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安民

2024/03/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章節回顧

在第一章觀妙章,了解天地運行本源-道的特性,是與時俱進,每個當下都要融於道,成為道的一部分,如天地有仁,為天地之心,為道之妙所在,而天地愛養萬物的運行方式,則為道之徼所在,妙徼是自然相生,我們應如此效法天地。而第二章在觀徼中,說明進步是從反省、修正做起,可以透過構成自然的六大要素來思考,觀察反省到應做修正的地方,可應用在個人、團隊或事情等。每個獨立個體、事項、萬象皆能自助、互助共同往好的方向前進。最後,呼應第二章結語,無論何時都要注意負面人性是偏離道的最主要因素,第三章將進一步說明。


raw-image


本章概要


不尚賢,如同表現好、知識或職位高,若不去推崇,就不會心生鬥爭。
不貴難得之貨,如同華麗、獨特、方便、稀有,若不去標榜或彰顯,就不會令人想要擁有。
不見可欲,如同心中種種想要得到、達到的欲念,若感官不去注意、被吸引,就不會心起妄念、欲求。
第二章提及要避免小我狂妄的心出現,此章則說明負面心性的源頭就是知識和欲望,這會使人想要追逐和擁有,心則會向外奔波,無法安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8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道德經的閱讀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6會員
46內容數
台灣傳統文化有珍貴豐富的內涵,特別是人性質樸良善的一面,其背後藏著深厚的思想底蘊。為了研究傳統民俗精神,促使我踏入了經典學習。學習之路沒有終點,而它帶著我認識自己、明白生命的價值,知道怎麼重新走出生命中有意義的每一步,讓身心充實健康快樂。在此,記錄與分享這一路”心”生活的反思與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