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18.09.18】
在我的中學和高中六年,台灣許多學校還是有鞋禁。寬鬆的規定是鞋面須以白色為主,嚴格一點的規定是必須全白,只有Logo可以有顏色。六年間,我讀的學校都有鞋禁,但人總是喜歡打破規定,而少年們打破規定,往往被冠上「叛逆」。
「青春」這詞好像常常跟「叛逆」連接在一起。事實上,青春是無辜的,是大人喜歡在我們的青春裡,給很多的規定。仔細想來,上學其實很像打仗。對上有抗爭,對同伴有勾心鬥角、義結金蘭。很多人對青春期的孩子退避三舍,甚至無情的給予「叛逆期」的標籤。其實換個角度看,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戰士。他們為夢想、為愛情、友情、親情奮鬥著。在奮鬥過程,必須體會白布鞋是一個框框,你必須活在這個框框裡。
你必須和大家一樣,在上學的日子裡,穿上白布鞋,跑過揚起塵土的操場;在下雨的日子,任憑它被路上的積水潑髒。你不喜歡這個框框,就像你不喜歡早起上學、不喜歡每天考試一樣,可是你卻無能為力。你嘗試用你身上僅有的,不用錢的勇氣,用力地咆哮、抗爭,你拒絕所有試圖限制你的框框,可是,你雙腳仍踩著白布鞋。
如今,我再也不會被規定要穿什麼樣的鞋子,剪什麼樣的髮型。可是,我卻懷念起那些穿白布鞋的日子。那雙髒髒舊舊,踏過泥濘,越過水窪的白布鞋,已經被遺棄在記憶深處。可是,我曾經踩著它,做著某個夢,愛著某個人。你也曾經踩著它,為你認為不合理的某個規定據理力爭。
白布鞋應該是戰士的勳章,是我們在各自的青春裡,為不同事情奮鬥的記號。
脫去白布鞋的時候,有多少人也脫去了夢想?
又有多少人脫去了勇氣,往大人的世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