是要證據支持的司法制度,一個用證據為依據審判的系統體系,可證據最終在法律制度下只是根據這些規範規則去審判,但無法定義是否屬實,一個系統維持的秩序,也是道德的最低標準,而這約束了一些沒有原則底線、陷入欲望之中的種種行為選擇,包含濫權、支配形成的不對等關係,攻擊與暴力。因為一個需要制度規則約束的社會,而沒法信任和諧相處的大環境,也是人類發展至今仍在進化的顯現。

人不完美,而規則是人定的,自然也不完美。有的人有私心可以危害他人權益、奪取他人的權利,人的判斷都有立場 ,所以真的能審判? 律師使用策略技巧在搭配對自己這方有利的證據拿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辯論,但有的也可以把黑說成白的,甚至這部片呈現出來的證據都無法確定是否是真實的,所以官方聲明、新聞報導等我從很久以前就不信,這也是我的一個小學老師和我們說過新聞真實性的部分,隨著全面打開覺知力和對自己誠實,我們會來到一個新境界,信自己的判斷,這基於自己的感受與直覺,那便是你的力量與中心點,而不會輕易的被帶跑、隨波逐流,失去自己的力量。

近年有個被大家討論的詞叫自證陷阱,也就是當有人質疑、潑髒水,誣賴你時不用掉入他人邏輯節奏之中,回答對方、證明或解釋自己的清白,因為對方的惡意就是要跟你槓。當我深刻體會到後,才發覺一個要用證據證明清白的關係是消耗有毒的,對自己身心無益,一個拿案要用證據證明清白/有罪的體系是一個看似"公正"的平衡點,但也引發很多問題及不全面的點。可能這也反映人類的集體狀態吧,彼此是不信任、分裂的,處在競爭意識當中,自相殘殺、掠奪侵犯,所以需要一個律法制度來平衡維持秩序,需要一套不完美的邏輯來制衡。一個需要證明自己的階級制度,需要證明一個人的存在價值,甚至來證明你是否有罪還是清白的社會 。這便是一個充滿不信任,只有解釋,證明的世界,而這也可以反映在關係當中,如若遇到喜歡質疑、挑刺、挖苦、貶低、否定之人,讓你都要否認、解釋,起爭執、深陷較勁的狀態之中。

清者自清**問心無愧

事實與真相

人們喜歡追求"真相",我曾經也是總是帶著好奇心想了解事情的真相,讓我不經也在想真有真相? 人們追求的真相真的存在? 我當前的答案是,對於不同的事情,我想了解的答案會隨著成長與時間的流逝,有不同面向的顯現出來,而我看事情的角度也會因成長有所不同,看到的深度也自然不一樣。關鍵在於,放掉多少掙扎、抗拒與事情背後相關的情緒,當越誠實看得越廣泛,越沒有情緒的干擾蒙蔽,看得越全面清楚。

真相是一個過程,從冰山一角、一個面向,慢慢地看見全部,就像女主發現事情全面發展的過程一樣,人生也是如此,就像拼圖一樣,最後拼湊出完整的部分。另一種情況就是所謂的真相、實情在你眼前,你願意信? 有些人喜歡自欺欺人,不敢承認也無法相信與面對,所以即便事實擺在眼前,也還是會否認。

**近期看到的劇都提到了真相,也引發了我對於我所看到的一切思考,任何數據、任何網上的反應,可能都是冰山一角。畢竟大數劇的推送可以根據你的喜好推送,畢竟這些都是表面的顯現。

判斷力+辨別能力

科技技術

第二季有個關鍵的勢力,科技力量、演算法與大數據的聚焦。劇中負責科技技術的人Gregory Knox 對於技術的著迷走火入魔甚至想藉此操控政治獲得利益,他讓我聯想到Open AI的CEO, Sam Altman 總感受到一些相似之處,對於技術的著迷。前陣子Open AI 的事件,據一些說法 Open AI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及董事會提出了擔憂與CEO意見相左,最後CEO先是被董事會開除隨後又回來,而就在最近更是宣布新產品 Sora 出來了。

AI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有很多擔憂恐懼的說法是一直存在的,但我想使用的人如何運用和我們怎麼定位這項技術是關鍵,因為一項技術的研發不是一蹴而成的,也不見得完全制止避免就能不存在,就如同就算奧本海默不帶頭研發出核彈,也會有人研發出來的,取決於怎麼使用,誰在使用才是關鍵。我想這也是劇中呈現出correction被不同勢力運用的原因,每個人各自心懷鬼胎在操盤著,但最終互相設套,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季中Knox仰賴技術,因為演算法推測出走向,所以他選擇了男主作為那個魁儡政治人物。從古至今,人們被權威: 教宗、貴族皇室、父母、政治、專家領域、師長、公眾人物等任何被看成權威的人打壓操控,現在新技術的問世還要延續之前的模式被使用研發新技術的人操控? 唯有當我們有意識地使用以及有自身判斷力時,我們自會找到一個平衡點,過濾信息,忠於自我,善用科技平台帶來的便利,而不是被牽著鼻子走,迷失自我。恐懼便是他人可以操控的點,而心中的良知與底線是力量的來源,在劇中女主最後做到了。

一項技術呈現出使用者各自有的利益及立場,在劇中英國政府、反恐部門都害怕揭發因為自己也使用這項技術,他們覺得使用在良好的部分是可以的,但從劇中的發展來看實則是失控的互相牽制,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看見的使用的系統有沒有被入侵竄改。

其中,第二季也呈現出英國政府與中國企業合作,美方資本就不樂意了,這在現實也不陌生,美國老大哥總想當利益得利者,對於各國的事情熱衷無比,哪都有他的存在,秉持著世界強國的名號,科技技術領先的氣勢,帶領著維持"民主和平"的代言者 :))

道德+社會責任

道德與社會責任,這是很多大學時期課程中的課本都會提到的一個章節,似乎在提醒人的良知原則與社會集體牽連的影響,這也提出了一個思考點,我們是在滿足欲望,因欲望驅動而做選擇,想證明自己、較勁、不服、不平衡、不滿意、不滿足、妒忌、墮落、自暴自棄、放縱、而要拉下大家一起共沉淪,人性最後好像也不過如此阿。

電影《奧本海默》就提出了一個思考點,一項技術的研發動機和誰使用。當奧本海默測試核彈成功後,才發覺他沒有掌控能力,而這個威力極大具有毀滅性的武器卻落在不了解嚴重性卻有野心、權力之爭的政客手裡。當時的總統及政客或是一些有成名野心的科學家不懂就在發射核彈成功並制止WWII後,為什麼奧本海默一直阻止推進新武器的研發,最終他成了他們的眼中釘。核彈在當時有沒有必要發射眾說紛紜,有的表示當時其實日本已經要投降了,有的說這是美國對日本的報復,但不管事實是什麼,世界也目睹一顆核彈的影響力。

在《真相捕捉》中又延伸出一個問題,宣稱想要把技術用在好的事情上得結果是什麼呢? 劇中反恐的代表想要證明給女主看correction這項技術是可以用在好的地方上,但隨著劇情展開連他們的系統都淪陷受到影響,而一邊想要掩蓋一些事情,一邊又想用著這項技術來幫助自己完成對自己方有利的事情,這其中的利害最後成了互相影響牽制、半斤八兩的局面,看似為了正義想制裁另一勢力,可"正義"立場的反恐與CIA也內鬥、不擇手段互相傷害,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女主一直以來的堅持,就是想把這項技術公諸於世吧。



Feb 26, 2024


內容總結
真相捕捉
5
/5
˚˖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媽媽如何在與自己的孩子互動時尊重孩子的意願,並討論了尊重與引導孩子的相關觀念。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個人思考,認為在教養孩子時應該以尊重與愛的方式引導孩子探索世界,而不是以制止與控制的方式。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感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從靈性圈子到家庭的經歷,以及尋求認同感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文章裡描述了作者曾經感到無力受支持的情境,以及如何漸漸意識到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做出選擇。同時闡述了放下過去的重要性,並帶出了幸福和人生互動的關聯性。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媽媽如何在與自己的孩子互動時尊重孩子的意願,並討論了尊重與引導孩子的相關觀念。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個人思考,認為在教養孩子時應該以尊重與愛的方式引導孩子探索世界,而不是以制止與控制的方式。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感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從靈性圈子到家庭的經歷,以及尋求認同感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文章裡描述了作者曾經感到無力受支持的情境,以及如何漸漸意識到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做出選擇。同時闡述了放下過去的重要性,並帶出了幸福和人生互動的關聯性。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先前麥克買了在預算及性能方面都十分複合需求的NXTPAPER 11平板,但拿到辦公室使用後便發現因為時不時有簡報需求,主機本身不支援有線視訊輸出實在是非常不方便,因又開始尋找新歡。最終麥克選擇了算是還滿熟悉的品牌小米旗下的小米平板6,以下為麥克這一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
從預計的十月底出貨經過重重波折,Pubu自家開發的10寸彩色閱讀器Pubook Pro終於是送到第一批集資者手中了。究竟這台閱讀器有沒有本事撼動目前的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有達到集資時承諾的各項功能嗎?且讓身為首批集資者之一的麥克跟大家談談收到主機後使用數天的感想。
Steam Deck 迎來大改版,最重要的更新就是換成 OLED 螢幕。使用 OLED 螢幕帶來更好看的顏色,大小還小幅提升到 7.4 吋。關係續航力的電池也從 40 瓦小時升級到 50 瓦小時, 3A 大作都可以多玩一小時呢!這麼香的更新,怎麼不給他買下去呢 😄
先前麥克買了在預算及性能方面都十分複合需求的NXTPAPER 11平板,但拿到辦公室使用後便發現因為時不時有簡報需求,主機本身不支援有線視訊輸出實在是非常不方便,因又開始尋找新歡。最終麥克選擇了算是還滿熟悉的品牌小米旗下的小米平板6,以下為麥克這一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
從預計的十月底出貨經過重重波折,Pubu自家開發的10寸彩色閱讀器Pubook Pro終於是送到第一批集資者手中了。究竟這台閱讀器有沒有本事撼動目前的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有達到集資時承諾的各項功能嗎?且讓身為首批集資者之一的麥克跟大家談談收到主機後使用數天的感想。
Steam Deck 迎來大改版,最重要的更新就是換成 OLED 螢幕。使用 OLED 螢幕帶來更好看的顏色,大小還小幅提升到 7.4 吋。關係續航力的電池也從 40 瓦小時升級到 50 瓦小時, 3A 大作都可以多玩一小時呢!這麼香的更新,怎麼不給他買下去呢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今社會人們對真相的態度,提到在這個速食、極短片充斥的時代,一切似乎只要被視為有趣,就能夠被原諒、接受為事實。文章文體偏向沉思,有些許負面情緒,但通過批判和自我反省。作者建議人們應該多向不同角度看問題,接受可能不同的真相。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講述一個偶然開始殺人的平凡男人和一個追捕他的刑警的故事。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近年來,臺劇不論是在演技或是取材設定上都越來越備受肯定,其中更是不乏吸引人的內容,經過前幾期的分享,你是不是跟小編一樣有了更多「媒體識讀」的知識了呢? 今天就一起跟著小編一起進入小編的「媒體識讀」世界吧! 📺誰是被害者
Thumbnail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看預告或太多宣傳的話,不要期待它是一部爾虞我詐或是結局逆轉的懸疑港片。本片一開始就將所有主要角色的底牌掀開,各個立場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今社會人們對真相的態度,提到在這個速食、極短片充斥的時代,一切似乎只要被視為有趣,就能夠被原諒、接受為事實。文章文體偏向沉思,有些許負面情緒,但通過批判和自我反省。作者建議人們應該多向不同角度看問題,接受可能不同的真相。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講述一個偶然開始殺人的平凡男人和一個追捕他的刑警的故事。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近年來,臺劇不論是在演技或是取材設定上都越來越備受肯定,其中更是不乏吸引人的內容,經過前幾期的分享,你是不是跟小編一樣有了更多「媒體識讀」的知識了呢? 今天就一起跟著小編一起進入小編的「媒體識讀」世界吧! 📺誰是被害者
Thumbnail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看預告或太多宣傳的話,不要期待它是一部爾虞我詐或是結局逆轉的懸疑港片。本片一開始就將所有主要角色的底牌掀開,各個立場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