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清明時節雨紛紛|當得知同事的重要親人離世,要怎麼應對比較好呢?

死亡是人生旅途中難以避免的課題。

在職場的人際圈發生這類狀況時,要如何面對失去重要之人的同事呢?


看到這篇文章的旅人,若在自己的人生中尚未遇到這類生離死別之事,那,不特別去安慰對方,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若身處在管理的位置,勢必會在職場經歷到這種狀況。

身為上司兼同事,不表示些什麼的話,感覺好像有點奇怪?

該如何開口呢?


就算自身有些類似經歷可以當作談資,在去關心對方之前,還是建議要先搞清楚一些狀況再行動。


一、事件發生的時間點


1.若是上班途中臨時接到電話得知情況,對方一定比您更焦心、更想知道實際狀況。

這時候其實不需要過問太多,能毫無怨氣地將同事的工作承擔下來,一句「不用擔心工作,快去了解一下吧」就已是對他最好的支持。


2.談話過程中,發現這件事已是過去式,只是因為無心的聊天過程而偶然得知。

若沒有辦法把握彼此的熟悉度,那簡單的一句「原來是這樣,好好保重自己」就可以簡單結束這段對話了。


若在談話中,感覺氣氛明顯有受到影響,那「禮貌表示歉意」,我覺得是最好的應對。

「抱歉,原來是這樣,我沒注意到,希望沒有造成你的不快。」


不需要追問「當時怎麼會這樣?」、「那你還好嗎?」,過於深入探究只會讓自己陷入一種明知故問的窘境,世事無常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誰會還好?說出口就會後悔的話語,那不如別講了。


也不需要假裝吐槽「欸你怎麼不早說」、「那現在沒人管你了耶」,這種句子就算交情很好,也不一定敢講,而且這些話語不會讓氣氛就這樣帶過,有很高的機率讓空氣越來越涼,我曾碰過這樣回話的人,當下同事的表情真的是很難看。


◆ 延伸閱讀 - 什麼樣的安慰很傷人?



二、審慎評估與同事的交情再行動


承上一項有講到的,對於彼此的熟悉度,是否有把握?


若您與對方的位階較遠,平常根本沒有機會有過多交流與對話,可能還是從群組裡面才得知道訊息,那其實用一句「節哀保重」表示您的哀弔即可,過多的關心反而讓人倍感壓力。


如果是距離很近的上下管理關係,那在關心時就比較適合用「講話」的方式表示。


而我自己的經驗,表達安慰的對話最好能有點建設性。

「真的很突然,你現在心情應該還很混亂,有沒有什麼是我能幫忙的嗎?」


如果自身有相同的悲傷經驗,可以簡單分享自己的心境就好,畢竟這個事件目前的主角不是你。若沒有遇到這類的經驗,真的是可以不用多說什麼,比如我朋友的誰誰誰也是怎樣怎樣之類。



◆ 主管立場所需的思維——喪假對公司會有的影響。


每個人請喪假的方式不太一樣。

有人會把自己的特休也一口氣用上,趕回老家處理後事。

也有人會分開不同時段請假,方便出席每個重要場合之時,又不會太過影響生活。

在某些習俗中,可能會有一些時段過後要處理的儀式,比如百日、對年。

用後續對方可能會碰到的事件,去關心他的請假安排,也能讓對方知道,這些難題公司將會與他一起面對。


瞬間少了一個人力,對於中小企業會是一個危機處理的考驗。

職員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公司對他的態度,主管需要留意自己的行為表現。


主管就像一塊夾心餅乾。

關心太少,又讓人感覺不被重視,好像隨時可以被取代。

探究太多,又怕讓人感覺公司很介意突發狀況,好像很計較人力。


公司不可能完全不計較,但一間正常的公司是能理解的。

若你很珍惜你的下屬同事,請不要讓他感受到那種「計較」。

作為主管,妥善調整工作安排並承擔來自公司的壓力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對方的感受,保持彼此身心健康。



三、拿捏適度的距離,尊重對方的感受


為了避免發生上面講到的矛盾情況,會建議在這個時期,主管要先了解清楚後再安排後續,而不是直接指派職務代理人。

要請假和要承接的兩位同事,各自手上有什麼專案?目前進度如何?

有沒有一定要出席的會議或場合?

就像我前面說的,毫無怨氣地將同事的工作承擔下來,就已是對他最好的支持。


什麼叫做毫無怨氣承擔?



1. 避免在會議時用他要請喪假當開頭,然後當著他的面將事務轉嫁到他人身上,徒增罪惡感。你可以私下安排相關事件的職務代理人,對於這些突然的工作,主管也要有「自己必須撿起來」做的認知。


2. 在對方請假途中,別頻繁打電話或傳訊息找他。

辦理後事的時候,依照習俗有很多不同的儀式,總之就是時間很不確定,然後情緒也很不穩定。在這段時期,職務代理人要先當作沒有這個人力去面對事物、解決問題,讓同事安心去處理家人後事,主管也需要多關心代理人的狀況。


  1. 喪假的尾聲再傳訊息,簡單關心上班時間即可。

但可別想在訊息裡面交代些什麼,或者邀功般告知對方這段時間為他完成了什麼,除非同事有主動詢問工作,不然就別跟他「報告」了吧。


四、結語


簡單來說,在遇到這類狀況時,明確告訴同事,自己能提供哪些協助,用行動表現支持,就已是一個好主管兼好同事了。


在某些時刻,我們才會真正體悟「不關心或許就是最好的關心」的真理。


當自己能更從容面對這些人情世故時,或許會更理解何謂「社會化」吧。


若有更好的關心方式,也歡迎留言和我分享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筱涵|Hanna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