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你的生命經過我的生命│火上鍋 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 (2023)
付費限定

你的生命經過我的生命│火上鍋 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 (20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是<五星饗魘>對立面?
為什麼花相當篇幅呈現兩場料理過程?
兩位主角與兩位演員的生命對倒
片尾「對你而言,是妻子還是廚師」的回答代表什麼?

 

還記得2022年集眾星之力的<五星饗魘>對fine dining極盡嘲諷能事,當時寫下:「為什麼以美食為題?或許是因為究其原點、食物之於生存的密切相關,從僅僅只求維繫生命的能量,與人類文明一同演進為活色生香的文化,當原本最純粹的被賦予藝術創作的高度,商業化、菁英化後突然說起大眾都聽不懂的語言,我們吃,滿嘴空虛的儀式感、滿腹的自我膨脹,不再知道自己吃進什麼也毫不在乎,不論葷素,缺乏對貢獻生命以成就我們生命的物種有任何感恩,不知所謂而活、不知所謂而生。食物,同時呈現人類最謙卑與最自大的特點,以致於我們能直接察覺之中反映的荒謬……」而2023年陳英雄的<火上鍋>正是這段論述的對立面,對於食物的在乎參雜著對人生、情感的體悟,縱然主題的隱晦,使它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爭中顯得不討好,然而美食電影作為一個獨特的類型,<火上鍋>的帶來的療癒竟是透過距離感來完成。


首先,陳英雄選擇了一個以1885年為背景的故事,雖然如今的我們較難投射於那個年代的儀禮、人物幽微的心思,卻也是在那時人們開始萌生對食之大慾更細緻敏銳的講究,奔放的食慾彷彿能替代無法言說的情慾,而這樣的距離感正好將飲食從習以為常的消費文化中抽離開來,讓觀眾從一個慾望的起點重啟相關的認知。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8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影論寫作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影論寫作
139會員
260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