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讀書?推薦四種不同的閱讀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何要讀書?書本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

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人往往會陷落一個盲區,認為快好於慢,多勝於少,相較於網路世界的開放性,書本有著封閉性的特質,一本書只會專注在一個主題上,但網路能同時開啟N個主題的分頁。封閉性乍看是個限制,反而更能讓人學會專注。

深度的思考、學習都需要長時間的專注,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枯燥乏味,這時與其考驗自己的自制力,不如藉由紙本書封閉性的特質,讓自己的心保持寧靜,有趣的創意或是深刻的觀點只有等靜下來之後才能獲得。

「專注」並非與生俱來的能力,是需要練習的,而紙本書剛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練習環境。

而我認為閱讀紙本書也並不是件嚴肅的事情,看書有很多不同的打開方式,可以依照個人需求和情況去做調整,以下分享幾個個人常用的閱讀方式。

1.無目的性地隨手翻閱

就像逛街一樣,去書店找找吸引你的書名和介紹,然後隨手翻開有興趣的章節,如果有看到喜歡的文句,不妨隨手記錄下來。思考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未來,有時候一兩句讓你深受啟發的觀點,就有機會改變原本固定的思維,並非每本書都有必要一字不漏地看完。

2.帶著目的性的主題性閱讀

心裡有一個特定想了解的主題,再去找相關的書籍來看, 一樣沒有必要追求從頭到尾讀完,只要篩選自己有用的資訊即可。

3.為了探究寫作技巧而讀

如果是為了訓練寫作技巧而讀,就需要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閱讀,研究整本書的架構,作者如何開頭?如何鋪陳?如何作結?以及細節上的文字描寫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任何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寫作也不例外。

4.純粹享受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

並不是每本書都有必要在看完後寫閱讀心得、筆記或是報告,純粹打開一本書,享受閱讀文字之美,事後記得也好,忘記也罷都不重要,就像散步一樣輕鬆自在。此方法特別適用在讀小說(畢竟小說不可能跳著看。)

閱讀可以輕鬆,也可以刻苦,出門的時候隨手帶本書放進包包裡,到哪裡都不會無聊。



avatar-img
200會員
128內容數
記錄些喜聞樂見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希文樂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追尋可以針對愛情、理想或任何事,共同點為展現出歷經險阻依然至死不渝,仍對追尋的人、事、物滿懷柔情的心志。人在人生道路上存在許多追尋,或許得到後終於能夠得償所願,或許永遠可望而不可及,又或許得到之後悵然若失,等到回首時才發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美最豐富的滋養其實暗藏在追尋的過程中。
她就像個永遠的少女,心中的情感再怎麼炙烈又純粹,卻只能用彆扭迂迴的方式表達,而她的天性又如此不羈,即使再愛著也不願被關係束縛。「既想戀愛,又想看破紅塵。」是她在感情中的矛盾心態,王菲純真、空靈又個性的形象和歌喉,搭配林夕的詞可謂是天作之合,難怪林夕要說他和王菲是「無名份的夫妻」
楚門的世界影響了我的世界觀,靈魂急轉彎影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觀,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影響了我的感情觀。
《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像一場瘋狂的假說,實驗著一個女人的內心如果全然沒有社會道德及禮教的束縛,僅僅是懷著如嬰兒般的赤子之心闖蕩世界,會與世界產生怎樣的互動?這是一個被拋棄的女人跳河自盡後,被瘋狂外科醫生移植她所懷的嬰兒的腦袋,繼續存活下去的故事。
李安的《飲食男女》是一部深刻而含蓄的電影。,探討了家庭的聚散、羈絆與衝突。故事講述了大廚朱師傅和三個女兒家珍、家倩、家寧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面臨著不同的壓抑慾望和渴望歸屬的衝突。這部影片豐富而細膩地描繪了家庭內部的紛爭與情感。
宮崎駿的《魔法公主》像是一則浪漫又壯麗的古老神話,傳遞著唯有放下仇恨,選擇和解,人類和萬物才有可能和諧共存的價值。然而仇恨又豈是能輕易消解的呢?只會隨著爭端而不斷加深。
追尋可以針對愛情、理想或任何事,共同點為展現出歷經險阻依然至死不渝,仍對追尋的人、事、物滿懷柔情的心志。人在人生道路上存在許多追尋,或許得到後終於能夠得償所願,或許永遠可望而不可及,又或許得到之後悵然若失,等到回首時才發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美最豐富的滋養其實暗藏在追尋的過程中。
她就像個永遠的少女,心中的情感再怎麼炙烈又純粹,卻只能用彆扭迂迴的方式表達,而她的天性又如此不羈,即使再愛著也不願被關係束縛。「既想戀愛,又想看破紅塵。」是她在感情中的矛盾心態,王菲純真、空靈又個性的形象和歌喉,搭配林夕的詞可謂是天作之合,難怪林夕要說他和王菲是「無名份的夫妻」
楚門的世界影響了我的世界觀,靈魂急轉彎影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觀,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影響了我的感情觀。
《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像一場瘋狂的假說,實驗著一個女人的內心如果全然沒有社會道德及禮教的束縛,僅僅是懷著如嬰兒般的赤子之心闖蕩世界,會與世界產生怎樣的互動?這是一個被拋棄的女人跳河自盡後,被瘋狂外科醫生移植她所懷的嬰兒的腦袋,繼續存活下去的故事。
李安的《飲食男女》是一部深刻而含蓄的電影。,探討了家庭的聚散、羈絆與衝突。故事講述了大廚朱師傅和三個女兒家珍、家倩、家寧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面臨著不同的壓抑慾望和渴望歸屬的衝突。這部影片豐富而細膩地描繪了家庭內部的紛爭與情感。
宮崎駿的《魔法公主》像是一則浪漫又壯麗的古老神話,傳遞著唯有放下仇恨,選擇和解,人類和萬物才有可能和諧共存的價值。然而仇恨又豈是能輕易消解的呢?只會隨著爭端而不斷加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閱讀不僅僅是一種好的興趣,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閱讀對於語言能力、思維邏輯和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提到閱讀能夠提升人的抽象思維、擴大知識面、豐富內在世界。閱讀對於社交互動、事業發展等方面也有積極的裨益。在生活中,閱讀有助於人們暫時抽離生活壓力,去關心、感受和享受。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在猶豫要不要使用電子書,這篇文章會分享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優缺點。電子書的優點是隨時都可閱讀、不佔空間、購買後不用等待等。紙本書的優點是可以賣二手書、有書本擁有權、可以在書店試閱整本書等。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雖然電子書流行已久,但我個人依然偏愛實體書。我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以及書本帶給我的獨特氛圍。儘管如此,我也瞭解到電子書的便利和節省空間的優勢,因此正考慮開始使用電子書。在比較不同品牌和價格後,我將做出我的決定。
Thumbnail
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兩者各有優缺點,紙本書帶來物理感受,獨特氣味,而電子書則輕巧、方便存放。本篇文章提供兩種閱讀方式之利弊與觀點,並分享作者重新發現電子書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閱讀不僅僅是一種好的興趣,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閱讀對於語言能力、思維邏輯和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提到閱讀能夠提升人的抽象思維、擴大知識面、豐富內在世界。閱讀對於社交互動、事業發展等方面也有積極的裨益。在生活中,閱讀有助於人們暫時抽離生活壓力,去關心、感受和享受。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在猶豫要不要使用電子書,這篇文章會分享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優缺點。電子書的優點是隨時都可閱讀、不佔空間、購買後不用等待等。紙本書的優點是可以賣二手書、有書本擁有權、可以在書店試閱整本書等。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雖然電子書流行已久,但我個人依然偏愛實體書。我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以及書本帶給我的獨特氛圍。儘管如此,我也瞭解到電子書的便利和節省空間的優勢,因此正考慮開始使用電子書。在比較不同品牌和價格後,我將做出我的決定。
Thumbnail
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兩者各有優缺點,紙本書帶來物理感受,獨特氣味,而電子書則輕巧、方便存放。本篇文章提供兩種閱讀方式之利弊與觀點,並分享作者重新發現電子書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