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蟋蟀不會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題目首先應該改成 "如果公蟋蟀不會發出聲音"。公蟋蟀發出的聲音是翅膀摩擦所致,並不是 "叫聲"。

昨天看到一個介紹蟋蟀的影片,一位國小男主任夸夸而談,說公蟋蟀才會叫,母蟋蟀沒有能力叫。看著那位主任得意洋洋的嘴臉,真是太可笑了,也太可惡了。

我想起美國傳奇女權人士葛羅莉亞史坦能(Gloria Marie Steinem, 1934 年 3 月 25 日出生,90歲)多年前提出一個假設:如果只有男人有月經?

Steinem, G. (1980). If men could menstruate. In Kauman, G. & Blakely, M. K. (Eds.). Pulling our own strings (pp. 25-26).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可想而知月經會由現在的羞恥不潔,變成值得羨慕的事件。

=====

男人會開始吹噓他的經期有多長、量有多少;社會將對男孩初經來潮進行標記,透過儀式或宴會來證明這個男孩終於長成男人;國會將贊助國家停經研究中心的研究,衛生棉相關用品將由聯邦免費支助。
軍人、政客和宗教基本教義派將用月經來證明只有男人可以當兵(你必須自己流血才可以讓敵人流血),或者擔任傳教士(女人如何可能為了我們的罪而流血?)。男性知識份子會認為女人不適合就讀數學、物理,因為女人如果沒有天賦去計算月亮和行星的週期,那怎麼可能掌握時間、空間、數學或測量?

以上引自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Gender And Space. (心靈工坊出版)一書。

=====

所以現在呢? 大可以說男人無法有月經、是比較差的人類設計。但因為現在男人無法有月經,月經就被說成差勁的事情,其實整個社會就是一組黑女人特攻隊,都在無所不用其極地想把女人黑成不好的人類。

蟋蟀會不會叫怎麼了? 這現象本身並沒有社會價值,但如果是母的才可以就是差勁的事,公的可以就是厲害的事,這與科學現象無關,其實科學並不中立,而是建立和維持社會結構的工具,而這結構往往不公平且不適當。


當人類如此偏頗地強力維持男性為尊的結構,不只犧牲了女性,必然會因為女力被打壓,犧牲整個社會。就是這麼可笑而可惡。可悲。

這也是老話題了。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有位他校外籍研究生來尋求合作的協助。原本對她的印象是人是聰慧的,英語程度還不錯,到台灣也有被要求修中文,並考試通過。上學期proposal 也已經通過。 可能是下學期比較急了,她想找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只要做一節課的實驗,再分析當天實驗的資料就可以了。(這論文也挺輕鬆的)
聽聞一場很有意思的校園學務演練,很值得記載。 早上八點多學務處廣播叫全校師生到操場集合。 學務主任(副指揮官)宣導壞人(正式名稱是"校外人士")入侵校園應對流程,亦即如果有外人入侵,同學都要立刻就近跑進教室,然後鎖上所有門窗,打電話通知辦公室行政人員後,等待救援。
想不到方格子竟然只有一篇關於國中生割喉事件。這個空間似乎只/比較重視股票等有關賺錢的文章。 國中校園充斥小霸王,攜帶凶器、霸凌同學甚至老師,早已不是新聞,只是隱藏在升學壓力的表象之下。 就如同全教總記者會所言,教育部帶頭不信任不尊重老師,過度保護部分學生人權,校方動輒得咎,只好不管。
話說台灣的學制太僵化了。 如果一學期16周,一年足可以安排三學期,大學就可以三年唸完。美國也有學校排到一年四學期,學習的效率和內容其實和放假並沒有因果關係,集中修課一樣可以很紮實,多放假也不見得學得好。 或者微幅調整,取消大四必修,學生若提早修完,可以提早畢業。光是這一點就很考驗台灣的教育體制了。
校園禁止老師提供學生含糖飲料已經多年,而且時不時還要三令重申。2023年10月又再度發文,飭令全國高中以下學校注意。公文內容在很多學校的官網都可以查到。 搜尋找到最早的政令是2013年,足足已經十年了,當年教育部根據民國100年「學生健康檢查資料」,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25.4%,首度發函要
現在的社會,每天在各方面都有太多統計資料,包括政治、經濟、娛樂等等。民眾竟然只會計算數學(也只是數論的部分),沒有統計概念,這實在不利於未來的生活。 統計學對未來社會生活真的很重要。雖然困難,應該在中學畢業前,國民教育課程要教導統計學基本概念。
最近有位他校外籍研究生來尋求合作的協助。原本對她的印象是人是聰慧的,英語程度還不錯,到台灣也有被要求修中文,並考試通過。上學期proposal 也已經通過。 可能是下學期比較急了,她想找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只要做一節課的實驗,再分析當天實驗的資料就可以了。(這論文也挺輕鬆的)
聽聞一場很有意思的校園學務演練,很值得記載。 早上八點多學務處廣播叫全校師生到操場集合。 學務主任(副指揮官)宣導壞人(正式名稱是"校外人士")入侵校園應對流程,亦即如果有外人入侵,同學都要立刻就近跑進教室,然後鎖上所有門窗,打電話通知辦公室行政人員後,等待救援。
想不到方格子竟然只有一篇關於國中生割喉事件。這個空間似乎只/比較重視股票等有關賺錢的文章。 國中校園充斥小霸王,攜帶凶器、霸凌同學甚至老師,早已不是新聞,只是隱藏在升學壓力的表象之下。 就如同全教總記者會所言,教育部帶頭不信任不尊重老師,過度保護部分學生人權,校方動輒得咎,只好不管。
話說台灣的學制太僵化了。 如果一學期16周,一年足可以安排三學期,大學就可以三年唸完。美國也有學校排到一年四學期,學習的效率和內容其實和放假並沒有因果關係,集中修課一樣可以很紮實,多放假也不見得學得好。 或者微幅調整,取消大四必修,學生若提早修完,可以提早畢業。光是這一點就很考驗台灣的教育體制了。
校園禁止老師提供學生含糖飲料已經多年,而且時不時還要三令重申。2023年10月又再度發文,飭令全國高中以下學校注意。公文內容在很多學校的官網都可以查到。 搜尋找到最早的政令是2013年,足足已經十年了,當年教育部根據民國100年「學生健康檢查資料」,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25.4%,首度發函要
現在的社會,每天在各方面都有太多統計資料,包括政治、經濟、娛樂等等。民眾竟然只會計算數學(也只是數論的部分),沒有統計概念,這實在不利於未來的生活。 統計學對未來社會生活真的很重要。雖然困難,應該在中學畢業前,國民教育課程要教導統計學基本概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次很難得的工作室大合體,Orra跟我一起去了新竹動物園跟動物搭訕,想普查可以聊到幾種動物,各種動物之間又有什麼差異。
在農場工作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隨地看到一些可愛的小動物跟昆蟲們。
距離在觸碰不到的地方 聆聽一段故事 有關麻雀如何生存 如何鳴叫的意義 牠們看不見海 也不曾被看見 試圖理解的人們 解釋距離 「太短,不夠承受風阻和氣壓」 解釋牠們無法離去 成為燈塔的引信 始終細碎 「無法表現疲憊,必須鳴叫、覓食」 細碎聚集地 看著無法鳴叫 卻不停更換皮草 的巨像 俎
Thumbnail
一位昆蟲學家和商人朋友在公園散步,昆蟲學家聽到了蟋蟀的鳴叫,商人聽到了硬幣的響聲。文章提到2024年品牌經營者的年度計劃以及創業公司的挑戰和策略。強調了將員工擺第一,顧客擺第二對於營運的重要性。
Thumbnail
蟋蟀聞著了香松鼓翅響鳴 晚風溫柔傳聲 舞閃的星星 光照月鏡 走在哲學小徑頓清醒 早睡的蝴蝶不管效應 是連結的心靈 享受今晚的生命
暴風狂雨時小花小草寧可不曾發芽 每朵盛開每隻翩然飛舞 全都害怕死亡 蟾蜍應該是沒有勇氣自盡 鵝媽媽應該是牽掛醜小鴨 季節調整著晝夜長短 各色鳥鳴將風聲裁成五線譜 視野牢籠隨著衰老而漸漸模糊 形骸監獄就快灰飛煙滅 紅檜楠木不在乎砍伐 動物想自殺通常都更有智慧
Thumbnail
「這是教我們要變得勇敢嗎?」朋友問。 在新年第一週,我把元旦前才拿到的《你好嗎?18則屬於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的動物童話》一書裡的〈蟋蟀的願望〉唸給朋友聽,他聽後給出上面的反應。 不到四頁的故事,在描述一隻嘮嘮叨叨的蟋蟀想要許願,什麼「對人說真話」、「大哭一場」、「迷路一次」,然後蟋蟀怕自己許太多
這次很難得的工作室大合體,Orra跟我一起去了新竹動物園跟動物搭訕,想普查可以聊到幾種動物,各種動物之間又有什麼差異。
在農場工作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隨地看到一些可愛的小動物跟昆蟲們。
距離在觸碰不到的地方 聆聽一段故事 有關麻雀如何生存 如何鳴叫的意義 牠們看不見海 也不曾被看見 試圖理解的人們 解釋距離 「太短,不夠承受風阻和氣壓」 解釋牠們無法離去 成為燈塔的引信 始終細碎 「無法表現疲憊,必須鳴叫、覓食」 細碎聚集地 看著無法鳴叫 卻不停更換皮草 的巨像 俎
Thumbnail
一位昆蟲學家和商人朋友在公園散步,昆蟲學家聽到了蟋蟀的鳴叫,商人聽到了硬幣的響聲。文章提到2024年品牌經營者的年度計劃以及創業公司的挑戰和策略。強調了將員工擺第一,顧客擺第二對於營運的重要性。
Thumbnail
蟋蟀聞著了香松鼓翅響鳴 晚風溫柔傳聲 舞閃的星星 光照月鏡 走在哲學小徑頓清醒 早睡的蝴蝶不管效應 是連結的心靈 享受今晚的生命
暴風狂雨時小花小草寧可不曾發芽 每朵盛開每隻翩然飛舞 全都害怕死亡 蟾蜍應該是沒有勇氣自盡 鵝媽媽應該是牽掛醜小鴨 季節調整著晝夜長短 各色鳥鳴將風聲裁成五線譜 視野牢籠隨著衰老而漸漸模糊 形骸監獄就快灰飛煙滅 紅檜楠木不在乎砍伐 動物想自殺通常都更有智慧
Thumbnail
「這是教我們要變得勇敢嗎?」朋友問。 在新年第一週,我把元旦前才拿到的《你好嗎?18則屬於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的動物童話》一書裡的〈蟋蟀的願望〉唸給朋友聽,他聽後給出上面的反應。 不到四頁的故事,在描述一隻嘮嘮叨叨的蟋蟀想要許願,什麼「對人說真話」、「大哭一場」、「迷路一次」,然後蟋蟀怕自己許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