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年代,都有去反思傳統價值觀是否合理的機會,通常欠缺的是與還在傳統框架下生活的人,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溝通,或是確定不需要跟他們溝通(例如他怎麼想,其實與自己的生活無關)。
近期聽到幾個有感的議題,跟大家分享。
那只是不夠想學的藉口,因為內心把學習期待設定過高,如果不能做到,就沒有做的必要,這樣的心理枷鎖限制了自己。然而學習一件事,很多時候 60 分就已經夠用了,無論對於工作或是生活興趣。
每個人對於生活與經濟的平衡點不同,全職育兒是在家庭經濟允許的前提下,對於教養孩子的全心投入,雖然全心投入,獲得的也不是傳統薪水收入,該有的休息也是必須的。
那就是一個人對於生活方式的選擇,是一種專業分工,包括照護、教養,不能因為不常見,而被視為不正常。
有一種孤單是別人覺得你孤單。
很多人生二寶,不是來自夫妻自身的自由意志,而是各種外在觀念的影響。一個人的人生很長,除了父母,還有其他家人、摯友。很多時候,這些人甚至比個性迥異的手足之間有更多信任感。父母生二寶的思考出發點,應該是在於,是否想再次體會孕期、挑戰教養不同個性的孩子,不會只有經濟考量,更多是不只一倍的苦與樂,就看那對父母自己的取捨,我個人目前看法,有些事,做一次就很夠了,世界很大,還有很多值得跟伴侶去做的事,並不是只有養育孩子。
我很樂意跟大家持續探索、討論,很多所謂「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沒有任何事情永遠都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