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第七章 無私
付費限定

第七章 無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章節回顧

進入第七章前,在先前六章,明白要在走道上,是要讓道融了,因而放下人為的知與欲,使自己回歸道心,落實”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方式來效法道,顧守道心,在實踐中體悟。一直落實融於道中,即是”道,沖”,慢慢能感受到在道中、在一個機緣當下的玄妙,是幫助我們”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因而我們會更加讚嘆、感恩、心生恭敬,敬畏這一個個老天爺特別安排的機緣,都是要來幫助我們融於道中,回歸自然清淨,並且效法道,將大道的善與美傳下去。感念於此,在日常面對每個機緣當下,我們都要更加謹慎檢視自己是否有真實的放下知欲,於內能虛靜的融於道中,也觀照自己在動時的言行舉止,是否也傳遞著善與美,這一切的根本來自於道心。從明白道理,到落實於日常實踐且確實在身上融合自然的展現,這過程要一直不斷的提醒、做中體悟反省,如同在深耕挖掘內心深處,從定根到深根慢慢開發出那似柔似剛、如谷深淵的原始力量。有此深根,也才能夠向外開展成大樹,在天地間有一席之地。因此,持以敬畏、勤勉的守護道心,使那股道氣能悠長緜綿、源源不竭在身心內,與我們同在。

 

本章概要

raw-image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體悟心生活的所在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體悟心生活的所在
7會員
51內容數
台灣傳統文化有珍貴豐富的內涵,特別是人性質樸良善的一面,其背後藏著深厚的思想底蘊。為了研究傳統民俗精神,促使我踏入了經典學習。學習之路沒有終點,而它帶著我認識自己、明白生命的價值,知道怎麼重新走出生命中有意義的每一步,讓身心充實健康快樂。在此,記錄與分享這一路”心”生活的反思與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體悟心生活的所在 的其他內容
時時警惕自己要讓心回歸安住。而也要好好的真誠看待、微笑迎接每一個機緣、每一時刻,這都是老天爺精心安排,來幫助我們學習、反省,要讓我們回歸道中。如此,一而再的學習、反省、修正,一步步走回道中,越來越能安住在道心中,即是從動詞的守中,到動名詞的守中,一直保持在道心中。第六章延續於此,守中即能遇見谷神。
學習大自然的無為來行事,慢慢回歸簡單清淨,面對一切機緣都能靜定的消化吸收,靜待轉化著,慢慢學習對外也能展現出與大自然一致的美與善。而這需要慢慢的學習、反思、體悟,在回歸道中,也能慢慢成為自然的一份子,回歸原始。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
時時警惕自己要讓心回歸安住。而也要好好的真誠看待、微笑迎接每一個機緣、每一時刻,這都是老天爺精心安排,來幫助我們學習、反省,要讓我們回歸道中。如此,一而再的學習、反省、修正,一步步走回道中,越來越能安住在道心中,即是從動詞的守中,到動名詞的守中,一直保持在道心中。第六章延續於此,守中即能遇見谷神。
學習大自然的無為來行事,慢慢回歸簡單清淨,面對一切機緣都能靜定的消化吸收,靜待轉化著,慢慢學習對外也能展現出與大自然一致的美與善。而這需要慢慢的學習、反思、體悟,在回歸道中,也能慢慢成為自然的一份子,回歸原始。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