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合要好合要爽

raw-image

1970年11月5日《雲州大儒俠》第95集,應該是「醉彌勒」首次現身螢光幕前,然後唱了一首《合要好合要爽》,《合要好合要爽》和《苦海女神龍》堪稱布袋戲史上傳唱最多、知名度最高的兩大名曲,醉彌勒這首招牌歌曲有2個版本,1970年11月5日播出呂金守(多以藝名「敏郎」作為演唱者)作詞、主唱的《合要好合要爽》,以及1971年10月7日改播陳和平作詞、黃西田主唱的《醉彌勒》,你一定聽過,但你知道這是道道地地的原住民部落傳唱歌曲嗎?


1968年發行的《懷念的山地旋律》,收錄了盧靜子演唱這首歌的日語版《アイアイジョーで乾杯》(愛愛乾杯),這就是《合要好合要爽》的元曲,根據台東耆老的說法,《アイアイジョーで乾杯》在台東地區流行大約70年以上了,應該是戰後初期或日治時代所創作的。有人說是阿美族人先唱,後來流行整個台東,而花蓮與屏東的前輩也說他們年輕時聽過。南王卑南族前輩陳光榮說這首曲可能是阿美族的,大約1949年左右他12歲的時候開始流行。1930年出生的南王卑南族前輩李春花則說,這首歌是戰後、她年輕時就有的,跟陳光榮的說法差不多。


最原始的歌詞是什麼,無從考證,1939年出生的利嘉卑南族前輩音樂家蔣喜雄說最早是阿美語歌詞,但南王卑南族歌手吳花枝卻說是先有日語歌詞,大家會加自己的歌詞進去。她說南王歌手李石良喜歡把這首唱成卑南語,可惜這個版本沒有被錄音保留下來。總之,早期最普遍的歌詞應該是日語的。另外,也有人懷疑這首歌是不是來自日本,據網路上的查證應該不是。


這首《愛愛上乾杯》流傳了約15年以後,1965年它被收錄在鈴鈴唱片出的《台灣山地民謠 第29集山地日語流行歌》,由趙仲雄演唱,這應該是最早的錄音版本。這張唱片上註明這首歌是「陳清文作曲 王炳源作詞」,不過我訪問過的大部分前輩一般認為,這首歌原本傳唱的日語版並不是陳清文和王炳源寫的,而是更早就已經流傳。蔣喜雄則說,這個版本的歌詞真的是王炳源寫的,但曲調是之前就有,有一個可能是,王炳源改編了原本傳唱的歌詞。


1966年,陳清文、王炳源跟他們的音樂夥伴徐天識等人把幾首台東歌曲改成閩南語,《愛愛上乾杯》被改成《爽歪歪》,收錄在鈴鈴唱片公司出版的《正東歌唱集》中,跟前一年的日語版一樣由趙仲雄演唱,唱片上也註明是「陳清文作曲 王炳源作詞」,歌詞部分應該是王炳源寫的無誤,《爽歪歪》這個版本聽說因為歌名的關係很快被禁,但它還是成為後來「所有」閩南語版本的基礎。


1967年底,原住民歌星盧靜子翻唱日語的《アイアイジョーで乾杯》,收錄在《懷念的山地旋律》中,這張唱片裡都是「山地日語歌」,分別由盧靜子和真美演唱,大部分註明為「王炳源作詩 陳清文作曲」。


直到1970年,這首歌由呂金守自己以藝名敏郎演唱,歌名變成《合要好合要爽》,被黃俊雄用在布袋戲「史艷文」裡頭,搖身一變成為「醉彌勒」的出場曲,因為史艷文97%超高收視率紅遍台灣大街小巷,結果這個布袋戲的版本紅遍全台灣,變成大家熟悉的歌曲,並且陸續出現很多翻唱版。同一年年底,年輕歌手鄧麗君演唱廖軍達、陳有信作詞的另一個閩南語版,歌名改為《勸世歌》,1971年初楊小萍和包娜娜也都灌唱過這個版本。,同時期葉啟田演唱游國謙新填詞的閩南語版《台北太平通》,約1972年出現陳和平作詞的另一個布袋戲版本《醉彌勒》,這段時間盧靜子再灌錄了兩次日語版。


1990年代時,歌手豬頭皮(朱約信)也把《合要好合要爽》改編成《外好汝甘知》,加了一些新創的部分,由伍佰和China Blue改編作曲並編曲,阿城(李坤城)作詞,是豬頭皮同名專輯的主打歌。這個新版本頗受歡迎,這個老旋律得以介紹給新一代的聽眾。2003年沖繩歌手大工哲弘在他的專輯《蓬莱行》翻唱3首「台灣山地歌」,其中一首就是《アイアイジョーで乾杯》,所以這首「山地日語歌」也被帶到日本去。至於台灣的閩南語版,到現在還常聽到,甚至被拿來做啤酒廣告配樂,大家都熟悉,只是不知道它真正的歷史背景罷了,可千萬別以為是台灣漢人或日本原創喔~


敏郎-合要好合要爽(醉彌勒)


黃西田-醉彌勒


盧靜子 アイアイジョーで乾杯 (愛愛乾杯)


朱約信(豬頭皮) Jutoupi【外好汝甘知 Drink Drink Drink】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