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實體書,我想要提倡的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於讀實體書,我想要提倡的原因〉2024-04-28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是的,這是一句廢話。但它不見得什麼都沒說。這句話在這裡的意思是,我們去談論實體書的時候,不見得需要列舉一大堆實體書的優點。而可以是直接將「做這件事」本身當作它的理由。這並不是說「實體書就是讚」,而是,這是一種將我們從「只從螢幕(或更廣泛的電子設備)來接收資訊」的這個狀態解放出來的重要活動。

 

  這不是在說「我們只有這一種解脫方式」,也不是在說「看螢幕就絕對不好」。我們可以透過與他人進行面對面的社交活動來對世界有更多的認識,或者親身到戶外認識自然、認識大地、認識壯闊的人造建物、認識文明的果肉。而螢幕與電子設備也確實讓我們能夠更方便與更快速地抵達那些過去時代的人無法到達的地方、取得過去時代的人難以想像的便捷通訊。

 

  但問題是,我們需要去重新地認知與思想「介面可能性」,並且,紮實地將之把握在手中。

 

 

  如果我們去設想,電子設備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或者更具代表性的時間點是:個人電腦普及的時候--那個時代的人驚訝且喜悅地發現到,自己的知識與資訊取得被從書本中解放出來了。電腦彷彿是一部能讓你放在家中的小型圖書館,那些知識就這樣輕易地被儲存且可以隨時調閱。

 

  然後是網際網路、筆記型電腦、PDA、電子閱讀器、智慧型手機……。我們可以將整個資料庫、整座圖書館帶在身上,我們再也不必像過去的學者那樣,為了查某一本書中的某個細節到有些瑣碎但絕無僅有的知識,花上幾週坐船橫渡大洋,在幾座城市裡最有歷史的大圖書館之間來回奔波。

 

  那些時候,人類對科技,無論是網路還是電子設備都是充滿樂觀期待的。我們變的更自由對吧,因為文字與世界不再只能承載於書本,它們原來還能呈現在螢幕。

 

 

  但今天,無聲無息地,我們幾乎總是只盯著螢幕。無論是獲取知識、新聞資訊、娛樂或是人際互動,我們都透過螢幕以及其背後的一整套電子設備來解決。我們「知道」知識也在書本裡面,但幾乎不去讀它。於是這一知道變得愈來愈抽象,就像只是鄉野傳說。圖書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學習資源中心」。

 

  在這樣的時間點裡面,我們得到了一種重新看見書本的機會。在這裡,書本不再只是書本,那裡是一些薄的、白色或米色的頁片疊合裝訂起來的一個物。它有重量、會根據場合的不同光線有不同的可視表現,它可能會被折到、會皺、它甚至可以缺頁、裝幀失誤;有不一樣的手感、刻意呈現粗糙或懷舊……,總之,它是一個物。

 

  當然,螢幕也是一個物,之所以那些字符與圖像能夠被顯現出來,同樣仰賴於那些材料的物理性質,甚至那之中的工程是更深刻地關聯到某些出色且有意識的「人類思想與意圖」。但它透過光學效果來實現一種「中立性」,它總是假裝自己不存在,從那些物質性的意象中逃遁出去。

 

  書本也曾經把自己當作某種中介物,但它如今無法再這樣假裝。(畢竟,若不是有意識地購書或借書,你怎麼會把這樣的一簇紙張捧在手心呢?)我們甚至注意到,即便是在書本的時代,它也從來沒有螢幕偽裝得那麼徹底。

 

 

  人類一直都知道泥板、蘆葦草紙、羊皮卷軸。我們將現代書本視為這類事物的延續,一些「更棒的紙」。印刷術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它讓書本看起來前所未有地中立,畢竟那些字不再可能「力透紙背」,它們終究失去了過去每一本手抄本之間無論如何擺脫不掉的獨特個性。它們「現代」了起來。

 

  然而計算機與顯示器的組合又截然不同,螢幕同時是活字印刷版與最後的成品。作家與編輯在電腦上工作,然後將這些作品出版。這些作品被電子化,於是我們在螢幕前讀到它。書本存在,但完全被我們錯過。尤其我們在這上面閱讀,又在這上面打字,用的還是一樣的字體。

 

  「出版」這一巨大的鴻溝被我們瞬間忘卻,作者又又又又一次死亡,因為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跟他地位一樣。不論著作權法,我們就把那些文字複製到word中,刪改幾個字,按下存檔。它就被更新成你要的樣子了,甚至你可能沒那麼想要,譬如打錯字沒注意到,或者你喝醉了、亂寫一通。但電子設備不會跟你計較這些,總之你按下存檔了。甚至你根本不必按,雲端儲存中,全自動。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起書本,讀它個幾十分鐘,或者僅僅是幾分鐘也好。去暫時地擺脫這種時代處境。去重新地意識到我們並不是僅有這種在電子設備與網際網路之中被吞噬的可能性,去和實體的世界、去和過去數百年的人類經驗交叉,去驚訝地發現自己能夠把紙張翻來翻去,將這些人的語言把玩在手中,並且從裡面得到屬於自己的新東西。然後理解到「我在讀實體書的時候,我在讀實體書」,如此而已。而這是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





延伸閱讀:

〈書籍文獻之外:個性化卻無法穩固的新時代知識〉

〈簡化與快速的時代:偏見的傳承與高效率娛樂〉

〈科技的解放本性與人的自我馴化〉

〈「知識的支離破碎」:那些轉生成了網路文章的書中文字〉

〈文明.中介.理解〉

〈鏡像神經:我們所見的玻璃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4會員
860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Thumbnail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閱讀是一種享受,但有時候讀書無法專心或閱讀速度變慢,這時候可以嘗試對話式閱讀。透過與書中內容對話,讓閱讀更加有趣且豐富,並且可以讓自己更集中注意力。
Thumbnail
閱讀是一種享受,但有時候讀書無法專心或閱讀速度變慢,這時候可以嘗試對話式閱讀。透過與書中內容對話,讓閱讀更加有趣且豐富,並且可以讓自己更集中注意力。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