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8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36|打造你的「不做清單」,聚焦於每一天的「精華」!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閱讀筆耕,目前和雨果.Hugo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36|打造你的「不做清單」,聚焦於每一天的「精華」!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36|打造你的「不做清單」,聚焦於每一天的「精華」!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有讀者問我,週報「出菜」的順序是否有巧思?

我的習慣是,如果(主觀)感受到幾篇文章之間可以一脈相承,我就會把它們 back to back 前後串在一起。若找不到這樣的脈絡,就不會強求 😅。

這個禮拜,開場的前三篇選文中,我覺得 1→2 有承先啟後的感覺,而 1→3 可以試試看學習遷移(將從 A 領域習得知識、技能、態度及行為,應用到 B 領域)的歷程。

我在下方目錄區,把這種 back to back 的安排標記了 🔗 圖示,不知道大家讀完會不會有類似的感想,再留言/私信跟我說喔!


本週焦點

🔸 巴菲特與他的私人飛機駕駛:打造你的「不做清單」🔗
🔸 你今天的「精華」(Highlight)是什麼?🔗
🔸 內容創作者的轉型經營思考 🔗
🔸 文案頁(Landing Page)的區塊組成
🔸 參加「實體讀書會」令人振奮!
🔧 可常駐 Mac 選單列的「迷你瀏覽器」MenubarX
🔧 iA Writer 大道至簡
🔧 這是一個讓我極為震驚的 GPTs!
🌍 DeSci 的自學之路 018-DeSci Asia
🌍 AI + Web3 公益課筆記 #6|什麼是 Web3?
🌍 以太坊坎昆升級 Proto-Danksharding


❏ 巴菲特與他的私人飛機駕駛:打造你的「不做清單」 from 天下雜誌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全球第三富有的人,也被視為史上最優秀的投資人。但有趣之處在於,巴菲特能有這些成就,並不是因為他做的比別人多,而是他做得比別人少。

  • 寫下你 25 個重要目標。
  • 圈出其中 5 個最重要的目標。
  • 盡全力避開任何沒有圈出來的事物。

閱讀筆耕 🙋 IMO:能力圈

畫出一條邊界!一邊是你關注的公司,你要在這裡成為(善於評估的)專家;另一邊你不必是專家,你不用是許多公司、每一間公司的專家。

這是股神巴菲特提出的「能力圈」經典投資概念,不僅是投資理財的圭臬,也適用於我們的人生。這個圈圈到底有多大其實無關緊要,然而,知道這個圈圈的邊界究竟在哪裡則至關重要!
 

雨果・Hugo 🙋 IMO:反向思考

巴菲特所實踐「不做清單」讓我聯想到「反向思考」。

一般人是從「要做什麼」為出發點思考,但這樣的心態往往會讓人對於每一項自己選定的目標賦予過高的價值,不願意放棄,以致於有限時間無法聚焦重點。

選擇「不做什麼」是將所有要做的目標列出來,並且只做最重要的前面幾項,這樣更可以聚焦特定目標。


❏ 你今天的「精華」(Highlight)是什麼? by 林啟維

  • 每天最黃金的 60 - 90 分鐘專注高峰,如何用在「精華」上;一旦發生,我們該怎麼分配這段注意力?
  • 「精華」會是許多後續行為、產出的錨點(anchor)。
  • 怎麼準備?其中一個方式就是一早寫一個大大的便利貼,貼在生活中最明顯的地方⋯⋯書中總共提到 87 種「為精華作準備」的方法。
  • 「精華」強調只要今天完成「一項任務」,今天就值得自己感到驕傲。
  • 如何選擇「精華」?▷ 今天非要達成不可的急事。▷ 這可以是帶給我今天最大的成就感的事情。▷ 有時候是非生產力的開心事情。

閱讀筆耕 🙋 IMO:每天最重要的 2 小時

呼應《每天最重要的 2 小時》的主張:配合人體的生理系統,創造適當的狀態與條件,產生每天展現高成效的一段時間,完成真正重要的事。

這有賴於我們釐清以下幾個點:

  1. 為自己空出可以心無旁騖的專注時段。
  2. 已經想好,在每天這個專注時段,要做什麼核心任務(精華)。
  3. 為了迎接專注時段到來,提前做些個性化準備儀式(例如:文中提到的「便利貼」方式)。

「你今天(昨天)的精華是什麼?」你可以逢人就問(必須先和他分享這個觀念,否則會被翻白眼)並一起練習,也可以是對自己的提醒和回顧。

Share

雨果・Hugo 🙋 IMO:手寫便利貼的好處無法取代

雖然手機也有設計類似便利貼的提醒功能,但親手寫在便利貼上後,貼在顯眼處真的會讓執行率大大提升,還有另一個好處是寫下去後比較不會把事情擱在心上,大腦可以專心去做當下的事。


❏ 內容創作者的轉型經營思考 by 侯智薰

前幾年我們很常看到,內容創作者試圖把自己的名字淡化,目的是為了讓品牌不只是綁在自己身上,還能賦能給團隊夥伴,達到更多元的產品和商業運作。​

但,我後來才意識到一個陷阱。這種作法是否也被「傳統公司模式」給框架住?​當品牌去掉了單一個人的識別,確實可以發展更多元的商業,但勢必就要「招人擴編」,才能多線經營。然而,人員一多,正是這個時代的甜蜜毒藥。

後來覺得,或許像瓦基這樣才是正確的作法。​回到一人公司的本質:選擇走向更好,而不是更大。什麼是「更好」?彈性和掌控感。

瓦基把粉絲團名稱從「閱讀前哨站」改成「閱讀前哨站瓦基」,而粉絲團頭貼也從 Logo 視覺元素換成人臉。

雨果・Hugo 🙋 IMO:除了「一人公司」以外的其他可能?

想達成生活事業的平衡,一人公司可能不是唯一解。

以《商業思維學院》為例,在經營初期,創辦人 Gipi 院長會出席多數活動,並且參與核心課程的講授,並且計畫在營運數年逐漸退居幕後(只參與重要決策)。印象中,他提過學院成立的目的是要淡化他的個人色彩,同時也清楚說明經營組織為的是要讓自己生活跟工作可以達成平衡。

另外還有一個經典例子《帆書》。前身是《樊登說書》,一開始是個人 IP 經營,後面轉型去除個人標籤,在組織變大的同時,樊登仍然維持每週講一本書的超高效能,這都是值得省思的方向。

原以為組織擴大經營後,只會變得越加忙碌,但事實上也有經營組織後事業跟生活都更加平衡的案例,那麼,一人公司還會是唯一的方向嗎?
 

閱讀筆耕 🙋 IMO:不做清單+系統

扣回本期週報的標題,也可以為你這間「一人公司」明訂那些東西絕對不碰;然後不妨參考《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給我們的建議,不管現階段有沒有要擴編,都先植入「系統」再說。

  1. 寫下你在一週內做的所有事情。
  2. 將工作分為清單一(重複執行的工作)與清單二(一次性任務),然後丟掉清單二。
  3. 重新排列清單一,從最耗時到最不耗時。逐條找出你想要為其建立系統的任務。
  4. 寫出你是怎麼完成該任務的步驟動線。然後,確認流程,看看是否能找到任何不必要的步驟,先刪除所有不必要的步驟,然後才做優化,直到擁有你所能建立的最精簡和最高效的流程。
  5. 在你進行這段流程時創作一段「說明書」⋯⋯逐步累積起一套培訓內容。

❏ 文案頁(Landing Page)的區塊組成 by 朱騏

  1. ​名稱
  2. 介紹▷ 這是一堂什麼樣的課程?▷ 這堂課程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這堂課程對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3. 適合誰
  4. 學員見證
  5. 學生痛點
  6. 上完課的好處
  7. 這堂課程會怎麼教學▷ 善用表格與列點,讓課綱一目瞭然。
  8. 價格

閱讀筆耕 🙋 IMO:審美「著陸頁」

Landing Page 直譯為「著陸頁」。

對!就是我們在談美國經濟是否「軟著陸」的那個「著陸」。

Landing Page 是使用者進入網站時所看到的第一個頁面(是不是好文案,要在此見真章),用來引導他們進行特定的操作,例如產品介紹、訂閱服務或填寫表單等,以提升網站的轉換率和行銷效果。

近期,我參與的《比特幣元年:從零開始,乘上一生一次的數位金融浪潮》專案,正好碰上這種「著陸頁」的使用情境,這則貼文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

​這裡的 2. 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後面很多說明都是由此展開。例如:

  • 要解決的問題:對應著 3. 4. 5. 6.(順帶一提,我認為 4. 應該要放後面一點,作為說服目標受眾行動的「最後一哩路」)。
  • 解決方案:對應著 7.。

另外還可以設計區塊 9. 也就是「常見 QA 集」作為收束,預判對方可能的疑問,不等他們開口就直接精準解答。

我們可以先把以上方法論 keep in mind,未來每次逛到那些「著陸頁」時,就能站在審美的角度(文案之美),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 參加「實體讀書會」令人振奮! by Shiuan.L

Shiuan.L 的「實體讀書會」初體驗,原本想說只參加一次就好了(因路途遙遠),但是他發現了令人振奮的理由,他改觀了,甚至開始有點期待下一場讀書會:

  • 人數控制<5人:實體聚會應該讓所有來賓都有機會交流分享。
  • 許多 Subtle Interaction 微妙、難以察覺的細節:是線上讀書會無法體驗的,卻是陌生人初次見面、建立信任時,不經意會觀察的細節。
  • 好書讓人「突破同溫層」:一本好書或許是跨年齡層、職業背景的最好交流互惠方式。
  • 好好保養實體社交能力。

閱讀筆耕 🙋 IMO

有一種讀書會的品質(成效)很高,那就是在參與者們「鎖定同一本書,而且事前都已經完讀」的情況下,大家都對某個 issue 有了先備資訊(已做足功課),每個人都有充足的 input 與 output 現場碰撞與交流,多麽美好的一幅畫面!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 可常駐 Mac 選單列的「迷你瀏覽器」MenubarX by Simon

MenubarX 是一款可以停靠在 Mac 菜单栏上的「迷你浏览器」,你可以在这个小窗浏览器里尽情使用 Instagram、Twitter、电子书等网站,也可以实时浏览股票、汇率等实时信息。将你喜欢的网址收藏在这里,随时摸鱼使用!

 

❏ iA Writer 大道至簡!byDenken

iA Writer 是一款主打「專注寫作」的文字編輯器,簡潔俐落的使用者介面,讓你沈浸於文字創作的心流狀態,享受純粹書寫的樂趣。

獨到的 Authorship(作者身份)新功能,可以記錄區分「自己撰寫」或「AI 協助撰寫或編輯」的文字段落,學會運用之後覺得非常讚!

 

❏ 這是一個讓我極為震驚的 GPTs!by 洪大倫

這個 GPTs(客製化的 ChatGPT 聊天機器人,開放給 GPT-4 付費版用戶使用)名稱叫做「Books」⋯⋯我找到「讀墨 Readmoo」2020 暢銷書排行丟給它,它竟然能準確告訴我這些書的大概內容。


創作者經濟與 Web3

❏ DeSci 的自學之路 018 - DeSci Asia by Swift Evo

最近 DeSci Asia 有幸參與到 GreenPill x Octant 舉行的平方募資輪次,你的小額資助捐贈可以讓我們得到配捐池的分配,以支持 DeSci Asia 每個月進行的活動及內務,推動亞洲區 DeSci 的發展。

Swift Evo 🧙 IMO

一直以來,在傳統科學研究領域,都是歐美遙遙領先;雖然進入了 Web3,去中心化科學(DeSci)在亞洲區的發展佔全球比重不足 10%。本文簡介 DeSci Asia 以推動亞洲區 DeSci 發展為目標,進行教育、聯繫以及協助亞洲發展本土的 DeSci 社區。

項目正進行小額募資,希望大家能小小支持,以推動 DeSci 在亞洲區的發展。

備註︰本人 Swift Evo 亦是 DeSci Asia 的共同創辦人。

 

❏ AI + Web3 公益課筆記 #6|什麼是 Web3? by 閱讀筆耕

今天談到的 DAO、Web3、DID、加密貨幣錢包⋯⋯都根源於區塊鏈技術。

從 Web1 → Web2 → Web3,你會看各種平行時空的定義方式,莫衷一是。

 

❏ 以太坊坎昆升級 Proto-Danksharding by 歐文笑長

這次的坎昆升級有很多部分,但最重要的是 EIP-4844(Proto-Danksharding),這個升級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幅降低手續費」,特別是 Layer 2 的手續費,這讓整個以太坊生態變的更實用,絕對是大利多。

⋯⋯下一個我最期待的升級就是 Danksharding,這是真正在數據層做分片的擴容方式,這能讓以太坊的 TPS 達到數十萬等級,那時候的以太坊會無比耀眼。


電子報的最末,要帶你回顧 3 月 8 日(五)晚上的【創作者經濟 IMO】語音活動。

❏ 如何做好一場訪談?從「故事鑄字行」訪談幕後花絮聊起

感謝

雨果.Hugo大大當晚不藏私、乾貨滿滿的分享,話說「訪談」這套技藝也能在職場派上用場,例如外賓邀約、企業內訓、主持會議⋯⋯ 共勉之💪。

另外,也要向你預告 3 月 19 日(二)晚上新的一場語音活動。

❏ 第一季「說書摩天輪」啟動

這是活動發起人雨果.Hugo對「摩天輪」的詮釋:

我期待能從自己周遭的一小群人開始,重新找回對書籍最純粹、原始的樂趣及期待!讓我們一起搭上【說書摩天輪】吧!你不一定要(給自己帶來壓力)設定學習目標或在途中抄寫筆記,因為唯有如此,你才能完全沈浸在從不同位置、高度所看到的每一處風景

  • 時間:3月19日(二)20:00~21:30
  • 地點:Google Meet
  • 加 LINE ID:hugohuang1 好友,進入【公益讀書會】交流群。
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邊界所在,
你將比那些能力圈雖然比你大五倍,
卻不知道邊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巴菲特(Warren Buffett)

Share

2024 新年贈禮首選 【創作者經濟 IMO 大禮包🧧】

  • 獲得週報、人物誌 Writing NFT
  • 週報:主編後記(創作者經濟 IMO 知識樹)
  • 人物誌:語音訪談無限回放
  • 不定期空投派發
  • 年度訂閱享 17% 折扣

用最棒的禮物傳遞你的品味 💯

Give a gift subscription


主編後記:向外「嫁接」出去

第 34 期週報主編後記,這是一則和「職場與工作技能」主題有關的永久筆記。

這則永久筆記(或說包容這則永久筆記的主題)就像是雷達的啟動開關,後來讀到其他文章,偵測到類似的訊號時,就可以繼續延伸這個知識體系。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我在第一則永久筆記的基礎上,因為接受到新資訊〈履歷上「連續創業者」的誤區〉的刺激,得到向外「嫁接」出去的分支。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