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子沒看日劇了,才驚覺已到了男女主角都比我小的年代(波瑠(1991-)、間宮祥太朗(1993-)),畢竟大學時期追劇的演員,部分已漸漸走入家庭,如:堀北真希、新垣結衣、宮崎葵;另一方面是近年不再對純愛的題材感興趣。
而之所以追了一下《魔法翻新》,是因為受本月(10)《大誌》的介紹所吸引:「讓人聯想到日本房屋改造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重新拆解空間如同解構家庭舊有的結構,盤根錯節中找到線頭,一集解決一個案件,也帶出一個核心問題,在翻修房屋外觀的同時,也為委託人修復了人生的創傷或迷惑。......讓每間『有問題』的屋子、待修補的關係都得到回應。」相較於《全能住宅改造王》著重住宅的改造前後,《魔法翻新》更著重的是住宅改造背後的原因與需求(故事),及透過「翻新」所更新的人生。
本劇共10集、提了10個翻新的案例,劇尾皆會呈現翻修後客戶生活於此的樣貌(未來的樣子)。劇中的翻新公司為「丸福工務店」,類似台灣的「室內設計公司」,即含設計與施工的公司。過去在大學時,某老師曾引以為傲的說,好的建築師是建築系畢業的、好的都市設計師、好的室內設計師也是建築系畢業的;言下之意,想做設計念建築就對了。當然,上述這些都是廣義的建築產業,建築系的訓練多少都有涉略。然而,同一個「建築」卻有不同的階段與概念;即設計施工的建築、建設公司買賣的建築與使用後翻新的建築。三者看待建築的角度皆有所不同,而真正「符應」使用者生活的,只有第三個階段(一般買房都是買已設計好或蓋好的)。
本劇凸顯了身為建築人必須體認與面對的問題,即不管是買房或翻新,對於客戶來說都是人生的大事、絕不想後悔的大事。故不管是設計建築、買賣建築或翻新建築,是否有帶著「會改變客戶人生的責任感工作」的自覺?還是只是混口飯吃?(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產業低薪過勞的結構性問題,本文暫不討論)建築要想成為一生的志業,便必須建立在他人之上;只有建築師是不可能成就建築的,還需要有業主、施工團隊、使用者等,而唯有將建築關聯於他人的人生,建築才有成為志業的、可長可久的可能。
本劇的室內設計,指得是使用一段時間後的翻新、翻修,而非一般新建工程後的毛胚屋裝潢。故其牽涉的問題將更加困難與現實(立即),卻也更貼近使用者。如:在舊房屋中哪些值得保留?夫妻作息不同,要如何讓夫妻不睡在一起還能保有夫妻間的情趣?凶宅如何翻新成不像凶宅的樣子?如何讓風水不好的房屋,能夠透過翻新提昇運勢?甚至如何讓房屋看起來不易被小偷盯上、或讓貓與狗都想住的房屋?然而,這些問題是衍生的、次要的,真正原初的問題是,如何翻新得讓大家住起來都舒適?都有家的歸屬感?
「想做這行就要打開五官才行。」
「在有限的預算內掌握客戶的潛在需求。」
如何提出最符合客戶的需求?本劇特別描述業務員提案前的訪問與提案的過程;在與客戶的第一次訪問前,會特別提醒客戶不必特別打掃整理,即保留日常最自然的使用狀態,為的是在聽取客戶的意見之外,亦能透過日常的使用狀態,看見更多潛在的需求、習慣與使用的可能性。如:在夫妻不睡在一起的案例中,可看見女屋主床頭邊放置了許多舒壓的工具(肩背按摩棒),及談話間頻繁的打哈欠,便反應不佳的睡眠品質。
最後,「翻新是一種魔法」,翻新房屋,除了產生新的環境亦產生新的心境(風水)。然而,翻新心境,卻不必然要透過翻新房屋,從日常的改變擺設、改變使用,本身就是一種翻新。而翻新心境更可透過轉換環境,如:劇中的登山,透過登山轉換心境,讓處於劣勢、下坡處境的自己,不急著反轉、脫離;不是自責自己不夠好,而是容許、接受處於下風的自己。透過將身心抽離日常,置入既陌生又新鮮的環境,以看見事情不同的角度與潛在發展的可能性。
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